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吞食魔果的人》: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追求理想生活

导读:世界上的大多数人,也可以说是天下芸芸众生,都过着随波逐流的生活。这些人就像是有轨电车,永远在同一条轨道上来来回回地运行,周而复始,千篇一律,直到跑不动了,被拿去当废铁卖掉。——毛姆《吞食魔果的人》

毛姆《吞食魔果的人》: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追求理想生活

(1)

35岁,正值人生壮年时期,也是人生最难负担的一段岁月。车贷、房贷、孩子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是个很容易卡壳的时光。稍不留心,人生就会陷入危机瓶颈。

对于大多数普通的35岁中年人来说,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但仍需咬牙坚持的岁月。大家按部就班地走在中年的路上,不敢分心,不敢放纵,不敢自我。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日复一日地机械前进。

但仍有人,在前赴后继的浪潮里停了下来,开始思考,到底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实现的。在人生的后半辈子,是选择继续随波追流还是活出自我。

从现实生活里劈开一条通往理想的小径,这需要果断的勇气,但凡有一丝犹豫,就会重新掉落生活的陷阱。

毛姆短篇小说《吞食魔果的人》的故事主角威尔逊就是那个勇敢的中年人。

威尔逊原本在银行上班,但是在35岁那年,他却辞掉工作,卖掉房子,跑到一个海岛上,过起了世外桃源的生活。

这几乎是现代人向往生活的典范。从琐碎而又无趣的日常生活里逃离,让生活回归到生活本身。但多数人能做到的最大程度,也只是短暂的逃离。假期结束,依旧要投入到生活洪流里。

如果只是羡慕威尔逊的勇气,这并没有什么意义。重要的是,我们要在威尔逊的人生观和生活环境里明白: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逃离生活。

理想生活的背后,需要金钱维持,需要极端孤独,更需要对理想生活的长久坚持。毕竟如果当理想生活变成当下的现实,谁也不能保证会不会二次逃离。

毛姆《吞食魔果的人》: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追求理想生活

(2)

“在这个世界上,你很难找到一个敢于牢牢抓住自己人生轨迹的人。”

很显然,威尔逊抓住了。从萌生隐居海岛念头到下定决心辞职卖房,也不过一年的时间。

在他35岁那年,他核算了自己所有的财产,银行的遣散费、卖房子的钱以及以前的存款,刚好可以买一份为期25年的保险年金。这些钱可以保证他在岛上无忧的生活到60岁。这意味着他有25年的时间,可以尽情享受生活。

光是这些钱财,都是许多人难以企及的目标。所以很多人逃离现实的梦想,在金钱的挟持下,变成遥不可及的海市蜃楼。如果积蓄拿来生活都不够盈余,谁还有精力去思考现实和理想的抉择?

就像作者在书中所写:

一方面牺牲一切只为过快活日子,另一方面却又没足够的进项供你过快活日子。

普通人的逃离现实,很容易进入这样的尴尬困境。

威尔逊的成功逃离,还有一方面归结于他的“孤家寡人”,在某种程度上,他是一个孤独者。

妻子因为支气管肺炎去世后,女儿由外婆照顾,最终也因为血中毒死去。在这个世间,他已孑然一身,没有妻子儿女要养活,没有亲人要联络维系,真正的无依无靠。

这样极端孤独的生活环境,也让威尔逊更容易下定决心去随心所欲的生活。

而最重要的是,威尔逊早已决定选择这样的闲暇生活。他不是因为孤独而逃离,他是在遵从自己的内心。

“所谓的前途其实不过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干着同样的事情,直到退休领取养老金。”

他厌倦这样的生活,虽然这生活是大多数人的习惯。他喜欢海岛的落日,他愿意余生都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他享受这样的闲暇时光。正如他自己所说:

“这对人类来说,是我们能够拥有的最有价值的宝物。可惜大多数人都很庸俗,甚至不懂如何去争取闲暇。”

人到中年,他觉醒了内心深处涌动着的渴望,并忠实地遵循了自己的内心。但理想的实现,也是有条件的。威尔逊在金钱和血缘层面,存在独特之处,这独特让他能够撕开现实的屏障,向理想倾斜。

对于现实生活的大多数人来说,除了金钱,他们有太多斩不断的缘分。这些羁绊让他们有所惧,有所忧,他们没办法爽快地抛弃一切去追寻心中的那点飘渺。

而现实是,如果没办法做一个彻底自私的“坏人”,就无法成全自己的那些理想生活的设想。

毛姆《吞食魔果的人》: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追求理想生活

(3)

威尔逊在岛上生活了31年,自从进入理想领地,他就再也没有离开过。

他对闲暇生活的追求一日都未曾改变,他对大自然的喜欢一刻都未曾改变。而这长情,是他对理想生活的绝对忠诚。

但半途而废,大有人在。因为闲暇本身,并不适合所有人。

2018年自媒体快刀财经曾发过一篇文章《卖掉估值上亿的公司,去丽江开客栈的CEO,又回来了》。

文章里,那个CEO拼命工作,就是为了早日实现财务自由,找一处世外桃源,过上恬淡美好的理想生活。

他也确实做到了,挣够了钱,带着家人去云南开了间民宿,过上了闲云野鹤般的日子。但最终他受不了这样平淡无味的生活,继续回京创业。

正如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写到:现代人生活在这样一种错觉之下:他似乎很明白自己的追求,但事实上他追求的,不过是别人期望他去追求的东西罢了。

他以为自己追求的理想生活是享受闲暇的田园生活,但实际他热爱的是有激情的奋斗岁月。

“我们都向往远方,希望去过一种没有烦恼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但其实我们想要逃避的是生活的琐碎、枯燥、无意义。”

但这枯燥无意义的本身,却饱含生活的热情。

所有人都向往世外桃源,但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做个无所事事的“懒人”。

毛姆《吞食魔果的人》: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追求理想生活

(4)

《吞食魔果的人》的英文标题叫“The Lotus Eater”,译者陆谷孙先生考证“lotus”是指传说中在北非某个岛屿生长的一种忘忧花果。这种果子具有致幻和致瘾效应。

而那些所谓的田园理想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幻觉。如果无所顾忌的盲目投入进去,不仅会失去对当下生活的把控,也会打碎对理想生活的期许。

从某种程度上,威尔逊的生活更像是乌托邦。你可以向往、羡慕,但是你不会毅然决然跟随。活在现实里的我们,有太多需要去衡量的因素,有太多剪不断的羁绊。

不是没有远方的诗和田野,只不过身上背负的责任,让成熟而克制的成年人,不得不收起心思,继续着别人眼中所谓的苟且生活。

可是哪怕苟且本身,也是生活的馈赠,也需要我们付出满腔热情。

简介:张三灿,步履不停,认真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