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给你带来了哪些收获?

桃叶渡络白


【知玉斋】什么人能真正读懂《红楼梦》?

写于2013年

前几年我还发一些红评文章。现在我为什么不写了?经典文化应该普及。但说实话。红楼梦没法普及。他就是文化高峰。你没文化就是看不懂。一句话就暴露你的文化水平了!老百姓把红楼梦想的太肤浅了。从红楼梦的成书年代。作者。到时代的政治背景。这些都是有专门的学者去研究去考证。有人为此,终其一生!就像周汝昌。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些有关红楼梦的常识。都是前辈学者的血泪成果呀!曹雪芹说他的书是一把辛酸泪。真正研究红楼梦的人,又何尝不是?就那种吃好的喝好的,成天在媒体上晃悠的祿蠹,你叫他红学家。别糟蹋好词儿了。

红楼梦的普及程度是越来越高,又因为很多的文学大家,美学大家,都很重视红楼梦,写论文,写专著,形成了任何中国小说都没有的“红学”。这样,就有更多的人,“喜欢”红楼梦,但真正“喜欢”的,真懂得《红楼梦》的人,寥寥无几,包括所谓的“红学家”。

有历史、文学修养的人,他看到了红楼梦中的传统文化、诗词歌赋,但他未必能体会其中的情,有情的人,未必能真正读懂里面的人情世故。

类者相通,要想理解林黛玉,就要跟她一样,那么,你会写诗吗?你有诗人的灵魂吗?你过的是有诗意的生活吗?这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不喜欢林黛玉。很多人都喜欢薛宝钗,任何男人,娶到这样的妻子,都是几世的造化。她比林黛玉“实用”多了。这就是男人的庸俗。普遍的性别庸俗,也就是贾宝玉所说的泥做的人。

黛玉所有的优点,都不是实用的优点,写诗,喂鸟,葬花。。。宝钗也作诗,但她生活的主要内容是绣花,俗务。

诗,是黛玉的灵魂,是宝钗的点缀。对于很多男人,也许因为黛玉的美貌,还可以欣赏她这些行为,但要说,娶黛玉为妻,估计就没剩几个人了。因为,这样的女人娶回家,你只能做一辈子的护花使者,贾宝玉,只有一个。千古一人。贾宝玉为什么能做到,因为他是“富贵闲人”,他不需要考虑生活。这就是大多数人的理解和对自己庸俗的托词,一个整天想着柴米油盐的人,怎么能理解贾宝玉,又怎么可能想娶林黛玉。

请仔细想一想,为什么曹雪芹要把贾宝玉置于一个无忧无虑的世界,他就是让你明白,当一个人无忧无虑的时候,他只关心精神和灵魂。也就是中国人传统所说的,心和情。而这样的价值,才是永恒的。俗人无法理解,更无法做到。所以,更多的人不喜欢贾宝玉,就是在脂评中还经常批评贾宝玉败家。但当你看到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净时,富贵繁华,有意义吗?我想,红楼梦之所以有价值,不是他记录了贵族生活,而是他记录了美。物的美,人的美,情的美。

我认为要读懂《红楼梦》必须具备三点:

一、文化修养

要想读懂红楼梦,就要跟曹雪芹的知识结构,生活阅历相类似,不能强求一模一样,但也要差不多吧。四书五经必读,中医略通,唐诗宋词元曲都得通读一遍吧,诗词歌赋不一定都要会写,但起码要懂。但最好要会写诗,否则你无法理解曹翁,古诗中不是光讲格律,用典也很多,这些典故都有来处和历史背景,没有深厚的知识积累是做不到的。就像《滕王阁序》中,用典就非常之多,不光是对仗和格律,所以才成为千古绝唱。《红楼梦》中也有很多骈体文,写的都很好。

二、世事洞明

不懂人情世故的人,也看不懂《红楼梦》,要看懂《红楼梦》,理解曹雪芹,生活经历要丰富,阅人无数,才可能读懂,红楼梦里涉及的人物四百多人,人物虽然众多,却千人千面,人际关系错综复杂,涉及的利益关系都很隐晦和微妙,你要是从小到大就三点一线,见过的人还没二百个,那趁早别研究《红楼梦》了。

三、重情重义

我觉得最重要的,要读懂红楼梦,必须有情,重情,这样的人才能理解曹翁。一个把名利看得比感情重的人,不可能读懂《红楼梦》。这也是很多红学家的软肋,因为不仅仅是要重情重义之人,最好还要有爱情体验,因为,红楼梦中,情和淫,一直都是感情的核心内容。爱情,可遇不可求,具备了其他两点,这一点也要凭命运了。这点是最难做到,也最难得到。




屠尔佳哈知玉斋


红楼梦作为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在我国几乎已经家喻户晓了。在我高中的时候,那时候感觉自己的作文写的一塌糊涂,心里没有任何题材去写作文。对这种窘迫,我想着去改变,于是便想着去读书改变,那时候学业也比较紧张。于是就选择了红楼梦去读,刚读一两章的时候完全读不懂,后来慢慢的坚持,越读越有味道。完全的深陷其中,于是那时候作文几乎每篇素材都离不开红楼梦。若说有什么收获,那就是丰富了自己的精神生活,在那一段精神压力大的时候,缓解了紧张的情绪。


槛外人123


【一】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

古往今来,任何文学作品不管它是从正面还是从反面,都在不同的程度上,警醒着我们,鞭策着我们。让我们从中受益匪浅。


就《红楼梦》一书而言,我个人以为,《红楼梦》给我的最大收获之一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你看,多好的一个家庭,说抄就抄了。挺好的一大家子人,说散就散了。这就叫无妄之灾。可想而知,晴空霹雳之下,就是普通的百姓人家,恐怕都难以接受。更何况,一个三代为官的世袭家族,特别是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其中就有四次曾经下榻大观园,衣食住行一并由曹府款待。即使如此又能怎样呢,一道旨令,曹府上下立马鸡飞狗跳、人仰马翻,只落得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太可怕了!当然,我们不排除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客观条件。但是,血的教训让我们从中领悟到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由此可见,人这一辈子,既使你担着十万分小心,也没有人敢保你一顺、百顺、千千顺。所以老人们才常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行走在江湖,夹着尾巴做人吧。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就是要低调一点。切记未雨绸缪。


【二】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贫富悬殊这是一个亘古有之,无可争辨的事实。人心不古,无论在那一朝还是哪一代,毋庸置疑。其实贫富悬殊、人情的冷暖本身就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连体婴儿。它们就象一对孪生兄弟,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相互生存。

我记得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李秀琳老师在他偏撰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一书中曾经写道:

……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处处有矛盾。

贫穷和富贵的落差,地位和权利的尊严,身份和荣誉的悬殊,常常让我们从中感觉到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嫌贫爱富,以貌取人它不是从今天才开始。这一点在《红楼梦》一书中写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它用耻辱二字为我们画出了一道分界线。

你是什么人,就应该站在什么位置上。当你摆正了自己的位置,才能承担起自己相应的责任。所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其实道理很简单,不要去嫌弃别人。不要去和别人攀比。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起跑线和落脚点。人和人怎么能比呢?

物竞天择,适者才能生存。顺其自然吧。千万不要把自己摆在矛盾的风口浪尖上。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如果有一天你想把自己摆在矛盾的对立面,且慢,先称一下自己几斤几两,知己知彼,自知才能自明,否则到头来吃亏的还是你自己。

【三】满嘴礼义廉耻一肚子阴奉阳违

不管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地点和场合,放眼一看,携肩拱手满面春风的大有人在。他们时时刻刻都不忘记标新立异。大庭广众之下依然哗众取宠。喧宾夺主。一张嘴就是礼仪廉耻,一伸手这是洋洋洒洒的道德文章。可是当你把灯一闭,还是这些人丑事干尽坏事做绝。彻头彻尾的卑鄙小人。最拿手的就是偷鸡摸狗。男盗女娼无所不做,无所不为。

看过《红楼梦》的人可能都记得贾环吧。 因为嫉妒宝玉,所以故意把烛台推倒,恨不得把宝王眼睛烫瞎而后快。你说这得多大的仇呀。

他阴奉阳违,四处搬弄是非给贾政打小报告,说贾宝玉“淫逼母婢”,和下人莺儿掷骰子时,耍赖皮、持强凌弱,欺负他人。总之把宝玉糟蹋的一无是处。一塌糊涂。

然而,一旦他曝光在众目睽睽之下,马上又摆出一副毕恭毕敬,诚惶诚恐的样子。处处表现出他为人得体,办事牢靠,整个一幅小人得志的嘴脸。类似脸谱在《红楼梦》一书中,虽然不敢说比比皆是,但包括贾瑞在内的一丘之貉,他们教会了你如何去分别卑鄙下流。让你看到了这些人是何等的猥琐不堪。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又是什么"仁"呢,他们的所作所为又有哪一条,哪一款可以称得上是礼义廉耻的典范呢?


【四】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亳无疑间,人这一生在纷纷攘攘中图名逐利,所谓人生在世,当然是有钱有势最好不过了。所以说贾宝玉如果能够娶秀色可餐的薛宝钗为妻,我不敢说,他从此以后富可敌国,但最低限度薛宝钗的丰厚嫁妆完全可以让他后半辈子锦上添花。无忧无虑的终老一生。

可遗撼的是,我们这位贾公子,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他老人家还死活看不上薛宝钗。在他的眼里薛宝钗张口就是仕图经济,闭口就是立身扬名,除了会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混帐话以外,就剩下那浑身上下散发的一股虚伪、腐败、酸臭气的空壳子。地地道道的势利女。唉,道不同不相为谋。还是你走你的阳光大道,我过我的独木桥吧。

在贾宝玉的内心世界里,他偏偏就喜欢上了小姐身子丫鬟命的林黛玉。溺水三千,我只取一瓢。林妹妹才是他的梦中情人,她那孤傲的思想性格,紧紧扣住了俩人志同道合主题弦律,她那莫失莫忘的铮言,就是宝黛心心相映的真实写照。于是贾公子无怨无悔的抛开"金玉良缘",义无反顾的站在了与世俗观念彻底绝裂的前沿阵地,毅然决然地踏上“木石姻缘”的爱情殿堂,誓死和林妹妹一起把贫贱夫妻的乐章进行到底。



《红楼梦》一书,它始于情又止于情。全书从始至终贯穿于情。这个情字不仅仅是"爱情",也不仅仅是"人情"它道尽了人世间的苦,辣,酸,咸个中滋味谁又能评说?又岂止一个"情"字而了的。

当世俗观念、门弟之别道德文章的平衡被打破以后,我们看到了一出悲剧正再上演。我们从中真正的体会到了任何脱离现实社会的平等、抗争和思想解放,一旦它游离在社会制度以外,都将会以失败而告终。

【完】


姹紫嫣红2020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四大名著中最引人关注投入和争论的一本天书。这本书里有探索不完的秘密和玄机,自从两百多年前《红楼梦》问世以来,关于这本书的研究、批评、考据、索隐,林林总总,数不胜数,兴起所谓“红学”、“曹学”,各种理论、学派应运而生。 那么,《红楼梦》除了讲了宝黛钗的爱情和一个大的封建家族兴衰成败外,我们还从书中得到什么收获呢?

下面我就从几方面来和大家探讨下。 红楼梦是一部公认的百科全书,涵盖了园林、美食、家具、服装、音乐、戏曲、诗词、民俗、中医等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的人,因为各自认知、阅历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对红楼梦会有理解就会不同。


第一,园林建筑方面。 《红楼梦》对园林有生动描写,其中的大观园借鉴了南北方若干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景致,突出反映了很多北方王公府园和官僚宅园的特点。《红楼梦》流传天下,家喻户晓,成为戏曲、年画和工艺品的重要题材,对于普及造园艺术有很大的意义。如下图,是清代杨柳青年画的《红楼梦》大观园图景——引自:(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 《中国美术全集》第21卷)

第二,红楼梦里对美食的描写,也引起不少吃货的追捧和效仿。爱读《红楼梦》而又爱好中国烹饪的读者,恨不得当年曹雪芹再写一部专讲烹饪的菜谱。😄据有心人士的统计《红楼梦》有三分之一的篇幅描述饮食文化,书中写到的食品多达186种,包括9种类别,包括主食、菜肴、点心、调味、饮品和瓜果等等。

小姐丫鬟们日常里吃的很少是奢华的大菜,倒是他们的日常食物,看着都不怎么经意, 实际上十分讲究。

譬如早上吃清茶泡饭,宴席上的有茄鲞; 喝酒有苏州的惠泉酒,下酒菜有糟鹅掌、糟鸭舌; 点心盒子里有螃蟹小饺儿、牡丹花样的精致小面果、松子鹅油小花卷……

春天的时候,厨房供应南京时兴吃的芦蒿和枸杞芽儿,夏天要吃糟鹅掌鸭信、枣泥山药糕;秋天有螃蟹、水红菱、桂花糕和鸡头米;冬天有鹿肉和羊羔肉……


第三,室内家具陈设。《红楼梦》可见大量的架子床拔步床的身影,还有碧纱橱的描写令考古学家众说纷纭。 《红楼梦》中的“案”也经常出现,如,林黛玉从邢夫人处回来去拜见贾政和王夫人,进入堂屋中,只见“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高青绿古铜鼎”。


第四,红楼梦里的服装最为出彩,据考证红楼梦里的服饰是明代服饰特征。红楼作为一部旷世巨著,书中描写了不同阶层、不同性别、不同身份、不同场合中所着的各种服饰,种类繁多、五彩斑斓,有宫廷贵族服饰王帽蟒袍有公子哥服饰金冠绣服,有贵族妇女服饰彩绣辉煌,有富贵小姐服饰各具风格。

黛玉的清,雅,衣饰色系浅淡 主色调为白 蓝 粉 红三色 ,目的在于表现人物的个性之纯澈


凤姐的富贵华丽奢华到极致。

薛宝钗的服饰高贵 大气 丰满。


宝玉的束发嵌宝紫金冠 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 。

另外,还有红楼里的茶,真正的纯茶、好茶可就多了,有六安茶、普洱茶、女儿茶、暹罗茶、龙井茶、老君眉等,每种都是名茶,可见贾府除了富有以外,还有以示尊贵的进献的贡茶品目。这是在茶品目上的变化发展,既有崇尚的时代社会风俗原因,也有符合小说人物身份的需要和不同的审美趋向因素。

总之,《红楼梦》给我们带来了各个方面的收获,里面涉及了各个学科,如建筑(大观园),服饰,民间习俗,谚语,灯谜,诗词歌赋和曲,各种酒桌上的小游戏,酒令,还有画,对诗的评判(香菱学诗)等等,数不胜数。

张爱玲说,她的手头案边随时都有红楼可以翻看,她还说了人生有三大遗憾之事分别为: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这不仅是她的憾事,也是我们广大读者的憾事啊。


瘦金体花间书


《红楼梦》是四大名著里我唯一读过的一部,也是我认认真真、十分痴迷的两部书之一(把金庸十四部小说算一部),我曾想,要不要把自己的简介改成“左手金庸、右手《红楼梦》”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和金庸笔下的江湖是我两个不同的精神世界。


这两部书,每回味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特别是《红楼梦》,号称“百科全书”,像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红楼梦》给我带来的收获也非常的很多,算非常忠实的读者了。


大观园里有一个我非常欣赏和向往的女子就是林黛玉,我从来不觉得她是人们口中评价的“多愁伤感”,带有贬损她的意思(因为很多人喜欢哭,别人就是“多愁善感的林妹妹”,我觉得是对林妹妹的亵渎),我觉得那是她多情的一种表现,只会让我更加疼惜她。


我喜欢林妹妹是因为欣赏她的才华,和直率,和对生活、生命的一种类似仪式感的态度,她喜欢读书、写诗,是一个非常有才气的女孩;


她特别率真,不迎合讨好别人,也没有什么城府,这当然有她大家闺秀、书香簪缨世家的家族荣誉带来的底气,也是她坦荡率真的表现,这种人会比处事圆滑、面面俱到、滴水不漏的人更容易相处;


她特别诗意浪漫,才会去做“葬花”这种平常人都想不到的事情,生气的时候不忘了叫丫头将鹦鹉的笼子打开,等鹦鹉回来……


林黛玉这样的女孩是我非常欣赏和向往的,也是自己生活的“标杆”,不是说要像她频繁地哭、是觉得人精神方面多少要有一些追求,她的率真、诗意、有追求,知世故而不世故,是我努力要学习和保留的。


《红楼梦》里有很多人生哲理,值得品味,特别是进入社会以后,再去品味《红楼梦》,很多事情会更加透彻,《红楼梦》能让人更能读懂人情吧。

我非常喜欢《红楼梦》的一幅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生命间都会引人思考,道理不一定只有书本上才学的到,如果对人情世故很通达明了,即使不会用华丽的辞藻来装饰,也能说出很多道理来。


我感觉对人间世情极为关注的人,也是非常重视生活、敬畏生命的,人生匆匆几十载,如果对生活和生命冷漠无情、毫不在意,这样的人有什么意思?

如果一个人对某一个人或者事物,充满了热爱与热情,即使他多么地笨拙,也能说出十分动人的话,因为真心诚意就是最严谨缜密、最动人的言语,这里让我想起了郭靖,江南七怪反对他和黄蓉在一起时,他每一句都那么坚定有力,虽然朴实却很真挚,让人不忍心反驳;在保家卫国这方面也是的,每一句都铿锵有力,气场非常强大,完全不像我们平常看到的那个“傻小子”。


因为喜欢《红楼梦》,结识了几个同样喜欢《红楼梦》的人,并且成为非常要好的朋友;虽然是各自喜欢各自的,也没有像“红学者”那样一起研究讨论过,我们也是彼此心里默认觉得“喜欢《红楼梦》和林妹妹的人都差不到那里去”这个概念吧。


《红楼梦》里面有很多玩意,我们几个喜欢《红楼梦》的人,有时候会一起去学着玩,比如我做香的老师,就跟我分享《红楼梦》里面的香文化,说薛宝钗的冷香丸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个香方,比如我们有时候也会做香囊、缝香包;我们还自己做菜,给菜的名字叫“红香绿玉”、“有凤来仪”……也是玩得有点“精致的淘气”了。


《红楼梦》涵盖的知识与文化很多很多,像是把一个鲜活的世界很平面地展示在读者面前,每一处都有不同的知识和故事,每个人都能在书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一面,我觉得《红楼梦》是非常值得喜欢的一部名著,大家都可以好好去品读。


桃叶渡络白


读一本同样的书,一万个人就有一万种不同的收获。可能杜康的收获只是九牛一毛,但是很乐意与大家分享。

《红楼梦》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收获是:让一个诗词中的小白爱上古诗词。

无论是神秘而又美丽的判词,还是海棠诗社中创作的众多文艺清新诗作,都对刚刚接触古代文学的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诗社这一富家公子小姐们的雅集,给读者创造了较高的情操环境,而且在小说的故事背景下读诗,更加营造了品诗的意境,让读者不得深爱读诗,不得自拔。

◎诗社成员创作的诗歌介绍

《红楼梦》前八十回的诗歌创作中,除开第三十七回、第三十八回、第五十回海棠诗社的三次集会和元妃归宁时贾府姐妹众人各做的一匾一咏之外,其余都呈星零散布。这些诗作数量少、格式韵律较松散,质量良莠不齐。远不及诗社活动中严格限韵限时,井喷式的诗歌创作。

逐步统计下来,诗社的三次雅集创作有如下诗歌:

第三十七回,由探春牵头在秋爽斋第一次集会,以《咏白海棠》为题,宝玉、黛玉、宝钗和探春先作了一首,第二日赶来的史湘云再和韵做了两首,总计六首诗作。

第三十八回,由史湘云做东,薛宝钗在旁边协助,两人举办了第二次海棠诗社的集会。这一次以菊花为吟咏对象,史薛两人拟了诗题。黛玉作《咏菊》、《问菊》、《菊梦》三首,宝钗作《忆菊》、《画菊》两首,宝玉作《访菊》、《种菊》两首,湘云作《对菊》、《供菊》、《菊影》三首,探春作《簪菊》、《残菊》两首,后宝玉、黛玉、宝钗又分别赋《螃蟹咏》一首,总计十五首。

第五十回,在所有人芦雪庵争联即景诗后,邢岫烟、李纹、薛宝琴、贾宝玉又各作一首咏红梅诗《赋得红梅花》,总计四首。这样,在海棠社的三次雅集中,分别以海棠、菊花和螃蟹、红梅为主题,共作诗二十五首。





孤山杜康酒


《红楼梦》以前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女子多以软弱无知或刁钻放荡的不光彩形像出现。在这些作品里,女性不是祸根便是陪衬。《红楼梦》出现了,她对女性的评价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刻画了一群栩栩如生、有血有肉、与众各别、聪慧美丽的古代女子形像。作者运用了多种手法描写女性,有形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但我觉得《红楼梦》最成功的还是她的语言描写。

看了《红楼梦》后,很清晰地看到了很多性格不同的人物形像,而这不同性格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各人不同语言特色的成功描写。就拿这其中最富创造性、性格格外鲜明的王熙凤来说,她的语言就极富特色。

提起王熙凤,人们首先想起的会是书中给她的判词:机关算尽太聪明。的确,王熙凤真是费尽了心机去赢得她想要的一切,竭尽见风使舵、泼辣圆滑之能事,为人处事犀利虚伪,无怪乎人称“凤辣子”,而她的每句话作者都竭力透出她的个性。

就拿第三回里王熙凤初见黛玉时说的一段话做例子。“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表面上王熙凤这番话似乎只是讨黛玉,赞扬她美丽、有风度。可算尽机关的凤辣子的这段话并不如此简单,事实上,她四面讨好八方卖乖,把在场的包括老祖宗、夫人们、迎探惜三姐妹都奉承到了。

熙凤说道,看这通身气派竟是个嫡亲的孙女。且不说一口一个老祖宗叫贾母心里高兴,我们看这言下之意:为什么黛玉如此标致这么有气派呢?因为她象老祖宗的嫡亲孙女般。换句话说,只有贾母的孙女才有这般标致这般风度,这不是说全靠贾母的大家风范、标致风度,孙女才得以继承吗?真是不露声色地哄得老祖宗开心不已。

光夸黛玉,在场的夫人小姐可能会有些不乐意:“只有外孙女标致吗?那么我们这些嫡亲孙女呢?”熙凤深知这一点,便巧妙地夸黛玉象嫡亲孙女,这样便说出黛玉固然美,固然有气派,然而嫡亲孙女才真是正宗的娴淑端庄、美慧超凡,黛玉才只不过是象而已。于是,又讨好了夫人小姐们的欢心。

王熙凤深知贾母在这个大家庭里的地位。她明白要想在这个家里树立威信就必须讨老祖宗的喜欢。只要成为老祖宗的宠爱,就万事好办了。所以她特别注意体会贾母的心思。那一句“怨不得老祖宗口头心头一时不忘”,看似轻轻带过,其实是遂了贾母的心。贾母日夜思念黛玉,很想让黛玉知道自己对她的爱抚关心,可又不便直说直讲。王熙凤这样讲出来,既无虚情假意之嫌,又玉成老祖宗的心事,真是乖巧之极。贾母听了定会想:“我怎么想的凤丫头全明白,这丫头真把我的心思全看透了。”这样的“贴心人”老祖宗能不宠吗?

这段话不过几十字,却是八面玲珑,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亏得独具匠心的曹雪芹,用这几十字让虚伪圆滑、深谋远虑的凤辣子跃然纸上,这真称得上精彩绝伦的语言描写。

光凭这点,《红楼梦》就够得上称为旷世奇书,流芳百世。


视觉工匠影视


《红楼梦》多读几次,你就会诘问或者反省到底什么才是《红楼》的结局,或是人生的结局。《红楼梦》这本书读到某个阶段,你会希望走进人间,在六合夜市、官场、商场……进入滚滚红尘你将会更懂《红楼梦》。

《红楼梦》的结局绝对不在小说里,它的结局是在现实的人生里,曹雪芹经历过现实人生的起伏跌宕,这个时候他对大观园的破灭,忽然有了新的领悟,因为当他走进现实人间,去经验所有生命应该经验的东西时,才发现现实未必全是残酷的、肮脏的,这才是人生最大的开悟。

目睹了大观园土崩瓦解和青春的消亡,如果宝玉就是曹雪芹的话,他开始到嘈杂的庙口去听《好了歌》,发现“好”就是“了”,“了”就是“好”。他不再是当年的富贵公子,没有了当年的高雅、俊美,可能在一夜之间,家里什么都没有了,忽然就有了一个大的领悟,被癞头和尚、跛脚道士拉到了一个不知名的地方,那是《红楼梦》的开始,也是《红楼梦》的结束,一个怀抱着大观园青春挽歌梦想的宝玉,将要走向哪里,才是《红楼梦》真正的结局。


黄河口異客


答:

四大名著之中只有《红楼梦》是一部含笑悲剧,讲了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

主人公贾宝玉,他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们家上上下下都是女子,当然掌管家的也便是女子。她们家因大小姐元春进宫当上了皇上的宠妃,而兴盛起。他们常常吟诗作对,自开诗社,当然作诗最好的是林黛玉。说起林黛玉,他是个非同一般的人物,她自幼多病,身子很差,但他和贾宝玉是天配的姻缘,但因贾母看不上她,骗宝玉娶宝釵为妻,最后黛玉将最后一滴眼泪还尽,气绝生亡。宝玉也因黛玉生亡,选择出家,宝釵一人独守空房。当然,贾家也在这时败落。

里面我觉得里面最坏的是王夫人和贾母,她们根本不了解儿女子孙的心思,对于现代人来说,我认为这个是最重要的。

我坐下来仔细想来想,红楼梦到底告诉我了什么……他让我觉得好像知道了什么,又好像不知道什么,所以至今有多少人在研究他、探索他。





默道18K


《红楼梦》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描写的是封建社会,家庭伦理,三纲五常,男尊女卑,王公贵族与老百姓的生活差距,封建社会衰败的一个历史故事。是以描写宁荣国府兴衰为主线,主人公有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王熙凤,贾琏等等。读了红楼梦,让我了解了封建时代人们的生活情况,让我更加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我们现在女孩子获得了更多自由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男女平等没有尊卑之分。加之红楼中有很多典故,有很多诗句可以增加自己的学识和文采。例如葬花词: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林黛玉虽多愁善感,但是非常的有才华,这告诉我们女孩子要多读些书增加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要有一技之长。虽柔弱但不自卑,不卑不亢,努力生活。红楼梦中丫鬟晴雯虽出身不好,但是敢于抵抗束缚活出了真我,虽性情耿直,但内心很善良。最后因有人告密而被赶出贾家。她的遭遇告诉我们虽然深处逆境,但一定要勇敢冲出重围,不被权利所压迫。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感情是戏中的看点之一,他们虽两情相悦,但是因为家人反对活活被拆散,一个香消玉殒,一个出家为僧。这告诉我们遇到爱情要勇敢去追不要因为其他的原因放弃了真爱。四大名著有很多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研究的地方。古人曹雪芹非常的有才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