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堅守的“春運”情懷

三代人堅守的“春運”情懷

廣九客運段列車員韓志雯,父親韓署江是長沙客運段列車員,爺爺韓福海是長沙客運段的老車長,三代人見證了鐵路的發展史,用盡責和奉獻作為“傳家寶”,用敬業樂群和忠於職守延續這濃濃的“鐵路情”,用“舍小家為大家”的理念送更多人回家團圓,三代人用青春和汗水見證了鐵路偉大成就。

六十年代的南下

爺爺韓福海,遼寧營口人,1965年退役轉業到衡陽客運段,帶著全家南下從事鐵路工作。

由於爺爺走得早,相片也沒留下什麼,韓志雯從小就沒見過爺爺。聽爸爸回憶,爺爺韓福海當時跑的車是燒煤的“綠皮車”,運行速度30公里每小時,供暖和燒水都要燒煤,物資極端匱乏,設備極其簡陋,還不時發生故障。

然而即便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爺爺和同事依然憑著兢兢業業和認真工作的踏實作風完成了生產任務。那時,春運一詞還未誕生,僅叫做“春節客運”,也遠非現在春運複雜,就是客流量比平時大一點,為期30天,節前15天,節後15天。

三代人坚守的“春运”情怀

八十年代的傳承

父親韓署江跟隨韓福海的步伐也成為了衡陽客運段(現長沙客運段)的一名列車員。綠皮車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鐵路客運的主要車型,運行速度60公里左右,沒有空調,在車廂的天花板上有一排整齊的風扇,用於夏季降溫,窗戶為上提式,可根據需要卡控位置。窗外的景色也是“觸手可得”——近處的農田,遠處的山!

一般來說,春運非常冷的時候,列車要燒鍋爐取暖,爸爸韓署江不僅要負責開關門,打掃衛生,還要負責燒鍋爐。“綠皮車”的密閉性十分差,四面漏風,車廂裡白天還不算太冷,到了晚上,由於室外氣溫降低,旅客在車廂裡都凍得直打顫。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父親韓署江依然堅守崗位,全心全意為旅客服務,找地方給旅客安置行李,把車廂“燒”得暖暖的,送旅客平安回家與親人團聚!

三代人坚守的“春运”情怀

新時代的奮進

2013年,韓志雯鐵路院校畢業後,進入廣九客運段,成為了一名列車員。入路6年中,她值乘過25G、25T型空調車列車。聽著爺爺和爸爸“故事”長大的她也感受到了鐵路的發展! 2016年韓志雯值乘的深圳至烏魯木齊Z230次列車是25T型列車,與她爺爺和爸爸的列車相比,採用了國內甚至是國際上的先進設備和技術,運行速度最高可達160公里每小時。火車裝有空調設備、集便裝置、電茶爐,車廂的密封性也極強,實現了智能化管理,車上一旦發生故障,可通過電子顯示屏顯示,可以直接彙報給車長和車輛乘務人員。

韓志雯不管對待旅客還是同事,都是一個樂於助人的小可愛,經常主動幫助周圍人,她也是大家的開心果。她常說要堅持爺爺的初衷,認為節假日堅守在工作崗位上,是一種職責,也是一種榮耀。她說:“如果舍小家為大家,那麼,這份職業賦予我們的,將是更重大的意義。”

韓志雯是家裡的獨生女,工作以來沒有一次能回家過春節。印象最深刻的是2019年春節期間,爸爸正好休班在家,爸爸和媽媽來衡陽站給自己送餃子,一家人在站臺上過了一個九分鐘的特殊“團圓年”。

即將到來的2020年除夕夜,韓志雯又要投入到工作中,她目前值乘的K778次列車當天正好從蘭州西站始發,大年初一20:08到達終點站東莞東車站。她說:“今年爸爸也在自己車上陪我一起‘過年’”。一把列車三角鑰匙,不僅僅見證了一家三代人的堅守與奉獻,還見證了鐵路的發展與變遷。

全媒體記者 馮歡 潘少婷 通訊員 宋海倫/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