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後,房子是“天價”還是“白菜價”?

5年後,房子是“天價”還是“白菜價”?


買房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房價的一舉一動,牽動著成千上萬購房者的敏感神經。近年來,在“房住不炒”的積極調控下,樓市持續低迷了很長一段時間。對此,有些剛需族變得更加迷茫了,正在猶豫到底要不要買房,現在買房會不會成為樓市的“接盤俠”?

普通人買房,不會那麼考慮房子的升值潛力呢,因為他們不是投資者,反而,他們買房的時候還是挺被動的。可能今天想買一套100平米的房子,結果去市場上走一走,發現自己能買的只有90平米的。房價高無疑是最大的問題,因為房價高,所以我們不能主動挑選房子,而是一步一步的退,從“這套房能升值”到“這套房也可以”到“那就買這套房吧”。


5年後,房子是“天價”還是“白菜價”?


無疑,高房價讓大家失去了主動性,不能買到自己想要的房子,只能買到“差不多、還行”的房子。但是高房價讓大家失去了對買房的信心,而調控又讓大家重拾了這份信心,似乎房價下跌,也不是100%不可能的事情了。筆者想勸大家一句話,買房投資的人“省省”,買房居住的人“再等等”,有最簡單的道理。

為什麼對這兩類人的話不一樣呢?其實,我們需要分析,幾年後,房價到底會如何。作為一個理性的購房者,需要理性看待房價,多原因分析,才能得到和結果差不多的結果。那麼,5年後,房價是“白菜價”,還是“天價”呢?其實這兩種價格都不會出現。


5年後,房子是“天價”還是“白菜價”?


房子越蓋越多,再疊加未來人口紅利因素減弱,出現“白菜價”是可以預見的趨勢。但人往高處走,人隨產業走,人口是不斷向大城市遷移的。對此,恆大經濟研究院院長任澤平表示,未來新增的2億人口,將分佈在全國19個熱點城市群。換言之,城市群、都市圈、核心城市的房子依然會是“天價”。

其實,根據這兩三年調控政策的趨勢看,國家對房地產的態度發生了轉變,比如明確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房地產定位正從“發動機”向“穩定器”轉變。房地產發展階段變了,長期平穩是調控目標。未來20年,熱點城市的房價大概率會橫盤或穩中微漲,但對非熱點城市而言,狂歡已遠去,房價穩著陸或是大勢所趨,而且人口不斷流出的中小城市,不排除會出現“白菜價”的房子。


5年後,房子是“天價”還是“白菜價”?


在房住不炒的定位下,隨著房價預期繼續轉變,未來20年,人們很可能會調整房產在資產配置中的比例。當房子失去暴利標籤,投機客自然也會選擇主動離場,房價也會迴歸合理區間。值得注意的是,尤其對於不少靠投機炒作而推高房價的三四線城市,以及處於城鎮化末端的五六線城市來說,一旦不再把房子作為資產配置的主要手段,“白菜價”的房子不可避免的會出現。

因此,對普通城市來說,很有可能出現“白菜價”,不過對絕大多數普通城市來說,“白菜價”並非真如白菜一般,只是說上漲動力減弱或緩慢下調,但對資源枯竭型以及產業結構不合理的中小城市來說,房價或會出現明顯回落,鶴崗、玉門等已經說明了這一點。但是,對都市圈、城市群內的大中小城市而言,房地產仍有發展空間,未來20年房子依然是“黃金價”。總而言之,房價普漲階段已經遠去,未來“白菜價”和“天價”並存是不可避免的趨勢,購房者應該擦亮眼睛,理性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