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韻風采,家國情懷

<table> 粵韻風采,家國情懷

/<table><table>

(從左至右)曾小敏、歐凱明、彭慶華、瓊霞等粵劇藝術家攜手參與新編粵曲《共鎮華夏關》的錄製。廣東粵劇院供圖

/<table><table> /<table>

庚子新春不平靜。在全國各地醫護人員奮勇馳援湖北之際,一場全國動員、全民參與、眾志成城的疫情防控戰在中華大地打響,廣東戲曲界的藝術家們也踴躍投身其中。日前,由歐凱明、曾小敏、李淑勤、瓊霞、蔣文端、黎駿聲、黃偉坤、彭慶華等粵劇名家共同演唱的新編粵曲《共鎮華夏關》正式推出,粵韻十足、激昂健朗的曲風和藝術家們的精彩演繹,迅速引起社會各界熱烈反響。另一首由曾小敏演唱的《生命花開》婉轉深情,同樣廣受好評。如何用傳統戲曲形式傳遞“抗疫”呼聲?廣東粵劇院專業戲劇評論家梁彥蘭就此分享了上述作品的創作經驗。

另一方面,曾憑藉《瘟疫,人類的影子——“非典”溯源》獲第三屆魯迅文學獎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的廣東著名作家楊黎光也再度提筆,將“非典”時期蒐集的豐富素材進行二度創作,與知乎、喜馬拉雅等互聯網平臺合作,推出專欄文章與音頻系列,深受眾多年輕讀者歡迎。楊黎光在本期文藝評論創作談中分享了自己的心得感想,為當下報告文學的寫作帶來了富有建設性的啟示。此外,“大美嶺南·藝海觀潮”美術評論專欄推出梁如潔篇,敬請垂注。

●梁彥蘭

今年,粵劇人共同度過了一個不平靜的春節。為了配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粵劇春班全線取消,但是文藝工作者們沒有停下腳步,每個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為抗疫盡一份力。

有感於逆境之中奮戰一線的“白衣戰士”,有感於修建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中國速度”,有感於千千萬萬海內外同胞八方支援、“豈曰無衣”的“凝聚力”,廣東粵劇院的文藝工作者積極行動,集結全院創作力量推出新編粵曲《生命花開》和《共鎮華夏關》,隨後,又召集廣州粵劇院、佛山粵劇院、深圳粵劇團、珠海文化館等廣東省內各大粵劇院團的骨幹,共同演唱《共鎮華夏關》,以此對共同守護華夏熱土的每一位“戰士”表達敬意,以藝術的力量宣傳“抗疫”,提振士氣。

正如歌曲監製、廣東粵劇院黨委書記、院長曾小敏所言,創作這些新編粵曲的目的,是旨在通過粵曲這一具有廣東地方人文特色的藝術形式,展現廣東戲曲界的家國情懷,在全國上下一心、團結奮戰之際,鼓舞人心、振奮精神。如何將粵曲這一傳統戲曲形式與時代主題相結合,使得傳統戲曲煥發出全新的藝術活力?這一直是廣東戲曲工作者持續深耕的一個重要命題。早在2003年抗擊“非典”期間,廣東粵劇院就曾組織創作《眾心相連抗非典》《歌唱英雄鄧練賢》《紅葉禮讚》《兒子長大也要做醫生》等一批粵曲,歌頌廣大醫務工作者在抗擊“非典”戰鬥中無私的奉獻精神和英雄壯舉,表達文藝工作者對廣大醫務工作者的崇高敬意。而此次抗疫,創作者同樣為此做了許多探索工作,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生命花開》由田延友作詞,陳揮之作曲,曾小敏演唱。這首歌採用了大寫意的方式,著重凸顯我們國家在“抗疫”非常時期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調度的強大力量,表達大眾期盼戰勝疫情的共同心聲。這首粵曲唱腔婉轉深情,把對這場戰役中所有參與者的敬意、謝意和愛意表達得含蓄而又溫情;由陳揮之譜寫的旋律凸顯粵劇戲歌的特色,兼具恢弘的氣勢和細膩的抒情。唸白部分則重在展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程的宏觀敘事,又用童聲表達出祖國大家庭生死相依的情感和勝利的希望。整首歌曲構思巧妙,層次分明,顯得意蘊深長,耐人回味。

正如其名,這是一首關於生命的歌曲,不僅僅侷限於“抗疫”本身,“花開”本就是生命的一次綻放。粵劇花旦的聲線,廣東小曲的旋律素材,粵味編曲手法,二胡古箏等民族樂器音色的融入,共同構成了《生命花開》這首歌與眾不同的藝術特色。這些美麗元素的疊加,都是為了表現“於凜冽寒冬之際聆聽生命春暖花開的聲音”的創作主旨。

《共鎮華夏關》由廣東粵劇院青年力量馮敏儀和戚鏗作詞、作曲,歐凱明、曾小敏、李淑勤、瓊霞、蔣文端、黎駿聲、黃偉坤、彭慶華等粵劇名家共同演唱,集結了目前廣東粵劇界的中堅力量共同發聲。團隊首先對歌曲風格進行定位:立足粵曲(粵歌)基礎、激昂大氣、奮發向上的進行曲,既要直指人心、節奏感強、旋律明快,也要朗朗上口,歌詞簡練有力,達到催人奮進的效果。

詞曲的創作關鍵,一是“走心”,二是“動人”,三是“戲曲味”。所謂“走心”,就是“我手寫我心”,有感而發的東西,才有可能尋到知音;所謂“動人”,就是真情實感,接地氣;所謂“戲曲味”,則是在文詞結構和語言、音樂素材、氣氛渲染和編配方式等方面,採用戲曲的表達方式,保留傳統戲曲的本真魅力。

詞作者馮敏儀在動筆前閱讀了大量新聞素材,並結合粵曲、民族古曲的特點進行創作。考慮到男女合唱的演繹方式及預期呈現的磅礴氣勢,創作者在聲韻上進行了精心篩選,最後確立了“闌珊”韻為該曲韻部,並多使用開口音。採用戲曲化的遣詞造句,不能太“文縐縐”,也不能過於“大白話”,既要讓聽眾直截明瞭詞曲內容,又能充分感受到戲曲獨特的古典韻味。

作品以“共鎮華夏關”反覆句開篇,隨即以“未怕疫症氾濫,義勇逆旅渡難關”點出無私的“逆行者”精神。在精神之外,還有實際行動:“赤手抗病魔,將眾生挽。寸軀火般熱,勇者任往還。白衣作棟樑,瀝肝膽。”這幾句描繪了以醫務人員為代表的各行各業抗疫“戰士”迎難而上的英勇之舉。其後,歌曲轉入兩遍反覆的唱段,配以獨唱、合唱的方式,以“唯盼烽煙靖,莫驚世道難,共鎮華夏關”主題句多次反覆,層層遞進,凝練地表達出萬千英雄的一腔壯志:“國有戰,召必回,縱險阻無數,亦有擔當、有氣節、有信念,為我華夏鎮守,保國泰民安!”

曲作者戚鏗也別具匠心,以中國大鼓開頭,營造深沉、大氣且民族氣息濃厚的音樂氛圍。歌曲先緩後快,弱起強收,主體採用“小快板”節奏,加上伴奏,形成“前八後十六”的風格。值得一提的是,間奏中,曲作者有意識加入戲曲的“扎古”,以此強化力量和戲曲味,著力表現了在艱難困境中,“戰士”們共同衝鋒陷陣、一往無前的大無畏精神。

該曲所用的主題旋律是粵劇梆子首板(下稱“士工首板”)的開頭——因為“士工首板”一般較為適合表達高亢激昂、飽滿有力的音樂情緒,這與當下形勢及作品整體風格都是吻合的。同時,“士工首板”也是粵劇梆簧常見板式之一,廣大粵劇、粵曲觀眾對此耳熟能詳。在樂器選取方面,曲作者運用了大鼓、粵劇鑼鼓、嗩吶等傳統民樂樂器,使得音樂甫一響起,聽眾即刻會意:“這就是粵曲!”

值得一提的是,《生命花開》與《共鎮華夏關》從作詞、作曲、編曲、配器,到錄音、後期、視頻拍攝製作、發佈,前後不到一週時間。製作過程中,各個部門高質、高效、健康、有序的運作,本身也體現了一眾粵劇工作者同心同德,為國家助威、向英雄致敬、堅守抗疫的精神和魄力。

粵韻同聲,心手相連。廣東各地乃至粵港澳大灣區的音樂、曲藝名家們紛紛攜手,用廣東特色的藝術形式,為抗擊這場疫情加油鼓勁。粵語歌曲《灣區同心 心手相連》、粵劇小戲《巍巍南山》、粵曲琵琶彈唱《奮戰喚春光》、曲藝作品《眾志成城越險障》、漢歌《歸來無恙》、潮曲《科學防護記心中》等一批作品,用人民喜聞樂見的表現方式,宣傳疫情防控知識,致敬抗疫一線的工作人員,溫暖人心。

眾多具有濃郁嶺南地方色彩的抗疫作品接連湧現,在“抗疫”關鍵時刻,不斷傳遞出粵聲粵韻,令人感動。這再次證明,當我們的國家和民族遭遇危機的時刻,沒有人是旁觀者,每一個人都是“戰士”,都肩負著特殊使命,同時也讓人們看到了整個廣東戲曲藝術界乃至粵港澳大灣區藝術界的同聲同氣,團結一致。而這些抗疫文藝作品的出爐,相信也為新編粵曲等傳統藝術形式的“活化”與創新,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值得探討和借鑑。

南方日報記者 徐子茗 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