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作家笔记》:宅男朋友们,出来感受这个世界的痛楚和羁绊吧

以前看到这样一段话:

人要多读书

看见夕阳余晖的时候,你可以说: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而不是只会说:wocao,这夕阳!wocao,还有鸟!wocao,真好看!

毛姆《作家笔记》:宅男朋友们,出来感受这个世界的痛楚和羁绊吧

也有人说,当有一个词能够简洁明了表达一切情绪的时候,我何必再多费口舌。

我是一个宅男,当疫情来临,不能出门,大家都在哭嚎着我要出去玩时,我依然能够安之若素。一个人在家,可以一天都不说话。有手机,有电脑,有WiFi的生活并不会显得无趣,只有睡觉时关了灯,一片漆黑的那一刻,才会有些许的寂寥。

我们可以长时间只有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情绪,甚至可以不说话。语言表达的匮乏,便是表象。局限在自己的小世界中,喜欢的就做,不喜欢的就逃避,闲下来也不会出去走走看看。想说点什么,却不知道如何表达,伸出手,又什么都抓不到。

直到看了毛姆的《作家笔记》,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少了一些对真实世界的感知力。我完全被网络世界的缤纷多彩迷住了眼睛,它们却如烟花一般,只是绚丽了那一晚。而现实世界的真实触感,却被我忽略了。

毛姆《作家笔记》:宅男朋友们,出来感受这个世界的痛楚和羁绊吧

这本《作家笔记》,真是书如其名。目录按照年份编写,具体内容是作者这一年里面所看的风景,见过的人,经历过的事,脑中闪动的灵感与思考。因为零碎,读起来也没有什么压力,甚至你可以翻到哪读到哪。读完以后你可能记不住作者道理讲了什么,但是那些灵光一现的奇思妙想,或是细腻动人的环境描述,总有一处会叫你心有所感。

绮丽的风景

风像战车的御者。战马肌肉紧绷,在缰绳下微微颤抖。他举起鞭子,狠狠抽打它们,马儿箭一般冲了出去,一闪而过。早晨的空气被撕裂,发出一声长而刺耳的惨叫,像是惊慌失措的女人想要逃出没有退路的绝境。


绿色的草地上铺满了金凤花,像一块金丝织锦,一块献给鸢尾王子和白手白脚的牧童黄水仙的地毯。阴沉的薄云飘过树梢,缠绕在光秃秃的树枝间,像是那件宽大柔软的衣服上扯下来的碎片。

笔记中经常有一大段一段的风景描写。说实话刚开始看时,有些看不下去,因为本来就是单独存在的笔记,也没有什么上下文可以联系,看久了容易出神。

后来我想,既然出神,想其他的事情,还不如一边看一边想象,把文字化作脑海中的一幅幅图像,顿时觉得有趣起来。好像戴上了VR眼镜,就像作者一般,站在海边看那疾风卷起海浪,站在绿地上看大片草地上的一朵小白花,站在树林看掉光了叶子的萧瑟大叔。这让我觉得,就算忘了也没关系,我感受到了,作者想要我看到的东西。

毛姆《作家笔记》:宅男朋友们,出来感受这个世界的痛楚和羁绊吧

中学时候总要写周记,按照惯例是800字以上,一般总要拖到最后一天,可还是毫无头绪。有时候却碰上一些事情,突然就想付诸笔下,或是一场大雨模糊了山峰,或是一场狂风推歪了巨松。

那时我喜欢坐在窗边,喜欢写窗外的风景,喜欢将看到的绿的发黑的山,摇摆的树,还有突如其来的疾风骤雨,辅以及其浮夸的想象,作为周记写在纸上。

最令人舒畅的是,是你在作文中用了一个,反复琢磨,自认为极其精妙,灵光乍现的词。老师批改后发下来时,你看到那个精妙的词被红笔画上了一个圆圈,旁边还有一行注释:这个词用得太生动了,好!

那时我的眼睛是明亮的,能看到山的另一边去。那时我喜欢感受这个郁郁葱葱的世界,喜欢在田野中踩着松软的泥土。那时的一切景色没有拍成照片,但我都还记得,因为切实感受过他们。

活生生的人

我猜她的眼睛曾经无比湛蓝,但现在已经是极浅的蓝色了。现在,只有她薄薄的上唇和迷人的微笑还和年轻时一样美丽。她没怎么化妆,举止闲适、自然、优雅,一看就是一位长期生活在上流社会、通达明理的女性。


他是一个高大的犹太人,身材魁梧,结实有力,但举手投足丝毫没有风度,十分笨拙。他一张黄脸,又瘦又长,大鼻子,黑眼睛;声音大而刺耳。他咄咄逼人,恃强凌弱,凡事总想独断专行。他脾气暴躁,无比敏感,时刻留神自己是不是被人怠慢了。

毛姆在笔记中有许多关于人物的描写,说不好是他见过的人,还是为了练笔写出来的。

在毛姆的笔下,每个人物都有鲜明的面部特征,身体特征。或身材魁梧,结实有力,或卷发灰白,满脸忧郁,或年近四十,身材矮小,满脸皱纹。人物的样貌,性格,情绪,他所经历过的事情,在毛姆的笔下都联系在了一起。

只要你一字一句看进去了,那人物就便从纸上跳出来,活灵活现,你看着他们,就好像知道他们的是什么性格,接下来要去做什么。

毛姆《作家笔记》:宅男朋友们,出来感受这个世界的痛楚和羁绊吧

毛姆描写人物的功力可见一斑,但更让我惊叹的是,光是笔记里面,就有数十种不一样的人的描写,他都见过吗?还是在脑海中想象出来的,为什么如此生动?后来我看到了毛姆的履历。

他的一生走过很多地方,做过许多事情。大学在伦敦学医,而后前往法国参加战地急救队,接着又进入了英国的情报部门,还曾出使俄国,劝阻俄国退出战争。他到过太平洋,多次前往远东,来过中国,去过拉丁美洲和印度,最后定居地中海。

老人总说见多识广,我想,毛姆去过这么多地方,肯定遇到过许多不一样的人,他们都成了毛姆脑中的素材,笔记中的段落。

我平常没有观察别人的习惯,也经常被教育说,怎么一点也不会察言观色。所以我更加习惯一个人待在房间,而不是出去串门。所以,我也没有见过那么多真实的人。

突然生出了一种要出去看看的冲动,就坐在咖啡馆里,选一个靠窗的位置,看人来人往,行色匆匆。若是有人没有位置要坐我对面,我会很愿意和他打声招呼,看着他微笑,不知道会不会吓他一跳。

闪着光的思想

走过太多的路,见过太多的人,读过太多的书,不知不觉间就有了独特的思想。跟随着毛姆见过那些美丽的景色和生动的人物之后,他还有一手好戏藏在字里行间呢,那是他的思辨,他的灵魂光芒。

那些为了社会而活、为社会工作的人自然要求得到社会的认可。但是一个为自己而活的人就不指望社会认可,也不受其影响。一个人如果对张三李四根本就不在乎,他凭啥要在乎这些人对他怎么看?


无上幸福中总免不了掺有些许苦涩,但苦难却不会含有丝毫杂质。


我想人大概天生有韧性,有遗忘的本领,或者仅仅是迟钝麻木,因此虽然自他们来到这个世上起就一直处在各种各样数不胜数的恐慌之中,他们却依然能存活下来。


生命既悲惨又琐碎,它是一部通俗闹剧,剧中人生最高尚的情感也许只是用来激起一干庸俗的观众俗不可耐的感情——这真是太悲哀了。

在笔记中,有许许多多毛姆对于社会,生命,幸福的思考。毛姆小时候父母早逝,由伯父抚养成人,小时候的他身材矮小,还患有口吃,所以经常受到同学的欺负。这些经历造成了他内向,孤僻,敏感的性格。

毛姆《作家笔记》:宅男朋友们,出来感受这个世界的痛楚和羁绊吧

这使他能够安静地看着身边发生的事情,敏锐,冷静地剖析那些善与恶,那些人性中的弱点。毛姆经历过战争,看过人们面对死亡时的神情。也曾看着西方文明伴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感受到西方文明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

在看到这些刀刻一般的文字的时候,我对他描写的角度充满了新鲜感,那是我未曾见过的人和事,更是我不曾深思的。

对于一个人,我看到的是这个人是否长得漂亮,性格是否合得来。从未关注过这个人的内心到底是什么样的,他和我有什么不一样,有什么特殊的喜好。

对于一件事,我也只是凭借自己的喜好去判断自己要不要做,甚至在很多情况下就算不喜欢,也不得不去做。从未关注过这件事情的合理性,以及是什么驱动了这件事。

毛姆《作家笔记》:宅男朋友们,出来感受这个世界的痛楚和羁绊吧

说到底,我们总是惊叹于别人的思想精彩绝妙,不过是因为我们自己总是浅尝辄止而已。包括我们在佩服别人的时候,也只是意思意思一下,过几天就忘了。

忙忙碌碌,行色匆匆。现在这个世界上的信息太多了,我们害怕失去。于是便想尽一切办法,把一切东西都一股脑往脑袋里面塞。

就像是往一个不太高的水桶里面一直灌水,一直灌,一直漏。

我现在大概能理解尼采说忙碌勒死了生活,因为忙碌,我们无暇去用心感受这个世界。我仍然能够记起,小时候夏天傍晚时,和好朋友坐在门口,听着风吹树叶的沙沙声,我和他的聊天内容是:怎么瞒着奶奶做一把弹弓。但却记不清上个月在电影院看的那一场华丽的电影,到底讲的什么故事。

毛姆《作家笔记》:宅男朋友们,出来感受这个世界的痛楚和羁绊吧

笛卡尔说过我思过在。我以前一直觉得我存在就存在,不需要什么理由。现在我懂了,这种存在并不是指某个人是不是实体存在,而是他是否做了一些事情,思考了一些东西。让他与这个世界产生了连接。他可以感受到世界,也知道世界能够感受到他。这才是真正的存在。

我想我们应该放慢脚步,只有这样才有空间有时间去感受,去触摸我们看过的风景,思考遇到过的人和事。你会发现明明阳光那么温柔,鸟儿那么喧闹,有些人笑得那么灿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