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份疫情期間線上教學調查報告,初高中開展線上教學20條實戰建議

最近一週,線上教學在很多地方開始正式實施。線上教學的效果如何?學生適應嗎?存在哪些問題?可以從哪些方面改進?

近日,浙江省教研室組織了全省初中、普通高中學生線上教學情況調查,樣本量很大,對改進我們線上教學十分具有參考價值。此外,浙江省教研室還分別對初高中開展線上教學提出了具體建議,一起來看。

首份疫情期間線上教學調查報告,初高中開展線上教學20條實戰建議


為了解當前線上教學實施基本情況,分析學生對線上教學的適應度和滿意度,並據此改進教學指導方案,近日浙江省教研室組織了全省初中、普通高中學生線上教學情況調查。

問卷樣本有多少?

這次問卷調查針對全省展開,樣本量也是很可觀的。共收到有效問卷558982份。在所有回答問卷中,初中生共有397658份,佔比71.1%,普通高中生共有161324份,佔比28.9%。小學生不作為調查對象。

被調查者中,參加了或者正在參加由學校組織的線上教學活動的佔比96.0%,可見當前線上教學已成為浙江省初高中教育教學的常態。

問卷調查了什麼內容呢?

一是對現狀的調查,即是否開展線上教學、如何開展(作業佈置提交等)

二是關注學生對於線上教學的適應度和滿意度,例如針對教師態度、能力、資源、平臺等。

調查的基本情況是什麼?

此次問卷調查顯示,浙江省主要的線上學習方式為直播(直播參與的課程總佔比89.1%),其中純直播的佔比最高,達到51.8%;單純以資源包形式和以錄播+資源包形式的學習方式佔比最少。

小編了解到,據老師反饋,直播效果要好於錄播。

首份疫情期間線上教學調查報告,初高中開展線上教學20條實戰建議


浙江省線上學習方式類型及佔比

問卷還對學生作業提交方式和每日課程數量、每節課時間進行了統計。

首份疫情期間線上教學調查報告,初高中開展線上教學20條實戰建議


線上學習中作業完成及教師批改方式彙總

首份疫情期間線上教學調查報告,初高中開展線上教學20條實戰建議


學生每日線上學習課程數情況圖

首份疫情期間線上教學調查報告,初高中開展線上教學20條實戰建議


線上學習中每節課學習時長情況圖

調查結果顯示,教師對學生作業的關注度較高,基本上是教師為學生提供電子作業(82.0%)。在作業批改方面,學生做完之後大多數(61.0%)發給老師,老師對電子文檔進行批改,也有部分(21.0%)是老師提供答案,學生自行批改。隨著當前教材和作業本寄到學生手中,這一現象可能會有所變化,紙質作業佔比會得到提升。

另外,初高中學生線上學習平均每日課程量為5.31節課,其中每日5節課的比例最高達到34.5%。學生每節課學習時長中超過40分鐘的佔比最高,接近一半(49.3%),30-40分鐘的也有36.4%。線上學習的時長過長或許是影響學生滿意度和視力的因素之一。

學生們對線上教學滿意嗎?

研究有以下三個發現:

  • 初高中學生對於特殊時期組織線上教學整體態度非常支持。


在所有被調查的學生中,無論是否已經開展線上教學,其都對在疫情期間組織線上教學來解決學習與疫情的矛盾這一事情比較支持。有接近9成(88.6%)的學生認為自己非常想參加線上課程,接受老師指導。只有5.1%的學生對線上教學較為牴觸,更喜歡自己學習。因小學生未納入調查,其態度尚不可知。

  • 初高中學生整體滿意度較高,但非常滿意的人數較少。


數據顯示,初高中學生對當前線上教學滿意度比較高,滿意和非常滿意的達到82.9%,這是對一星期以來線上學習的認可。但需要看到的是,本道題目中回答非常滿意的人數只有46.6%,比任何一個要素滿意度都低,顯然學生對於突如其來的線上教學仍存在一定想法,需要進一步引導。

  • 學生對各要素滿意度均較好,對教師態度最認可,對平臺滿意度最低。


調查結果顯示,對線上教學各要素(老師的態度、老師的能力、線上教學資源和質量、平臺)學生的滿意度還是比較高的。其中學生最滿意的是教師對於線上教學的工作態度,達到了98.1%,可以看出我們老師的辛苦奉獻。

四個因素中,學生對於平臺的滿意度最低,一方面由於初期平臺的擁擠和卡頓導致學生有所怨言,另一方面平臺也承擔了一些學生的負面情緒,例如釘釘軟件的“一星事件”就是學生對於平臺不滿意的體現。

首份疫情期間線上教學調查報告,初高中開展線上教學20條實戰建議


由於全省中小學應對疫情開展線上教學已近兩個星期,浙江省教研室在瞭解各地開展線上教學實施情況的基礎上,結合初高中學段師生的實際情況,分別向一線學校校長和教師提出繼續開展線上教學的10條建議。一起來看看吧~~

首份疫情期間線上教學調查報告,初高中開展線上教學20條實戰建議


給初中線上教學的十條建議

問題1:怎樣開展線上教學才能促進學生更好的居家學習?

當前,學生通過各類網絡平臺開展的線上學習是“停課不停學”(居家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居家學習並不等同於新課直播,在組織學生學習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兩者之間的區別,要更多考慮這一學習形態的特點。客觀上,離開學校現場的班集體,學生產生一種鬆弛的感覺是自然的。因此,教師精心準備PPT、視頻等教學資源和教學設計時,應將指導學生如何進行自學作為重點。前者是路徑,後者是目的。

教師可以在課前錄製如何開展自學的教學視頻,也可以在講課過程中結合具體內容講解自學的要點。教師要努力改變學校日常教學的習慣,調整“教”與“學”的時間分配,將指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放在重要位置。此外,考慮到居家學習學生分散的特殊性,教師線上教學的重要功能在於組織學習,通過學習賦權,激發學生學習的責任感、緊迫感和主動性,激勵並指導學生開展自主而有深度的學習。

問題2:線上教學的教學時間安排與學校日常教學應有哪些不同?

線上教學一定要摒棄教師長時間的講授的單向灌輸。教師不應該是“主播”,而應該是課堂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但與日常線下教學不同,線上教學中師生的互動降低、“教”與“學”的整體性時間則會拉長,因此,建議教師在線上教學中關注課堂的“首尾兩端”,“首”即是精心策劃和佈置需要學生在線下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任務,“尾”是對學生提交的作業和表現進行評價指導。同時考慮到學生視聽健康,初中生一天面對電子屏幕的時間不應超過3小時,每節課教師講授時間控制在20分鐘以內,將剩餘的時間留給學生完成教師設計的問題、任務、項目等,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和分享交流。

此外,當前線上教學文化類課程課時過多,排得太滿,不利於學生獨立自學的開展。線上教學中也要堅持“五育並舉”,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儘可能交叉安排好各類課程的學習。即使是文化課學習,教師也可多安排一些時間讓學生動手操作和自主探究。

問題3:怎樣的線上教學內容更適合學生學習?

安排線上教學內容既要根據學校日常教學情況,更要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發展和品格養成。目前,很多學校安排了新課的教學,其出發點是為了保持學期整體的學習進度。但不是所有的新課內容都適合線上教學,譬如語文學科,我們認為基礎性知識點的學習和適合自主學習的內容(如文言短文閱讀)可以安排線上教學,教師可以多作知識性講解和答疑。根據前期的反饋,我們建議初中線上教學不能按照原定計劃按部就班上新課,而要適當調整教學內容,減少新課的直播,教師可以利用假期學生學習較多的整塊時間,安排學生開展各種作品的閱讀。

同時,基於假期學習的時間特點和自主性,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項目式學習課程,引導學生在富有挑戰性的實踐性活動中開展深度學習。如某教師讓學生為學校門口設計一個體溫移動監測房,學生既要了解人、健康、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也要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與數量和圖形有關的問題,並將之抽象成數學問題加以解決;還要了解所學的不同學科之間知識的關聯,發展應用意識和能力,認識數學、科學和技術的社會功能。通過該項目學生不僅提升了系統性知識的理解能力、動手應用能力,還培育了自己的獨立性、批判性、創造性和合作精神。

最後,要充分利用此次疫情的教育意義,可以將普通課程學習與疫情防控知識學習結合起來,加強生命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學習防疫阻擊戰中湧現的先進事蹟,弘揚社會美德,樹立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提供一些優秀的與現實困難作鬥爭的名著名篇、影視作品,讓學生在閱讀中滋潤心靈,培育高尚的情操。

問題4:如何採用適合的線上教學形式?

線上教學的核心是“資源+任務+反饋”。直播課或線上資源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從前期調查來看,直播新課的學生滿意度並不是很高,因此初中線上教學更充分利用現有平臺資源,減少新課直播。我們建議面向個別薄弱學生可以用直播連線方式夯實基礎,對於絕大多數學生,應該更多以資源包的形式鼓勵自學。學校和教師要注重選擇和開發一些適應差異對象的微課短視頻,以及教材和補充材料相配合的資源系統,設計好導學任務(思考為主,訓練為輔),組織好作業流轉和答疑交流,才能將“學”落到實處。

目前各地線上教學的組織實施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區域統一提供課堂教學視頻資源,定時播放收看或供學生點播;二是區域提供參考資源,以校為本組織教師分工備課,採用直播為主,錄播為輔開展教學;三是以原班級為單位,由任課教師進行直播教學。三種形式各有特點,也各有利弊。任課教師應在本地本校的實施方式的基礎上,減少新課直播的數量,重在學習任務的設計與答疑反饋上體現自己的教學智慧。對於未承擔直播課任務的教師,要積極利用好學生交流、交互平臺,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及時將交互平臺中有價值的討論轉化為學習資源。

問題5:線上教學的備課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

線上教學的備課尤其要關注課堂的學習“量”,力求少而精,指向教學內容的核心知識,教師能夠在15分鐘內能講解清楚,學生能有所領悟;切忌出現蜻蜓點水、雨過地皮溼的現象,否則容易讓線下的學生因教學內容零散、沒有思維而脫離課堂。

正是因為線上課堂內容的“精要”,就更要重視學生的課前預學。要求學生提前預習相關內容,可以讓學生帶著思想進課堂,儘快走進教師的教學節奏裡,在短時間內尋到解開知識的秘鑰,以期在後續的實踐探索中完成任務的解決。

教學內容的精要,也要求教師設計精要的自主學習任務。這樣的學習任務也不能多。“鼓要打到點上,笛要吹到眼上”,一節課一兩個學習任務,它們依據教學內容的核心知識設計,表述要簡潔而明晰,情境儘量生動活潑,學習路徑要有具體的安排。

備課要考慮師生的互動交流。教師教學語言的設計要有對話感,想象學生就在你面前。避免長時間獨白。適當留有供學生思考的時間。控制語速語調,在重難點的地方放慢語速、加強語調。教師還要考慮利用作業交流環節進行互動交流,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問題6:有哪些方式可以促進師生課堂互動?

線上學習中互動交流是個難題。教師要利用多種途徑增加互動,例如直播課堂不要一直講授,要留出學生提問的時間、學生反饋的時間、學生分享自己想法的時間,除指定的雲課堂之外,建議教師運用釘釘、微信、QQ等平臺互動工具,利用語音留言方式,跟蹤學生作業完成進度和情況。

線上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特點和學習情境來設置互動交流的方式。教學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在平臺的討論區中提問,引起學生的注意,也可以利用選擇題、簡答題等測試方式來採集學生的觀點和想法,為後續設計問題開展學生討論提供基礎。學生觀看完錄播視頻或在線課堂,教師可以在平臺上利用投票、測試工具瞭解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如果是課堂對學生即時提問,要做好鋪墊,避免請不在狀態的學生回答。在線教學結束後,教師還可以在平臺上給學生布置書面作業,通過作業批改來了解學生整堂課的掌握情況。

我們特別要注意學生的作業和成果展示。我們可以在網絡上採取多種形式,開展學生間的線上學習成果、優秀作業等展示,發揮學生集體教育功能。特別是一些項目式實踐性學習成果,可以在學生學習群中進行展示。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建議教師安排固定的時間對學生進行一對一或一對多的個性化指導,採用文字、語音、圖文說明、直播或視頻的方式幫助學生解答疑惑,但根據線上教學當前的特點,我們建議不對教師有反饋、批改作業的強制要求,要鼓勵學生自糾自查。

問題7:線上教學如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線上教學服務應立足自主學習為主、網絡課堂直播為輔的原則。初一、初二可以縣(市、區)為單位,初三以校為單位,根據課程(項目)進度按單元(或課時)提供自主學習材料、微課短視頻與學習任務單,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不是簡單地讓學生自學,而是教師指導下學生開展積極主動的學習、有思維的學習。教師要精心設計包括預學、課堂、課後的學習任務,這樣的學習任務要有一定的情境性、難度和挑戰性,以此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學生的學習慾望,觸發學生的學習思考,讓學生感到自己是活動的主體,能獨立操作這些內容,發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活動。

線上教學要特別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教師應該關注到各類學生,依據學生居家學習和在線教學的特點,採取多種途徑加強學習指導。教師可以通過個別交流作業評價等方式採集學情;通過學習任務單的形式引導學生帶著任務學習教師授課視頻;通過在線提問、隨堂測驗、討論區小組研討等形式促進學生間的交流互動。

各縣(市、區)可安排專人研究規劃學習指導工作,拍攝一組各學段通識與學科兼顧的學習方法指導的微課視頻,以本次延期開學為契機,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與自主管理能力。

問題8:如何提高初三教學的效率,幫助複習以更好地迎考?

鑑於線上授課的特點,可以整合學科教學內容,把難度不大,易於線上教學的內容提前,難度較大的教學內容移後。教學中要發揮骨幹教師作用,集聚群體智慧,側重幫助學生對教材知識加以分類、歸納和整理,指導學生在複習中以行之有效的形式明晰各學科知識體系,通透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教師要依據學生情況補全知識清單,建構知識網絡,提高學生的自主複習融通能力,同時發揮居家學習的優勢,鼓勵學生充分利用網絡查找整理資料、及時聯線教師化解線上課程疑惑的便捷優勢自主、主動學習。在練習設計中也要注重聯繫學生生活體悟,提升知識遷移能力和綜合實踐運用能力,教師佈置作業也可以根據學生實際,積極推進分層個性化作業,加強針對性評價與輔導,激發學生學習內驅力與積極性。

問題9:怎樣佈置和批改作業,開展答疑與反饋?

適當的作業量、適切的佈置形式和適時的批改反饋方式是線上教學課後作業有效性的三大保證。

為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居家學習的作業量一定要依規而定,適當減少學生作業的量,增加自主學習和交流時間。要立足學科特點,採取不同方式,口頭即時作業和線下書面作業等多種形式相結合。除落實課堂知識的相關練習之外,還可以檢查反映學生聽課效度的課堂筆記、製作側重反映思維能力的思維導圖、撰寫考查學生整合能力的專題小結,還可以錄一段彌補線上課堂欠缺的互動語音小視頻等等。

當然初級階段不強調作業批改和反饋環節,應減少教師和學生的工作量,要多利用此次機會培養學生自查自糾的能力和習慣,改被動為主動。客觀性作業的佈置和批改可靈活採用教學平臺即時完成,也可由學生自主評批、統一講解;思維導圖、課堂筆記等主觀性作業可利用平臺共享、師生共評等方式促進學生互助互學並提高學習積極性。

答疑和反饋可堅持全體與個體相結合的原則,依據學科特點和作業形式選擇快捷方便的反饋方式,可以全體或個體語音評價,也可利用平臺塗鴉功能在作業圖片上進行打等第、計分數或文字評價等,還可充分利用線上教學留言的功能,比如“每天一個好問題”或“說說我的不懂之處”來及時收集學生預習疑惑及課後困難,以便及時調整教學內容與方法,讓教學真正在學生身上發生,確保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

問題10: 線上教學的校本教研如何開展?

線上教學期間,依然要充分發揮學科教研組統籌安排學科教學的作用。在學校的統一工作部署下,學校各個學科教研組仍要開展基於網絡的校本教研,整體規劃學生居家學習的教學安排,儘量蒐集可以借鑑使用的課程資源,研討並設計能促進學生學習的學習任務,統籌安排學生居家學習的教學管理。

學校教研組要依託網絡強化教師集體備課的作用。居家學習帶給學生新的學習氛圍和新的教學模式,如何幫助學生更好地開展學習也是教師們當前的新課題,這就更需要團隊的協作力和創造性。因此,學校要建立更加完善而有效的網絡教研機制,定期開展網上教研,交流課程資源、備課成果,研討教學方式,對於網上教學出現的各種新問題要有預判和解決方案;要經常性地和教研員保持網上溝通並接受專業指導;也要強化和其他學科教師的線上交流研討,借鑑一些可行的線上教學舉措。

首份疫情期間線上教學調查報告,初高中開展線上教學20條實戰建議


給普通高中線上教學的十條建議

問題1:如何結合當前抗疫形勢,促進高中育人方式轉變?

線上教學既是當前抗疫形勢下我省教育系統的積極應對之舉,也是實現普通高中育人和教學方式轉型的重要契機。各普通高中要結合線上教學的實踐,堅持五育並舉,大力鼓勵學生主動閱讀、主動觀察、主動思考,特別要引導學生積極關注當下新冠肺炎的發展態勢,關注全國上下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抗擊新冠肺炎取得的初步成果,學習廣大醫務人員和抗疫志願者們英勇無畏、熱血逆行的先進事蹟,認真思考新時代每個人與社會、環境、政府乃至世界密不可分、相互影響的關係。在學科教學活動組織中,教師要逐漸摒棄教師講、學生聽的單一教學模式,積極鼓勵學生通過全面閱讀、自主學習、交流討論等方式掌握知識,並將知識應用到實際生產生活之中。

以思想政治課為例,一方面可通過專題教學、學科滲透等多種形式,探究本次疫情爆發的原因,引導學生從哲學層面來思考人與自然、實踐和認識的關係;總結梳理疫情防控過程中各個方面、各個階段的措施和行動,引導學生從經濟、政治、文化等多角度剖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調節和宏觀調控的關係,進一步認識和認同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領導核心地位,理解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現實需要和意義,體悟中華民族精神的深層意蘊和時代價值,引導學生思考生命的尊嚴、人生的價值,學會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國家的關係,增強社會理解和參與能力,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另一方面可佈置專題閱讀任務,引導學生關注時事,蒐集和整理疫情相關材料(典型人物、先進事蹟等),既要讀課本,更要讀社會;可設計開放性作業,如為社區撰寫宣傳標語、撰寫倡議書、小論文等,並在線上進行交流展示,通過網絡進行推送;可安排教師、邀請專家和家長乃至學生等開設網上抗疫講座、分享抗疫故事,並讓學生撰寫聽後感,等等。

問題2:線上教學是否需要按平時上課一樣排課?每天安排幾節課為宜?

受時空、網絡、近視防控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線上教學不應該把每天的時間排得滿滿的,要留給學生一定的硬件準備、切換以及知識梳理、思考和活動的時間。根據前期各校的線上教學實際,我們認為,每天最多安排6節課,每節課40分鐘左右。並且高一、高二與高三應有所區分,高一與高二的實際線上授課時間以30分鐘為宜,留下10分鐘作為教學內容的整理。兩節課之間應安排20分鐘的休息與調整時間。上下午各安排一次眼保健操。

以生物學科為例,目前省內許多學校根據當前形勢,前置了與新冠肺炎有關的基因測序、微生物汙染、傳染性疾病與免疫等教學內容,將教學內容與生命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形成珍愛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識與情感。引導學生關注自身健康,掌握必要的防疫知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學校教師還可積極嘗試果酒與果醋的製作、饅頭的製作、微生物與發酵等實踐活動,給學生的宅家生活增添樂趣和成果體驗。

問題3:除了文化科目以外,要不要安排其他學科教學活動?

學校在安排線上教學活動時,必須適當適時安排音體美和綜合實踐等學科的教學活動。這樣做一方面是基於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有利於學生避免線上活動時間過長而對身體特別是視力造成的損害。

例如,可以發揮藝術陶冶性情、調節身心、豐富精神生活等功能,通過開展主題創作、寫生、繪本創作動漫、書法、手工製作,以及向學生推薦經典音樂作品,指導學生與父母一起聆聽、欣賞等活動,讓學生在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的同時體驗藝術之美、生活之美。

居家運動的時間不宜和線下體育課同時間段,建議利用課間時間適當活動10-20分鐘,傍晚時安排整段時間40-60分鐘。內容最好是:

(1)強化拉伸類(尤其是頭肩頸、腰背臀等)學練指導;

(2)強化力量、心肺耐力的組合性學練指導,並輔以系統性的健身知識;

(3)給予週期性鍛鍊計劃的示例,指導學生因人而異開展運動;

(4)鼓勵學生根據自身需求自選音樂、自編(創)動作進行組合和間歇性鍛鍊;

(5)推薦鍛鍊軟件和高質量健身視頻供學生選擇。

問題4:學校教師全員上課,還是備課組(團隊)分工合作?

為了確保線上教學的質量,吸引學生以更大的熱情參與到線上學習之中,我們建議,學校各學科組推選既有較高的教學水平又具備較好線上教學技能的老師輪流擔任線上任科教師,同備課組的其他老師則參與教學計劃的制訂、教學資源的組織、作業的設計和批閱、教學過程同步聽課及答疑等等。這樣做,既能體現學科團隊的優勢,又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學效益。教師數相對較少的學科和地區也可採取區域協同的方式。

例如,杭州長河高級中學第一階段的直播主講某老師曾擔任過全省首門網絡直播課程試點,具有豐富的直播教學經驗。為彌補實驗和直觀教具的缺陷,備課組其他老師多渠道查找資料,剪輯瞭如“石墨的結構與性質”“人造金剛石”“石墨烯材料的研究進程”等小視頻,與學生一起畫丁烷、金剛石、氯化鈉、乾冰等物質的球棍模型等,並結合抗疫知識實時為學生釋疑解惑,進而突破“從微觀結構看物質多樣性”的教學難點,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問題5:採用何種教學形式,直播、錄播、微課還是翻轉課堂?

對於新課教學,我們建議採用“直播+資源包”的形式。直播互動可以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更好地採用啟發式、探究式、體驗式等方式,同時也能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中的問題並予以解決。資源包則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對於專題複習、試題講評等,可以採用錄播、微課等方式。一些專題性內容甚至可以放在平臺上,供學生隨時調閱學習。在前期的線上教學實踐中,一些學校也採用了課前學案導學、課中解疑釋難、課後針對性練習的翻轉課堂教學形式,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以數學學科為例,由於導數等概念學習內容相對比較抽象,對思維水平的要求也相對較高,可採取“錄播十直播”,即課前提供相關微視頻供學生在家自學,上課時教師作深度解析,達到深入淺出,深度學習的效果;概念、法則、公式應用類及習題課可讓學生課前嘗試解答,課中直播教學的方式;數學建模、課本知識拓展內容、高三典型專題複習等可採用翻轉課堂的形式展開教學;而數學文化類內容則可選擇一些有趣的微視頻供學生自學。

問題6:如何遴選優質教學資源,促進學生的學習?

目前省內外、校內外的教學資源十分豐富,教師在組織和選用教學資源(包括課件、學案、習題以及相關閱讀材料、視頻等)時一定要精心選擇,所選資源應充分考慮學生使用的適切度(即與學生的學習能力相適應)、與教學內容的匹配度以及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促進學生學科思維發展中的作用。建議學校和教師優先選用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臺、之江匯等優質資源網站的教學資源,鼓勵老師們根據學校和學生實際開發和應用個性化教學資源。

例如進行高三地理的小專題複習或高考試題分析時,教師可使用微課網上連續3年被評選為省精品微課程的《賞題識高考》系列資源。該課程資源以近三年的高考真題為切入點,分析命題特點,重新整合課程內容,梳理相關知識,歸納複習方法,可謂既切實又好用。

問題7:高三複習迎考時間緊任務重,如何提高高三教學的效率?

高三學生已經具備較為全面的學科知識體系和較強的學科思維能力,因此,高三年級線上教學活動應儘可能避免線上課堂的教師“一言堂”現象。要積極鼓勵高三學生在家中通過思維導圖等形式自主梳理學科知識點,深入研究高考的命題意圖、考查方向和答題要點,深入思考各學科知識在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廣泛應用。高三的線上課堂可以嘗試讓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讓學生闡述對某個試題、某個問題的多種解決方法。那樣做,必定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他們的學科知識水平和知識應用能力。

比如語文學科,要引導學生了解當前疫情發展情況,關注社會現象,瀏覽相關新聞、報道,思考當下特殊生活,並用自己的筆記錄、描述、評論。相比大量“刷題”,這樣不僅更具教育意義,更顯生動活潑,也符合近些年高考語文材料貼近現實生活、情境更加具體真實、答案更加多元開放的趨勢。相信這樣的複習對語用題、寫作題等相對“靈活”的內容會更有效。對其他相對“穩定”的考試內容,則應偏重方向、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自主建構“考點體系”。

問題8:如何控制線上教學活動的內容、難度和進度?

線上教學活動中教學內容的選擇應考慮到“線上”的實際,一般不選那些對教學環境要求較高或者需要實驗加以證實的內容。在備課時,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的情況進行適當的取捨和加工。教學內容要循序漸進、由淺入深,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利用多種教學手段、豐富的互聯網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學習難度;要引導學生善於利用線上學習的優勢,解決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如利用各種在線交流群向老師和同學請教,也可以利用論壇、社交平臺等與網友們探討。線上教學要把握好教學節奏,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隨時調整進度,切忌滿堂灌、趕進度,一般在一個教學時長內,以解決一到二個核心概念或者關鍵問題為宜。

例如信息技術學科中關於用算法與程序設計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內容,可以將問題解決過程分解為問題抽象與建模、算法設計與優化、程序代碼編寫、程序調試與完善等幾個關鍵環節,利用2-4個教學單元,引導學生用自頂向下、逐步求精的方式學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養成用計算機解決問題所特有的思維方式。

問題9:怎樣佈置作業,佈置怎樣的作業,作業如何反饋?

適當的作業不僅可以鞏固和檢驗線上教學活動的成果,也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繼續進行線上學習的信心。教師可積極應用不同互聯網學習平臺的各種功能和小程序,本著方便、高效的原則佈置課後作業。客觀性作業可採用平臺自動批閱、隨後提供正確答案的方式實現學生的自我評價,主觀性作業可通過學生拍照上傳、教師批閱或師生線上交流討論、互評互學等方式展開。前期的線上教學實踐中,不少學校和教師已經在這方面開展了許多積極的嘗試並取得較好的效果。

例如,諸暨市第二高級中學某教師於9:00-9:40在釘釘班級群講授了《萬有引力理論的成就》直播課。備課組長在高一年級所有班內的“家校本”欄發送鞏固性(不超20分鐘)和預習性作業,各任課教師通過建立的釘釘班級群或微信小程序,讓學生在群裡討論和上傳作業,同時結合語音答疑和微課展示,要求學生在19:30點前上傳鞏固性作業,教師在20:20前完成作業批改,並將標記為“優秀”的作業分享到班級群內供全體學生學習,最後於20:30前公佈詳細答案。如還有同學有疑難,任課教師再進行個別在線輔導。這樣的作業運轉方式既能有效達成作業的目標,也讓家長看得見、摸得著,可管理。

問題10 :現在不少學校請家長上傳學生學習時的照片,以此監督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樣的方式是否可取?如何加強家校合作,提高線上教學的實效?

線上教學對學校、學生和家長來說都是全新的課題。學校要主動承擔起引導學生參與學校日常線上教學活動的主要責任,切忌把責任都推給家長;要信任學生,上傳學生學習時照片的做法不但浪費時間,更無益於師生、家長之間建立信任。學校和教師要讓家長了解線上教學活動的具體安排,指導家長為學生準備好線上學習所必需的硬件,並努力為學生及家長提供及時的諮詢和幫助。要努力避免因軟硬件等各種原因可能給家長和學生帶來的焦慮和失敗情緒。與此同時,家長也要信任和支持教師的線上教學工作,家校共同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共同為學生的學業發展、身心健康保駕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