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茶誕生地——安徽祁門

祁門紅茶簡稱祁紅,茶葉原料選用當地的中葉、中生種茶樹“櫧葉種”(又名祁門種)製作,是中國歷史名茶,著名紅茶精品。由安徽茶農創制於光緒年間,但史籍記載最早可追溯至唐朝陸羽的茶經。產於安徽省祁門、東至、貴池(今池州市)、石臺、黟縣,以及江西的浮樑一帶。“祁紅特絕群芳最,清譽高香不二門。”祁門紅茶是紅茶中的極品,享有盛譽,是英國女王和王室的至愛飲品,高香美譽,香名遠播,美稱“群芳最”、“紅茶皇后”。


美國韋氏大辭典,“祁門紅茶”記錄著祁門紅茶的原產地——中國安徽省祁門縣。創始年:祁門產茶創制於光緒年(公元1875年),已有百餘年的生產歷史,可追溯到唐朝,茶聖陸羽在《茶經》中留下:“湖州上,常州次,歙州下” 的記載,當時的祁門就隸屬歙州。

1875年前後,祁門人士胡元龍借鑑了外省的紅茶製法,在祁門加工出了紅茶,後由北平同盛祥茶莊引入北平,在市場獲得了成功。

紅茶誕生地——安徽祁門

祁門紅茶

光緒元年(1875),胡元龍在培桂山房籌建日順茶廠,用自產茶葉,請寧州師傅舒基立按寧紅經驗試製紅茶。

清朝光緒年間以前,祁門只產綠茶,不產紅茶。

據說(此處缺少史料佐證)1875 年,安徽黟縣有個名叫餘干臣的人,在福建罷官回原籍經商,因見了紅茶暢銷多利,便在至德縣堯渡街設立紅茶莊。由於當時江西寧州生產紅茶已經超過20年曆史,品質穩定可靠,安徽茶商(包括餘干臣在內)鼓動建德茶區的茶農仿製 " 寧紅茶 " ,成品在市場上被稱為“建德紅茶”。

隨著胡元龍創始的祁門紅茶的誕生,由於茶葉品質類似,此後建德紅茶、祁門紅茶與寧州紅茶在出口市場上長期為競爭對手。

餘干臣的弟子學徒有陳尚好等人。從1875年餘幹臣在歷口開辦茶莊,陳尚好自幼在茶莊學藝,多年以後學技精湛,回正衝村自辦茶號尚好坊。


指產於安徽祁門縣境內,是櫧葉樹種生長的,以茶樹芽、葉、嫩莖為原料,經過萎凋、揉捻、發酵、乾燥等工藝製成初製茶後,再經過三個流程十二道工序製作分級拼配而成,以外形條索緊細均直,色澤烏潤為主要特徵的工夫紅茶,成為祁門紅茶,再根據其外形和內質分為:禮茶、特茗、特級、一級、二級、三級、四級、五級、六級、七級。下面分別從"外形","香氣與滋味","水色","葉底"等特徵上進行區分:

禮茶——外形:細嫩整齊,有很多的嫩毫和毫尖,色澤潤;香氣與滋味:香氣高醇,有鮮甜清快的嫩香味,形成獨有的"祁紅"風格;水色:紅豔明亮;葉底:絕大部分是嫩芽葉,色鮮豔,整齊美觀。

特茗——外形:條索細整,嫩毫顯露,長短整齊,色澤潤;香氣與滋味:香氣高醇,有嫩鮮香甜味,有獨特的"祁紅"風格;水色:紅豔明亮;葉底:嫩芽葉比禮茶較少,色鮮豔。

特級——外形:條索緊細,嫩毫顯露,色澤潤,勻整;香氣與滋味:香氣高醇,鮮嫩含有獨特的"祁紅"風格;水色:紅豔明亮;葉底:嫩度明顯、整齊、色鮮豔。
  一級——外形:條索緊細,嫩度明顯,長短均勻,色澤潤;香氣與滋味:香味高濃,具有"祁紅"特有果糖香;水色:紅豔明亮;葉底:嫩葉均整,色紅豔。
  二級——外形:條索細正,嫩度較一級少,色澤潤;香氣與滋味:香味醇厚,有"祁紅"的果糖香;水色:紅豔不及一級明亮;葉底:芽條均整,發醇適度。


  三級——外形:條索緊實,較二級略粗,整度均勻,面張稍有松條;香氣與滋味:香味醇正,鮮厚有收斂性,"祁紅"特徵依然顯著;水色:紅明;葉底:條整,發醇適度。
  四級——外形:條索粗實,葉質稍輕,勻淨度較差,色澤帶灰;香氣與滋味:香味醇正,有相應濃度,仍有"祁紅"風味;水色:紅明較淡;葉底:均整度較差,色紅而欠勻,夾有花青。
  五級——外形:條索較粗,稍有筋片,勻淨度較差,色澤帶灰;香氣與滋味:香味醇甜偏淡,但無粗老味;水色:紅淡;葉底:花青,稍含梗。
  六級——外形:條索較松,夾有片樸,色澤花雜;香氣與滋味:香味粗淡,濃度不足;水色:紅淡,明亮不夠;葉底:紅雜,較梗。
  七級——外形:條索松泡,身骨輕,帶片樸梗,色澤桔雜;香氣與滋味:香味低淡,有粗老味;水色:淡而不明;葉底:粗暗梗顯。

祁門概況:

祁門縣,隸屬於安徽省黃山市。地處黃山西麓,東北與黟縣接壤,東南與休寧縣為鄰,西北連石臺、東至縣,西南迄省境,與江西省毗鄰。總面積2257平方千米。 [1]

祁門縣是安徽的南大門,屬古徽州“一府六縣”,建縣於唐永泰二年(766年)。因城東北有祁山,西南有閶門而得名,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區縣。祁門茶葉生產歷史悠久,早在唐代就有十分繁盛的茶市,是“中國紅茶之鄉”。

祁門旅遊:

牯牛降

距市中心屯溪126千米,距縣城約55千米,總面積達6700多公頃,主峰海拔1728米。這裡不僅保存著結構複雜,功能齊全的自然生態系統,有“綠色自然博物館”之稱,自然景觀古樸原始。1988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牯牛降成為安徽第一個國家級的以森林生態類型為主的綜合性自然保護區,2004年2月又被國土資源部錄入國家地質公園名錄。區內森林覆蓋率達到了97%以上,蘊藏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被譽為“綠色自然博物館”、“華東地區物種基因庫”的稱號。

坑口

位於祁於西閃裡鎮,距縣城約45千米。古名竹溪,又名竹源。村中的“會源堂古戲臺”和 “敦典堂古戲臺”為第六批國保單位。“會源堂古戲臺”座落於縣西閃裡鎮坑口村。祠堂始建於明萬曆十五年(1587年),後由陳枝山兄弟重建,享堂為民國11年(1922年)重建。會源堂由戲臺、享堂、寢堂三部分組成,總面積600平方米。古戲臺坐南朝北,面積97.44平方米,兩廂看臺及天井206.56平方米。 “敦典堂古戲臺”地處坑口的潘村陳氏宗祠的“敦典堂”內。敦典堂古戲臺坐南朝北,由門樓、戲臺、廊廡和祠堂內享堂、寢樓組成,總建築面積340平方米。戲臺、天井及廊廡面積170平方米。


七彩玉谷

地處祁門縣箬坑鄉的仙寓山,距縣城約70千米.七彩玉谷位於仙寓山腰,全長4000餘米,在彩色玉谷中,兩旁石頭色彩以棕紅、純白為主色調,間以青、藍、黑、灰等多種顏色。這條河谷美就美在河床上,河床上鋪滿天然形成各種五彩斑斕,千姿百態的玉石。川流不息的泉水從玉石中流過,一路有眾多水潭,透過潭水可見到水底晃動的彩色石紋。據專家考證,七彩玉谷大約形成於三億四千萬年以前,是由地震衝擊、地殼運動、岩漿噴射、風雨侵蝕等因素形成。


降上

在祁門縣箬坑鄉境內,距縣城約80千米,座落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牯牛降南坡,海拔600—650米,降上有棋盤石、白雲庵遺址、上馬石、下馬石以及當年紅軍藏糧洞等景點。降上村民組有農戶16戶,全村依山而居,梯田層層,民風古樸,攝影景點為梯田、油菜花,依山而建古民居及層層起伏的山巒。旅遊的最佳時間為春夏以及深秋。


蘆溪

蘆溪村有正衍堂、聚慶堂2座祠堂,聚慶堂系村中鄭氏宗祠,建於清代年間,佔地面積707平方米,徽派磚木三進五開間,大門前青石抱鼓石一對,門額原有“柱國名家”匾額,祠堂主體架構風貌較好,雕刻工藝精湛,整體保存較好。蘆溪儺舞歷史悠久,又叫“平安舞”或“地戲”,演出多在正月或大喜之日,演出地點以祠堂為主,也在戶外場地或人家廳堂。先行請神儀式,然後表演儺舞,沿村行儺,整個演出鑼鼓鏗鏘,節奏鮮明,加之炮竹烘托,氣氛非常熱鬧,為全村盛會。蘆溪儺舞特點鮮明,被收入《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以蘆溪儺舞為代表的祁門儺舞2008年被列為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松潭

松潭村屬黃山市祁門縣祁紅鄉,為皖贛兩省交境、休(休寧縣)祁(祁門縣)兩縣交界處距縣城30千米。海拔近1000米,村南有本鄉最高峰慄樹尖,海拔912米。全村戴姓居多。松潭,古稱拜堂石,因村東南山中有奇石天成, 自上而下,三階次第錯落,傳戴氏祖先曾在此以石為媒,拜堂成親,是有此名。松潭村前的水口防風林,是祁門現存面積最大的古水口樹林,面積達140多畝。整個風水林濃蔭密閉,古木參天。松潭有十景,即“拜堂奇石、清雅硯潭、西嶺日落、東山月闌、古木通幽、筆松擎天、田園疊翠、山茶向晚、秋楓流金、冬樺銀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