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中大娘子和康姨母都是王家嫡亲的女儿,为何王老太如此偏爱康姨母?

九月晴天


康姨妈性格跟老太太很像

老太太护短,聪明,善于伪装,挑拨,性格强势,而康姨母也是这样的性格。试问,一个跟自己很像的女儿,王老太太会不偏爱吗?王老太太就只有两个女儿,分别是康姨妈和盛家大娘子,可偏偏,是康姨妈跟自己很像,而大娘子不仅性格跟自己完全不同,而且大娘子还有一点是让老太太心里很不舒服的,那就是大娘子性格和心性所表现出来的乡野粗鲁的气息。剧中老太太曾经说过,他们也是贫苦出身,受尽了贫农的苦,而从小寄养在别人身边的大娘子,也沾惹了那些乡村气息,不仅没有读书识字,没什么文化,而且还大大咧咧,性格暴躁粗鲁,完全没有大家闺秀的样子。对于老太太来说,大娘子的存在不断的提醒着她当年那些贫困的生活,这样的人,她肯定是喜欢不起来的,哪怕是亲生女儿。有了这层对比,她自然就把所有的宠爱给了康姨妈了。

康姨妈曾经跟着老太太他们四处奔波

原著中有说当年王家老太爷官职调动频繁,大娘子年纪小,寄养在亲戚家里,不在老太太身边长大,自然也是没多少感情的。相反,康姨妈一直养在老太太身边,是她亲自照料,看着康姨妈一点一点长大的,自然感情深了。加上大娘子虽然是寄养在别人身边,但毕竟生活安稳,可康姨妈却是跟着老太太,老太爷四处奔波,颠沛流离,受尽奔波之苦,老太太对康姨妈的疼爱也就包含了怜惜了。有相同体验的,盛纮和大娘子都是,华兰从小跟着他们四处奔波,盛纮和大娘子对华兰有偏爱,这是不难理解的。当母亲的,总会对吃苦较多的儿女更加怜惜,这是不变的定律。

康姨妈出生不易,跟老太太同气连枝

原著中有提到,康姨妈出生的时候并不顺利,生了几天几夜才生下来的,过程的艰辛,不仅是老太太在体会,康姨妈也在感受。可以说,在康姨妈出生的这个过程,就已经是跟老太太有了同气连枝的感受了,要知道,女人生孩子就是在鬼门关走一遭的。而康姨妈相当于已经是跟老太太同生共死的了,可是生大娘子却没有这样的体验,反而顺利许多。加上康姨妈是老太太的第一个女儿,自然千宠万爱,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多年的情感倾注,老太太对她的感情肯定不同的。

康姨妈的夫家不顺遂

两个女儿的婚事都是自己找的,可眼看着大娘子在盛家顺风顺水的生下儿女,就算盛纮宠妾灭妻,可毕竟还有盛老太太的维护。而且盛纮的官职前程一片大好。可自己最疼宠的大女儿,也就是康姨妈夫家却偏偏在走下坡路,不仅将康姨妈的嫁妆挥霍殆尽,还妻妾成群。康姨妈明明金尊玉贵的嫁过去,却没受过什么好日子,一直在跟小妾们打擂台就算了,还得处处受到夫君的排挤,虽说这跟两人的性格有关,可毕竟这门婚事是老太太选定的,她心中有愧疚有怜惜不舍。加上康姨妈很聪明,时时拿着这件事跟老太太说项,不断加深老太太内心里的内疚,老太太自然就不断的退让,纵容康姨妈了。

大娘子女儿高嫁,儿子科举中第

王家舅母说过,长柏是家族中最有出息的一个孩子了,加上华兰也高嫁到伯爵府,夫君也有出息。可以说,大娘子就算以后没有了丈夫的庇护,也有儿子女儿可以依靠,犯的天大的过错,儿女都会扛着,为她撑起一片天。反观康姨妈就没有这个后路了,她的儿女都没有太大的作为,更没有科举及第,可以说,一旦老太太不帮康姨妈扛事做靠山,那么康姨妈也就没什么好下场了,毕竟,她身上还背负着不少人命,在康家更是天妒人怨的,鉴于此,老太太对康姨妈的偏爱也不是没有理由的。


兮言小姐


其实看过原著的话理解起来就不费劲了,小说里康姨妈待字闺中的时候就是养在王老太太身边的,康姨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王老太太教养出来的,王老太太自然是在康姨妈身上倾注了大半的心血,想要将她培养成闺中之秀,出嫁后成为一个厉害的主母。

对于康姨妈想要的想做的就没有不应的,作为一个被捧着夸着长大的娇娇女,自然养成了嚣张跋扈的性格。至于为什么王老太太一生生养了三个儿女,只对大女儿王若与这般呵护疼爱,其实也是有原因的。王舅父为人老实木讷,并不聪慧,而且他要进学读书,与王老太太王老太爷的相处时间自然要比康姨妈少上许多。

同理,王若弗自打生下来就没在王老太太身边养上几天,就被送去了叔父家寄养,虽然叔父一家对待王若弗如亲女般疼爱,可到底不是亲生父母,王若弗在心底还是渴望回到父母身边承欢膝下的。王若弗回到自家之后,她与亲生父母已经疏远,想要讨好母亲又不知从何下手。是以,康姨妈王若与比哥哥聪明比妹妹机灵,自然最讨王家一家人的的宠爱。

两个女儿长大之后当妈的就要操心女儿的婚事,其实一开始王老太太看中了盛纮其实是替大女儿王若与相看的,她认为盛纮年纪轻轻已经中了举前途不可限量,而且盛纮的嫡母又是勇毅候府嫡女,以后的日子自然好过。可是没想到王若与没有看上盛老爹,可能王老太太又不想盛老爹这么一张好牌从指缝里溜走,所以把次女王若弗嫁给了盛纮。

不过让康姨妈没想到的是,她嫁的康姨夫不思上进没事的整日往家里娶小老婆,她的丈夫不仅日常进项少还把一大家子人的生活开销全都放在她一个人的身上,所以康姨妈不得不把自己的嫁妆拿出来贴补。而她一向看不上眼的妹妹自从嫁了盛纮外,虽说也没做多大的官,但是至少盛纮上进,官做的也不错,也不似康姨夫这般沉迷酒色花天胡地,日子过得自然比自己舒服的多,自然而然,心生妒忌。

从康姨妈撺掇王大娘子给盛家老太太下毒来看,康姨妈不仅行事嚣张还心思歹毒,事情败露后,立马想要推妹妹出来顶锅,那么王家两个女儿都参与到下毒事件中,王家老太太必然要保一弃一。其实也不难看出,整个事件都是康姨妈出谋策划,就连最关键一步都是在外面完成后拿给王大娘子,再由大娘子拿给老太太。康姨妈在整个过程中推波助澜,是为罪魁祸首。

事情败露后因为明兰强硬要求杀人偿命,便央求母亲王老太太保全自己。而王老太太一开始也是想要保全大女儿,毕竟这件事情归根到底发生在盛家,二女儿确确实实参与进来了,不如就让二女儿把罪名顶了,让大女儿保全性命;而且大女儿现在的处境确实没有二女儿处境好,她认为让大女儿嫁了个这么个人家有她的责任,而二女儿的儿子女儿都非常争气,就算是把罪名抗下来盛家也不会对王大娘子做什么,况且整个事件中细算下来,王大娘子罪不至死。

可是她没有料到明兰早已把祖母视为生命,为了祖母不惜与娘家闹翻也要揪出真凶,最后逼不得已才舍弃了大女儿王若与。说到底,就是王老太太自己的溺爱造成了大女儿今天的苦果。









茉莉茉哩


多子家庭,父母之爱很少能做到平均分配,总有父母偏爱的孩子。康姨妈受到王老太太偏爱的原因如下:

康姨妈自小是家中最受宠爱的孩子,从康姨妈下毒,王老太太救女的那场戏中可以看出。

康姨妈自小受到父母宠爱,自小被捧着长大。

受宠的原因剧中没有讲,从原著小说中可以看出端倪。



三个孩子相比,儿子老实木纳,小女儿直来直去,康姨妈言语伶俐,最会撒娇卖乖。

更可况,儿子和小女儿都曾交给旁的亲戚抚养,只有康姨妈是自小养在身边的,和父母更加亲密,更受宠爱。


康姨妈最后的结局不好总归也是父母捧杀的原因,对于子女,偏爱些是有的,但是不能娇纵太过,否则就是害了孩子。


有时候父母太过宠爱也未必是好事。


乐天看剧


第一,康姨妈是王老太太的第一个女儿,王老太太生产时曾遭遇难产。《知否》剧中曾有一幕,王老太太说,自己生康姨妈时,是疼了两三天才生下来的。所以,康姨妈这个女儿,对王老太太来说,得之不易,因此十分珍惜,一直娇生惯养。

第二,王老太太的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只有最小的王若弗没有在身边长大。当时,王老太太夫妻两个离京外放,只带走了儿子和康姨妈,把王若弗留在了乡下的叔叔婶婶家。因此,王老太太和王若弗的母女情,自然没有和在身边长大的大女儿康姨妈深厚。

第三,从王老太太的谋划方面考虑,她觉得王若弗为盛家生了一儿两女,即使犯再大的错,盛家也会念及她的贡献,不会过多的为难她。


然而,大女儿康姨妈在婆家并不受欢迎,因为她的品性不端,总想着害人,老公也不待见她。如果毒杀盛老太太一案闹大,那康家自然会休了康姨妈,她的下场不会好。

所以,正是王老太太对子女的偏爱和纵容,才导致了康姨妈死在顾廷烨剑下的悲惨下场。在康姨妈死后,她还不依不饶,站了太后的队,结果在朝堂上再次搭上了王家所有人的性命。

皇帝铲除太后一党后,戴着枷锁在街上游行的囚犯就有王老太太的儿子。


最终,这个拎不清的母亲,害死了自己的儿子女儿,乃至全家。因此,楼兰娱姐觉得,毫无原则的宠溺孩子,才是对孩子的最大残忍,这,最终将会害了他们的一生。


亲爱的小伙伴们,你们觉得楼兰娱姐说的对吗?如果王老太太的大女儿康姨妈和二女儿王若弗,挑一个做朋友,你会选择哪一个?欢迎大家关注楼兰娱姐,一起讨论哦~~


楼兰娱姐


古今中外,只要是非独生子女家庭,父母总是有所偏心的。

《知府》中的王老太太尤为严重,康姨妈从出生就开始折腾母亲,生了三日这才得以保命,或许来之不易的,可能越发珍贵吧。

貌似美貌,聪明灵俐的康姨妈从小养在母亲身边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由于母亲的溺爱,使得这位大小姐越发的嚣张跋扈,事事要尖,而且还见不得别人比她好,生活比她强。只要看见别人的各种好,她就会各种妒忌和恨。所以,经常惹出各种祸事,反正有母亲,哥哥及家人善后呢。

而王大娘子呢,是王家的么女,从小被送到乡下的爷爷奶奶家,简单、直接,没有心计,做事不过脑。

在俩个女儿的婚姻上,王老太太也是多有偏心,她因为好的人家让大女儿嫁入康家,而让小女儿低嫁盛家。

可是风水轮流转啊!这大女儿嫁入康家,康家逐渐走下坡路,而康老爷多有风流,虽儿女众多,成器的却很少。

而盛家在盛家祖母的调教下,儿女也大多成才,上进。盛老爷官路也算顺畅,这也让刻责妒忌的康姨妈更是羡慕嫉妒恨。

所以每每这康王氏生出事,甚至人命,王家老太太,王家哥哥以至盛家都帮她善后。以至于她越发的肆无忌惮,,,,,,,

好像有一个说法,就是孩子谁养谁亲,可能王老太太也是这个心里吧?


吉祥三宝wx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而我认为,只有父母对子女的爱才是最无私的!但是自古以来,在我们身边不乏偏心的父母,同样是自己的孩子,却不会同样对待,不论从亲情上还是金钱上都有所偏心,虽说难以做到绝对的一碗水端平,可是有些父母根本就是无法理解的偏爱某一个孩子,我只能理解为,他们只是喜欢他们眼中是“弱势”的子女吧!

拿大娘子和康姨妈来说,同样都是王家嫡亲女儿,王老太太人前人后都毫不掩饰对大女儿康姨妈的溺爱,对小女儿大娘子却并不是十分用心。这是为什么呢?


可怜天下父母心,在王老太太眼里,康姨妈身体弱,婚姻弱,子女弱。远远比不上大娘子,因此总想帮她一把。却把康姨妈养成了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的小人。

幼年时期,王老太师在外做官,大娘子是寄养在乡下叔叔家,哥哥寄养在大学士家读书,只有康姨妈一直被带在身边抚养,为什么呢?因为愧疚,因为这个孩子来之不易。看看王老太太是如何向太后哭诉的:”我生她时,胎斜难产,疼了三天三夜才得了她,几乎去了半条命啊!“这个大女儿,是王老太太拿命生下来的,自然万分珍惜,就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

是以,无论何时何地,王老太太总是愧疚,觉得对不起女儿,没有将她生好,外放做官时,其他儿女一概寄养别处,唯独带了康姨妈去任上生活。

养孩子才知需要耗费多少心力,康姨妈由王老太太一手带大,王老太太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她身上。而回京做官时,才接回大娘子和哥哥,此时她们已到谈婚论嫁的年纪,王老太太并没有参与过他们的童年生活,只知回京后,其他儿女已长大成人,与他们却没有建立深厚的感情。

然后盛纮来提亲,当年的盛家比康家可是差远了,盛纮也只是刚刚中举,前途未知。王老太太让得宠的大女儿挑了如意郎君康家,挑剩下的给了大娘子。婚姻大事,王老太太显然是偏心的。

谁知婚后康家越来越不景气,盛纮这支潜力股反而越混越好。康姨妈每每向王老太太诉苦,王老太太便自责是自己许错女儿的姻缘,因此对康姨妈有求必应,哪怕她杀人放火,也替她兜着。

越是溺爱,康姨妈越是肆无忌惮,到了毒害盛老太太事发的生死关头,为保下康姨妈,王老太太不惜搭上大娘子,实在是伤透了大娘子的心。平时的偏爱也就算了,让一个女儿做另一个女儿的替罪羊就说不过去了。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谋深远,还是不要太过溺爱某一个孩子的好,否则其他孩子心里该多受伤呢!


乐青橙影视


这个不难理解,有先天和后天两个因素。先天因为康姨母一直养在身边,所以格外便疼;后天因为康姨母过得不好,老人总是会惦记、照顾。

康姨母难产让王老太太心疼,自小养在身边更宠的无法无天

顾廷烨杀了康姨母,王老太太进宫求太后做主时说,生康姨母疼了3天,还险些生不下来,对于这样一个差点小命死在肚子里的孩子,怎么会不格外在意一些?

康姨母和大娘子虽然是亲姐妹,但是大娘子从小养在叔叔身边,叔叔没有孩子,所以就让他们养着大娘子,这样也不至于寂寞。这样从小就把康姨母当独生女来养,怎么会不娇惯呢?

王老太太也说,康姨母从小就是要啥有啥,一不顺心就怀恨在心。可见康姨母从小就不受委屈。

康姨母在夫家过得不好,亲妈会更惦记

而且从嫁人这方面也能看出来王老太太偏心。当初盛家求娶的是王家长女,就是康姨母,可是王老太太见当时的盛纮只是个举人,担心没前途,所以就把次女王若弗嫁了过去。想着她怎么也是在乡野长大的丫头,吃点苦没什么。


而康姨母则嫁给了当时家境还不错的康家,以为是给女儿谋了一个好前程。可是呢,康家步步落败,康姨夫又不停的纳小妾,让康姨母的日子越来越难过。要钱没钱要尊严没尊严,康姨母只能回娘家哭诉。

王老太太本来就疼康姨母,看见女儿过的不好,自然会更加心疼。王若弗不一样啊,虽然也是受林噙霜的气,但是盛家的情况却越来越好,女儿嫁的门第一个比一个高。王若弗有气只会跟康姨母讲,很少回娘家,王老太太自然觉得王若弗过得好。

过得好的就不用惦记了。反正这样的父母也不少,子女多的,总想让过得好的帮帮过得不好的,尤其是过得不好的还是自己心头肉。所以王老太太越来越惦记康姨母,导致她无法无天。


入行娱乐


相信看过《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网友们都对盛家大娘子王若弗(刘琳饰演)有一些了解。大娘子和康姨母(张棪琰饰演)都是王家的女儿,康姨母是长女,王若弗是妹妹。王若弗个性直接爽朗,虽然有些护短,但是却没什么坏心眼,为人比较实诚。

而王若弗的大姐姐康姨母却正好相反,她为人嚣张跋扈,唯利是图,并且心肠歹毒。但即便如此,王家老太却独宠女儿康王氏,两个女儿都是王老太所生,对王若弗却差多了。据小说中讲,王若弗小时候就被扔到乡下养着,康王氏是王老太一手带着,娇惯着,康王氏也是百般看不上这个妹妹。

当初本来盛家求娶的是王家长女,也就是现在的康姨母,但是盛紘那时候还没现在成气候,盛家也没啥地位,所以康姨母看不上盛紘,不肯嫁,最后王家才把王若弗给嫁了过去。其实从这件事也能看出来王家根本不怎么看重王若弗,两个女儿太过偏心长女。

再到后来康姨母利用大娘子下毒陷害盛老太太这件事东窗事发,王老太居然舍弃大娘子以及长柏也要救下康姨母,彼时大娘子才知道自己在父母的心中竟然是半分都比不上自己的姐姐,说实话看到此处还是十分替大娘子心酸的,都是一家人,偏心眼成这样,偏康姨母还是个毒瘤,母亲竟然这般爱护,换谁心里能不心酸。

剧中没有直接讲述为何王家老太如此宠爱康姨母,却瞧不上自己小女儿王若弗,但是其实我分析有两点原因。

其一:王老太生康王氏的时候胎斜难产,足足疼了3天才生下这条命。怎么说呢?这可能就是人性吧,越是让自己痛的,越是珍惜。因为康王氏的难产差点要了老太的半条命,所以她无比珍爱这差点要了自己半条命的小生命,所以她把大部分宠爱都给了康姨母。

其二:康姨母被王老太越养越像自己,奸诈跋扈,只是说康姨母比老太稍微蠢了那么一丢丢。不然康姨母就是第二个王老太,而王若弗则和老太一点不像,性子直,糊里糊涂,自然也不得老太喜欢。

其实王家对康姨母和大娘子的宠爱从她们出生那刻就早已注定了,为何我会这么说,不知道各位是否注意到剧中的一个细节,大殿之上众人状告顾廷烨(冯绍峰饰演),康姨母的哥哥第一次说出了康姨母的名字——王若与,而大娘子叫啥——王若弗。

一个是“与”,等于“予”,一个是“弗”,等于“不”。两人的命运早已系于这名字之间,原来大娘子的爹娘是真的不疼她呀!


剧影观察室


为何王老太太偏爱康姨妈,离不开母女三人各自的因素。

首先是王老太太,也是最为重要的。王老太太偏爱康姨妈实际上有两个阶段性的原因,而且这两个阶段还是递进的。



第一个是出生。

康姨妈是王老太太的第一个女儿,而当初生她时却难产了,三天三夜才生下她。因为这差点失去的关系,作为母亲的王老太太自然会更多的关注这个孩子,也因为这个原因会让作为母亲的王老太太觉得亏欠了这个女儿,让她差点没了,所以会格外的关心。如此,不难想像康姨妈是如何娇宠着长大的,当然也助她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性格。

而盛大娘子是王老太太第三个孩子了,按剧中情节,应该是顺顺当当的出生的,前头一个姐姐,一个哥哥,轮到她自然就少许多关注。

此外小说中还有一情节就是康姨妈出生时,王老太爷在外放任,于是她从小就随父母在外生活的,外面生活当然不如汴京,于是这也让王老太太觉得这个大女儿跟他们吃苦了。而当时盛大娘子小时候是养在祖父母那里的,正如现在的谁养跟谁亲,盛大娘子就不如康姨妈来得亲切。

第二个就是出嫁。

康姨妈的婚姻《知否》中没有细说,但从康姨妈求王老太太时说的那些话里以及偶尔出场的康姨夫那里,我们不难看出她的婚姻不美满。而这桩婚事是王老太爷和王老太太亲自选定的。照着时间当时的王家应该还在兴旺时期,可以想像当初在两位老人是如何千挑万选的,这原本是桩好姻缘的,至少比后面王老太爷过世话把小女儿下嫁盛家要好很多。原本就对这个女儿偏爱,终于出阁了可以稍稍宽心,结果女儿婚姻不顺,于是王家老太太就更加自责更加觉得有愧于女儿,于是就冲在前头做起女儿的靠山。

而盛大娘子虽然是低嫁,但是比较康盛两家前途,一个在下坡,一个在上坡;比较两家后院,一个家宅不宁,一个除却前头的不得丈夫喜爱,后面却越过越好。如此,对于盛大娘子在盛家的情况王老太太是比较放心的。

如此在出生与出嫁这两个对女人来说最重要的环节上,让一个母亲觉得都有愧于一个女儿,王老太太对康姨妈的偏疼就不难理解了。

只是对于偏疼这一事,母亲的因素固然重要,女儿的也不好忽视。

再说说这两个女儿。


从盛大娘子口中可以得知康姨妈从小就是个心机女孩,从小到大什么好东西都要抢,,而且越大心思越重越歹毒,比如在谋害盛老太太一事上,她不仅算计了亲妹妹,也算计了整个王家。有这么一个善于算计的女儿,王老太太想不理她都难吧。

至于盛大娘子,正如她的贴身婢女所言——“耿直”。她不会算计,学不会刻意讨好,如此一人,怎么去争宠呢。

因此王老太太注定更疼康姨妈了。


杭小鱼


非独生子女家庭,父母能一碗水端平的很少,大多都有亲疏之别。盛家如此,王家也如此。总是有那么一位是家中父母更偏疼的。王家的老太太偏爱康姨妈,最大的原因是康姨妈更像自己。而大娘子那个直肠子,我们都要怀疑她不是王家的亲生女儿。

剧中的王老太太,可以说是个智商超高的人物。面对盛家祖母被两个女儿下毒谋害的大事件,她能带着一家老小不慌不忙的去要人。一开说就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大打感情牌。为亲家担忧难过,眼泪流的比明兰还多。见盛家软的不行,就来硬的,抬出了自家的尊贵身份,用王老太爷的余威威慑盛家。盛紘面对这招险些认怂。见明兰强硬,带走康姨妈受到了阻碍,王老太太脸一翻就用大娘子做了筹码,想要给盛家一个沉重打击,逼着盛家主动放弃。当代的谈判专家,有如此谋略的人恐怕也没有几个,王家老太太真是见过大世面的高人。可惜她心术不正,对于自己作恶的女儿只会包庇,不懂劝阻,这才酿成了大祸。不然按照她的智商来看,入朝当个小官都屈才了,派去和敌国谈判还差不多。

康姨妈从小就要强,眼高于顶,看不起这个瞧不上那个。容貌和能力都要比王大娘子出众很多。玩起阴谋论也比王大娘子有头脑。王老太太在这个女儿身上,看到了年轻时自己的影子,加上又是家中的第一个女孩儿,倍加疼爱。哥哥也宠着妹妹,让康姨妈的性格越来越跋扈。父母和哥哥都为康姨妈没少操心,越是这样,他们越觉得对这个孩子付出了更多,也就对她更加的上心。

对比王大娘子,感觉就是邱莹莹穿越回了古代,同样是一根直肠通大脑的类型。性子大大咧咧,没有什么坏心眼。当然能力和容貌也不如姐姐,还是第二个女儿。王大娘子出生时,王老太太早就已经没了儿女双全的最初喜悦,反而是觉得这个小女儿处处比不上大女儿,还心大不懂成算,也没有争强好胜的心思,特别好养活。于是大娘子就这么被放养大了,和精养的康姨妈明显付出不成正比,王老太太也懒得对这个女儿给予更多的关爱了。

原著中的王大娘子更可怜,由于种种原因,王大娘子幼年是被送到乡下长大的。很多年都没有在父母身边成长,没有养育哪有恩深?等到王家稳定了再回去,宠爱早就被康姨妈霸占没了。加上王大娘子没读多少书,山野气息很浓郁,家中认为她没有个闺秀的样子,疼爱就更不愿意给她了。

后来王家老太太就把康姨妈嫁给了当时还不错的康家,而王大娘子只许配给盛紘这样一个小官家的庶子,一点都没有为她的前途打算。可谁知盛紘这个潜力股越飞越高,康家却落魄了。偏疼的康姨妈也没有得到善终,这也许就是王家老太太三观不正的恶果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