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坡頭麻斜候王廟,為了紀念羅郭佐平定海寇,不幸壯烈犧牲所建


湛江坡頭麻斜候王廟,為了紀念羅郭佐平定海寇,不幸壯烈犧牲所建

侯王廟,當地人稱之“大王公廟”,供奉的主要是宋末元初時期朝列大夫、化州路總管羅郭佐。羅郭佐出生於廣東石城縣(今廉江市),生卒年不詳,祖父羅廷玉為石城主簿,父親羅嗣宗為石城知縣。羅郭佐及其兩子羅震、羅奇、孫羅元珪,曾孫羅仕顯五人為平定海寇,不幸壯烈犧牲,後人尊之為“羅五節”,並在元朝至正年間建廟紀念。羅侯王廟”自建成以來,香火鼎盛,曾於清道光二十一年刻鑿石碑《羅侯王廟香燈勒示》一通,光緒十九年重修並刻下《重修侯王爺廟捐題碑記》石碑兩通,現存羅侯王廟門口左側。清政府曾在麻斜渡口設置炮臺鎮守海港,後又有“炮臺公廟”之稱。該廟建於元至正十二年(1352),清光緒十九年(1893)重建,距今己有600多年曆史。

在元正年間,南海海域海盜盛行,活動猖獗,不但在海上為非作歹,還經常上岸搶劫殺人,沿海民眾不堪其苦,恨之入骨,卻又無可奈何。時任化洲路總管宋朝石城(今廣東省廉江市)人羅郭佐和兒子四人,為了保民平安,率兵八萬討伐海寇,多次交戰,於元至正二年(1342)在與海盜戰鬥中為國捐軀。元至正九年(1349)其幼子羅顯士與先鋒、麻斜人張友明在海上追剿海盜,至海南澄邁海域全殲盜寇,但不幸壯烈犧牲。後人感於羅郭佐父子和張友明惠福於民,保家衛國英勇壯烈犧牲的事蹟,立廟恭祀,奉尊羅郭佐為羅侯王,這便是羅侯王廟的由來。至今在這片大地上,仍舊流傳有不少羅侯王的傳說,羅侯王一直活在當地百姓的心中,千百年來“羅侯王真靈!”成了祈福求安者的眾口之碑。羅侯王廟的另一個稱呼“大王公廟”,就是麻斜鄉民對羅侯王的嘉敬之稱。中國民間所奉敬的神,有不少是生前為國為民做過好事的人,在他們死後通過這樣的方式被人們所感激、敬畏、懷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