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川西巴塘縣基督教文獻

作者Marion Herbert Duncan於1921年~1936年在甘孜巴塘縣傳教(中國內地會CIM),期間在四周探險,其文章描述了大量川藏戰爭事件和當地的治安與人情世故,個人認為歷史價值相當豐富的。由於作者寫的太詳細如果我一一翻譯就是真翻譯書籍了,於是漏了很多細節……

文章內容來自於《The Mountain of silver snow 1929》與《The Yangtze and the yak 1952》

提醒的是,文章時間不連貫問題和遺失問題,另外是地址不清問題(英語直譯)連蒙帶猜。能力有限請海涵!


四川川西巴塘縣基督教文獻

Duncan夫婦和john kenneth、Marion

1921年8月13日,史德文A.L.Shelton夫人、莫爾斯J.Russell Morse夫婦和八個月大的孩子、Eugene、Marion H.Duncan夫婦(2月2日結婚)共同前往中國,經香港、越南海防坐火車至雲南府,然後僱傭龐大馬隊(準備了5個星期,10月30日出發)前往麗江likiang,Shelton負責安排前往巴塘的計劃,中國內地會M.J.Graham給予很大的幫助。途中遇見離開巴塘去度假的浩格登James.C.Ogden夫婦和Ruth、Harold兩個孩子。在楚雄Chu Hsiumg,受到獨立傳教士甘素珍Cornelia Morgan小姐歡迎。過下關鎮,與Shelton為病人做切除腫瘤手術。在大理府會見了W.H.Hanna夫人。11月19日,抵達麗江,受到P.Klaver款待,Shelton為當地病人看病。6天后抵達維西Weishi鎮,會見了佈道的George Lewer夫婦,夫人的妹妹Buckwalter。沿著瀾滄江一路前行,過葉枝鎮Yei Chih進入藏區第一個鎮子Hwa Fu-pi【原文有誤】,在Chia Pieh住宿。進入德欽Atuntze,租房,拜訪官員,治病。12月14日抵達鹽井Yen Gin,Shelton在當地很受歡迎,作者一行人與法國牧師Gore到官邸共餐。鹽井在1920年被Shangchen燒燬【指當時西藏上層分裂集團發動的川藏戰爭】,鎮上都是一層小屋。17日出發。經Tsonggen(也被西藏上層集團燒燬)遇Gonka喇嘛。過Pamutang,治療了一位燙傷腳的婦女,在Gora村住宿(11戶),從Cluysalung渡河,Lipa村住宿。23日抵達巴塘,受到Hardy和MacLeod家人和藏人迎接。從雲南府至巴塘用了54天。29日,長子Herbert Franklin出生。


四川川西巴塘縣基督教文獻

靠近巴塘東北門是法國天主教教會,是(巴塘教案)賠償的房子,城市西邊郊區是西藏基督教會修道院。修道院大約有8英畝,1905年被焚燬,1924年在舊址上重建,北牆與通往拉薩的道路相連,更早之前是個村莊,因為地震搬遷至河對岸。【文中對巴塘城有詳細描述,略】

1908年,Shelton與Ogden家庭進入巴塘,因無人願意租房給他們,不得不向官員求助徵用了兩所較大的房子。他們並不受歡迎。Shelton開了一家藥房,慢慢打開了局面。Shelton被邀請創辦了一所學校,讓五六個學生教孩子們讀寫藏文。後來租了更大的房子以辦宿舍、藥房、學校和教堂。Loftis來到此地6周後去世。Hardy醫生來後,Shelton家人休假。巴塘孤兒院可以追溯到康定兩個男孩子:Lee Gway Yin和Lee Gway Gwang因父親去世四處流浪,後向教會求助。1911年傳教士離開巴塘後,兩個男孩負責教會工作。1914年傳教士返回,巴塘教會迎來Baker一家人和Hardy的新娘。Ogden建設了一所大學校,Shelton開始向周邊進行醫療工作。兩年後,教會在城外河對岸租下一塊地建設庭院,Shelton監督下1917年建成一所醫院、兩所房子、傭人的外屋和牲口棚。1919年Ogden夫人創辦了孤兒院,先在醫院裡照顧後來學校裡。Ogden和MacLeod在1921年建成一所學校。1924年,Hardy監督下將河對岸的老學校改建為居所。1926年,Ogden買下土地準備修建孤兒院,但因資金短缺工程推遲。1927年,MacLeod和作者買下相鄰的幾塊地,在Peterson監督下建設了一座新教堂。1928年巴塘教會約有75名成員。


四川川西巴塘縣基督教文獻

【醫院結構描述略】醫院每天接受三十多人看病。醫院旁邊就是Ogden創辦的學校,與醫院建築大小差不多,17個房間,下層是孤兒院70個孩子睡覺的地方,上兩層為學校,幼兒園到高中共135名學生。學校西南部為食堂。校長姓劉。學校除了學習福音書籍,還有中國歷史課、縫紉,藏漢兒童課程。

庭院還有Baker在1911年後種植的25棵蘋果樹,已碩果累累。

資金是巴塘西藏教會最大的問題,要麼通過成都或康定傳教士拿到銀行現金或匯票或訂單在康定購買物資運往巴塘,然後轉賣給藏人得到現金。另外一種方式是將現金裝在木箱內馱到巴塘,但是風險很大。與外界的通信往來和物質成本也是主要問題之一。在巴塘生活的傳教士有些東西需要自己生產,例如肥皂、精鹽、澱粉等,也會僱傭培訓本地人(妻子培訓室內工人、男人監督外面)。每個傳教士變得多才多藝。

1920年上層集團攻入巴塘,教會學校成為戰爭堡壘。1921年當地藏人反抗中子彈在教會房子穿梭。1923年叛軍在距離巴塘一天路程的地方撤退了,11月,Gore村被藏軍(Ranalama)被摧毀,(1927年)只剩6間房子,6戶人家。

1924年地震導致康定北部地區摧毀許多房屋,幾個村莊的大部分人死亡。

1925年夏天作者夫婦、孩子John Kenneth(當時一歲,美國二戰老兵,2016年去世)一行人開始一次探險旅行。7月15日上午加入一西藏商隊並出發,結果沒走多遠就遇到一夥強盜,一場激戰之後擊退強盜,但決定不再前行……Shisonggong散佈有一百戶人家,這裡有一個小修道院……經過4個小湖後開始踏入西藏(Draga)隘口,但是被阻止進入西藏並差點發生衝突……在接近巴塘渡河的時候遇見西藏上層士兵,一天後這些人洗劫了Lipa和竹巴龍Chupalung城鎮……

1927年南京事件後,巴塘當局對外國人政策收緊,並多次要求其離開巴塘,6月27日上午,作者與MacLeod兩家人離開巴塘前往緬甸,隨行還有30名護送士兵,一路上遇見多起搶劫事件兇險萬分,甚至洗劫一空。Marion Louise出生。3月1日,Tsonggen、Yen Gin村被藏軍襲擊摧毀。10月9日抵達緬甸密支那,年底返回美國。


四川川西巴塘縣基督教文獻


作者在1929年7月4日(第一次返回時間)、1932年8月、1934年9~10月三次從康定到巴塘的旅行。第二次旅行與Minnie A.MacLeod夫人、Grace Young小姐和作者15個月大的小兒子Robert Malcolm。

第一次旅行由75只犛牛組成,經過Gelugpa和Nyingmapa修道院向西前行,至Jethoh(16個房子),過Nahshee、Watse、Dzonggo、Orongzhee、Nyahchukha(7月13日)、Hor Chu、Bongola、Gekugpa、Molashe,到達理塘時團隊已達到500匹馬(待了8天為111人治病,7月22日出發),經Washi,巴塘的N.H.Bare夫婦、Raymond Peterson夫婦等外國傳教士與信徒、友人、官員出城迎接(8月初)。

阿里噶大克Gartok高級軍官因病尋求N.H.Bare醫生治療,作者希望與其一起前往,1931年10月10日出發,經竹巴龍沿雪曲河一路向西,11月1日返回至巴塘。(注:應該沒有前往阿里,而是探險旅行)

1932年2月28日遭遇軍閥槍戰(注:指巴塘事變或格桑澤仁事件,原文有詳細描述),傷員在Bare的醫院治療。5月22日西藏軍兩百餘人攻打巴塘格桑澤仁的軍隊,下午三點戰爭結束。雙方死傷二十餘人。然而當晚在城南十英里外Li村渡船水上沉沒導致80人死亡。西藏軍與民兵四百餘人的駐紮地離傳教士建築不遠。Minnie Ogden夫人和Grace Young小姐還為受傷的士兵治療。有趣的是這些士兵中有在1927年7月作者撤離巴塘路途中搶劫的人。由於地理位置原因,外國傳教士修的建築很容易被炮彈和子彈洗禮,有些建築被燒燬,5月31日搬遷至Chushozhing。6月13日開始雙方軍隊再次展開拉鋸戰,傳教士居所區一度成為爭奪地點之一。截至22號,巴塘城內35個平民死亡,醫院為12名士兵治療。25號劉文輝派遣的新任領導抵達,並封鎖所有道路。作者還向格桑澤仁討論過軍事戰略。7月30~8月1日馬成龍與250名戰士抵達巴塘,8月4日格桑澤仁將指揮權移交給馬成龍,並率領兩百人到Romee威脅西藏軍補給線。8月8日凌晨4點西藏軍向後撤退。由於教會上層早已要求其巴塘站傳教士撤離,且當地因戰爭滿目瘡痍糧食短缺,在組織好一些事宜之後與8月22日離開巴塘,一行人包括作者夫婦、孩子John Kenneth(8歲)、Marion Louise(5歲)、Robert Malcolm(半歲)和Minnie Ogden夫人和Grace Young小姐。9月23日抵達康定,但是當地發生霍亂被困6個星期。停留期間作者與Edgar進行過短暫旅行。11月下旬離開康定。12月19日抵達重慶,與Gordon Rosebrugh Jones夫婦度過一段時光。1933年4月返回美國。


四川川西巴塘縣基督教文獻

格桑澤仁就職典禮 作者與Bare醫生孩子、Ba喇嘛活佛在前排 1932年3月

1934年作者一行人經上海乘船一路至雅安進入巴塘。在瀘州與唐彼美Charles.E.Tompkins相遇,其正在拯救一位婦女。在樂山,作者妻子孩子與樂山的L.A.Lovegrens一家住在一起,自己前往成都,途中在彭山雲登Gilbert Vinden家住宿一宿,然後又在成都華西協和大學Daniel Dye家住了兩天以購買物品。5月30日離開樂山前往雅安。在雅安參觀了一家茶廠【文中還闡述了當時的茶稅收和利潤等】,後僱傭馬隊開始向藏區前進。(1929年6月10日作者曾到過雅安城)

第一晚住在kuanyinpu,,至Malichang,第二天到滎經縣Yungching留宿(鐵煤礦豐富),過Tahsiang進Huangnipu克服大相嶺大山在清溪鎮Chingchi(注:當時為縣)喝茶,第二天過富莊鎮Fuchuang,天黑是抵達Nitou,在三交鄉過飛躍嶺時遇見不小麻煩,一路上山路崎嶇狹窄,時有開山砍樹修路之舉,後抵達化林村Hualingping休息,至瀘定橋在烹壩鎮Pempa住宿,然後進入康定。中國內地會的顧福安Robert Cunningham夫婦、葉長青J.H.Edgar在城外迎接作者一行人。作者將運輸的物資在康定售賣賺得2萬盧比,併為孤兒院購買茶和布。

1935年1月20日向北探險,2月12日到德格,17日離開向西北抵達四川與青海邊界後抵達玉樹。4月12日上午離開玉樹前往西寧。途中遇山熊搏鬥,5月4日遇暴風雨被迫返回玉樹Drijyuh。【一下時間段旅行主要是還債和賺錢】6月29日上午到甘孜Gangdzi,7月4日向康定出發。5月爐霍-道孚段發生地震(震中似乎是Gahradrong)。15日抵達康定,唯一剩下的中國內地會葉長青J.Huston Edgar歡迎之。8月19日離開康定,9月16日離開甘孜。10月22日抵達雅安【紅軍已經開始向雅安進發】。作者在Fred Smith幫助下與28日離開雅安【第二天紅軍包圍雅安,三個星期】,29日到樂山,30日抵達宜賓Ipin……1936年1月10日離開中國。


四川川西巴塘縣基督教文獻

巴塘孤兒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