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學習,家長牢騷效果差,教師:或許我們忽略了教育最重要本質


這些天,“神獸”們被關在家裡自學,虐慘了一大批爸爸和媽媽。

有網友這樣留言:我家有高三女一枚。六點半早讀叫不起來。被老師通報兩回之後,早上起來把號登上繼續睡。七點半我叫醒換教室聽其他網課。至於聽不聽我也不知道。晚上從不學習,一直打遊戲。這些天我讓她氣的睡不著覺,真的想跳樓。沒人的時候眼淚自己往下流.

網上這樣的牢騷、發洩比比皆是,可是,也有學生並非這樣的,他們踏實認真自制,看看媽媽們怎麼誇的:

我家的神獸,只有早上起不來,7點40分的早讀,總要8點才起床,5分鐘洗漱,吃了早餐,進入書房上網課到11點50下課,中途只上2次衛生間。然後吃午飯,休息到2點,繼續到書房上網課寫作業對作業,大約到5點多,網課結束。開始錄英語口語作業,再衝涼後,看一會兒電視,吃晚飯。19點開始又要去書房寫作業,一直到21點多。從放假一直都宅在家裡,天天如此。

很多老師說,開學之後,學生的成績也許會有一次大洗牌,尤其初三和高三的學生,在家的這一段時間也許能改變孩子的一生。適應這種方法、且努力學習的同學實現了彎道超車,懶散不適應的同學逐漸被甩在後邊。

線上學習,家長牢騷效果差,教師:或許我們忽略了教育最重要本質

一、學校教育的缺失

同樣是在家學習,用的軟件和方法幾乎相同,為什麼有的孩子很快就能適應,並且頗有如魚得水的感覺,而有的孩子卻是百般懶散不適應呢?

除了本身平時就不學習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有的同學不會自學,沒有自學的意識,沒有自學的習慣,簡稱沒有自學力。

學生為什麼沒有自學力?原因很多,有家庭教育的原因,有孩子悟性的原因,但最主要的,恐怕是學校教育的原因。

場景一: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第八課,請大家翻到課本103頁,拿出筆,畫一下這個字的讀音,來,一起讀3遍。

場景二:同學們,明天咱們進行數學考試,著重複習一下第80頁,這是每年考試的重點,8分的大題,大家要重點練習一下。

這就是我們教師們日復一日的工作,已經忽略了教育最重要的本質,即“教是為了不教”,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

而我們的現狀是,老師直接灌,學生被動接受,沒有學習方法的傳授,完全是內容的灌輸。學生彷彿沒有大腦的娃,他們幾乎不需要動腦,按照老師的指示照做就行了。所以學生們不會思考、不會甄別、不會學習,老師讓幹什麼就幹什麼。

教育效果怎樣呢?效果是很多學生嘴都懶得張!

也許,抗疫期間的線上學習,正好給了我們一個思考學校教育應該“教什麼、怎麼教”機會。

教什麼呢?教學生自學的方法。

葉聖陶先生說:“假如在校時候常被引導向自學方向前進,學生有福了,他們一輩子得到無限的受用。”

我國古代也早就有“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告誡,最好的教育,是賦予學生受用終生的自學習慣與自學能力。在終身教育的今天,這句話更具有特別的意義,誰不會自學,誰終將被淘汰!

既然自學能力對一個人如此重要,學校為什麼不教呢?

線上學習,家長牢騷效果差,教師:或許我們忽略了教育最重要本質

二、為什麼不教?

1、這樣省時間。

我們的教育,採用的依然是大工業革命時期的班級授課制,班級授課制是大規模培養人才的方法,是工廠式的人才加工,誕生之初很適應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不需要工人們知道為什麼,只需要他們學會就行了,合格就行了。

在沒有更好的方法出現之前,班級授課制也依然是最經濟的方法,能最大限度發揮老師的作用,也能讓學生用最短的時間掌握最多的知識。為了節省時間成本,提高學習效率,我們也不需要學生問為什麼是這樣,為什麼要這樣,別的方法行不行,只需要他們照做就行了,這就是指示學習,而不是自主學習、自發學習,甚至連模仿學習都說不上。

2、老師不知道、也沒時間研究怎麼教。

老師之所以不太注重學習方法的學習,還有一個原因,老師也不知道該怎麼教,我們從來沒有想過,更別說認真研究過教學生如何自學,即使有,也只是一時心血來潮的點綴,最多,我們會對學生說,預習一下明天的課程,怎麼預習呢,無外乎讀一讀看一看,能起到多少作用,那也只能因人而異了。

我們教師研究的是什麼呢?研究的是如何讓學生認真聽講,如何才能更好完成作業,怎麼不說閒話,怎麼不打擾老師和其他學生。總之,研究的是他們怎樣才能按老師的要求一步一步來做。

教育不該是這樣的,它應該是學生自主自發地學習,而不是老師撥一撥,他才動一動。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也說,教育首先要引導學生走獨立的道路,這是我們教育關鍵性的問題。

線上學習,家長牢騷效果差,教師:或許我們忽略了教育最重要本質

三、怎麼教呢?

以語文教學為例。

1、培養興趣

任何科目的學習,興趣都非常重要,所謂“知之者不如樂之者,樂之者不如好之者”。對學生興趣的培養,應該是一個老師很重要的任務,不打壓不打擊,欣賞鼓勵,提供給學生優質的、能激發學生興趣的內容。當然,這在應試教育的今天,做到很艱難,但是很值得做。

我小時候因為喜歡看書,比較喜歡語文,到初中高中,不怎麼聽講,就知道該怎麼學習語文,就知道哪是考試的重點。 這就是興趣的重要性。

2、方法傳授。

如果說培養興趣是為學習施肥,那麼方法傳授則是為學習植根

學習方法是學習的根,就像竹子早期成長的根一樣,當根鋪到足夠深廣的時候,成長就是自然而然且勢不可擋的事。

具體來說,比如:教學生根據試卷確定學習內容,教學生怎麼預習、怎麼複習、怎麼蒐集、分析資料、觀察別人答題的方法、模仿練習等。

見過語文試卷的人都知道,語文考試的內容有基礎知識、名著閱讀、口語交際、現代文閱讀、古詩文閱讀、寫作等主要的幾項。

這些考點,能不能根據現有的資料自己學習。如果我們把教學資料給他(或許可以更高級一點,他自己找),他能不能自己確定學習內容,然後閱讀、記憶、分析、模仿、練習等。

如果他不能,這就是我們要教的內容。

其他學科大同小異。

線上學習,家長牢騷效果差,教師:或許我們忽略了教育最重要本質

最後,說說老師的心裡話:

1、不要唯“分”是圖。對教師的評價機制不變,授人以魚而非漁的現象就不會改變。我們不需要改變高考機制,不需要改變應試教育,只需要改變對教師的評價機制就可以了。只要不把分數作為唯一的標準,我們就可以改變教育的側重點,教學生學習方法,讓他們以自己的方法,從容自主地學習。雖然最終的結果是指向分數的,但是沒有了分數的重壓,這個過程是細緻溫暖而充滿人性關懷的。

2.給老師和學生時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個細工慢活,當所有人都急於看到結果的時候,教師也就顧不上別的,只顧迎合大家的需求了,家長希望看到一百分,領導希望看到升學率第一,老師們也就時刻向分數看齊了。

方法學習的成效表現在分數上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希望,不要那麼急切地要結果、給老師時間從容教,給學生時間慢慢長,當根鋪滿地下的時候,他們的成長終會被我們看見。

此疫之後,或許會有很多人思考教育的方向,會有很多教師思考如何平衡教育的內容與方法,也或許會有一部分學生找到了學習的新方法,不管是哪一方面,這無疑都是一個好的改變,好的開端,都值得我們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