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告訴你:面對領導質問讒言,如何解釋才能扭轉局面

【出處】《資治通鑑·漢紀一》

【原文】漢王疑之,召讓魏無知。無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問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已之行,而無益勝負之數,陛下何暇用之乎!楚、漢相距,臣進奇謀之士,顧其計誠足以利國家不耳。盜嫂、受金,又何足疑乎!”漢王召讓平曰:“先生事魏不中,事楚而去,今又從吾遊,信者固多心乎?”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說,故去事項王。項王不能信人,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聞漢王能用人,故歸大王。臣裸身來,不受金無以為資。誠臣計畫有可採者,願大王用之;使無可用者,金具在,請封輸官,得請骸骨。”漢王乃謝,厚賜,拜為護軍中尉,盡護諸將。諸將乃不敢復言。

【臣光曰】陳平是劉邦的重要謀士,在楚漢爭霸時候通過離間計、情報戰屢建奇功,為劉邦打敗項羽、建立漢朝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資治通鑑》告訴你:面對領導質問讒言,如何解釋才能扭轉局面

公元前205年,陳平從項羽處逃亡投奔劉邦,劉邦得知陳平在楚軍擔任了都尉一職,直接就敗陳平為漢軍都尉,負責監督各部將領,引起了漢軍中其他將領的不滿。以周勃、灌嬰為代表,他們通過翻舊賬的方式,向劉邦進獻讒言:陳平在家時與嫂子私通,道德敗壞;在魏國、楚軍多次跳槽,缺乏忠誠;收受下屬賄賂,貪汙腐敗。

(《資治通鑑·漢紀一》:周勃、灌嬰等言於漢王曰:“陳平雖美如冠玉,其中未必有也。臣聞平居家時盜其嫂;事魏不容,亡歸楚;不中,又亡歸漢。今日大王尊官之,令護軍。臣聞平受諸將金,金多者得善處,金少者得惡處。平,反覆亂臣也,願王察之!”)

《資治通鑑》告訴你:面對領導質問讒言,如何解釋才能扭轉局面

面對周勃、灌嬰等重量人物提供的黑材料,劉邦不得不重視並進行調查(此處,劉邦的調查,不僅僅是為了弄清陳平的真實面目,更是對周勃、灌嬰等人的一種安撫和交代)。

他先是找來陳平的引薦人魏無知。魏無知也算是老油條,他既不能得罪周勃灌嬰,也不想對陳平的個人行為負責,於是面對劉邦的質問,提出了第三種觀點:

人才價值論——我薦舉腹懷奇謀異計的人,只是考慮他的計策是否確實對國家有利。至於私通嫂子、收取賄賂,又有什麼值得去懷疑的呢!

這種別開生面的處理方法值得我們借鑑。當時的劉邦正處於創業階段,面對的首要問題是在與眾多競爭者的比拼中活下去。這個時候的人才,首要的是要有用,能直接提升戰鬥力、影響力和競爭力,至於其他方面都是可以寬容的。

很多時候,我們在面對“左”與“右”的兩種選擇時,有必要想象是否還存在第三種可能,這也是我們常說的“跳出問題看問題”。

《資治通鑑》告訴你:面對領導質問讒言,如何解釋才能扭轉局面

當劉邦就這個問題拋向當事人陳平時,陳平的說辭更是曲徑通幽、別開生面,值得誇讚。

首先,陳平沒有對讒言進行辯解。這一點非常重要。有時候領導就某一事、某一言質問下屬的時候,他所要的不僅是已經存在的事實,更要的是你對某事某言的態度。

如果你能夠對領導坦誠,大方地承認存在的問題,至少在解釋的時候就已經搶佔了先機。

其次,陳平屢次跳槽的性質作出了重新定義。在劉邦(領導)眼中,下屬屢次跳槽是不忠誠、不厚道的表現。但是,陳平沒有順著領導思路,先是陳述了屢次跳槽的原因:我事奉魏王,魏王不能採納我的主張,所以我才離開他去為項羽服務。項羽不能信任使用人才,他所任用寵 愛的人,不是項姓本家,就是他老婆的兄弟,即便是有奇謀的人他也不用。這表明,他的跳槽是因為沒有得到重視,沒有施展才華的舞臺,所以責任不在他,而在用他的人。

再次,陳平的論述中還有一句關鍵的話:聞漢王能用人,故歸大王。這既是一句辯解的話,我屢次跳槽只為了追求好領導;同時也是一句拍馬屁的話,表明他現在已經遇到了一個好領導,只要你能好好用我,我一定能忠心耿耿。對於陳平的表忠心的態度,顯然劉邦是滿意的

最後,陳平表明瞭自己的價值

。“誠臣計畫有可採者,願大王用之。使無可用者,金具在,請封輸官,得請骸骨”。我有自己的價值,我投奔到你這裡來,是為了出謀劃策、建功立業的。這是一種無比的自信,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表明自己和劉邦是一種合作關係,而不是卑微的從屬關係。

此外,陳平在與劉邦的對話中還主動談到了自己的受賄問題。而實際上劉邦並沒有就受賄問題質問陳平,顯然陳平在面見劉邦的時候已經事先了解到了召見的目的和原因,也清楚地知道了別人打小報告的具體內容。陳平事先已經做了充分的準備,所以在面對領導質問時能夠做到有理有據、從容不迫。

《資治通鑑》告訴你:面對領導質問讒言,如何解釋才能扭轉局面

上述故事是對我們的啟示有四:

一是在面對涉及自己的職場讒言,首要的是爭取主要領導的信任。只要主要領導能夠堅定地支持你,站在你的背後,所有的讒言都不是問題。

二是在面對領導對讒言的質問時,一定要做到坦誠,不辯解,實事求是。人無完人,有時候面對問題的態度比問題的事實更重要。

三是在解釋讒言時,不能從讒言的表現形式上去解釋,而要從問題的性質、本質以及定義出發,治標又治本。

四是自身的價值才是解決讒言問題的關鍵。只要你有本事,對領導有價值、對事業有幫助,讒言是無法從本質上傷害到你的。

五是信息工作的重要性。陳平在劉邦質問前就已經掌握了當時的形勢和劉邦的態度,所以才能有針對性地作出應對。我們在職場中,也必須保持對各種信息的暢通和敏感,第一時間知道問題的產生、發酵過程,積極作出應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