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藝術作品不能“理想化”,而應該“現實化”,你怎麼看?

影影圈圈


在我看來藝術“理想化”和藝術“現實化”不是一回事。

藝術“理想化”是作者傾向於主觀想象,臆想藝術今後會是個什麼樣子,於是就將藝術理想化了。例如西方現代和後現代藝術,自杜尚將小便池搬展廳當藝術品展覽到?今天,藝術理想化更是層出不窮,什麼都是藝術,行為藝術,裝置藝術,一張白紙是藝術,一堆廢銅爛鐵,爛麻布只要擺在展廳裡就是藝術。在西方現代後現代藝術影響下,中國畫出現的現代水墨,試驗水墨,概念水墨等,這就是藝術作品的“理想化”。它給世人帶來了什麼?帶來的是藝術概念的漠糊,什麼都是藝術,什麼都不是藝術,更不用說藝術到底有什麼作用,其社會價值,審美價值是什麼這樣的向題了。所以說藝術作品不能理想化。

藝術作品應該“現實化”,這是正確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藝術來源於生活,因為現實生活是藝術創作的基礎,離開這個基礎,藝術就走向“理想化”的死衚衕了。什麼是現實,現實就是現在,現在社會的人和事物。不管是寫實,抽象變形,神鬼等的藝術都是以現實為基礎加入的藝術家的想象。藝術要具有其審美,教化作用也必須以現實生活為基礎進行創作才能實現,其作品的歷史價值,社會價值才能體現。而藝術家要解決的是為誰創作,為誰立言的問題,有社會責任擔當的藝術家,當然為人民大眾創作,為人民大眾服務,因為人民大眾是社會的主體。只有來源於現實生活,又高於現實生活的藝術作品才能滿足其需求。而藝術家的創作就在於高於現實生活的藝術加工,而這加工又不能脫離人民大眾的審美理念,脫離了,其藝術作品的一切作用和價值就無法實現。


用戶8550910803885


好問!由於我是研究傳播學的,現從傳播學角度解釋。

傳播學裡講,信息的外化是符號,符號在一起表達上具有曖昧性,模糊性。具體指的是一詞多義,一義多詞對應。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藝術,而且是特有的藝術。既然符號具有意義上的曖昧性,那麼我們中華的藝術僅僅寫一個詞就可以表達,就可以得到好的體現了!所以,藝術的現實化和現實的藝術化是無論據的觀點,生活即藝術,藝術即生活啊!

除此之外,傳播學上講,現實生活的信息化和信息環境的現實化,這和藝術境界是一致的,無非是藝術世界的現實生活體現和現實生活的藝術融入。





世界生活animals


藝術的理想化與現實化並不矛盾。藝術的理想化並不是單單指作者的想象的美化,而是現實生活與實踐昇華後,所創作的藝術精品,才是讓作者、讀者都滿意的理想化精典作品。

當然現實生活和自然本身就存在著藝術的腳本、藝術的材料。精典的藝術作品,都來源於生活與大自然本身,是在藝術作者頭腦中的反映。這是精品藝術來源的一個方面,精典的書海,沉澱積累久遠的記憶,更是藝術精品來源的主要材料。也是衡量藝術價值高低的尺度。

現實生活中的藝術創作,都是踩著先人的肩膀而獲得的碩果。就是在先人的基礎上而發展的更高的藝術境界。一個人從出生到上學,到有所創造之前,走的都是先人重複走過的道路。沒有這個理性的認知,就不會有把現實生活和大自然藝術理想化的可能。

有外國學者和中國歷史學者,否定岳飛所作的滿江紅,這篇著作權的根據是岳飛沒到過賀蘭山闋,怎麼會寫出這樣的傳世明篇大作呢!又以岳飛的孫子沒有將這篇收入岳飛的文集裡為藉口,從而否定岳飛的這篇著作權,是不科學的。包括花木蘭,都有將匈奴趕到賀蘭山闋以北的宏偉大志。

現實創作中,作者沒到過的景區,創作的作品比親身感受,寫的更藝術是為什麼呀?間接的大自然景色,融匯了作者的創作靈感,就會寫出畫出精品的藝術作品。

藝術創作是人生有意義的苦澀而快樂的事情。將現實化的創作材料,融入美好靈感理想化的創作中,創作出美好的精典藝術作品,才是當代辛勤耕耘的作者們的初心大願。


關愛文化歷史藝術源泉


藝術來自日常生活,有理想,追求理想,正所謂志存高遠,必須的!藝術沒有理想化,遙不可及!事實告訴我們,只有更好,沒有最好。

當下的中國應當提倡“求實”藝術,生活中處處有藝術,把藝術用於現實生話,生產。把藝術造成國之溫飽,國之重器,國之利器,紙上談兵無一益。

新中國的偉大復興載體是文明,文化之復興!是華夏兒女眾志成城心連心,手牽手聯手來創造藝術。

國民藝術意識要提升到藝術民富國強,不是簡單的文學藝術創作,不止步地提升科技藝術創造,經濟藝術創造。

鄧小平主席說過,貧窮和落後不是中國🇨🇳社會主義!

歷史告訴我們,新中國更該,應地利,順天時,不斷努力,高舉黨的鮮明旗幟砥礪前行!





五方五土


我贊成,因為藝術作品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像八股文式的作品,理論一大堆,富麗堂皇,空空無物,對於快節奏的今天,很累


自助天助也


藝術作品:來源於生活、紮根於生活、取決於生活、高於生活、又回到生活中去;既不能“理想化”,又不能“現實化”。

藝術作品:是歷史、現實社會生活的真實寫照,同時又是歷史、現實生活的昇華。

藝術作品:如果一味的追求理想化,太過於天真、荒唐,脫離了真實的歷史,脫離了現實社會生活,毫無意義和價值所言,毫無生活品味和品質。

藝術作品:如果一味的太過於追求現實化,就會失去藝術作品創作、寫作、寫生的基礎、基本學術規律和原則,就會粗糙、粗俗地低於生活質量、表現方式和表現手法。

藝術作品的特點與屬性:既是現實社會生活供人們享受的“物質”產品,更是人們欣賞、鑑賞、品嚐、品味的精神產品。

藝術作品的創作:既有包含作者創作的主客思想、思維的“理想化”,又有包含作者客觀社會生活的“現實化”,不能走單邊,兩者之間的關,必須有機結合,統一交融、交織在一起,才算是“完美”的藝術作品,才能陶冶情操、勵志精神…………才能有人類社會的價值和意義…………


袁聰


我個人認為藝術作品本身就是人們為了表達現實的一種方式,可以“理想化”,更可以“現實化”,畢竟藝術作品涵蓋的內容很多,它包容且獨立,能夠代表語言去引發人們不同的心理活動,所以我覺得我們不應該糾結藝術作品是“理想化”還是“現實化”,而是遵循藝術創作者的初心和內心去選擇。(最後我附上我女朋友的畫,這不是她發揮最好的作品,但是她說這是她在心情最好的時候創作的畫。不糾結作品的優良,而是最原始內心的想法。)





宋小喵的夢想


理想化可能就是自說自話了,除非藝術家有著超人豐富的才學和表達方式。

現實化是大多數人能看懂,可以普及藝術,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





十四阿哥郎春濤


理想是在現實中過理想的生活,藝術來源於理想的生活。



靜心秀娟茶文化


藝術作品的理想化與現實化,其實是藝術作品的正反兩個面!

沒有藝術作品的現實性,就沒有理想化的基礎,因為理想是現實生活的沃土裡孕育出來的,脫離現實的理想是空泛的,不可能激動人心的,動人魂魄的藝術作品一定有現實生活的基礎!

就實際的藝術創作而言,現實主義與理想主義既是矛盾的,也是統一的,不同的作者,不同的作品,有所側重是正常的,但矛盾統一是藝術創作的核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