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農村老人都愛“把鵪鶉”,為啥現在很少看到了?

湘俚伢子


說到農村老人愛“把鵪鶉”的這個問題,想必現在農村30歲以下的年輕人很少見到過了,甚至有不少年輕人都不知道什麼叫做“把鵪鶉”了。農村老人有“把鵪鶉”的這一現象,在農大老家這邊好像從90年代之前就消失不見了,現在更是難有一見了。

所謂的“把鵪鶉”也就是用手抓著鵪鶉的意思,在90年代之前,我還常見村子裡有幾個老人,常會每人一手拿著鵪鶉,聚在一起探討自己各自鵪鶉的情況,把鵪鶉不僅手法要講究技巧,如何捉拿,而且還要有專用的鵪鶉袋子,用於放鵪鶉,老人常會把袋子別再褲腰帶上,走著路來回晃悠。

其實過去農村老人這種“把鵪鶉”的現象,也就是一種娛樂,就像現在的老年人喜歡養鳥、養貓等一樣,把鵪鶉也是當作了寵物飼養,用於打發日常休閒的時間,這些把鵪鶉的老人,會非常的愛惜自己的鵪鶉,每天把在手裡,會不斷的撫摸與餵食,對其進行精心的照料。

這種把鵪鶉的現象,目前在農村基本上已經消失不見了,這就類似於農村過去那些消失的娛樂項目一樣,已經沒有人在去玩鵪鶉了。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那也是因為現在農村的娛樂項目太多了的緣故。

過去在農村,村民除了日常乾地裡的農活之外,平時能夠供休閒娛樂的項目那是少之又少,老人們沒事幹時,也只能冬天曬太陽,夏天找樹陰,幾個人聚在一起閒聊天,於是就有了把鵪鶉這樣的娛樂事物產生。

把鵪鶉尤其是對於老年人來說,更大的作用也是一種心靈的慰藉,把養好鵪鶉當做日常閒暇打發時間的事情做,特別是受到別人誇讚自己養的鵪鶉好,有精神,能鬥架時,無形當中在內心也能夠增添一種成就感。

現在之所以沒有人再去把鵪鶉了,最主要的原因是現在農村的娛樂事項多了,平常老年人沒事的時候,可以看看電視,到村裡的健身設施那裡健健身,年輕人還可以上網,玩遊戲等,有了這些能供娛樂的事項,老人們也就不再玩“把鵪鶉”了。

其次就是現在農村的年輕人外出打工的多了,平日裡農村留守的老年人就擔當起了管理田地的主力軍,平常經常需要忙於對莊稼的管理,沒有更多的休閒時間了,把鵪鶉那是需要耽誤不少時間的,因此現在農村的老年人也就不再把鵪鶉了。

另外就是現在農村的野生鵪鶉很少見了,這不管是生態的原因,還是其他什麼原因造成的,總之,原先常能在田野裡見到的鵪鶉,近些年來幾乎是看不到了,沒有了鵪鶉,即使還有人想玩,也無處獲取了。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衛生相關的問題,過去農村不太注重衛生,也因此導致了那時的老人和孩子都很容易生病,在農村特別是生蝨子、生瘡的現象比較常見。現在村民對於衛生相關事項也很是重視了,像把鵪鶉這樣的事情,在現在人看來那都是不夠衛生,老人這樣玩鵪鶉也會遭到家人的反對,也讓有的老人想玩也不能玩了。

過去農村像“把鵪鶉”這樣消失的現象還真不少,也可以認為是時代的進步,當某項事情不被大多數人認可的時候,它的消失也是早晚的事了。老舊事物終歸會不斷地被新興的事物所替代,那也屬於是比較正常的一件事情了。

更多關於三農的文章,請點上面的“關注”二字。您的每一次轉發與收藏都是對作者最大的支持,您有什麼疑問,請在評論區留言,本欄目會盡力幫您解答,謝謝!(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不妥請聯繫)

農大知事


春節前去了趟河北小馬家,小馬家隔壁有位老伯,六十來歲,退休在家,每天就是找人下棋嘮嗑,隨身帶著一隻鵪鶉,不時把玩一下。

我很好奇,便問小馬,你們這裡也喜歡把鵪鶉?看這老伯,整天一隻鵪鶉不離手。小馬正在曬衣服,回頭一看,笑著說,你是說對面那老伯吧,他姓李,老家河南的,女兒嫁在我們這,今年準備在這邊過年,那鵪鶉,估計是他從老家帶過來的。我一聽到這,不禁想起了小時候在老家,對門劉大爺愛玩鵪鶉的故事。

那時村裡沒怎麼開發,生態比較自然,地裡鵪鶉特多,當然,玩鵪鶉的人也多。每到農閒時,生產隊上的老人,幾乎人手一隻鵪鶉,捧個大茶杯,揣著一杆大煙鬥,坐在禾場上曬太陽。他們有個養鵪鶉的布袋,布袋裡套著個木盒,盒子沒蓋,盒沿上用布縫住,口子上縫一圈繩做個束口,繩子一拉,口子就束緊了,鵪鶉也就飛不出來了。

劉大爺玩鵪鶉很有經驗,他告訴我,想要抓鵪鶉,就要了解它的習性。鵪鶉是候鳥,每到秋末冬初的時候,就會飛往南邊過冬,它們白天休息,晚上飛行覓食。因此,要抓住它,最好是在秋末,在乾枯地田野裡支上網,找個隱蔽的地方躲起來,用一隻特製的哨子,不停的吹,哨子會發出接連不斷,清脆洪亮,類似於“哼哼,喳喳”的聲音。

在黎明時安靜的田野裡,遠在數里外都可以聽到這清亮的哨聲。鵪鶉聽這哨聲後,誤認為是同類,就會循著哨聲飛來,最後落在布了網的田野裡。

劉大爺隔一陣子便會在黎明時去田野裡逮鵪鶉,運氣好時,一天可以逮七八隻。逮到鵪鶉後,他會拿回家仔細挑選,將公母分開,再把個頭大,比較健壯的公鵪鶉挑出來,作為鬥鳥。他不僅自己抓來玩,有時候還會幫別人抓,換點菸酒。

我問過劉大爺如何餵養鵪鶉。劉大爺說喂鵪鶉簡單,給它小米吃就行。養起來就很麻煩,很講究方法,平時要經常把鳥攥在手裡,輕握住它的身體,讓鳥頭從虎口裡裡伸出,鳥腿從無名指和小指之間伸出來,尾巴呢,則從小指和手掌間自然耷下來,這樣它就會覺得很舒服,老老實實呆在我們的手心裡。

此外,鵪鶉喜歡清潔,要給它勤洗澡,晚上還要陪它熬夜,不讓它睡覺,這樣可以給它減肥,身手更矯健。

至於鬥鵪鶉,則更有趣了。有一次劉大爺帶著我去參加了一場鬥鵪鶉的比賽,一大群大老爺們圍坐在一個破舊的柴房裡,比賽的雙方把自己的鵪鶉都放進一個大簸籃裡,再撒一點小米,兩隻鵪鶉在裡面咕咕叫著就搶食起來,沒一會兒就打起來了。兩隻鵪鶉一邊轉著圈,一邊相互瞪著,瞅機會就衝上啄對方一嘴毛,還會把翅膀張開,猛撲向對方,有點鬥雞的感覺。我跟著劉大爺看了好幾場,多的一場要鬥上幾十回合才能分輸贏,輸了的那隻會發出嘟嘟的慘叫聲,飛逃出簸籃,把頭埋進翅膀裡,畏縮成一團表示臣服,從此不再敢與贏了的那隻爭鬥。

不過現在村子裡早已沒什麼人,劉大爺年紀大了,也早已搬到城裡和兒子一起居住。沒有人再在秋末冬初,蹲在黎明時的田野裡逮鵪鶉了。至於鬥鵪鶉,那更是難以看到了。

後來再聽說野生鵪鶉成了保護動物,隨意捕捉已經成了違法的事情。現在市面上的鵪鶉,大多都是人工飼養的,沒有了原本的野性,只能成為人們餐桌上的美食。


湘俚伢子


不但過去農村有的老年人喜歡‘把鵪鶉‘’’,我村裡有個發小,今年還沒有50歲年,十幾年前,他也迷上了‘’把鵪鶉‘’。

鵪鶉是一種候鳥,飛行速度和飛行距離都比較低,容易撲捉,可以賣錢,根據品相公母不同,價格在幾元到幾十元一隻不等。以前農村有人入冬以後專門在夜裡用很高的竹竿支網,好的時候一個晚上可以捉到兩三百隻。可以說是冬天農閒著時一筆不錯的收入。

農村人所說的‘’把鵪鶉‘’。是指老農人,腰間繫著一個布口袋,大小在很容易裝進一個鵪鶉。不過更多的時候是用一隻握著,鵪鶉頭在大拇指和食指中間露著,有時小拇指處會露出鵪鶉的兩條腿。

十幾年前回農村老家,一個偶然的機會遇到發小手裡握著一個鵪鶉。我很詫異的問他,‘’你拿著一個這東西幹嘛呢?‘’‘’幾百塊錢呢‘’。他臉上帶著一種得意的笑容,然後給我講起關於鵪鶉掙錢各種各樣的知識。講的正帶勁,忽然過兩個老頭,面帶著一點神秘,看到陌生的我,把發小拉著轉過臉,一隻手從懷裡露出來,估計是讓發小看什麼東西。稍停,發小轉過臉滿懷歉意的對我說,他有急事然後,匆匆忙忙的跟著那兩個老頭走了。

去年回老家過春節,和鄰居聊天說到野生動物的話題,忽然想起來關於發小玩鵪鶉的事情。鄰居告訴我,現在農村很少有人玩鵪鶉了。

主要原因有幾點:首先野生鵪鶉是國家保護動物,不隨便允許個人撲捉,一但發現會面臨拘留和罰款。

第二點:雖然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可是壓力太大,不要說中年人冬季農閒時去工地工廠掙錢,哪怕六十多歲的老頭們,只要有地方要他們,比如去南方搞搞綠化的活,一天給上百兒八十塊錢,他們也不捨得閒著。

第三點:娛樂的方式多樣化,不要說看電視了,現在網絡發達,有很多老年人也會拿著一部智能手機,像小孩子們一樣,被裡面豐富多彩的娛樂節目逗的哈哈大笑。以前農村沒有啥娛樂方法,把鵪鶉也算是農閒季節的自娛自樂,就像現在有的老人養只鳥似的,有時幾個老頭會圍著一隻鳥,開心的聊上半天的時間。


pin名三郎


記得小時候在農田裡採摘棉花的時候,就會發現有很多的鵪鶉從身邊飛過,鵪鶉這種動物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其飛行的特別低,而且其只要飛三次然後再落三次,那麼基本上這隻鵪鶉就沒有太多的體力了,因此從這一點上我們可以看出,鵪鶉的體力不如其它的鳥類,再一個就是母鵪鶉一般飛的距離比較近,相反公鵪鶉飛的就比較遠一些,因此一般在農村大家都喜愛捉公鵪鶉。

每年到了收玉米以及收大豆的季節,就會看到村裡一些上了年紀的老年人,他們用一些捕捉鵪鶉的器具立在一塊田地的兩邊,然後在地裡進行驅趕,不一會兒就可以捉到幾隻鵪鶉,一般捉到的鵪鶉,農村的老年人都喜愛用手拿著,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鵪鶉更是不離手,其實這種行為就是一種傳統的習慣,當然很多老年人都說是為了冬天暖手用的。

其實把鵪鶉也是有很多講究的,比如在把鵪鶉的時候,其頭部必須放在大拇指的根部,鵪鶉的兩隻腳要完全的露出來,這樣才是正確的把鵪鶉的手勢,以前的老輩人把鵪鶉當做是一種自己的寵物,當然更多的人把鵪鶉主要是為了“鬥鵪鶉”想必大家在農村小時候都見過。


至於說現在這種把鵪鶉的行為越來越少了,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鵪鶉沒有以前多了,再一個就是以前把鵪鶉的人年齡大了,也沒有心思在去捉鵪鶉了,更重要的是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好了,生活內容也變的比以前豐富多彩了所以現在把鵪鶉的人也就越來越少,甚至都怎麼見到了。


紀錄鄉土


如今,你只知道老北京人喜歡逗鳥,老爺子大清早提著鳥籠大街上晃悠,那是名貴的鳥,鸚鵡、芙蓉、沉香、碧玉、玉鳥,可你知道嗎,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都有玩鳥的習俗,而且,還是不甚名貴的鵪鶉。但今人只知鵪鶉蛋,不知鵪鶉是神馬。

小時候我大爺爺家養了好多,有鸚鵡,鵪鶉,還有好多叫不上名字的。有好多鳥籠,沒事他就把籠子取下來逗它們玩,應該也是在打發時間吧。他們那個年代生活比較悠閒。

為什麼現在很少有人把鵪鶉,應該是現在人的生活和過去不同了,現在生過水平提高了家家都有電視,好多農村都有老年活動中心了。現在野生鵪鶉很少了,養殖的沒有野性。主要原因應該是時代不同了。






莫向問伊人仍憔


在我國農村,存在著許許多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是這些在現在看起來無比珍貴的技藝,在我們老一輩們看來卻是非常普遍的,隨著老一輩們的相繼離去,這些傳統技藝也慢慢的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傳統技藝消失的最主要原因還是後人不願意學,就像小時候我爺爺會用竹條編制小麻雀一樣,現在偶爾還會想起小時候爺爺編制的竹麻雀,但無論如何都想不起編制竹麻雀的過程,這就是一種文化的流失,不僅僅是竹麻雀,以前的農村還存在這麼一種現象,那就是“把鵪鶉”。



現在還依稀記得每到夏季的傍晚,村裡的男女老少就早早吃完飯到村口乘涼,因為那個時候沒有電視機和空調,乘涼全靠扇子,村裡人一起乘涼不能光說話,所以“把鵪鶉”就出現在了人們的視線中。

把鵪鶉其實就是餵養鵪鶉,從很小的時候就人工餵養,讓鵪鶉對人有一種親近感,鵪鶉屬於一種候鳥,同時公鵪鶉也比較好鬥,所以把鵪鶉也可以說是一種農村傳統的“賭博技術”,正如現在的鬥雞一樣。

鵪鶉在當時也是可以用來售賣的,只要品相好和精力好,都是可以賣掉補貼家用的,最主要的是鵪鶉在當時也被用來當作寵物,一種非常時髦的寵物。
把鵪鶉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鵪鶉可以吃我們掉在地上或者桌上的散米,在以前吃飯的時候,難免會在地上散落幾粒米,這個時候鵪鶉就派上了用場,鵪鶉不僅小巧,也容易把控。


達人陳可可


因為這事還鬧了笑話,雖然一個縣城六十多萬人,也有十多個鄉鎮。大約在九十年代初,我還不知這種鳥叫鵪鶉,每年在割麥子期間,麥田裡也到處都有,我們當地人叫活絡目孑,(土語,具體用那個字寫我也不知道),只知道它們發情的時候叫聲很嚇人,小時候老人們給孩子們說這聲音是毛猴子叫的(土語)狼叫,幹萬別出去遛達,要不然叫毛猴孑抓去。所以當地小孩子們只能在家門口玩耍。到長大了才知道叫活絡目子是一種鳥。

我在大概九六.七年左右,公司讓我出發去分公司協助治安,到了那個鄉鎮,離總公司有五十多里吧,因分公司在偏遠鄉鎮,又處在山區,治安情況很不好,公司老失盜,所以公司派我去協助治安。在當時流水線的機械都讓小偷偷走了不少零件,公司按排我去時公司也正好在整頓期間。我夜間巡邏,白天無事時經常到當地集市遛達。

就發現有人交易這種鳥,併成為一個市場。我問當地人養這種活絡目子有什麼用,當地人告訴我什麼活絡目孑,這叫鵪鶉,它下的蛋叫鵪鶉蛋,屬高蛋白,比雞蛋營養價值高。這種鵪鶉是當地的老年人愉樂的一個項目,叫鬥鵪鶉。和鬥雞,鬥蟋蟀。的歷史差不多一樣長。你上這個市場東頭有個空場你去看看,那裡就有很多鬥鵪鶉的男女老少,很好玩的。我隨著老鄉指的方向走去。約有三四百米的樣子。就看見確有很多老年人和看景的少男少婦們,三人一群,五人一夥在那裡圍觀,並摻雜著各種加油的叫喊聲,好不熱鬧。使我最奇怪的是當地青年,少婦們也加入了這個行列,我走在人群中就發現兩個趕集的婦女也來到這裡,並相互打招乎,一個挎著藍孑的中年婦女,向對面走來的同齡人打招乎說,姝姝你來了,咱鬥兩把,對方說鬥兩把就鬥兩把,兩個人走到一起各自放下手中的物品。每個人從自己的腰間解下一個口袋,蹲下來,各自從布袋裡掏出來鵪鶉,用右手輕輕攥住。從虎口處露出頭來,兩人的鳥兒發現對方,就急不可耐伸出頭來向對方發起攻擊。互不相讓,真是非常殘烈。因我心太軟,實在看不下去,急急趕回公司。到現在當地人養殖鵪鶉的人也很多,到市場賣鵪鶉及鵪鶉蛋的也不不少,比雞蛋略貴些,鵪鶉鳥買回家象炒雞一個方法烹飪,實在美味之極。


張惠清6


過去的農村是非常熱鬧的,大家也很少有外出打工的,村裡人也多,農閒之際,做什麼的都有,在農村也有很多城市之中看不到的場景,也只有在農村才能給看到,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外出打工,和農村環境的變化,很多農村過去常見的事物,現在也基本上很難看到,過去的農村環境好,各種各樣的生物也相當的豐富,在很多的農村,老人們有一個現在很難看到的喜好,那就是:把鵪鶉。

鵪鶉在過去還沒有人工養殖,都是野生的,過去的農村環境好,鵪鶉是一種很常見也很多的鳥類,個頭比麻雀大,比斑鳩小,在田野之中和河套裡面最為的多見,我們縣城南邊有條河,在河套兩岸的草叢裡面,就有很多的鵪鶉,成群結隊的非常的多見,公鵪鶉生性好鬥,村民也將鵪鶉的這種習性加以利用,將鵪鶉捕捉之後,作為寵物和鬥物飼養,養殖的過程之中,要用手把著,把鵪鶉攥在手中,鵪鶉頭部從虎口部位伸出來,兩條腿呢從無名指和小拇指之間伸出來,鵪鶉的尾巴從小拇指和手掌之間耷拉著,這樣會讓鵪鶉感覺到很舒服,對於這種方法俗稱:把,也被稱之為把鵪鶉。

我們村的老李過去就非常喜歡把鵪鶉,經常和人一起去河套裡面網鵪鶉,人多的時候大家一起使用網,人少的時候,老李會使用誘捕方法,老李將自己喂熟的鵪鶉,放在地面上放有套子的地方,鵪鶉會一直鳴叫,引來公鵪鶉前來打鬥,鵪鶉會在不知不覺之中就踏入了套中,鵪鶉捕捉後,老李會放進一種特製的布袋子之中,這種布袋上面部分是布的,下面卻是一個盒子,這種盒子是專門餵養鵪鶉使用,鵪鶉經過馴養一段時間之後,就可以參加打鬥活動,很多時候是爭強好勝玩耍,也有的會下上一些賭注,據說我們村的二狗他爹,過去有很多的田地,就是愛都鵪鶉,後來的時候,被人家給鬥敗了,將田地作為賭資都給輸掉了。

冬天的時候,大家聚在一起曬太陽,經常看到老人手裡把著一隻鵪鶉,這鵪鶉也不鬧騰,安安靜靜的在手裡待著,老人說把鵪鶉,一來是馴養,二來冬天寒冷,手裡握著一隻鵪鶉,手感覺很暖和,不冷,把這些馴養後的鵪鶉把服帖之後,時不時的大家就會聚在一起開始鬥鵪鶉,農村有句老話叫做:鬥敗的鵪鶉打敗的雞,鵪鶉如果是被打敗之後,是沒有了戰鬥能力了的,基本上就要告別打鬥,都鵪鶉的時候,也是大家最為熱鬧高興的時候,鵪鶉生性好鬥,都鵪鶉也是作為一種傳統的跟斗蛐蛐一樣,歷史很悠久。

現在農村很少在看到老人把鵪鶉了,這些古老的方式越來越少見,除了環境改變,鵪鶉變得越來越少之外,人員的外流,和其他活動的增多,會把鵪鶉的老人也變得越來越少,這項娛樂的把鵪鶉也變得很少在看到,對於把鵪鶉,你的農村老家還有嗎?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


棒奔霸


鵪鶉是一種候鳥,遠距離飛行的速度比較差,一般是在地面上進行遷徙的一種鳥,飛行的距離不是太長,主要是在晚上飛行。每年到了立秋以後,特別是冷空氣到來的時候,鵪鶉就開始集體的南下,農民把這種現象叫做過鵪鶉。在這個時候有的農村人就會支上捕鳥網捕捉鵪鶉,有的一天晚上能捕捉好幾百只,在市場上賣鵪鶉那個時候也就一隻兩塊錢,當然現在比較貴了,到了6塊錢一隻,可現在私自捕捉鵪鶉是違法的行為。



對於安全的品種不一樣,有的鵪鶉的特殊的品種好鬥性比較強,主要是指的個頭比較大的公鵪鶉。母鵪鶉沒有好鬥性且個頭比較小,這種被人們捕捉了以後就會吃掉。在過去農村由於沒有現在的經濟壓力這麼大,尤其是在立冬以後農活比較少了,有一些人特別喜歡“把鵪鶉”,在我們這邊叫做“攥鵪鶉”,當然這是一個地方的方言,也就是把鵪鶉的意思。

把捕捉的好的鵪鶉放在專門裝鵪鶉的布袋子裡面,空閒的時候就把安全拿出來放在手裡攥一攥,特別在寒冷的冬天裡還有暖手的作用。喂鵪鶉一般是用小米子,也有的用紫蘇子種。鵪鶉的好壞聽那些老人說主要是看這個鵪鶉有幾道海,也就是在脖子底下有明顯的輪紋,最多的是9道輪紋,黃爪,這樣的鵪鶉最值錢,即使現在玩鵪鶉的人比較少,也能夠賣到好幾百元錢一隻,如果馴化好甚至能賣到兩千到三千元。



今年春節回家過年的時候,在村裡還看到一兩位老人手裡還有把鵪鶉的愛好。他們餵養的鵪鶉主要是當作寵物鳥餵養了,在人們面前把鵪鶉放在地上喂一些小米子作為炫耀,對於過去的鬥鵪鶉的現象沒有了。尤其在過去鬥鵪鶉是民間的一種風俗,而且他們有時會作為一種賭博的工具,如果鵪鶉否贏了就能夠贏很多錢,當然作為旁觀客來說也可以進行押寶,有時也能夠賺一些錢。

為什麼現在人把鵪鶉的少了呢?其實道理很簡單,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尤其是年輕人的經濟壓力非常的大,沒有時間去把鵪鶉。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天空閒的時候,人們也去找一點靈活幹一干,掙一點錢來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當然現在由於網絡的普及,好多人都已經成為了手機控,尤其是年輕人,沒有時間去玩那些無聊的把鵪鶉。一般都是在看無聊的手機,或者是在捕捉手機上的一些發家致富的信息,或者說是在手機上打發空餘無聊的時間。



總之,對於現在在農村把鵪鶉的現象比較少了,主要是現在鵪鶉不能夠作為一種鳥隨便的捕捉,已經被作為保護動物,特別現在野生鵪鶉的數量比較少。尤其目前是非常時期,也使得一些人們不敢再去喂鵪鶉了。當然現在人們的經濟壓力也大了,即便是在空閒的時候,人們也是忙忙碌碌的賺錢,也沒有時間去把鵪鶉,只是農村的年齡大的幾個人作為一種娛樂性的餵養鵪鶉,也沒有過去鬥鵪鶉的習俗了。尤其現在年輕人基本上空閒的時候可以看手機打發時間,成為了手機控一族,比把鵪鶉更有娛樂性,更有吸引力。


宗元三農堂


更多農業養殖知識和種植技術,請關注三農堂廣訊,誠邀您的關注,共同探討三農知識。

對於在農村裡,有很多的時候,並不像城裡人那樣有很多的東西在身邊,要說農村的老人對於一些傳統的東西也是很有感情,你別說,城裡人有城裡人的玩頭,農村人就有農村人的玩頭,城裡的老人要說老年生活也是比較豐富,沒事跳跳廣場舞,或者是組織一些老頭老太太出去遊玩,著實的是比農村的老人幸福多了。

對於在農村裡,很多的老人生活可是沒有那麼豐富,基本上都是在家喂上幾隻鳥,或者是在家裡養花養草的,但是對於很多的城裡人可能不知道,在農村裡有這一種把玩叫“把鵪鶉”,啥是把鵪鶉呢?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個好玩的“玩活”。

對於鵪鶉現在也是幾乎很少人能看見了,但是鵪鶉蛋大家每天都能見到,也都能吃到,說起這個鵪鶉,它是一種候鳥,以前小時候在麥地的時候,就能聽風到鵪鶉的叫聲,鵪鶉這種鳥基本不飛,在麥地的時候,只要利用一些東西就你就能捉住它,但是以前的時候,鵪鶉幾乎是沒人吃,因為口感不好,用咱們老家的話說叫“柴”,吃起來沒有那麼好吃,所以捉的也少了,但是像現在,鵪鶉是不能捉的,畢竟也是國家的三有動物,不讓捉了,但是以前就有這麼一幫老人流行起了“把鵪鶉”。

要說這個把鵪鶉,就是弄一個鵪鶉在自帶的一個器具裡面放著它,然後沒事的時候,就把鵪鶉放在身邊,想玩的時候,就拿起來把玩一篇,畢竟在以前的農村,老人們的生活不豐富,沒事就只能玩玩鳥之類的,就像鵪鶉這種鳥,幾乎是比較老實的鳥類,所以很多的老人也是把它當起了玩伴,畢竟那個年代只有玩玩這些能安慰一下老人的心靈了,對於在農村那會,最多的時候就是鬥鵪鶉了。

幾個老人在一起,掏出自己的鵪鶉,然後放在一起抖一下,比點輸贏啥的,也是圖個逍遙自在,不過最近幾年也是很少見了,前幾天會老家的時候,還發現我們村裡的一個老人帶著哨子,還在把玩這個鵪鶉,後來問了下老人,老人說,像他這樣的老人喜歡玩鵪鶉的,基本上在村裡沒有幾個了,都是年齡大了,有病了,不能動的不玩了,還有的就是去世了,所以現在玩的也是少了,更何況現在人也是講究衛生了,畢竟鳥身上也是有異味,加上現在的農村老人生活也是多樣化了,所以現在的農村很少人把玩鵪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