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業務變臉、主業承壓 新國都將如何破局?

這是《中國經營報》為您分享的第1002篇原創文章;我們只發有態度,有乾貨的原創。

隨著上市公司進入年報預告密集期,商譽減值帶來的業績變臉又開始浮現。

綜合支付服務商新國都(300130.SZ)近期做出業績修正公告,預計2019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4億~4.38億元,同比增長61.37%至76.5%,下修至淨利潤2.3億元至2.6億元,同比增長-7.21%~4.89%。下修業績後,公司次日股價跌停。

新國都營業收入

“创新”业务变脸、主业承压 新国都将如何破局?

根據新國都對深交所關注函的回覆,導致業績下調的原因來自對兩家子公司1.8億~2.1億元的商譽減值計提。

新國都可視為電子支付硬件服務商向產業鏈上下游拓展樣本公司。2014年開始,公司圍繞電子支付產業鏈先後收購多家產業鏈上下游公司,並通過併購嘉聯支付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試圖打造協同的產業鏈閉環。

與資本市場活躍形成對比,2017年以來,其主業POS終端製造的市佔率及相關業績開始萎縮,此前打造協同的戰略的徵信板塊已經剝離,而上述兩項曾經對市值推動和管理起到重大作用的概念業務,在商譽減值陰影下,盈利的可持續性也畫上了問號。

主營構成

“创新”业务变脸、主业承压 新国都将如何破局?

高溢價收購板塊業績變臉

根據回覆函,新國都的業績下調來自其對子公司長沙公信誠豐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信誠豐”)、浙江中正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正智能”)併購時形成商譽的減值。其中,公信誠豐預計商譽減值1.45億元至1.65億元,中正智能預計商譽減值3500萬元至4500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公誠信豐和中正智能分別對應大數據服務和生物識別業務,是新國都近年來拓寬業務版圖、推進戰略協同、進行市值管理的重要抓手,如今卻成為拖累業績的根源。

公開信息顯示,新國都2014年開始,圍繞電子支付產業鏈上下游進行了一系列外延式併購,先後收購了公信誠豐、浙江中正、嘉聯支付、惠信資信等多家公司。

而上述收購也不乏高溢價。以公信誠豐為例,2016年,新國都通過定增方式以5億元現金收購了公信誠豐,形成商譽4.33億元。按照彼時公告,以2016年2月29日為評估基準日,公信誠豐淨資產賬面價值為3695萬元,評估價值為5.13億元,評估增值約4.76億元,增值率1287.68%。

在上述交易中,相關方對公信誠豐作出了2016年、2017年及2018年度的扣非淨利潤分別不低於4000萬元、5000萬元和6000萬元的業績承諾。2016至2018年,公信誠豐承諾期內業績完成率為101.57%。承諾期滿後首年,即發生業績剎車。

在回應《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新國都方面表示,公信誠豐業務模式主要為客戶提供基於大數據技術的身份認證、運營內容審核和業務審核等綜合數據,此次商譽減值主要來自公信誠“未入圍其主要客戶新一年數據審核業務的主要供應商,並非受到去年大數據行業整肅趨嚴影響”。

據記者採訪瞭解的公開信息,公誠信豐此前主要客戶為騰訊及其關聯公司,業務類型為對微信公眾號申請進行資質審核。

早在2017年,即有投資人針對公信誠豐業務與客戶單一及大數據資源歸屬等問題提出質疑,彼時新國都董秘對此回應稱,公司收購公信誠豐系推動公司徵信業務板塊發展實施的戰略性併購,有助於將公司核心支付業務的數據資源、徵信牌照資源與公信誠豐的數據處理能力相對接,從而實現公司核心業務資源的有效變現。

不過,從此次失去大客戶對業績的影響看,其業務協同和客戶多元化問題尚未得到明顯改善。值得注意的是,去年5月,在徵信業務虧損和徵信市場複雜變化的背景下,新國都剝離了虧損的徵信板塊,以降低上市公司經營風險。至此,此前其高溢價收購公誠信豐戰略協同業務板塊的計劃也基本停擺。

另一家減值主體中正智能,主營人臉、虹膜等生物識別技術研發和相關解決方案銷售,主要客戶為金融機構、公安部等。根據回覆函:中正智能商譽減值主要由於2019年中正智能與深圳市新國都支付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國都支付)進行供應鏈整合,第四季度工廠搬遷造成出貨速度下降,此外四季度對管理層調整導致辭退員工經濟補償。

不過記者注意到,該公司的商譽減值更早發生。往年財報顯示,在被併購首年(2015年)完成業績後,此後兩年中正智能業績均未達標,2017年、2018年新國都曾分別對其計提了總計超過1000萬元的商譽減值準備。

隨著近年來新國都併購的活躍,截至2019年三季報,公司賬面商譽合計約10.93億元,約佔公司同期總資產的32.92%。

太平洋證券投資銀行業務委員會董事總經理王晨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過去A股經歷了“估值對賭化”的亂象,一方面上市公司擔心併購估值過高,要求交易對手作出高業績承諾;交易對手因高業績承諾要求高估值;高估值導致高對價,高對價再要求更高的業績承諾,這種惡性循環,最終導致市場積累萬億元商譽。“近年來監管更加重視對標的持續盈利能力的判斷:不僅要參考標的所處行業前景、市場地位、核心競爭力、毛利率、客戶穩定性、產銷量等過去的數據,更要落腳於未來,考慮標的未來能否保持報告期內的盈利表現。”

POS製造主業競爭白熱

與活躍的外延併購形成對比,新國都在老本行POS終端製造銷售上的市佔率、業績營收近年來卻出現下滑態勢。

根據2019年中報,新國都在主營收入上主要包括收單業務(55.03%)、POS銷售(29.91%)、信用審核(4.71%)、生物識別產品銷售(3.77%)、技術服務(2.67%)等。其中,信用審核和生物識別業務對應前述兩家商譽減值的子公司公司。收單業務來自嘉聯支付,POS銷售收入來自新國都支付。

根據去年12月上市公司對新國都支付的增資公告,截至2019年9月30日新國都支付未經審計的營收為6.91億元,淨利潤為1916.74萬元。與截至2018年12月30日該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9.86億元,淨利潤1.05億元的數據差距較大。

對此,新國都方面對記者表示,2019年數據僅為新國都支付單體報表數據,未合併其下屬控股子公司新國都軟件、巴西子公司、迪拜子公司、新國都末微財務報表,無法與上述2018年末數據直接對比。

但記者發現,根據2019年中報,POS銷售板塊收入同比2018年中報下降了約1億元。

根據國際知名市場監測和數據分析公司尼爾森對全球收單機構和POS出貨量的統計報告,新國都在2016年出貨量在亞太市場排名第六,而2017年則大幅縮水36%,此後也未見反彈。

對此,新國都表示:截至2017年末,支付業務國際市場全年實現銷售收入7300萬元,與2016年同期略有下降,出貨數量與終端產品構成、客戶需求等變化都密切相關。國內市場方面,新國都支付的終端銷售在經銀聯認證的廠商中持續排名前五。

不過,記者注意到,新國都的終端製造優勢主要停留在傳統POS領域。在國內市場上,近年來智能POS對傳統POS的替代速度極快,也成為終端廠商的必爭之地。在銀聯2016年~2018年三年期間的《中國銀行卡發展報告》中顯示,智能POS出貨量的前五大生產廠商持續在聯迪、新大陸、惠爾豐、升騰、艾體威爾中波動,新國都並未在列。

對此,新國都向記者表示:公司對碼付設備的業務團隊進行重點配置和投入,也在加大投入智能POS終端、聚合支付設備及掃碼設備。

有深圳支付行業人士向記者表示:隨著POS銷售越來越透明化,競爭白熱,以前單臺機子可以賣到幾千元,如今價格持續下跌甚至白送,比拼智能性和一系列增值解決方案,走產業上下游聯動的方向是對的,但基本盤根基需要夯實。

和其他板塊業績不斷走弱相比,嘉聯支付對應的支付業務業績確實崛起速度驚人,也成為2018年以來拉動新國都業績的重要增量。自2017年新國都收購嘉聯支付以來,嘉聯支付從2016年淨利潤虧損867萬元到2018年盈利2.08億元,提前實現2018年、2019年兩年合計淨利潤不低1.9億的業績承諾。2019上半年,收單業務收入也保持了191.76%的增長。

針對是哪些主要業務類型和客戶推動嘉聯支付高速增長,新國都方面向記者表示:沒有絕對大客戶的概念,商超、零售、房地產及汽車租賃銷售等應用領域均是覆蓋的主要行業。

記者 李暉

中國經營報旗下垂直於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全媒體平臺。已經入駐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百度百家,網貸之家,新浪財經頭條、網貸天眼、網易、騰訊等媒體平臺。致力於為互聯網金融從業者和投資者提供有價值的內容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