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52年,效力12位君主,冯道如何成为官场不倒翁?你怎么看?

秉烛读春秋


五代时期有个冯道,不管政权怎样更迭,冯道始终能够屹立不倒,被称为“官场不倒翁”,如题目中所说,从政52年,先后侍奉过12位君主,那么,冯道是如何做到屹立不倒的呢?

要知道,中国古代的官场是非常凶险的,稍有不慎,就有陷入万劫不复的危险,打铁还需自身硬,冯道本身具备着百毒不侵的人格特质。他一不贪财,二不好色,不管怎么样诱惑都不为所动。在行军打仗的时候,冯道甚至和士兵们一样,睡在柴草上面。

冯道的艰苦朴素也是一直出了名的。所以深受世人好评。

不过,冯道也有被人诟病的缺点。之所以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历史环境里面纵横捭阖,冯道也有自存之道。按照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临难不赴,遇事依违两可;无所操决,唯以圆滑应付为能事”,就是遇到事情的时候能躲就躲,不能躲的就圆滑应对,不让自己担风险。

冯道现在已经成了一个符号,不过他的为官之道并不可取,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懒政不作为。


青年史学家


封建社会,少有的能坚持“孔孟之道”的读书人。

冯道,算一个。

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中不止一次的提及如何处理“君王”和“臣子”的关系。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孔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基本意思就是,国家清明的时候,我就出来做官,国家昏暗了,我就退隐山林;君主重用我的时候,我就出来做官;君主不重要我的时候,我就隐藏起来。

以此来看,从政52年,效力12位君主的冯道。

恰恰正是做到了“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当为世所用时,则积极努力地去做;当不为世所用时,则退而隐居起来。

冯道做官,做到了为国家做官,为百姓做官。不论龙椅上人姓谁名谁,冯道都会尽心职守。冯道,以古人之风,君子之道,只活在当下

所以,不论是哪一个人做皇帝,都会任用冯道,这个人有才能,不争权夺利,只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任职期间还会帮助皇帝排忧解难。

《旧五代史》《新五代史》两本史书中均有记载

冯道

·担任幽州掾时,“常以利害箴之”,惹怒刘守光,被打入打牢。

·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时,冯道直言纳谏庄宗,避免阵前斩大将的情况发生。·明宗时,推荐引用孤寒士子,有才学抱负的读书人,“唐末衣冠,履行浮躁者必抑而镇之。 ”

·冯道的文章秉笔则成,义含古道,使得朝堂之上班行肃然,无浇漓之态。

·晋祖入洛,冯道为首相,出使契丹。契丹入汴,“其后衣冠不至伤夷,皆冯道与赵延寿阴护之所至。”

·冯道在常山,遇见有中国士女为契丹所俘者,出橐装以赎之,皆寄于高尼精舍,后相次访其家以归之。

时论者以冯道布衣有至行,立公朝有重望。——《旧五代史》


“君子贞而不谅。”——《论语》

君子坚守正道而不拘泥于小信用。

这就是冯道的为官之道。

最后Ctrl+C Ctrl+V一段《论语》中孔子评价管仲的话,来反思冯道的对与错。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

译文:


子贡问:“管仲不能算是仁人了吧?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能为公子纠殉死,反而做了齐桓公的宰相。”孔子说:“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了天下,老百姓到了今天还享受到他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恐怕我们也要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开了。哪能像普通百姓那样恪守小节,自杀在小山沟里,而谁也不知道呀。”


应作如是观


史笔千秋功过是非任后人评说!冯道:唐朝河 北人882年生,仕宦四十余载屹立不倒,其二十年官拜宰相!侍四帝六君(旧五代史),在乱悠悠的动乱年代此君见风使舵卖国求荣,不奉一主终'变节,令后人鄙夷,儒家思想体系下士大夫的反面教材,宋欧阳修则是口诛笔伐骂得一无是处体无完肤,我们仅凭欧阳修个人憎恶来了解冯道就有失公允了,个人的道德取向与当时社会背景息息相关,首先为生存明哲保身冯确不忠,社稷共存亡在那政权频更年代实属不易,平心而论冯为官时政绩斐然爱民如子事例多不胜枚举,逢天灾慷慨解囊率先垂范赈济灾民亲临视察慰问。凡孤寒学子俱才华者引荐提拔从不趁机索贿。生活俭仆不张扬严励要求子孙从善如流苦读诗书报效国家。对历史做出的最大贡献当属官刻经典文字印刷术就是他发明。虽有道德缺失在儒文化当中受后人唾骂。其次后人史官在欧阳修范仲淹笔下见到是大奸大恶之徒似乎对社会毫无贡献,欧范二人如此偏狭见识无从考究,也正是此二老对冯道评述影响到了今天,凡议冯皆骂之,成了大奸代名词!冯学识渊博胸襟广大门生众多然不结党羽为官低调,受其资助提拔者众多口碑极佳成冯忠心追随着,冯曾廷上怒批唐明宗荒废政事后宫淫乐天下不安引皇帝警觉,此窥冯爱国忠心刚直不阿何来愚忠谄媚?客观评价古人永远是个难题!


用户375234117768小草


在古代官场混得到,从政52年,效力于12位君主,确实是奇才。但也得有他过人之处,冯道自幼受家庭影响,爱用功读书,才学出众,文笔精通,懂得做官为人之道,懂得怎样去劝说君王,君王才接受,懂得怎样与朝臣去融洽,处事圆滑,善于避其锋芒,也善于明哲保全自已,不贪酒色,体恤民间疾苦,深得人心,他所忠于的就是国家,与人民,所以成为官场不倒翁的朝丞。


14885143955


如果按照孟子的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来评判,冯道不但德行无愧,还应该受到万民尊敬!可惜,历史总是当权者的玩物,后世的当权者肯定不希望自己手下都是冯道这样的臣子,因此对他百加踩踏!“长乐老”就是对他的诋毁与侮辱!其实,历经变乱,依然为保护人民而殚精竭虑,何来“长乐”呢?


十八掌之亢龙有悔


从政52年,效力12位君主,长乐老冯道靠的“事当务实”和明哲保身!这也是一道避祸的护身符。尽管史上学者批评其没有道德观念,没有忠君爱国思想,有损臣节,但冯道一生克已清廉,体恤百姓疾苦,尤其在政权更迭时避免了大规模的杀戮,在那个时代也是难能可贵的!


芦花孤舟81017786


趋利避害是人之本能,古人常以退为进来保全自己,冯道就是其中的一名。 冯道,字可道。生于五代十国之乱世,在后晋石敬瑭手下担任宰相,素有官嘲不倒翁”之称。“但教方寸无诸恶,虎狼丛中也立身,”这其中有不少处事的方圆之道,值得后人细细推敲。 .


明日复明日lng


家天下,给谁为奴,不是奴!!!历史人物再超前,再有能力,也无法挣脱历史的束缚!!!清河上明,闹街集市。江山图治,问道于盲,,道可道,非常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