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的讽刺"中产阶级育儿五大鄙视链",你在第几层?

面对身边家长对孩子的大力投入的行为,给孩子以“健康阳光的心态”,却无奈于周围环境的躁动,让自己忐忑不已。

随大流吧,觉得这样的做法太功利,对孩子和家长未必真的好。

做一个特立独行的家长吧,又怕耽误了孩子,教育的试错成本太高。



讽刺中产阶级育儿的五大鄙视链

网传的讽刺

网传的讽刺

网传的讽刺

网传的讽刺

网传的讽刺

动画片、旅游、兴趣爱好、幼儿园和早教学校等教育相关产业,都在家长的疯狂推崇下,自动站队,先后成序。



这些正是中产阶级家长所面临的困惑,是什么原因让中产阶级如此焦虑呢?

网传的讽刺

在现代社会中,指拥有一定程度的经济独立,例如有安定、较高薪酬的工作,在现代社会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起很大的作用,也可以被称作小康阶级,但有时贫富差距大时可能位于社会中间收入却不高。

此词常用于专业人士、学者、知识分子,或大企业、公营机构、政府部门的中级管理层,或中小型企业老板,中学、小学、幼儿园校长、教师、社工和护士等。

网传的讽刺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初步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求、尊重和社交需求之后,为了稳固这种状态并满足更高层的自我实现等需求,他们还想爬到更高的阶层,不甘于只做中产,因为中产随时面临下跌的风险。

也正是因为如此,面对社会阶级得不断固化,他们对个人及家庭的前途充满担忧,相比上层阶级对“中国教育体制”的失望并选择送让孩子从小接受西方教育,和下层阶级对孩子教育的不重视,教育资源对中产阶级来说是跨入精英阶层的重要通道之一。

因此,他们希望享有优质教育资源,从而让孩子获得他们眼中的“成功”。

中国孩子从小生活在“别人家的孩子”的对比之下,相传别人家的孩子是一个“聪明懂事,性格开朗,功课好,人缘好,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考得了名牌大学,找得到体面工作”的孩子。

网传的讽刺

这些我们眼前正在上演的故事,别人也曾经历。早在19世纪,就有先哲对所谓“功利化教育”作出了思辨。普及教育是最受欢迎的现代国民经济教条之一。

“尽量多的知识和教育→尽量多的生产和消费→尽量多的幸福”,这差不多成了一个响亮的公式。

在这里,“利益”,更确切的说“收入,尽量多赚钱”成了教育的目的和目标。

按照这一倾向,教育似乎被定义成了一种眼力,一个人凭借它可以出人头地,可以识别一切容易赚到钱的捷径,可以掌握人际交往和国民间交往的一切手段。

任何一种教育,倘若耗时太多,便是可恨的。按照这里通行的道德观念,所要求的当然是相反的东西,即一种速成教育,以求能够成为一个挣钱的生物,以及一种所谓的深造教育,以求能够成为一个挣许多钱的生物。

简言之,人类具有对尘世幸福的必然要求,因此教育是必要的,但也仅仅因为此,你们不要混淆两类事情。

为了生存,为了进行生存斗争,人必须多多学习;可是,他作为个体为这个目的所学所做的一切仍与教育毫不相干。

任何一种学校教育,只要在其历程的终点把一个职位或一种谋生方式树为前景,就绝不是真正的教育,而只是一份指导人们进行生存斗争的“说明书”。

有一句话这么说,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它将一个我们不曾意识到的现实活生生地摆在面前,当中产阶级的孩子为了阶级晋升而努力追求“成功”之时,精英阶级的孩子可能已经开始探寻人生的意义,实践自己的梦想,走上了“自我实现”的另一条“成功”之路。

面对种种“成功”的定义,谁又能说哪一种才是真正的“成功”呢?



网传的讽刺


网传的讽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