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蜀军战败,战前刘备与吴军白耗了大半年,那时为何刘备不采取强攻呢?

一杯枸杞走天下


引言:

刘备在夷陵之战前夕抽调了各地的守备军集结了五万人。刘备不敢强攻耗损兵力,一是怕曹魏偷袭蜀汉将会陷入危局;二是强攻以后这一战也没有兵力再继续打下去了。


古代攻城战非常消耗兵力

古代科技并不发达,不像近代战争一门大炮就可以将城门攻破。古代强行攻城方法非常单调,第一是云梯,让大量的士兵不顾生命的抢夺城墙,抢占一处城墙可能需要牺牲成百上千的士兵生命甚至更多,攻占一处城墙还不算结束,还要这些士兵夺取城门的控制才能让大军入城;第二是用攻城车,用木桩撞开城门这种方式同样消耗兵力,再者城门并不大一次也冲不进去多少人,百八十人进入城内和石入大海没什么区别。

无论是云梯还是攻城车队兵力的消耗都是非常大的。刘备只有五万人的军队,但是强行攻城这五万人坚持不到两个月。守城的一方拼命死守,攻城一方很难攻入城内。刘备强攻过程中如果损耗过大,陆逊适机出动那么刘备就危险了。


刘备如果强攻那么会出现后继无力

刘备手里的五万人是各地集结的,各部人马的配合还不那么默契。如果刘备采取了强攻,而且成功的攻下了陆逊的城池,那么刘备军的损失不会再小数,后续的战斗还怎么打?

刘备手上的兵马本来就是集结的,再集结兵马蜀汉的内部的各处关隘、城池就有失守的危险。如果孙权邀请曹魏攻击蜀汉,那么蜀汉危矣!这一战刘备本不该打,打了又畏手畏脚。


总结:刘备强行攻城这一战也就到此为止了,而且蜀汉的防御体系也会变得薄弱。这些刘备都明白,不然刘备也不会一直想引陆逊出城决战了。


感谢大家阅读,个人观点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斧正


青梅煮酒品三国


不是刘备不想进攻,而是陆逊在夷道这个狭隘的咽喉要道两恻和正面的平原上安营扎寨,这个隘口易守难攻,是一夫挡关万夫莫开。下面详细的介绍一下蜀帝刘备御驾亲征讨伐东吴的经过。

关羽被东吴所杀,蜀国也失去了荆州。刘备登基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布讨伐东吴,为关羽报仇。赵云进谏,他认为当前最大的敌人是魏国,再说谋朝篡位的也是魏国,当务之急应该联合东吴一起讨伐魏国,等把魏国消灭了,再收拾东吴。

但是失去理智的刘备根本听不进去反对意见。他派人通知张飞前往江州会师,留下诸葛亮辅佐太子刘禅。还没等起兵,坏消息传来,张飞由于醉酒痛打裁缝官范疆、张达,在大帐中睡觉被两个人暗杀,投奔东吴去了。刘备的两个结拜的弟弟都被杀了,更加激怒了他。他兴举国75万《三国演义》大军,又有说十万《三国志》大军讨伐东吴。

孙权听说蜀军声势浩大,心里害怕了。派使者去向刘备求情,被刘备拒绝了。

《三国演义》里说,孙权派大将甘宁、潘璋带领大军迎战。甘宁被沙摩柯用弓箭射死,潘璋被关羽的儿子关兴砍死。孙权是真的害怕了,又派出使者,答应把荆州还给蜀国,并把杀害张飞的两个裁缝范疆、张达绑着送到蜀营。刘备命人把范疆、张达绑在大树上,让张飞的儿子张苞持刀剐死,拒绝了东吴的请求。

不久,刘备大军攻下巫县,一直打到了秭归县。孙权只好派陆逊为大都督,率领5万大军前去迎敌。

刘备大军进军很快,没有多久就占领了东吴大片土地,然后挥兵向东。黄权劝阻,他认为水军顺流而下容易,后退就非常的困难。建议自己做先锋,刘备在后面压阵,比较稳妥。刘备急于打败东吴的军队,没有听从黄权的建议,他让黄权守卫江北,防备曹操的魏军偷袭。刘备率领主力大军,一直打到夷陵。

刘备从巫县到夷陵,一路上设了几十个大营,又用树木编成栅栏将这些大营连接起来,前后共有近百里长。

东吴的将军们纷纷找陆逊,要求出战,陆逊认为蜀军士气高涨,而且地处上游,对东吴的军队非常的不利,敌众我寡。他拒绝了将军们的出战要求。

刘备派吴班率领几千人在平地上扎营,向东吴的军队叫骂。陆逊的部下大将又要出战,陆逊说:*肯定有埋伏,看看再说*。等了几天,刘备认为陆逊看破了他的计谋,就把事先埋伏好的8000士兵们撤了出来。东吴的将军们才恍然大悟,都非常的佩服陆逊。

刘备在夷陵受阻,从这年(公元222年)一月到六月,一直找不到与东吴军队决战的机会。蜀军是进退不能,江南的三伏天是十分的炎热,蜀军是人困马乏,防备松歇了很多。

陆逊通过观察,心中已经有数了,于是派一支军队试探进攻蜀军的大营,虽然打败了,但是却找到了进攻的方法了。

接着,陆逊命士兵每个人拿着一把茅草冲入蜀营,顺风点火,发动火攻。这天晚上,风刮的特别的大,蜀军的大营都是连着的,马上就陷入了火海之中。陆逊率领大军乘机杀入蜀军大营中,一连攻破四十多个营寨,杀死蜀军张南、冯刁等众多将领。蜀军被大火烧的自相践踏,包围夷道的蜀军也都溃不成军的逃跑了。

刘备在十几位大将的拼命保护下,逃到夷陵西北的马鞍山。陆逊大军又四面围攻,又杀死蜀军一万多人。刘备在众将军们的保护下,趁夜色逃归白帝城(今重庆奉节东)。

夷陵之战使蜀国的实力大大的耗损,刘备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勇猛善战的军队几乎全军覆灭。一大批蜀国年轻优秀的将领在这场战争中丧生,从此以后,蜀国成为三国中最弱小的国家。


隐者康司马


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刘备带领70万大军讨伐东吴,陆逊以以区区5万人马大破蜀军,创造了堪比赤壁之战的辉煌战绩。看到这里很多人就想不通了,刘备好歹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在自己兵力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空与陆逊对峙半年线,为啥不进行强攻?


其实,我们都被《三国演义》骗了。据《三国志》的记载,三国时期,因为连年战乱,人口锐减,那时中国总人口不超过800万。蜀国人口大约在100万左右,刘备要是带70万大军,恐怕连老人妇女都要算上。实际上刘备带领的部队不过7万人左右,几乎占了蜀国人口九分之一,几乎是倾全国之力。


再看看吴国,陆逊所带的兵力有四万人,驻守的荆州诸葛瑾手上也有1万兵马,可协同陆逊作战,加上孙权手中的2万激动兵力,陆逊的实力实际并不逊于刘备,可以说双方是一场旗鼓相当的战斗。陆逊是在家门口打仗,无论是粮草供应,还是人员调动,都要强于刘备。

那么刘备当初为何能够取得节节胜利,这就是所谓哀兵必胜。刘备是打折为关羽、张飞复仇的口号讨伐东吴的,将士们是同仇敌忾,恨不能一下子灭掉吴国,为关张报仇雪恨。因此,刚开始蜀军士气旺盛,一路上攻城略地,势如破竹,深入吴境几百里。后来,孙权登台拜将,任命陆逊为大都督,带兵抵抗刘备。陆逊深谙兵法,知道刘备老师远征,贵在速战速决。因此他避其锋芒,才去诱敌之计,一路撤退到夷陵、虢亭一带,据险而守,与刘备打起持久战。

刘备也是也是一员老将,深知在双方几乎实力均等的情况下,盲目强攻徒劳无益,只会损兵折将。因此,他就派张南帅兵攻到夷道,想诱使陆逊出兵解围,来个围点打援。但陆逊识破了刘备的计谋,依然坚守不出。刘备又派人到两军阵前骂阵,欲激怒陆逊出城决战,陆逊还是不为所动。刘备又心生一计,派吴班领着四五千老弱残兵坐诱饵,自己则带领精兵强将埋伏于山谷中,给陆逊来个瓮中捉鳖。刘备这点小伎俩,岂能瞒过陆逊的眼睛,陆逊就是俩字:死守。至此,刘备真的已是黔驴技穷。攻又攻不下,打又打不成,只能这样耗下去。

就这样,蜀军被陆逊挡在夷陵寸步难行,加之士兵水土不服 ,士气大落,早已没有了刚出正的斗志了。随之而来的是炎炎夏日,蜀军在太阳下是苦不堪言。于是,刘备将兵营移到深山密林之中,以躲避暑热。想等到暑天过去,在于陆逊决以雌雄。可惜刘备打了一辈子仗,却忘了一点,在密林中避暑是挺舒服的,可遇到火攻,必将全军覆没。

陆逊抓住战机,主动出击,以火攻大破蜀军。被烧死的蜀兵不计其数,包括张南、冯习等大将都战死。刘备只带领几十人仓皇逃回白帝城。不久,就在羞愤、失望中死去。


洛水清风cuixiaosheng


刘备夷陵之战战败,可以说影响了蜀国此后的国运。至于刘备为何不采取强攻,不是不想,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刘备伐吴准备不足

首先,要打赢一场战争涉及到从后勤补给到前线战术战略方方面面都需要考虑,而刘备伐吴本就遭到包括诸葛亮在内的众多大臣的反对,这就在内部都没有完成统一战线,更何况对付的不是小鱼小虾而是一方霸主东吴呢。

刘备的兵力严重不足

史料记载,刘备伐吴的兵力并不超过四万。

孙权上书,说‘刘备支党四万人,马二三千匹,出秭归,请往扫扑,以克捷为效’——《三国志·文帝纪》

三国志记载刘备伐吴,孙权上书曹丕,请求救援。既然孙权是向曹丕求援,那对刘备的兵力只能往多了报,或者如实上报。所以刘备其实伐吴的兵力并不多,还有其他兵力防守,防止曹魏偷袭。不仅如此,东吴本身水战就强,有学者提出,刘备的士兵水军战力远远不如东吴。

刘备伐吴将领缺乏

在刘备参与夷陵之战的时候,他的好兄弟关羽,张飞皆已身亡。五虎上将中的黄忠也已去世。剩下的马超镇守西羌,魏延镇守汉中,赵云因反对刘备伐吴,被派去江州。跟随刘备参与夷陵之战的吴班、冯习、张南等连传记都没有,说明其战力,将才令人质疑。

综上所述,刘备仓促的伐吴,准备不足,虽然前期取得了一点胜利,但是最终却依然不能迅速的拿下东吴,耗了那么久的刘备不是不想强攻,而是无能为力了。


千古星空


首先战争初期刘备与陆逊的兵力大体相当,且陆逊略占优势。第二刘备在等,他在等荆南马良的进展反馈,而后伺机而动。第三是关注北面襄阳的动向,避免被两面夹击。第四是当时刘备出征之时所带诸将几乎都不是老班底,刘备也是想借此机会锻炼一下第二梯队,为刘禅即位留下一套班子。第五是刘备手中没有长江的控制权,此事最为致命,也是刘备最后败北的最主要原因。第六是刘备当时后勤不利,物资出川过永安走夷道,道路崎岖难行,举个例子来说,刘备败逃之时,傅彤率数百白毦军就可以在夷道口阻挡陆逊大军很长时间,之后在夷道口焚烧辎重,残余白毦军从容走入火海。说明此地之险要,物资运送自然艰难。第七是是孙权诸将也非泛泛之辈,此战将决定两国命运,必然拼尽全力,刘备也自然慎重。综上七点,绝无强攻的可能。


不是好饼是好饼


怎么没采取强攻呢!

刘备派遣将军吴班、冯习、张南率领约三万人为先头部队,夺取峡口,攻入吴境,在巫地击破吴军李异、刘阿部,占领秭归。

为了防范曹魏乘机袭击,刘备派镇北将军黄权驻扎在长江北岸,又派侍中马良到武陵活动,争取当地部族首领沙摩柯起兵协同蜀汉大军作战。(大将军曹仁)

陆逊上任后,通过对双方兵力、士气以及地形诸条件的仔细分析,指出刘备兵势强大,居高守险,锐气正盛,求胜心切,吴军应暂时避开蜀军的锋芒,再伺机破敌,耐心说服了吴军诸将放弃立即决战的要求。果断地实施战略退却,一直后撤到夷道、猇亭一线。然后在那里停止退却,转入防御,遏制蜀军的继续进兵。

到了公元222年正月蜀汉吴班、陈式的水军进入夷陵地区,屯兵长江两岸。二月,刘备亲率主力从秭归进抵猇亭,建立了大本营。这时,蜀军已深入吴境二三百公里,由于开始遭到吴军的扼阻抵御,其东进的势头停顿了下来。(上军大将军曹真)

占领秭归、包围夷道、进抵猇亭、吞兵长江两岸,这不都是强攻的战果吗!陆逊为避其锋芒不得不撤至猇亭一线进行阻击,直到222年2月刘备的强攻势头才被遏制!从221年7月起,8个月的时间,刘备一直都在强攻。注意⚠️,当时没有机械化部队!更没有空军。需要一座城一座城的夺、一道关一道关的攻、一步一步的走、骑兵部队都稀缺。况且还是在三峡地区,进兵速度已经相当可以了!

从二月到六月,两军相持不决,这是因为吴军扼守要地、坚不出战的情况下,蜀军不得已乃在巫峡、建平至夷陵一线数百里地上设立了几十个营寨。陆逊坚守不战,破坏了刘备倚恃优势兵力企求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蜀军将士逐渐斗志涣散松懈,失去了主动优势地位。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六月的江南,正值酷暑时节,暑气逼人,蜀军将士不胜其苦。刘备无可奈何,只好将水军舍舟转移到陆地上,把军营设于深山密林里,依傍溪涧,屯兵休整,准备等待到秋后再发动进攻。

在这里刘备犯了致命的错误,舍舟船上岸!把拥有绝对优势的上游打下游的战机给葬送了。另外,刘备在此战中的心态就不对,刘备为了迅速同吴军进行决战,采取了许多毫无疑义措施,如,派人到阵前辱骂挑战、派遣吴班率数千人在平地立营等等,彻底暴露了他的迫切求战的焦急😰心态。(征东大将军曹休)

其实,之前赵云曾经告诫过他,和东吴交战容易,停战难!岂能卒解?怎么能马上就打完了呢。刘备应该做长期打下去的思想准备,如果按照赵云的经验做长期作战的准备,别说白白耗了大半年,耗他个三年五载的,也不是没有过,攻取益州就打了三年!不是吗?谁知道还会发生什么变故!真的,太可惜了、太可惜了?不信你们继续看!(征南大将军夏侯尚)

同年222年10月,曹丕自许昌南征,诸军兵并进,曹仁、曹真、曹休、夏侯尚等诸路大捷,击败孙盛,大破吕范,火烧诸葛瑾,几乎攻下江陵。孙权临江拒守,几条战线或溃或败,仅朱桓濡须一路击破曹仁。曹丕胜利在望……

😂😂😂!这个时候刘备如果顺流而下,势如破竹是肯定的了。为什么说赵云才是常胜将军呢!不听能打胜仗将军的建议,无异于自取灭亡。


中行偃1


三国演义中,刘备为陆逊所败,七十万大军几乎丧尽,而且士兵士气大减,黄忠,张飞等大将折损,其身边并未有类似诸葛凤雏法正此等具有战略判断的谋士(听从了的话,关羽死后,刘备必不会出川),刘备也不敢倾蜀汉最后的本钱压在东吴,自身已是花甲之人。若再不撤离夷陵,退守白帝,那么可能蜀汉也保不住,成也荆州败也荆州,夷陵之战以后,蜀汉终2朝,都未从白帝出川,改为北伐


民间闲话君


非常荣幸回答您的问题。

首先,就当时的形势而言,魏和吴当时已经结成联盟,刘备执意攻打东吴,后方空虚魏国随时可以发动进攻,这也是蜀汉集团以诸葛亮为首的有识之士反对出战的理由。

其次,蜀国内部赞同攻打吴国的人并不多。刘备以为两位把兄弟报仇为名发动战争,不能引起益州旧人的共鸣,甚至产生抵触心理,这属于是严重的非战斗减员。

再者,蜀国在军事实力和粮草供应上并不占优,他们不是硬茬,吴国也不是软茬,啃不动。

战争不是意气用事,不是刘备不采取强攻,而是他根本不具备这样的实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