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代急救人的戰“疫”情懷

2003年,他與父親袁海清是太原急救抗擊非典的“父子兵”。

2020年,他與妻子又是太原急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夫妻檔。

袁煜華,太原市急救中心鐵十二局站的車隊隊長,一名普通的急救車駕駛員。

2月17日,山西晚報記者採訪了這一家人。

在成為急救人的那一刻他理解了父親的工作

1982年出生的袁煜華,現在是兩個孩子的父親,大兒子今年5歲,小兒子今年1歲。他是在非典期間進入太原市急救中心工作的。“剛工作那年,我是急救中心西站的一名急救車駕駛員,我爸袁海清是南站的一名急救車駕駛員。”袁煜華說,父親的工作經常加班加點,他成長中的很多重要時刻父親都缺席了,他也曾埋怨過父親。可當他成為太原市急救中心的一員時,他越來越理解父親了。

袁煜華說,以前的通信不似現在這般發達,能隨時撥打手機、發視頻,那時知道的只有父親單位裡的電話,而父親又不允許他們因私事打辦公電話。“作為急救人的家屬,非典初期,看到行駛在省城大街小巷裡呼嘯而過的急救車,我有時會想不知哪輛是父親開的,不知父親是否安全。”袁煜華說,那會兒他有的只是默默的擔心。自從他成為急救人的那一刻,他才深深理解了父親所說的,作為一名急救人,“戰疫”就是要衝鋒在前這句話的意義。

現在袁煜華的兩個兒子住在他的丈母孃家,每天忙完,袁煜華會回到自己的家中,他說現在分開住是對家人最好的保護。每晚,他都會和兩個兒子視頻通話。

袁煜華的大兒子在手機裡見過袁煜華穿防護服的樣子,有時看著電視裡穿防護服的急救人員,大兒子會說,“那人好像是爸爸”。在家裡只要聽到遠處傳來的急救車鳴笛聲,牙牙學語的小兒子嘴裡也會發著咬字不清的“baba”音。袁煜華的妻子李瑾說,她知道兒子想爸爸了。

李瑾是太原市急救中心行政部門的一位工作人員,她說自己也是急救人,會給家庭做好保障,不給袁煜華拖後腿。

袁煜華退休多年的父親說,只要急救需求,他隨時可以再回戰場。

轉運13歲高燒女孩卻不知自己的兒子也在發燒

2月10日晚,袁煜華接到派診,一名13歲的女孩高燒40℃,無力無法下地,需急救人員上門搬抬救治轉運。

在太原急救,只要患者需要搬抬,急救駕駛員會主動協助患者家人或者幫忙尋找周圍的鄰居幫忙。鑑於疫情期間狀況特殊,接到指令後,袁煜華和兩名急救人員三人按照流程迅速防護完畢,很快到達患者家中。

他們合力把患者抬上救護車,順利轉運至就近省城定點的發熱門診。次日,電話回訪得知患者被排除新冠肺炎。

身著防護服,袁煜華無法接聽電話,等人車都消殺完畢後,他拿出手機才看到妻子打來的好幾個未接電話。他回撥電話後,才知道他在轉運患者的同時,家中1歲多的小兒子也突然高燒。“我著急,也想回去看一看兒子,可我知道不見面是對他們最好的保護。”袁煜華說,他忍了忍還是告訴妻子,他在班上,讓妻子做好防護,帶兒子去附近醫院的發熱門診看看。

李瑾說,那一刻說不委屈不失望是假的,但是她更是一名急救人,明白此刻只有全力支持。幸好小兒子檢查後是細菌感染,正在接受抗生素治療。

在太原急救,有很多人與袁煜華一樣,在家是兒女、是父母、是丈夫、是妻子,他們的父母已老,孩子還小。但是一旦身著綠衣,他們就即刻變身急救人,爭分奪秒救死扶傷,再加一身防護服,他們就是白衣素甲的戰士,逆向而行、奮不顧身,拼盡全力,守護龍城。

太原市急救中心是省城唯一的院前醫療機構,如今600餘名醫護人員奮戰在一線,肩負著省城所有確診、疑似、發熱病人的轉運任務。袁煜華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急救駕駛員,首先要理性認識、正確對待疫情,這樣才能保證出診過程服務質量不打折扣,更好地引導患者正確認識疾病、積極就醫,確保“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早治癒”。山西晚報記者 楊洲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