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青帮?青帮的“青”是什么意思?

用户2210030606823


你知道民国时期三大帮会组织吗?它们是青帮、洪门和哥老会。今天讲讲上海滩青帮的兴衰:

青帮是由漕帮发展起来的。

漕运:

漕帮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明清两朝的南粮北调都是通过大运河来完成的,叫做漕运。

漕帮:

因漕运聚集在一起的码跺工、水手等,构成了在大运河上讨生活的一个特殊群体。

每年漕运大约八九个月,长期抛家舍业、劳累奔波,工钱很少,不是全无出路的人,一般不会去做漕运船工。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为了抱团谋生,这些漕运工人按地域划分出不同的帮派,如:德州帮、赣州帮等等。

雍正初年,漕帮取得合法地位,并且迅速发展壮大。

漕帮文化:

漕帮组织严密,有残酷的家法、漕规。靠江湖义气维系组织。实行准军事化管理。这些都为日后漕帮发展为黑社会组织提供了基础。

帮会内部团结互助,互帮互济。帮会以外,有敌有友、盘根错节,衍生出了大运河上特有的漕帮文化。

海运兴起,漕运没落,漕帮失去营生,被迫上岸,发展成青帮:

后期,海运兴起,漕运没落,不同的行帮间,为了争夺有限的工作,少不了大打出手。甚至多次爆发大规模的械斗。

1901年,漕运停止,漕帮被迫上岸,到运河沿线发展。

一些失去了营生的不法之徒,渐渐纠结在一起,混迹街头,凭借其严密的组织性和江湖义气,成为运河沿岸地区的准军事化的黑社会组织。进入民国后,正式改称清帮(青帮)。所以,我认为所谓“青”就是“清”。

上海青帮:

漕帮弟子中,进入上海的人最多。当时上海各行各业工人的百分之八十都属于秘密结社成员,由于上海的特殊性,租界和各派革命党经常需要借助青帮的力量。青帮在国共都发展力量,为自己编织了一张又一张保护网。因此青帮的势力发展很快。

后来,在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三位流氓大亨的带领下开始了上海滩青帮的黄金时期。不但掌握上海政治经济命脉,甚至还可以翻云覆雨搅弄时局。

青帮的没落:

烽火乱世、时局不稳,青帮人士又来自五湖四海,为认清自家兄弟和保护帮会,青帮需盘道认亲、开设香堂,要求弟子们严守帮内秘密,还要溯本追源,不忘前朝。

青帮传承严谨认真,按照古法帮规,师父收徒弟,必需师访徒三年,徒访师三年,学规矩仪注一年,总共七年时间,方能上大香入会。

民国后期,国共战争开始,许多青帮前人急于传承香火,匆匆收徒,早没了七年考察的时间限制。一般人根本不知道进入青门该学些什么,自然无法光大门楣。青帮日渐没落。

专心写有参考价值的历史,想了解更多麻辣历史,请点击关注。

与狼共舞的历史和旅行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大家有没有听过一句名言:由青转红,披彩挂红:由红转青,剥皮抽筋。

还有另一句名言,叫做:红花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来是一家。

萨沙告诉你们这么回事。

第一句是洪门的人说的。意思是,从青帮转为洪门,是非常光荣的,只得大张旗鼓的庆祝;但从洪门投靠到青帮,则是一种堕落,要给予剥皮抽筋的门规严惩。

牛不牛?

看来洪门是极度歧视青帮的。


第二句,则是青帮人说的。

红花白藕青荷叶,分别指的是洪门、白莲教(以及衍生出来的义和团、大刀会、红枪会等)青帮,三帮都是一家人。


大家看没看过鹿鼎记?

韦小宝第一次出场,就是洪门天地会的贾老六说青帮不敢反抗清朝,没有骨气。

青帮人脸上挂不住,带着一群人来扬州丽春院找贾老六报复,由此韦小宝出场。


说来说去,大家都瞧不起青帮,为啥?

贾老六说的就最好:扬州贩私盐的人没种,不敢杀官造反,就只会走私贩盐,做些没胆子的小生意。

其实金庸写错了,青帮是清朝雍正年间成立的,而不是康熙时代。

当时满清大力发展漕运,成为国家运输支柱。

大运河的码头众多,船只更多,需要大量水手。

水手来自各地,互相为了利益抢夺生意,逐步形成一个个团体,这就是青帮的前身。

雍正四年(1726年)由翁岩、钱坚及潘清三人在江南创建了青帮,目的也是团结水手和搬运工,以掌握市场。

自然,青帮可以保证帮内水手和搬运工有着稳定的工作,同时还提供了住宿。

对外,青帮仗着自己实力强大,欺行霸市,勾结官府。

但说来说去,就是为了一个钱字。

所以青帮不但不反对满清政府,反而同满清勾结。

那么,打着反清复明旗号的洪帮,以及要求拯救万民的白莲教,都不屑青帮的所作所为。

青帮本来是公开的组织,类似于今天的工会。

但到了乾隆时期,乾隆认为青帮实力太大,给予武力取缔。

但青帮也没有消失,转为低下活动。

到了清末,大运河淤塞严重,加上运输成本高昂,河运衰败了。

相反,上海等地因为对外贸易,需要大量的水手、搬运工。

于是,大批青帮人士在清末就进入上海,继续做他们的生意。

青帮逐步成为上海的主要黑社会。1920至30年代,在大多数的上海工厂里,控制包工制度的工头和监工都是青帮的人,在工厂内所有工人都被纳入到青帮体系内,因不加入帮会就不能进入工厂工作。

我们知道的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都是青帮的人物,号称三巨头。

甚至蒋介石年轻时候在上海闯荡,也曾送过拜帖给黄金荣。

一般认为,电视剧《上海滩》的丁力,就是现实的杜月笙。

至于青帮的青,很简单。青帮本来叫做安清帮,这是创始人为了区别反抗朝廷的洪帮,特别取得名字。所谓安清帮,就是安清保清的意思,类似于扶清灭洋,拍拍清朝马屁。


萨沙


“青红帮”是青帮与红帮的合称。

实际上,早在红帮鼻祖哥老会发起之际,青帮就应运而生了,这两大帮会势力早期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直到清末民初,两帮势力相融合,江湖上流传开“青红帮不分家”之说,人们才开始统称“青红帮”。青帮又称“清帮”,或“安庆帮”,最早是运河两岸码头的水手们秘密结社而形成的帮会。

运河乃隋唐以来“南粮北调”的水运大动脉,到了清代,每年经运河北运的粮食达400多万担,粮船13000余艘,从事运输的水手达二三十万人之多。

这些水手主要来自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中的赤条汉子,倍受清廷漕运官军的欺凌盘剥。一些侠肝义胆水手不甘默默忍受欺压,于是秘密团结起来反抗漕运官军的欺侮,在兄弟们中间相互接济照应,并在“反清复明”号召下,秘密结成社团组织达300余个,为形成大规模的青帮帮会奠定了基础。

当时,有翁德惠、钱德正、潘德林三人流落在杭州一带传播罗教,并各自建庵供奉佛象,吃素念经,广泛宣传罗教教义。罗教是明朝中期诞生的一种影响力较小的宗教,它宗合了道教和佛教的教义,认为人的苦难是由于心里的欲望造成的,主张无为,又称“无为教”,因创始人叫罗梦鸿,所以又称“罗祖教”。

因三庵靠近运河,水手们经常三五成帮聚到三庵听其传经布道,由此经运河传播南北,并在罗教思想感悟下,团结到“反清复明”的旗帜下,组建成“安庆道友会”,就是青帮。青帮把翁、钱、潘奉为“三祖”。

青帮内分两大派:一称主帮,系浙东温州、台州人。

一称客帮,系皖北、江北人,也称“巢湖帮”。

青帮日渐势大,从运河两岸向京津、河北、河南、山东江苏等地扩展,形成了全国性的帮会组织,先后以反漕运官军、包运粮林、联合罢工等形式,不断举行反清斗争。

1771年青帮首领山东临清的王伦领导的起义爆发。

1851年,青帮在安徽巢湖举行起义,太平天国首领张宗禹依靠青帮力量,在河北与山东运河交界地段,与清军展开了大规模的武装争斗。

辛亥革命爆发后,青帮成为同盟会团结争取的重要对象,很多青帮派别投入了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斗争。

同盟会重要领导人陈其美利用青帮头子杜月笙与黄金荣的特殊关系,委托他们为革命党干了许多暗杀、营救、筹资等工作,并在上海成立了“中华共进会”。

武昌起义时,各地青帮大都成了革命党的重要武装力量之青帮与红帮相融合,并成为危害社会的恶势力,是在清政府将漕运改为海运之后。

当时,成千上万的水手失业,一部分投奔了太平天国和清军,大部分则聚集在两淮一带,从事贩盐、贩毒、劫掠、包赌、包娼、贩卖人口等活动,并与红帮中的袍哥会等恶势力沆瀣一气。

由于青帮从两淮贩盐主要运往湖广或安徽、浙江一带出售,须借用红帮地盘和势力。同样,红帮从内地走私鸦片等货物销往沿海各码头,也要靠青帮从中保护协助。

两帮合作默契,久而久之便融合起来,于是,双方均出现了身兼两帮头目的人物。如号称“长江三龙”之一的陈金龙,既是哥老会的大首领,也是“安庆道友会”通字辈人物,跟上海三大亨之一的张啸林是一辈的。

这里强调一下,叱咤上海滩的杜月笙是“悟”字辈,比“通”字辈晚一辈,这个辈分并不高,杜月笙早期是个小瘪三,后期成了大人物,不是因为他在青帮内部地位高,而是他在上海的势力已经超出了青帮所能达到的范围。所以,连“大”字辈的人物都要给他面子。

青帮头子徐宝山,同时也是红帮中的头面人物。两帮部属逐级效法,双方干的罪恶勾当也就“青红不分家”了。

1949年新中国解放后,青帮在大陆绝迹,但是在台湾省仍得以延续,只是换了名字而已,台湾的竹联、四海、大湖和七贤等帮派,仍有一些当年青帮的影子。

综观近代帮会组织,上述是势力最大的三家,分别是三合会、哥老会和青帮,其它散布在各地的帮会还有不少,但多数与这几家有关系或是他们的分支、变种。且大都未沿袭下来。

这些帮会组织虽然后来都成了社会的毒瘤,但在近代史上革命斗争中所起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可否认的。

至于青帮的“青”是什么意思,很多说法,我比较倾向于清的谐音!


青楼大茶壶是我


为什么叫青帮,学术界有两种说法:

其中以近代著名清史专家萧一山为代表,他认为:青帮只是一个姓潘的家族,打着洪门的旗号组织而成。起初称潘门或潘家,别称安庆帮。因安徽安庆是发源地,所以干脆又称安庆帮,在后来的演化中,逐渐讹传为青帮。

近年来,学者对民间宗教的深入研究:发现青帮的形成并非在某一时间和某一地方单一形成,逐渐发展壮大的。

最早青帮从粮船水手组织向帮会转化是安徽的安庆帮,他们在原有粮帮组织以外,独立成立另一种秘密帮会“安定道友会”,简称“安庆道友”、“安庆帮”以及“庆帮”。

在安徽巢湖一带,粮船水手又与当地无赖相勾结,从事贩卖私盐和抢劫活动,形成“巢湖帮”,常常在苏州、常州、湖州、嘉兴滋事。

此外还有一种“青皮”逐渐融入青帮的队伍中来,“青皮”指与粮船运丁、运弁有联系,帮船上水手销售私货的贩子,他们中以前大都是粮船水手,因触犯条例被赶出粮船水手圈。他们盘踞在江苏淮北、安徽凤阳、颍州等码头。

道光到咸丰年间,青皮与水手行帮结合未开始正式结合,融为一体。清吏在奏折中,常拿“青皮党”和“安清道友”并称。

安庆帮”、“巢湖帮、“青皮党”真正相互融合,享用共同的名称——安青(清)帮,是在光绪年间,因当时在长江下游和两淮一带的哥老会也从事走私抢劫,哥老会自称“洪(红)帮”,为表区别,安青帮也就自称“青帮”。


本草百晓生


青帮是近代中国和洪门齐名的秘密社会组织,成员主要来自于盐枭、赤贫阶层、苦力等等,青帮名称里的“青”当然有其特殊的含义。

要解释“青”帮为什么叫“青”,要从青帮传说中的创始历史说起。

根据传说,在清初乾隆时代,运河沿线盗匪、恶霸横行,导致漕运不畅。此时有一个叫作陆祖的和尚,向皇帝为国请命,自称有使“海晏河清”的办法。“海晏河清”四字就是青帮的创始由来,其中的晏字,又可写作安,连起来就是安清的意思,实际上青帮最初的名称就是安清帮,后来简称为青帮。

根据传说,陆祖和尚后来在杭州武林门外的刘氏庵讲经说法,广收徒弟,其中有翁德惠、钱德正、潘德林三人。当时恰好清廷贴榜招贤整顿漕运,陆祖的这三个徒弟进京揭榜,此后三人奉旨运漕,从此将青帮发扬光大。

所以青帮的“青”字,即指漕运河道的通畅,又代指清王朝。从会史传说本身来看,实际上会史故事编造的成份很大,其帮派名称可能是为了求得自身帮派的生存空间,而喊出的辅佐大清的政治口号而已。


海研会



小杨love


青帮的青字,跟他们成员所穿的衣服的颜色有关。民国时期,青帮成员大都穿一种青灰色的衣服,这种衣服成本低,买得起。所以人们称他们为青帮。


裴书玲


青红帮最早出现于清代,是受到过满清朝廷钦笔御封的江湖帮派,最早是漕帮后来漕帮分裂出来的青帮。红帮则是反清复明的,后来在大上海立下了帮派。红帮则远走香港,青帮在民国时期最大的三大亨,黄金荣,杜月笙和张啸林,后来张啸林由于当了汉奸被手下马仔林怀部给刺杀了。他们之中也出现过爱国的热血青年,比如干掉张啸林的林怀部。当然了,也出了张啸林这样上海滩的大汉奸。以一个帮派来确定谁好谁坏?这样不正确。青帮也贩卖鸦片包娼,开赌场等地劣迹。


爱看爱思考


青出于蓝胜于蓝


油炸香椿鱼


好多种意思,一说根据创始人名字有个青,二说,和穿着衣服有关,三说还有什么社会地位,帮内组成的别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