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岳飞必死的五大原因

一代忠良精忠岳飞在他死后世人无限唏嘘,被称为历史上罕见的“千古奇冤”。但是如若是从根本上来看问题,岳飞的死也是无可避免,说道这里秦桧无疑是历史上最冤的“背锅侠”,如果没有皇上的旨意,秦桧绝对是不敢对岳飞轻举妄动。但是在人们传统的思想观念里面,“天子圣明,臣罪当诛”,皇帝贵为天子,是绝对不会犯错的,就算是有,那么也一定是受了乱臣贼子的蛊惑,自然秦桧就被不可避免地推到了台前。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岳飞的死是制度的必然,是宫廷政治的基本游戏规则。无论在位的是哪位皇帝,岳飞的结局都是一样的。那么,岳飞之死的必然性何在?

深度剖析岳飞必死的五大原因


政治立场不明确一必死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是岳飞毕生奋斗的目标,但有一个既定事实他却忽视了,他的老板是宋高宗,不是在北国“坐井观天”的徽钦二帝。靖康之乱太宗一脉基本一锅端,宋高宗侥幸成了漏网之鱼,南渡复国,必须要打着“光复中原,迎回二圣”为旗帜,这是南宋小朝廷的立足根本和存在基础。但是天无二日,人无二主。收复中原好说,迎回二圣的话,高宗的地位就尴尬了,谁甘心只做一个“临时工老板”?况且自古以来皇帝下岗后大部分的结局只有两个:囚徒或尸体。这是原则问题,矛盾而统一。岳飞显然没有领会其中的玄机。耿直岳飞的存在,直接威胁到高宗的人生安全。

深度剖析岳飞必死的五大原因


两袖清风二必死

看到这个标题。很多人肯定匪夷所思,两袖清风,清官啊,为何会招来杀身之祸?“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固然是大丈夫舍家为国的伟岸胸怀,但是,员工如果没有缺点掌握在老板手里是很危险的。这就引出了一个古老的故事:昔王翦率60万秦军灭楚,临行前向秦王政索官爵田宅甚众,行军途中也不断询问落实情况,左右不解,王翦笑曰:“秦王刻薄寡恩,此次几乎倾全国之兵伐楚,肯定心存忌惮,有所求必能使君上宽心。”岳家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每受封赏,千金散尽于部下。在老板看来,看破红尘的人是让人生畏的。因为你不知道他所求何物。但是岳飞忘了一点,你可以用金钱收买人心,但是如果别人出的价位比你高,被收买者肯定会出卖你,所以岳飞被定罪时昔日的左膀右臂王贵便出来诬告他谋反。

深度剖析岳飞必死的五大原因


要挟老板三必死

淮西军统帅刘光世主动请辞后,这支部队的归属成了问题。岳飞再三争取这支部队,并且拍着胸脯保证三年内“光复故土,迎回二圣”,宋高宗在本来还在犹豫要不要答应,看了他的保证书后便打定主意,给谁也不能给一根筋的岳飞。又来这一套!宋高宗便婉言回绝了岳飞。被拒绝的岳飞感到很受伤,竟然做出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辞职不干了,上庐山给母亲守孝。这件事更让宋高宗对岳飞恨之入骨。国家用人之际,不用你不可能,你很能打,用你,你这种刺你这种刺儿头,一言不合就暴走,以此要挟老板,其心可诛啊。两难之间,宋高宗还是连写两封手谕劝岳飞回来上班,竟被拒绝,后又派岳的部下李若虚、王贵上山做思想工作,连哄带吓才使岳飞下山。事后岳飞可能也觉得自己太过分了,不该对老板甩脸色,连上三封请罪信。宋高宗只淡淡地回了一句:“太祖皇帝有遗诏:‘犯吾法者唯有剑尔!’”宋高宗杀机已现。

深度剖析岳飞必死的五大原因


武将干政四必死

自古以来,军事都是作为政治的延伸,武将干政,未免有些太阿倒持,喧宾夺主,其后患无穷。岳飞一不小心犯了这个大忌,他竟然劝宋高宗立建国公赵昚为太子。立储之事在宫廷政治中绝对是是讳莫如深的敏感问题,不到万不得已是绝不能提的。皇帝无家事,皇帝的家事就是国事,轻者会让老板怀疑你结党营私,重者有逼宫篡位的嫌疑。何况这个问题对宋高宗来说更加敏感,不仅触犯了作为皇帝的权威,更触犯了他作为一个男人的尊严。在杭州行在时,一路南逃犹如惊弓之鸟的宋高宗过了一段短暂的舒心日子,“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一天夜里,长期的颠沛流离的皇帝正在和内嫔翻云覆雨之时,金军再次逼近,他匆忙翻身上马,惊惧之余丧失了生育能力。唯一的亲生儿子元懿太子赵旉在三岁夭折,宋太宗一脉断绝,不得已才在民间挑了宋太祖的后代养在宫中,迟迟不立太子是因为不到而立之年的宋高宗还是期待有奇迹发生,虽然尽人皆知,但是谁都不敢直接挑明,此时岳飞不揣冒昧地说出来,无疑是自寻死路。岳飞掌兵期间,凡抗拒朝廷军令多达13次,影响极为恶劣,这就不难理解朱仙镇班师时朝廷连发12道金牌,至于这么急不可耐吗?没办法,岳飞抗命不遵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深度剖析岳飞必死的五大原因


口无遮拦五必死

及岳飞被抓,被诬告谋反。重要证据是岳飞曾经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说过的三句话。

①国家没救了,皇上不修德。

②和张宪喝酒问:天下事该怎么办?答:你想怎么办就怎么办。

③我和太祖皇帝一样都是30岁做节度使。

三句话连在一起看,不免让人胆战心惊。皇帝有错,岂能明言?即使酒后谈天下是无心的,那和宋太祖赵匡胤相比总不会是口误吧?谁都知道宋太祖陈桥兵变篡后周自立为帝,以赵匡胤为榜样是要效仿什么呢?宋朝守内虚外,行耕戍之法,防区更换如走马观花,造成兵将不识的局面,就是为了杜绝他们拉帮结派,再次发生“陈桥兵变”的事情,所以武将地位远不如文臣。岳家军军纪严明,上下一心。当时金军中有流行语:“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在宋高宗眼里岳家军俨然成了岳飞的私人武装,加上宋高宗南渡初期经历的“苗刘兵变”、“淮西军变”等一系列的政变让他对武将的忌惮远甚于北宋诸帝。而岳飞的口无遮拦无意之间自掘坟墓,他碰了所有的底线,不死何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