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诗,大气磅礴,纵横万里!为什么他能写出这样的诗?

7个习惯指路


我认为这是自身原因和外部环境造成的!

一,自身因素:

李白从小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天资聪颖,有很扎实的文字功底。所以写起诗来毫不费劲。斗酒一杯诗百篇。

李白生性豪爽,有游侠之气。壮志凌云。这就造了他不苟世俗的不羁性格。

李白一生好游历。名山大川,奇峰宝刹经历不少。这样,开阔了视野,拓宽了心胸。所以他的诗飘逸灵动,狂放大气。

.. 二,外部因素。

大唐正处盛世,国泰民安。正是文字繁荣兴旺的时候。所以大诗人名诗人应运而生。

李白本有伊吕之志,奈何事与愿为。始终与仕途无缘,这更激发了他空凌一切的孤傲性格。

既然世俗如此不堪,那就不如作个仙侠仙,狂仙如何?



风尘客123


一说起大诗人李白,千百年来,从我们牙牙学语还不会写方块字开始,便会背颂其"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古诗。从小到三岁小孩能朗读到古今的诗词大家一直在讨论研究看似简单的二十个字的深刻内涵,这就足以说明李白的神奇和伟大。那么李白为何能写出如此大气磅礴、纵横万里的诗和成就"诗仙"的历史地位呢?

盛唐那个伟大时代造就了"诗仙"这座诗峰

我们常说时势造英雄。李白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大包容的盛唐,也是从古体诗走向近体诗(格律诗)的伟大变革时代,更是诗歌迈上顶峰的最佳历史阶段。唐诗成为那个时代的文化标签和文化符号。诗歌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密不可分,诗歌融入普通百姓的方方面面,无诗歌不欢,无诗歌不聚。正是当时的经济繁荣而不均衡、政治开明又黑暗、社会稳定又藏危机、官场等级而更多变等种种矛盾,为大批文人的精神生活提供了创作沃土,更为广大墨客创作提供了广阔舞台。

李白(701年-762年)就生活在这样一个"群星璀璨"诗人辈出的大时代,据《全唐诗》记载,整个唐朝流传收录的就有四万八千九百首。可以说诗仙所接触的诗人,都是历史上一等一的"高手",好比一群在珠峰上论剑的高人。"李杜"之名耳熟能详,什么诗中的仙(李白)、圣(杜甫)、佛(王维)、鬼(李贺)、魔(白居易)、狂(贺知章)、豪(刘禹锡)等等,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彼此一出口不光是成诗,更是不朽的名诗。诗仙李白可谓高手中的高手,顶峰上的明珠!

特别的人生经历和阅力成就了"诗仙"桂冠

李白虽然说生活在盛唐,但此时的鼎盛却暗藏着危机,也即将由盛转衰,除了歌舞升平,李白晚年也经历了"安史之乱"的战火纷飞危机,这对大唐王朝是一场巨大考验,而李白不可避免也经历了颠沛流离的逃难求生和牢狱之灾,这对诗仙更是一次晚年人生的巨大打击,不过也是一种历练。加上性格豪放直爽,看不惯官场上的黑暗,其仕途上也一直不得志,才能上得不到施展,心中的抱负无法实现,满腹经纶和才华也惟有通过诗歌去表达和释放。再就是诗仙游遍了祖国的名川大山和名胜古迹,乐于广结天下朋友,其山水情怀和爱民思想为创作诗歌积累了素材;其博学多才和精通儒释道为底色底气,借仙境表达自己的理想追求。正如我们常说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以诗抒怀遣兴,借古评今。

李白"诗仙"外号最早出自贺知章的夸赞,称之为“谪仙人”,意思就是从天上贬谪下凡的“仙人”。其诗也确如此,如:把庐山的瀑布,看作“疑是银河落九天”;把黄河的水看成是“黄河之水天上来”;把自己的心思不是倾诉朋友,而是“我寄愁心与明月”;以一首《梦游天姥山吟留别》把凡间的无奈与仙境的美妙、现实的不如意与理想的追求表现的淋漓尽致,可谓“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天赋异禀和浪漫乐观性格生就了"诗仙"美名

无论是得意时的人生欢歌,还是遭遇人生的打击,在诗仙的诗歌里,永这表现出一种乐观和浪漫。我想这与他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他能在阳光灿烂下看到黑影,在黑夜里看到光明的未来,在梦境中看到人间天堂,在浊酒或豪宴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和人生的艰难苦乐。他与诗圣杜甫可以说是一见如故,互相惺惺相惜。杜甫的诗歌更多的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风,诗中体现和表达更多的是灯光四周的黑暗和阴影,以及阴影中所透出的苦难。无论是何种表达方式,两人所成就的诗歌都是那个时代的孤峰,千百年来无人能及。

当然,李白的诗歌成就,除了天时地利人和以外,也离不开他与生俱来的天赋异禀。据史料记载,李白五岁便能背颂小学的识字课本,十五岁就有多篇诗赋在当时的上流社会流传,并得到广泛好评。

如果说杜甫的诗可学可作为教课书的话,那么李白的诗绝对不可复制,也学不了,我们只能用来膜拜。因为得道才能成仙,诗仙已得道,我们普通人没有"得道"又怎么会学得了呢,所以只能仰望而己。

诗仙的天赋来自西域的腹地,视野里永远是“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明净、高远、澄澈,我们有谁能如此脱俗呢?他的天赋在"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境里,其诗大多与酒、月亮和仙相连,后人又有谁能达呢?他的天赋在“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江湖世界里,其豪气霸气又有几人能及呢?他的天赋在不畏权贵的“天子呼来不上船”的肆意洒脱上,其言行又有几人能做得到呢?他的天赋在“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的雍容华贵上,我们有几人能如此超凡呢?

结束语

总之,诗仙李白的成就是那个时代最耀眼的一颗明星。盛唐成就诗仙李白,诗仙筑就盛唐文化高度。他是盛唐时代最独特的文化代表人物。他的诗歌影响并指引着千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诗歌的发展进步,也必然会影响并走向未来!


石润居


几千年来,我国历史上曾经产生了无数的诗人,他们如灿烂的星斗闪耀在祖国的历史时空里。特别在唐代,更是人才济济,群星璀璨,并诞生了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李白。李白才冲霄汉,文羞日月。他的诗令千家倾服,万人膜拜。清代 赵翼写过一句大家很熟悉的诗,“李杜诗篇万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人才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确实,江山如旧,人才辈出。可一千多年过去了,李白依然是其中最亮的一颗。李白的诗为什么写的那么好呢?

李白的诗写的好,首先是天赋异禀,这一点没人怀疑,搞艺术人的天赋很重要。以唱歌为例,有的人十几岁就登台,几首歌就红了,有的默默耕耘到老,也没多少知名度。有的人压根“五音”就不全。有的人天生手指长,适合练钢琴。你看李白的画像,天庭饱满,二目有神 ,秀外慧中,器宇不凡。这为他成才打下了先天的基础。当然,这些只是后人的推测。更重要的是李白小时候刻苦的学习打下的基础。

但李白小时候开始并不喜欢读书。一天,他乘老师不在,偷偷溜出门去玩儿。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手不释卷,刻苦学习,终于“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李白自述)并尝试着开始写作,对作品要求很严格,自己觉着不满意的就给烧了。

要写出好诗,知识再丰富,当个“宅男”可不行,李白性格外向,大气开朗,喜欢交友,他的朋友遍布四海,为朋友写的诗也很多,如小朋友都会背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感情真挚,令人动容。频繁的交往,丰富了李白的思想感情,扩大了写作的题材。

李白嗜酒如命,而且“斗酒诗百篇”,也许李白的才气就是喝酒喝出来的。他高兴时开怀畅饮,“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 》)不高兴时就喝闷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人家喝醉能写诗,不愧是“诗仙”,但一般人喝醉了只会耍酒疯,呕吐,或者去床上“挺尸”。

李白喜欢游山玩水,他对大自然有无限的热爱。他一生桀骜不驯,清高自傲,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连杨贵妃、高力士都不放在眼里。但太刚就容易折,最终被逐出宫门,导致后期仕途坎坷,甚至因为卷入皇室内争而遭流放。失意之余,他就寄情于山水,用洒脱飘逸的神来之笔,写下了无数瑰丽,豪迈的诗篇。如《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想象奇特,恢宏壮丽,成为历朝历代的标准教材,一直沿用到今天。


绿叶小杏


李白的诗大气、奔放,想像力丰富,手法夸张比喻恰当。比如"白发三千丈"、"日照香炉生紫烟"等等。

李白的诗之所以为大众追捧称赞,与他的努力、游历见识的丰富、诗词的浪漫流畅、手法老辣多变等原因是分不开的。他之所以能写出大气磅礴、纵横万里的诗词,我以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努力学习

李白年轻时曾被送到私塾学习,经过一段时间后,觉得自已学得差不多了就贪玩了。有一天游玩时碰到一个老婆婆在石头上磨铁棒,就问老婆婆磨铁棒做什么呀?老婆婆说要磨成一根针,李白说那得磨到什么时候呀?老婆婆说,只要下苦功夫,再难的事也能做成。李白听了以后顿悟了,从此更加努力学终成大家。这就是"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二:游历积累生活

李白学成后就到处游历增长见识,虽然有一段时间做了官,得到皇帝的赏识,但他过不惯宫廷生活,受不了官家的约束,留下一句"我辈岂是蓬蒿人,就继续游历去了。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为了学习知识,行路是增长阅历。文学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光有生活没有知识,只能写流水账;光有知识没有生活积累,只能闭门造车,也写不出高于生活的好作品,二者是相互辅相承的。李白的游历就是积累生活的过程。如果他不到庐山,怎么知道日照香炉生紫烟,而不是生白烟呢?怎么写得出飞流直下三千尺呢?

三:与他的剑客生活而形成的性格有关

大家都知道李白是个剑客,他的剑术在当时是数一数二的。长期的剑客生话养成了李白大气、豪爽的性格,这在他的《侠客行》中充分的体现出来。如果没有侠客生活,李白也写不出活灵活现的侠客形象。正是侠客生活培养出侠客的性格,使得李白的诗大气磅礴、纵横万里。

总之,李白丰富的知识底蕴、深厚的生活阅历,以及大气豪爽的性格,使得李白写出的诗大气磅礴、纵横万里,造就了诗仙这个称号。



8232354703122老三届


“青莲居士”李太白

约生于公元701年,于762年逝世。

人称“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人誉为“诗仙”。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十步一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侠客行》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李白诗势之所以大气磅礴,纵横万里,原因有三。

一、其人爽朗大方,喜欢交朋友。

李白自24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以来,结识好友无数。

比较出名的有杜甫、孟浩然、王昌龄、赵瑕、贺知章、刘长卿、高适、魏万。

还有汪伦《赠汪伦》、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裴图南《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韦冰《江夏赠韦南陵冰》

韦良宰《经离乱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蔡雄《书情赠蔡舍人雄》。

其他的朋友更是数不胜数。

二、爱饮酒作诗。

“酒中仙”,半醉半醒半神仙。

“解万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素爱酒,酒后须作诗。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 —— 李白《结客少年场行》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 李白《行路难·其一》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 李白《客中行 》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三、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

李白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15岁时,于天下第一剑士处学习剑术。20岁,在家乡的匡山读书,学习纵横术。

年少成名,不羁潇洒。

李白勤奋好学,“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在20岁以后,李白游历了蜀中不少名胜古迹。

蜀中雄伟壮丽的山川,培育了李白开阔的襟怀,豪放的性格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受纵横家和儒家思想影响,希望建功立业。同时受老庄思想影响,也希望功成身退。

二者兼备,奈何怀才不遇。

后受贺知章举荐,步入宫门。奈何在帝王眼中,仍不过区区玩文弄墨之人。

再后来因为过度的批判现实,出动当权的利益,招人诬陷,被贬出宫。

纵观李白一生,可谓: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寻李白》


风雨流不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历来被人们称为“诗仙”,声蜚四海,誉满人间!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统一。他的诗常用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

我们切看他的《望庐山瀑布》中的句子,“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黄河落九天”。这种夸张谁能写出来。表现了瀑布的大气磅礴!还有《赠汪伦》中表现朋友情深的句子“桃花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他的七绝达到了无人能达的高度!

“李白斗酒诗诗三百,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在这里赞美的是李白的傲骨,不为高官所迷惑。李白之所以在我国文学史上是一颗灿烂的明珠也不是无缘无故的。据《潜确类书》中记载:李白少读书,未成弃去。道逢老妪磨杵,白问其故。曰,“欲作针”。白感其言,遂卒业。李白被老太太的精神所感动,发奋力。在李白的《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他还说过,“上察玄古,中观人世,书秃千兔毫,诗裁两牛腰”。这都说明李白的勤奋刻苦用功,苦心钻研,脚踏实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李白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造成了他的诗歌的特点,大气磅礴,纵横万里,热情奔放。











苏北一醉


其一,大唐盛世,政治开明,思想解放,人才济济,疆域辽阔,国防巩固,民族和睦,在当时世界上是无比繁荣昌盛景象,李白诗词必然受此大环境影响。

其二,李白的诗与其爽朗大方的性格有绝对关系,李白性格磊落飒爽,平衍旷荡,浪漫洒脱,并且李白爱饮酒交友,到处游历名山大川,这种豪迈的性格造就其汪洋恣肆,大气磅礴的诗词风格。

其三,李白钟爱黄老学术,其诗词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李白那种逍遥于四极,俯瞰于天下,任精神自由往来,任灵魂野马驰骋的气势与庄子不谋而合。

其四,李白是家境优渥,其家中经商,并且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可以说李白既是富二代又是官二代,这种原生家庭对其诗词必然也有影响,“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便是证明。

以上四点拙见,请批评指正。


每日一句智慧语


“诗仙”是后人对李白及其诗歌成就的盛誉和评价。

在唐代,李白的“仙风道骨”便早已闻名遐迩,为世人熟知。在朝为官的著名诗人贺知章,自身也才华横溢、名满天下,可他看到李白的《蜀道难》后,却惊为天人,钦佩万分,赞其为“谪仙人”。

李白是个天才型的伟大诗人,他那耀眼夺目的才华就犹如《将进酒》中所写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般肆意奔腾“飞流直下三千尺”!又似“羚羊挂角,无迹可寻”那般隐逸天外。

李白所具有的“仙人”品格,主要体现在于他的思想无拘无束,才情奔放,意气风发,“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们都知道李白一生仕途不如意,报国无门,但是他不管身处何种人生境况,无论是高潮还是低谷,都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有志之士。他不惧权贵,放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不畏世事艰险,任何时候都勇往直前,始终保持一颗赤子之心,旺盛的生命力,笑傲世间的不公。“君看我才能,何似鲁仲尼?大圣犹不遇,小儒安足悲?”,李白终其一生,都孜孜以求地追求为国献身立功、为民请命济苍生的政治理想,他的诗歌充分体现了他的满腔才华和抱负,至今读来仍让人动容不已,深受激励!

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创作,自然与其所处的时代,尤其是其人生经历和学识思想密不可分。那么,又是怎样的时代背景、人生底色和学识积淀造就了李白呢?

唐朝是中国中古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全方位繁荣发展的时代。这一时期也正是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剧烈激荡、相互冲击、融合的重要时期,李唐皇室的胡人血统,多民族的杂居往来,丝路的兴盛,两汉时被定于一尊的儒家思想一统天下的格局有所改观,外来佛教的本土化,本土宗教道教的兴盛,整个社会呈现出的一种丰富、多元又相对包容的开放风气,赋予了这个时代的人们个体自主性觉醒和个人发挥才智的空间。及至盛唐,这种特定历史条件,因缘际会地奠定了诞生富有鲜明独特艺术的坚实基础(如“唐三绝”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术和张旭的草书,绘画方面的吴带当风、曹衣出水等)。所以,可以说,盛唐成就了李白,李白也只能属于盛唐!

此为其一。其二可以从李白的身世经历来进一步了解。

对于李白的出生地,现在大家都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当时属于大唐帝国的安西都护府管辖的碎叶城(即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是个华胡杂居之地。他五岁那年,其父带着全家返回内地蜀中定居。李白父亲的姓名史书上称之为“李客”,意思是姓李的客人,由此可见李家属流寓之人,并没有所谓真正意义上的故乡。

由李白的身世以及他年轻时“散尽千金还复来”的豪迈,可见李白家较为富裕,既不是世家大族,也并非传统的耕读之家。而这样的家庭出身,使得李白并未像杜甫那样的传统文人那样接受儒家思想的严格教育,虽然他也熟读儒家经典,但显然,李白的涉猎范围更为庞杂广泛,他曾自述“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赠张相镐》)这里“六甲”指的是古人计数所用的六十甲子之类的知识,“百家”就是诸子百家的各类杂书。

李白深信道教同时又受到当时西域胡族文化的影响,加之其所定居的蜀中也是多民族杂居之地,民风勇武,李白自然也深受当地南蛮文化及豪侠习气的熏陶。此外,李白除了读书学习,还喜欢广交朋友,畅游名山大川,还曾热衷于学道求仙。因此,李白的知识结构和思想渊源较为复杂,骨子里也因而少了许多所谓世俗正统的羁绊。

如此种种,可见李白除了儒、道之外,他对纵横家、神仙家、佛教等思想都有所关注和吸收,这无疑也成为了他决不盲从任何权威,坚持追求自由思想和独立意志的内在动力。清人龚自珍在《最录李白集》中说:“庄、屈元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儒、仙、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这几句话对李白的评价十分精准。确实,李白的诗歌,除了用典寄情,还擅于瑰丽诡谲奇特的想象、联想,体现了不懈追求自由境界的超凡脱俗。

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像李白这样精神自由奔放、思想遗世而立又积极入世的诗人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所以,后世诗人有能学“诗史”杜甫而诗名流芳者,却再也没有能以学“诗仙”李白而扬名立万的。

李白常常自比大鹏鸟,例如《上李邕》中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大鹏鸟,是《庄子》中自由精神的象征,而李白不就正是诗国中独来独往的“大鹏鸟”么?因而,具有“大鹏鸟”风格气质的李白,所作的诗歌自然是大气磅礴、纵横万里的!


猪猪316


我所见到的李白:手里总是洒壶高悬,头后仰,走路前脚不搭后腿,晕晕乎乎。

有句话叫酒壮怂人胆,一个成天喝的醉醺醺的人,跟本就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他有什么不敢说的,所以吗,口出狂言!吟出来的诗气势磅礴,纵横万里。


平平淡淡9090441058016


要说古代诗人谁是“妇孺皆知”,是李白,就连三岁小孩都能随时吟上两句他的诗,要说古代诗人谁最“狂”是李白,面对力士脱靴,贵妃研墨,他“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自幼受到关陇文化风习的影响,写下“自幼好人侠,有四方之志”所以他不光读书学习,同时也喜欢舞刀弄枪,并拜当时称为第一剑客裴旻门为师。要说古代诗人谁的武力值最高,估计也非李白莫属,他的一生就没有离开过剑,属当之无愧的侠客。

从24岁起,李白便踏上江湖之路。李白讲仁义,重信诺,轻利益。青年时期的李白,义薄云天。不过也正因为李白侠字在心,义字当头,也让他的朋友全是大咖。有诗圣杜甫;汪伦;贺知章;孟浩然;郭子仪……

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人们生活困苦,饱受压榨,经常遭遇不公。李白总希望有人能惩恶扬善、拔刀相助,甚至替天行道。写下"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也正是他的这种洒脱,傲骨,蔑视王侯,使其仕途暗淡。

李白的一生主要由“蜀中生活”、“仗剑远游”、“长安三年”、“李杜交谊”、“十载漫游”、“从磷与释归”、“凄凉的暮年”七个阶段组成。的。苏轼在《李太白碑阴记》写到“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方孝孺《吊李白》“脱靴力士只羞颜,捧砚杨妃劳玉指”。王穉登写下了《李翰林分体全集序》“沉湎至尊之前,啸傲御座之侧;目中不知有开元天子,何况太真妃、高力士哉!”这些无不表明大家对他赞美与仰慕。

自信,豁达,义薄云天,藐视权贵,热爱生活全都表现在了他的诗中。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上李邕》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李白《行路难》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塞下曲》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李白《江上吟》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95900969158072724"}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