如果只把教材里的东西完全吃透而不补课的话,高考能出好成绩吗?

麻瓜不是麻花


在高中的学习阶段,吃透教程是学习的第一步。熟透了教程,只能是掌握住最基本的知识,在不补习的情况下,还需要多去做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解题思路和能力,这样才能把知识都熟练掌握,在高中的学习中取得理想成绩。


1】学会吃透课本教材。

01】阅读目录

在拿到教材的时候,我建议第一步就是看目录。通过目录我们可以对教材的主要内容,梗概结构有直观的认识。通过目录,我们可以清晰地知道全书的主要知识点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关系。在这个目录中,我们就做到心理有大概的学习计划。我们重点关注的是章节的标题和课节的标题。快速构建了知识网络。


02】阅读和理解正文

在浏览了目录之后,我们接下来就是要理解教材里面的正文。我们要通读正文来理解教材,知道了每个知识点是如何介绍,如何运用的,以及课本上的例题。


03】注意用思维导图来帮助记忆

思维导图在高中学习中绝对是一个很好用的工具。通过思维导图我们可以把知识点都串联了在一起,在平时做题和考试的时候能够快速地定位到知识考点,快速地调出考点的内容,争取时间。


2】多做练习,有目的性地做练习

很多高中的同学都特别推崇题海战术。这个题海战术并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如果只是为了做题而去做题,那就不值得了。我们每做一道题,都要去思考这道题目的考点。其实这个过程也是在锻炼自己的思维和解题的速度。


案例:
我曾经带过的一个毕业班学生,中考考上重点高中。三年后考上了中大。他也没有去补习,可是他的学习方法确实是非常的扎实。对高中的教程都掌握得非常的牢固。其次,就是勤奋努力。对于练习都是能够熟练地说出他的解题思路和考点。通过这个方法,他轻松渡过高中,并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总结:对于高中,要想取得好成绩,不仅仅是需要勤奋,更需要的注重方法。通过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就可以通过努力取得自己理性的成绩。


正壹富华老师


我家孩子上的是985,排10名左右的985高校。高中阶段几乎没买过课外练习册,老师布置作业说做到哪页,他就做到哪页,要是最后一题的第二问在下一页,他都不做,都这个样子还上补习班?不可能的,押也押不去啊!但他有一点好,是高中时班里唯一上课不睡觉的,

我问他“春天了,下午上课时班上什么景象啊”,

他说“那还不是睡倒一片”,

我问“你呢?”,

他说“我不睡”,

我又问他“那老师不就容易注意到你了?”

他说“是啊,经常就提问我”。

我家这个高中三年,极少迟于9点半做完作业的,我估计这小子凡是弹性作业一概不做。说到这里,看官应该明白了,我家这小子就是从小听了老师的话“向45分钟要效率”。另外我有一条家规,就是不允许孩子数落老师的不是,要说只能说优点。


问世间傻为何物


对此,可以说绝对没有问题!我办公室师傅孩子2018年考入清华大学,和他同学但更加聪明一点的宋一骜,大家想必都认识,就是最强大脑的宋一骜。我同事身边的孩子都是牛人,一直不补课,高中时因为参加奥林匹克竞赛,早早开始自学大学物理。他们不但文化课好,文体方面也非一般人可比,几乎都很精通。初中就对历史极为了解,语文老师也认为他的水平相当于研究生级别。可见这些学生没有偏科,几乎全才。记得我们高中物理老师说过(蓝田县田家炳中学),高考物理附加题(也就是压轴题)其实是最简单的。因为他只不过描述的很玄幻和高大上,但有了解题思路,就太简单不过了。对此,他一直强调对概念的深刻理解,如果理解不了,往往会导致没办法审题的窘境。还是刚才的办公室师傅孩子同学,当时中考位列宝鸡第二(师傅儿子大概在10名左右),同时去了西安高新一中,这个孩子几乎把所有能买到的高考资料都做遍了,但最后考的是西安交通大学,也是他们班最差的。这个孩子更在意做题的量,而不在意概念是不是理解的透彻!所以理解才是王道,不理解再补课也没有用。再举个很极端化的例子,我们厂原先有个安徽人,因在工厂不顺心,后来自己开公司,孩子就是不用操心,补课费一分没掏,更过分的是某东方英语每年让他代言(把头像姓名列在大门光荣榜上),每年净收入3万元,结果老父亲倒是有遗憾,自己挣的钱花不出去,孩子最后去了北大,目前在国外


大胖二胖和小胖


我自己的亲身经历,理科,应届高考不到二本线,当时贪玩,然后补习了一年,当时的数学老师说课本是爷爷,其他再好的资料都是孙子,不以为然。然后补习了一年,有一个高考发挥失常的同学每天课前看课本,课后看课本,我也跟着学,简直发现了新大陆,原来很多自己觉得或深奥,或简单,或巧妙的解题方法,推论,知识点,等等,在课本上都能找得到,真的比任何参考资料都详细,很可能就在课本的边边角角里,一定要仔细研读课本。当然题海战术还是少不了的,在吃透课本和老师讲解的基础上做题事半功倍,再加上大量的练习,熟悉做题方法技巧。第二次高考理综脑子宕机了,勉强上了一本线[捂脸]任何题海资料一定要建立在熟悉课本知识的基础上!


赵哲颠


有人曾经提过这样一个问题:考上重点大学的学霸们从小都补课吗?有不少家长留言:不补,我家孩子从不补课。


我举个例子:我有个学生,学习非常好,高考考得是武汉大学本硕连读,武大毕业后,直接公派法国留学!他补课吗?不补,从来不补!因为家庭条件不许可!他的成功,靠的是个人的努力。

我还有个学生也是这样,家庭条件不太好,父母离异,谁掏钱给他补课?但是,他一样考上了重点大学。

我朋友家孩子,从不参加补习班,假期里就在家自学。目前,她已经是研二了。

因此说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不是补课补出来的。单单把提高成绩寄托在辅导班的孩子,肯定学不好。


一个学生要想学习好,要有积极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超强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恰当的学习方法。这几条一旦具备,学习成绩肯定不会差。

万变不离其宗,教材是纲,是本,吃透教材,举一反三、融会贯通,高考肯定能考出好成绩。

有的学生学习不讲方法,只管埋头做题,二书本上的东西都不会,做题又有何用?真正的学霸,就是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在不断地学习——思考——总结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提升自己的能力,高考成绩自然不会差。


学习有方法,成功无捷径,不要把希望寄托在补课上,补课可能暂时成绩会有提高,长远来说无益!


静静助学


看到题主提出来的这个问题,我想到了我两个外甥之间的对话。外甥女对我大姐说:“妈妈,我身边的同学都参加补课了,我也想去补课。”而小外甥则在旁边来上这么一句:“你上课的时候难道都没听吗?上课不听想补课听!”可以说,小外甥的话不无道理:课上不听补课听,如果是这种学习态度的话,那么就算补课了,真的能考上好的学校吗?

对于高中生而言,如果不补课,而是把教材中的知识全部吃透,考生能考上好大学吗?

我觉得,我们不能把补课的作用“神话”了。

补课对于部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来说可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补课并不一定是任何“顽疾”都能根治的“万能膏药”。我大姐问一名补课机构的老师:“你们能保证我孩子百分之百可以考上好的高中学校吗?”那名辅导机构的老师摇摇头:“不好意思,我们无法保证你的孩子能百分之百考上好的高中学校,这一点我必须承认。”

这位辅导机构的老师说得很客观,但我大姐二话不说直接找第二家辅导机构,直到她得到比较满意的回答后才直接交外甥女补课的好几千块钱补课费。据我所知,辅导机构的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这位外甥女只是听懂了这位辅导机构老师所讲的部分内容,还有一部分内容她基本上是一头雾水的。好几千块“填”进去,是不是挑着盐巴去填海?到底能进步多少?这估计比大部分人类未解之谜还要令人难以猜测。

没有补课并不意味着与好大学“绝缘”。

补课,不一定能考上清北这样的顶尖985大学;不补课,也不一定就无法考入自己心仪的大学。在我身边,不补课考入985大学的并不鲜见。我邻居的一个孩子考入我们省最好的也是唯一的一所985大学——厦门大学,据我了解,这位邻居家的孩子没有补过什么课,而他却能在高考的时候发挥出让人瞠目结舌的实力来。当他拿到厦大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他的家长嘴巴咧得像大括号似的。

单单把好成绩寄托于补课,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有些家长,很少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而是耗尽“洪荒之力”为孩子补课,从小学一直补课补到高中毕业,钱花掉了一大堆,他们的孩子有的甚至连公办二本都考不上,这样的补课真的有效吗?补课过于泛滥,可能会让补课机构或者那些铤而走险的老师赚得盆满钵满,但作为一线教师,我觉得与其让孩子补课,不如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给孩子“补一补”习惯,让孩子在学习习惯方面得以“校准”,这样才能在“源头”上解决问题。

你觉得孩子参加补课是不是特别重要呢?欢迎留言探讨。


微雨润苗


作为形式教育长大的孩子告诉你,只是吃透教材是没有用的,吃透教材还不如吃透真题,高中教材上的内容只是一个基础,或者说是一个引子和一个小小的知识片段,而考试是多个知识点的整合,吃透教材很有可能得到的结果就是一看就会一做就废,拿着吃透教材的时间和精力去吃透十年真题,踏踏实实做完我想考个一本完全没问题。

说下我研究生入学考试吧,也是应试教育,在不换出卷人和科目的情况下,历年真题重复率最起码有40,我的一门专业从真题10分做到满分,六套吃透也考个不错的分数,而另一门课有点文科吃透八套真题,全部背会,考了117相对于来说还是蛮高的,而其他人只做真题考试都是很好,高考基本上是不会换出卷老师,他们喜欢考那些重要的稍微难得知识点,变动不会特别大。拿英语来说,阅读他们喜欢用同义词反义词替换,文不对题,文中不存在但是是生活的基本常识来考察你。希望能帮到你,高考加油。



一只懒的思考的虫子


可以的!没必要补课!考试百分之八十是基础题,百分之二十是选拔性试题,课本吃透,百分之八十就得了,那百分之二十再争取一点,就是很好的成绩了!没必要补课,我女儿就这样!如果学校负责,能保质保量完成进度,保证节奏,孩子和老师配合,不放弃,不抛弃,互相珍惜,学习没么哒!!我女儿高考619


西安亲子研学营


你提的问题,小编深有体会;我小时候家里的环境不好,课余还要做些零工,帮补一些学习杂费,所以补习班 / 参考书,对小编来说是奢侈的。我们班里很多同学,去补习班,到图书馆找参考书,环境更好的同学,会多买一些参考书。但是我考出来的成绩,不比那些同学差。后来我念大学的时候,理出了一个道理,就是你说的:“把教材里的东西完全吃透而不补课的话,考试都能考出好成绩”!

原因是:学校 / 教育当局,选上一份教材,那一定是最好的(起码是符合教育局定下的课程标准)教材。如果所有内容全部明白消化、吸收、能够灵活应用(这是我对“吃透“的理解,而不是靠硬背的),考试考出好成绩是不难的!


双子座视角


我很负责任的说,大部分的学霸学生都是这样的。

能够吃透教材的学生,都是在学习上的佼佼者。这些学生,不但有良好的天资,更重要的是他们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两点都具备了,那肯定是不用补课了。

那么什么叫做吃透教材呢?

我们先来一个总的概念,那就是,不管哪一科,它的基础的知识,都是有不同的概念串起来的。比如说数学,它的最基本的概念叫三点,一是数,二是形,第三,就是数和形的结合。

我们就来说形吧。

最初我们学到的是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等。这些实际上是最基本的图形识别,是幼儿园的小孩都应该学会的。

然后我们学会了怎么样计算它们的面积。

然后我们学习他们之间的相似和全等。

然后我们学习怎么样计算它们的内角和外角。

事实上,在所有要研究的图形中,最重要的就是三角形,我们一定要知道怎么样去解三角形,去证明三角形,去运用三角形。

因为在物理学中的力学部分,电磁学部分,静电学部分,都要用到三角形。

最终极的是,我们学会了怎么样进行相似计算,那就是,把任何复杂的图形,或者是那些不可思议的图形,比如说圆形,椭圆,最终都化为三角形的加加减减。

明确了这一点,我们以后要学习微积分,那就简单的多了。

但是, 这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学习怎么样把这些图形放到坐标系上,用一个方程或者一个方程组来表示这些图形,以便在我们没看到这些图形的时候,也能根据这个方程或者方程组画出这个图形来。

这还不算,我们还要学习,把某些些图形竖起来,旋转360度,我们所得到的图形,那就是立体几何要研究的对象了。

我们还要把这些图形放到坐标系里面去,那就更加深奥了。

但是最深奥的东西,最深奥的概念,也是由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那些具体的东西出发的,这些概念一点一滴的往前推进,一点一点的加深,就构成了我们的科学体系,后者是我们的学科体系。

所谓把教材的东西全部搞懂,那就是要能够搞懂这些体系。如果我们把这些东西弄懂啦,在进行一些考试方面的训练,考试就不会成问题的。我们就不用补课了。

最后顺便说一下,这篇文章是一个英语老师写的,他30多年都没看过这些东西啦,他还能够把这些东西很清晰地写出来,这就是掌握系统知识的力量。

一种知识一旦能够系统地掌握,它就很难忘记了。

还是比较励志的吧。

好好干。

新年会更好。

送你一树硕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