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孩子的认知算法,帮他们重新构建认知世界的方式

当你孩子考完试拿成绩回家后,父母对孩子说:“成绩还可以,要是再努力点的话就更好了。”

同样的一句话,不同的孩子听后感受却不同。

有的孩子会关注父母的表扬“成绩还可以”,因此沾沾自喜,很喜欢听父母说这种话。

而有的孩子则会关注父母的期望“再努力点的话就会更好了”,因此会觉得父母是在批评他们不努力,于是他们就很排斥父母这话。

同样的一句话,不同的人听后感觉完全不一样,这是由我们的固化的认知方式决定的。不同的人固化了不同的认知方式,因此他们解读世界的方式也就不同。

认知方式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理解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修改孩子的认知算法,帮他们重新构建认知世界的方式

就比如你是刚来到这个世界的婴儿,你的身体各项机能完善,但是大脑是空白的,你会怎么看待这个世界?你会感觉乱七八糟,混乱不堪,因为你虽然看得见摸得着各种东西,但是各种信息太多了,你的大脑不知道如何处理。就比如你面前放着一碗米饭,你不知道它是什么,也不知它能干什么用,你甚至不知道关注它哪一方面。总之,你的感觉器官不知道采集何种信息,你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处理这些乱七八糟的信息。

这都是因为你大脑还没有安装认知方式这种软件,因此你不知道从何下手。

只有当你大脑里安装了认知方式这种软件,这时你就可以通过你的认知方式来判断,如何区分它们,应该关注哪些方面,采集哪些信息。我们才会感觉周围的环境井然有序,这就是认知方式的作用。

认知方式可以帮我们甄选纷繁复杂的各类信息,从而高效的处理信息。

修改孩子的认知算法,帮他们重新构建认知世界的方式

但与之对应的,它的优点同时也造就了它的缺点。

认知方式在判断信息时运用的是选择,有选择就必然有得失。比如说一瞬间你视觉可以采集10个信息,你根据自己的认知方式,选择了你认为重要的2种,然后把别的信息忽略掉了。但问题是,你的判断可能存在错误,你最需要的信息反而被你抛弃掉了。这就使得我们的依赖认知方式做出的判断可能存在失误。这种失误不可逾越,只要我们运用认知方式,就必然存在这个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判断出现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从本质上来说,任何认知方式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但是,因为使用环境的问题,有些认知方式就更加适合,而有的认识方式相对来说在这环境缺点更多,因此在某些环境内,认知方式是有高下之分的。这也是我们确认培养哪种认知方式的依据。

比如说,在我们的大环境下,积极勇敢是一种相对更好的认知方式,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应对环境。而如果处于危险的环境,积极勇敢可能就不是一种好的认知方式,反而可能容易置我们于危险境地。但是总的来说,在大多数情况下,积极勇敢是好的认知方式,我们有必要培养这样的认知方式。

认识方式就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工具,这种工具一旦固化,我们便会形成路径依赖,以后就会一直使用这种认知方式,因此我们有必要固化更加适合我们环境的认知方式。

修改孩子的认知算法,帮他们重新构建认知世界的方式

认知方式是如何形成的

我们的认知方式是在童年构建起来的,从我们一出生就开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搭建。因为人的认知方式是以“我”为起点的,所以它的构建过程与个人的自我认知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

自我认知是我们认知方式的核心,认知方式是在自我认知上的外延,我们构建了什么样的自我画像,我们就会形成相对应的认知方式。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以己度人”。

比如说,如果一个人建立了善良的自我画像,那么他会认为别人也都是善良的,也会更多的关注到别人善良的一面。相反,如果他建立的是自私自利的自我画像,他就会认为别人也都是自私自利的,也就更多的关注到别人自私自利的一面。

因此,我们要判断一个人的认知方式,通过他创建的自我画像就可以做出大体判断,而通过建立自我画像也就建立了认知方式的基础。

而我们父母所谓的教育其实就是在给孩子建立自我认知画像。

比如父母教育孩子要勇敢,当孩子把勇敢这个特征固化到他的自我画像上之后,他就会在面对任何事物时都采用勇敢的姿态;当我们父母孩子积极向上时,孩子把积极向上的特征固化到自我画像上之后,他在认知各种事物时也就从积极向上的态度思考它们……

所以,我们所谓的教育,其实就是在不断的把一个个的认知方式固化到孩子本身的自我画像上。

但是,人的成长是自身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不是完全父母教育的结果,父母想固化什么就会固化什么。很多时候,可能父母或别人无心的一句话被孩子固化了。这种固化一旦形成就成了最初的自我画像,它将影响后面的认知方式。这时父母再想固化可能就会失败了。

比如孩子在偶然间固化了自己是胆小的自我认知,这时父母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还想继续给孩子固化勇敢认知,但是因为孩子已经建立了胆小的自我认知,当父母说他们勇敢时,他们就会在内心反驳,不认可父母的勇敢评价,当然也就无法建立勇敢的自我认知。

而这也是我们现在教育的难点。我们会发现,我们怎么教孩子的不听,不做出改变。因为孩子已经固化了错误的自我认知,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孩子很难推翻原有认知。

修改孩子的认知算法,帮他们重新构建认知世界的方式

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建立新的自我认知

帮助孩子改变原有认知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认知问题,从而进行自我修正。

修改孩子的认知算法,帮他们重新构建认知世界的方式

但是这显然这不是那么容易,因为认知方式一旦形成就会形成自动化,近乎于隐藏,我们自己很难意识到,就更不用说认识他们,修正他们了。而且我们很多成人都没有这个认知能力,也就更不用说指望孩子自己修正了。

因此,如果要孩子修正自我认知问题,他们就必须需要帮助,来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认知错误,然后修正他们。而这也是我们的难点,因为很多父母本身自己都存在很多认知问题,自己的都搞不清楚,就更不用说教育孩子了。

所以,要修正孩子的认知问题,我们只有两种办法:

1、父母多学习,读一些心理学书籍,从而可以分析孩子的认知问题,进而引导孩子进行自我修正。

2、引导孩子建立自我反省能力,从而不断的自我反省,自我修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