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门文化与“竹林七贤”:重门为何成了当时一个新的政治文化中心

重门文化与“竹林七贤”:重门为何成了当时一个新的政治文化中心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中一个文化绚烂的历史时期。玄学之风盛行,隐逸之士不断,使魏晋时期的文学作品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其时代所产生的文化,也成为了后世中国人的文化共鸣。

造成如此现象的,离不开魏晋时期文人的努力,正是因为他们身上的思想与才学,创造了一个不朽的时代。尽管政局的混乱迫害了文人得以施展才华的环境,但是却不影响他们文学光茫的展现。

在魏晋时期,最有重量的代表就是“竹林七贤”,因为他们坚韧的品质与高超的才学,使他们成为了魏晋时期的代表。现在,每当提起魏晋时期,都会想到“竹林七贤”,那么“竹林七贤”的产生,是源自于什么文化呢?对“竹林七贤”产生的地点进行历史考察,就会发现“竹林七贤”活动的中心是重门,这个齐王旧宫的所在地。

重门文化与“竹林七贤”有什么样的联系?这便需要对重门文化进行解读。在三国乱局之后,中国政局的走向,发生了哪些偏移,又对中国历史造成了哪些影响?而在广大的中国土地上,为何重门成为了当时一个新的政治文化中心?

这些问题,需要对重门的地理进行分析,还需要对魏晋时期的历史背景进行发掘,才能感受到重门文化的价值所在。虽然这段历史已经过去了有近两千年,但是重门的历史价值,依旧存在。

重门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想要进一步了解重门文化,就需要对重门的地理位置进行了解。在汉朝进行分封时,重门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了齐国封地的宫室所在地。到了三国时期,魏朝的一家独大,也使魏国的宰相对皇位产生了觊觎之心。而魏国曹氏皇帝只传承了三代,就被司马家族所取代,为了安排魏国的第三代皇帝,重门成为了最好的选择。为何选择重门,这与重门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有关。

重门文化与“竹林七贤”:重门为何成了当时一个新的政治文化中心

1、齐国封地的宫室所在地

汉朝建立之后,其中央制度沿袭了秦朝的制度。在秦朝历史兴亡的历史教训中,汉高祖刘邦认为秦朝的灭亡之快,与分封制度的取消有关。“征亡秦孤立之败”,所以汉朝的地方管理制度是由郡县制与分封制共同联合构成,由此使汉朝的统治持续了四百年之久。在汉朝的历史中,其中央与地方的联系,有着商周时期的影子,但是通过郡县制,中央对地方的掌控又进一步加强。

地方国家的设立,其统治中枢与朝廷京都的功能相关。为了遏制地方国家的权力过大,防止地方对中央的威胁,齐国封地的首都所在地并不在齐国境内,而在离京都洛阳较近的重门。正是因为重门靠近洛阳,又在山东泰山之北,所以中央可以直接对齐国封地进行管控,而又代表了齐国的重要性。所以重门的地理位置,还具有政治内涵。

2、曹芳的封王之地

魏朝的建立是不符合中国传统思维的,因为魏朝的建立具有不忠的因素存在。曹氏家族为了获得皇权,不惜对汉朝的刘氏皇族进行迫害。所以,魏朝政权的崩塌,似乎印证了因果轮回的报应,晋朝取代魏朝的历史,与魏朝取代汉朝的历史如出一辙。

“重门城,昔曹芳为司马师废之,宫于此”,司马师为了取代魏朝皇帝,获得天下的统治权,其将魏朝的第三位皇帝改封为王,封地为重门。重门位于太行东南,有山有水,有王者的风水。由此,重门成为了曹芳的封王之地,也使曹芳过着囚牢式的生活。

3、文人的聚集地

重门文化与“竹林七贤”:重门为何成了当时一个新的政治文化中心

正是因为重门靠近京都洛阳,处于中原之地,三国乱世之中,无数文人志士奔波于中原之地,所以重门作为昔日的齐国宫室所在地,成为了文人的聚集地。随着曹芳帝位的丧失,使不少文人志士放弃了对朝政正常化的希望,而“竹林七贤”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重门文化才走向了历史的舞台。因为“竹林七贤”所活动的地带在辉县山阳、邓城、鲁庄一带,而这些地方正靠近于重门。

“竹林七贤”与重门文化的关联

除了地理上的原因,“竹林七贤”与重门文化有直接关联以外,在思想和文化上,“竹林七贤”便是重门文化的代表。重门文化所代表的是什么文化?“竹林七贤”又代表着什么思想文化?重门文化与“竹林七贤”又有怎样的联系?

1、重门文化

在曹芳帝位被夺,贬入重门为王之前,此地便是齐王宫城。在汉朝时期,此地不仅

是齐国的政治中心,还具有文化代表性,齐国的文人志士主要在这一带活动。在司马师篡夺曹魏政权后,重门又成为了曹芳的幽禁之地。虽然曹芳的帝位被篡夺,但是曹芳的政治正统性还被许多文人所认可。

由此,许多文人纷纷拒绝与司马家族合作,保持自己的忠心。在此之后,五胡乱华,重门成为了石勒与刘曜的结盟之地,以及石勒屯积辎重之地,此期间的政权交替,也使重门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在这些事件的转变中,展现了重门地区的民族性、地域性以及政治性文化。

2、“竹林七贤”的思想

重门文化与“竹林七贤”:重门为何成了当时一个新的政治文化中心

面对曹魏政权被篡夺的悲剧,不少文人纷纷拒绝与司马家族的合作。在与司马家族作斗争的过程中,以重门地区的“竹林七贤”最有代表,也最有特色。为了表达自己对司马家族政权的不满,“竹林七贤”纵酒放歌,弹琴赋诗,在豪放不羁之间,隐晦的谴责司马政权。

在这一时期,在各种文化艺术中,“竹林七贤”发表了许多绝世之作。除了诗歌上的成就,《广陵散》、《与山巨源绝交书》等,也是当时的文化巨制。“纶巾羽扇颠倒,又似竹林狂”,正是因为“竹林七贤”放荡不羁的性格,文化作品及文化故事都使中国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3、两者关联

由此,可以看出,在表面上看,重门文化包括“竹林七贤”,可是“竹林七贤”又是重门文化最璀璨的时刻。正是这种关系,使两者互补互成,倘若曹芳的贬地不是在重门地区,那么“竹林七贤”的名称及故事一定会有所变动;如果没有“竹林七贤”,重门地区的文化,一定不会具有现在的历史价值。那么,重门文化该怎样发扬和探索呢?

重门遗址的现状及反思

想要重新探索重门的地区文化,除了在史料上寻找答案以外,还需要更可靠的历史遗物,加以佐证。由此,对重门地区进行考古发现,必定可以发现许多令人信服的史迹线索。要想进一步发展重门地区的考古价值,就需要对现有的考古发现进行总结和反思。

1、齐王宫遗址

重门文化与“竹林七贤”:重门为何成了当时一个新的政治文化中心

在大史村西北隅,挨着黄河左岸,在平坦的沙地上发现了一座古城遗址。东墙和南墙基本不见,仅存北墙600余米,高约5米;西墙500余米,高约3米。后经过考古队证明,这是一座汉代时期的建筑,再据相关推断,此地应是齐王宫。

从遗迹上看,齐王宫有宫殿、内城和外城等建筑,如此规格的建筑,只有王者才能享有,因此曹芳被贬于此地,便有了史迹佐证。这也证明重门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如此大规模的宫城建筑。由此,想要进一步了解重门文化,就需要对齐王宫遗址进行更深一步的考古发掘。

2、方圆寺遗址及迎恩宫遗迹

此两者作为魏晋时期之后的宗教建筑,在对重门地区的后续文化发展具有解读作用。两者位置都在大史村东北里许李史村附近,只是方圆寺在北,迎恩宫在南,由于长期荒废,现已残破不堪。在遗址附近,有大量的残砖碎瓦,颓废不堪,想要发展重门的文化,此两者遗址的保护尤为重要。

3、对文化遗址的反思

重门文化与“竹林七贤”:重门为何成了当时一个新的政治文化中心

在人们生活需要的情况下,文化遗址并不能使人们获得物质上的满足。所以,在重门地区的遗址中,大部分受到了人为的破坏。许多地方被开垦为耕田,如齐王宫遗址之上,早已被充作农田;在方圆寺遗址中,一半被夷为洼地,尚可种植农作物;在迎恩宫遗址上,部分被作为民宅用地,也造成了严重的人为破坏。

由此可知,在文化遗址的保护上,人为因素无疑成为了文化遗址保存的难题。再加之中国近期的高速发展,以经有足够能力来保护相关遗址,所以想要妥善保护好相关文化遗址,就需要对主要的人为因素加以防范。

结语:

通过对重门文化进行发掘,不仅可以感受到地理区域内文化的重要性,还发现了存在于区域文化背后的人文文化。而重门文化无疑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其起源于汉代,辉煌于魏晋,之后便消失于历史文化的视野中。如今重新审视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地理区域,重门文化因为“竹林七贤”,使其具有了瞩目的史学价值。

在魏晋时期,“竹林七贤”活动于重门地区,并在此创作了许多不朽的杰作。由此,重门地区成为了研究“竹林七贤”的主要考古地区,在对重门地区进行考古发掘的过程中,有惊喜也有遗憾。如何使重门地区重现它的文化辉煌,除了突出“竹林七贤”的地理活动范围以外,还需要可靠的考古证明,

使重门文化走向大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