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同时代的奥斯曼土耳其和满清来一场战争,谁的赢面大一些?

闪击伯爵2


后期不好说,中前期绝对是清朝强大,雅克萨之战后俄罗斯和清朝和平共处了170年。而从彼得大帝开始俄罗斯和土耳其打了几百年,基本上每打一次,土耳其都要割地赔款。


无距之战


如果你指的是1900年左右的奥斯曼与满清,那么我可以告诉你,奥斯曼政府的改革远比大清来得有诚意。

(需要指出的是,奥斯曼一开始就是个使用火器的帝国,这是他们轰击拜占庭帝都的超级大炮)

早在鸦片战争之前,奥斯曼帝国的第一轮洋务运动已经开始,大抵与嘉庆皇帝同一时期的塞利姆三世,已经尝试沿用欧洲路线将军事现代化( 大清类似的运动一直要到60年后),改革重点是:仿效欧洲军制,组建新军;改组 海军,扩建船厂;开办新式陆军学校和海军学校;设立12人的咨议会,处理重大政务;向西方国家派驻常任使节等。

和大清类似的是,奥斯曼帝国也有势力强大的保守派。而且保守派甚至控制了所谓的土耳其新军,最终发动叛变,将塞利姆三世杀害——由此可见,大清国的保守派只是当面骂骂背后使绊而已,他们是多么斯文。

当然杀害素丹的罪行是多么严重,所以新素丹马哈茂德二世一上台,便对土耳其新军进行残酷屠杀,压制了叛变。甚至将数万新军的尸首,以及他们的军事训练设施,以一把火烧了3天3夜,腥臭数千里外!

随后,新素丹便建立了号称“穆罕默德常胜军”的欧式新军。接着,提倡世俗教育,创办土耳其文报 纸,开设军校。在行政方面,仿照欧洲政治制度设立外交部、内务部等机构,建立邮政制度,实行人口普查和土地测量,整顿税制。

而这场改革,发生在19世纪20年代,此时的大清国,道光时代刚刚拉开序幕。这一时期,如果奥斯曼的欧式新军与大清国的八旗来一场PK,我认为大清会输。

但问题是奥斯曼的敌人并不是大清,而是俄国。应该说,改革比大清早许多年的奥斯曼,他应对的挑战也更为严重。沙俄的步步紧逼,以及内部的叛乱,譬如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都令土耳其连连战败。直到19世纪50年代,奥斯曼才在联合英法对付俄国的克里米亚战争中初尝胜绩。

此后,奥斯曼推动第二波改革,包括建立现代化军队、改革银行系统,以现代工厂取代同业公会。甚至在1856年,奥斯曼帝国的法令,已经保证所有帝国的公民,不论种族及信仰,都享有平等的地位。到1876年,更实施“一次立宪”,为国民建立了自由及平等概念。

而这些动作,其实都是大清国在1900年之后做的。

在奥斯曼这边,平等与立宪根本就无法遏制各地的独立。1829年,希腊首先获得独立。1875年,塞尔维亚、黑山、瓦拉几亚及摩尔多瓦宣布脱离帝国独立。奥斯曼帝国在北非的省份也基本尽失,阿尔及利亚,于1830年被法国占领;突尼斯,于1881年被法国占领;利比亚,于1912年被意大利占领。事实上,奥斯曼已经陷入困境,之所以没有亡国,仅仅是因为奥地利与俄罗斯的侵略,被英国和德国所遏制。

如果奥斯曼的地理位置往东移,在与洋务运动初见端倪的大清国较量的话,我觉得奥斯曼人已经只能打个平手了。

此后,到了20世纪初,奥斯曼人渴望恢复荣光的希望,便完全寄托在了德国人身上。在他们看来,如果德国赢得第一次世界大战,他们就有指望恢复在东地中海的强势。所以,他们加入了德国为首的同盟国一方。

而在东方,此时的大清国,已经因为迟钝的改革而不复存在了。后继者中华民国,选择了协约国作为参加对象,正是这一抉择,彻底宣告了在这场较力中,土败华胜。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猪晓侠


满清和奥斯曼土耳其没有真正交锋,我们不妨拿俄国跟两者作比较,因为二者都和俄国交战过。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俄罗斯帝国为控制黑海的两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区域———高加索和巴尔干地区———进行过长期对抗和竞赛。第一次俄土战争

为取得黑海的出海口,彼得大帝亲政后发动了对土耳其帝国的远征,在土耳其帝国与克里木汗国的拼死抵抗下,彼得大帝的远征徒劳无功。

第二次俄土战争

公元1696年,在吸取第一次远征的教训后,彼得大帝发起对奥斯曼帝国的第二次远征。本次战争,俄国夺取了亚速要塞及附近地区,为向黑海扩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三次俄土战争

公元1711年,彼得一世率兵亲征土耳其,却陷入土耳其和克里木汗国军队的重围,最终战争以俄国放弃亚速要塞而告终。

第四次俄土战争

公元1735年,俄国大破土耳其帝国,迅速攻占亚速要塞,但是,在瑞典的威胁下,俄国被迫放弃扩大战果。 第五次俄土战争

公元1768年10月6日,土耳其帝国主动对俄国宣战,此时俄国在女皇叶卡捷琳娜统治下国力强盛。俄国名将鲁缅采夫和苏沃洛夫大破土军,控制了克里木汗国,夺取了刻赤海峡附近地区。

第六次俄土战争

公元1787年,土耳其帝国再度对俄国宣战,依然是俄军所向披靡。俄国正式吞并克里木汗国,俄国国界向土耳其一方大大推进。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土耳其多次被俄国战败,并且都是轻取。

康熙时期,清朝强盛时期的尼布楚之战两次痛击俄军。

后期基本没有跟俄国发生战争,只要俄国施压就要割地赔款。

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如下:

两国的强盛期是满清厉害。

两个衰弱期则是奥斯曼土耳其厉害,毕竟人家多次主动宣战,而满清则被吓破胆




遨游史海


清朝中前期没有参照物,不好比较,但如果是十九世纪中晚期,结果很明显——近代化程度更高的奥斯曼军远强于同时期的清军。

至于理由,很简单,横向对比双方对外战争取得的战果就可以了。

晚清对外战绩,可谓是惨不忍睹。不说击毙高级将领,就连杀敌数也不多,如第一次鸦片战争,仅打死英军69人,打伤454人。中法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毙敌人数稍微多点,但也都只有2500人左右。

晚清清军毙敌数最大的一场对外战争是中日甲午战争,打死打伤日军约一万人。



清军的战斗力,基本就是这么个情况。

相比于清军,奥斯曼军在对付西方列强军队时的表现,那可要好多了。

如第十次俄土战争,俄国总共动员了48个步兵师,3000门炮,72万人参战,并且还有塞尔维亚、罗马尼亚等国助战。

奥斯曼军经过军事改革后,全军共40.6万人,858门炮,其中只有28万人在欧洲。

这么大的兵力差距,奥斯曼军硬是打死打伤了五万多俄军,这一战就比清军所有对外战争毙伤数字的总和还要多。


在这次大战中,普列文战役是奥斯曼军的高光时刻。当时奥斯曼帝国元帅奥斯曼·努里帕夏率五万奥斯曼军死守普列文要塞,对抗20万以上俄国、罗马尼亚联军五个月。此时的俄国是刚刚军事改革的,拥有更先进的装备和充分的训练。然而第一次俄军8万人进攻,直接就死伤了1万5千人(奥斯曼军伤亡大概约4千人)。后来俄军联合罗马尼亚军,又凑了10万人围攻约三个月,才最终攻克了普列文要塞。(俄军总伤亡约四万)

如果对比奥斯曼军在对抗俄军,以及清军后来对抗日军时的表现,不难发现当时的奥斯曼军已经是半近代军队了,而清军一直到1905年编练新军之前,都还是封建军队。

半近代化军队和封建军队PK,自然是前者完爆后者了。



值得一提的是,奥斯曼军在对付英军时,表现也不差。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奥斯曼军在库特拉马拉战役中以一万人对打英军一万人,几乎将英军全歼,并生擒英军师长(英军主要由印度兵组成)。

两次加沙战役,奥斯曼军以不到四万人抵挡英军十二万人进攻,最终奥斯曼军仅损失了两千人、而英军损失了六千人。

加里波利之战,协约国方面先后动员了50万士兵,62艘战舰,以及大量辅助船只,远渡重洋来到土耳其海峡,试图攻占奥斯曼首都君士坦丁堡。但鏖战数月,损失惨重,最终也没能拿下君士坦丁堡。


奥斯曼军在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能与当时最强的国家可以打成这种水平,已经很强了。比大清一触即溃的陆军,明显强多了。若是同等数量的协约国军攻北京,当时的北洋军肯定也是顶不住的。

奥斯曼的海军情况不太了解。大清海军的近代化时间比奥斯曼略晚,早在1876年,奥斯曼就组建了拥有22艘装甲舰、82艘非装甲舰,763门舰炮,官兵1.5万人的庞大舰队。



清朝的北洋水师一直到十几年后才成军,才有这种规模。


Mer86



这个同时代是哪一个时代?

奥斯曼土耳其能不能打赢大清,我们从一个看似不相关的事件就可以看出端倪。

这个事件就是清雍正朝时对蒙古准噶尔部发动的和通泊之战,此战清军惨败,主力八旗兵几乎全军覆灭,号称北京八旗家家哀恸办丧事。



细究此战失利的原因,主要还是准噶尔蒙古军队装备了从中亚穆斯林那里买过来的奥斯曼帝国的重型火绳枪,而且其冷兵器也是从奥斯曼帝国传过来的冶铁技术,铠甲也是奥斯曼帝国式的连环锁子甲。

仅仅是通过中亚穆斯林传过来的一些零星技术和装备,就把战力尚未衰退的清雍正时期的精锐八旗军打的惨败,可见当时的清朝军队冷热兵器技术已经严重落后于奥斯曼土耳其军队。


虽然后来乾隆打败了准噶尔,但是那是清军在仿制准噶尔火器技术、以泱泱大国的资源和力量来与一个部落武装进行综合角力的结果,并不能说明清军的战斗力有了大幅度提升。

乾隆之后,清朝已经开始全面没落,但是还是海禁森严,技术止步不前。到了嘉庆后期,小小一支数千人的英国军队就将二十多万清军像赶鸭子一样追的到处跑。而那个时候的奥斯曼帝国在与沙俄帝国的较量中渐落下风,但是其装备并不落后,领先清朝还是太多。


无论军事规模还是装备水平,总比英国那两千人强大太多吧。所以,由此看来,倘若在雍正、乾隆时期,奥斯曼帝国与还算国力强大的清朝对垒,清朝必然要吃大亏。所幸当时清朝国力还在,雍正、乾隆也还不算是庸君,知耻而后勇,痛改积弊,了解世界,树立危机意识,长期与奥斯曼帝国周旋,最终还是清朝赢面大。

但是如果是嘉庆后期,奥斯曼帝国与清朝交手,恐怕清朝就难以匹敌了。虽然有人会说奥斯曼帝国打不赢沙俄,战力也不行。要知道,自康熙以后,清朝就能够打败沙俄了?


清朝运气很好,那就是沙俄当时的注意力都是奥斯曼帝国,想要成为拜占庭双头鹰的继承人。所以全部的力气都使到奥斯曼帝国身上了,没有时间到东边来探一探这个东方邻居的实力。否则,恐怕清朝的龙兴之地得早一个世纪被沙俄帝国染指了。


谢金澎


在19世纪的亚洲大陆,有两个国家的遭遇极为相似,他们分别位居亚洲东西两端,都曾有过辉煌灿烂的历史,但是,这两个个曾经强横一时的政权却都开始没落,同时遭遇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和瓜分。而且,就连他们的外号都十分相似,一个被称为东亚病夫,一个被称为西亚病夫,这两个国家就是奥斯曼帝国和大清帝国。

两个大帝国的遭遇是如此相同,因此,它们总是被史学界的人士拿出来相提并论。甚至还有人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如果让同时代的奥斯曼土耳其和满清来一场战争,究竟谁的赢面更大一些?

奥斯曼帝国鼎盛时期的疆域

想要打赢一场战争的胜利,是多个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首先就是综合国力的比较,奥斯曼帝国疆域最辽阔时约有450万平方公里,其人口大约只有2000多万;然而,大清帝国的疆土面积却超过了1100多万平方公里,总人口数有4亿。单从这两点而言,满清王朝的综合实力要比奥斯曼帝国强大。

不过,奥斯曼帝国确实也有一个优势,那就是财政收入。虽然奥斯曼帝国的人口仅有大清总人口数的1/20,但是,奥斯曼帝国的财政收入却能够稳定地保持在大清中央财政收入的1/3,甚至1/2的水平,由此可见,奥斯曼帝国的经济实力确实可以与清王朝一较高下。

清朝疆域

其次,再来比较两个国家对于地区的掌控力。奥斯曼帝国在鼎盛时期,其领土横跨亚欧非三大洲,但是这个帝国的崛起,完全是源于不断的战争扩张,正是由于整个国家疆土横跨范围过大,所以在帝国雏形形成初期,就已经存在众多不稳定因素。尤其民族、宗教因素,更是一直困扰着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战争图

在奥斯曼帝国末期,许多地方已经处于半独、立独立状态,真正掌控在这个帝国手中的实际区域并不多。在这一点上,清王朝对于地方的掌控力,要远胜于奥斯曼帝国。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自统一天下以来中国人对于家国天下的概念认识明确,凡是入主中原的王朝都被奉为正统王朝,纵然清王朝军事实力不行,清朝对地方的掌控还是颇为牢固,大部分地方政权依然听取清廷的指挥。从这个层面而言,一旦打起仗来,似乎还是清王朝的胜算较大。

甲午战争

最后,有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那就是奥斯曼帝国的军事实力,确实要远胜于清王朝。毕竟奥斯曼帝国能够凭着一己之力,攻占亚非欧大陆各个部分,横扫英法俄等国,让欧洲听闻奥斯曼土耳其这个名字就瑟瑟发抖,甚至在衰败之际都能够与沙俄打出旗鼓相当的战绩。

从鼎盛时期到衰弱时期,奥斯曼帝国赢多胜少的战绩,彰显了它雄厚的军事实力。而且更重要的是,由于长期与西方国家处于战争状态,奥斯曼帝国的武器装备尤其是火枪火炮的装备,远比清朝军队时间更早,先进程度也更高。

再看看清王朝,基本上就是被西方列强打压得动弹不得,甚至正面交战的勇气都没有。如果奥斯曼土耳其与大清正面交手,仅凭自己的实力1对1的单挑,想必清王朝赢的胜算并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