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道“藤三七”是味中藥,卻不知它還可以當蔬菜食用!

大千世界,真是無奇不有啊!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一種即是藥材又可以當蔬菜食用的一種植物——藤三七。

只知道“藤三七”是味中藥,卻不知它還可以當蔬菜食用!


藤三七屬於中藥材之一,又稱“藤子三七”,屬落葵科。原產於巴西,自1965年引進栽培,據《雲南思茅中草藥選》中指出:藤三七具有滋補、壯腰膝,消腫散淤及活血等藥效。該作物引進之後,由於生長勢極強,耐旱耐淹水,因此,野外亦不難尋獲其足跡,一般當作健胃保肝,骨折跌打損傷等症狀之偏方使用,也有人將其當作治療糖尿病之偏方,功效顯著而廣為流傳。

藤三七原本只當作藥材用,其藥片肥嫩,味道微苦,由於食用時脆而略有黏滑感似皇宮菜(落葵),而無皇宮菜之特殊菜味,口感極佳,進而逐漸發展成為食用蔬菜。由於略具苦味,不易發生蟲害,所以農藥之使用量極少,無農藥殘留問題,且成分低,同時又具有保肝、抗炎及健胃等食療功效,可以滿足消費者“無公害”及“健康”兩大需求條件。

只知道“藤三七”是味中藥,卻不知它還可以當蔬菜食用!


現在藤三七在江蘇、浙江、福建、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均有栽培。下面小編就為打家分享一下藤三七這種藥食兼用的植物的人工種植方法:

一、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藤三七性喜溼潤肥沃之沙質壤土或黏質壤土,土壤pH值6.0~7.0,排水良好之處,耐旱及耐水力強,在長日高溫下,藤三七由營養生長轉向生殖生長,半遮蔭下可維持植株之營養生長。但在太強的遮蔭下,葉片厚度明顯降低。

二、栽培技術

1、繁殖方式

(1)種苗繁殖:

藤三七生長勢健壯,但開花不結實,一般利用珠芽或扦插等無性繁殖方式繁殖,夏季約2個星期,冬季則3~4個星期,即可獲得根群健壯之苗株。

(2)珠芽繁殖: 成熟植株會於葉腋及莖基部著生瘤塊狀綠色珠芽粒或團,珠芽團需剝離成單粒珠芽,略陰乾後可直接種入田畦上或利用穴盤育苗,穴盤苗培育3周,即可成苗。

(3)扦插繁殖: 藤三七以莖葉扦插相當容易獲得苗木,以帶葉扦插成活較快。雙節帶葉插穗扦插,生根快,成活率高,達100%,且苗之生長較整齊。單節帶葉插穗者,扦插成活率較低,但仍有九成以上之成活率。枝條採取之部位,不宜太老或太嫩,太老部位之莖條休眠性較高,萌芽較不整齊。扦插繁殖育苗時間約4周左右。若以珠芽繁殖,因萌芽度不一致,故需較長的育苗期。

只知道“藤三七”是味中藥,卻不知它還可以當蔬菜食用!


2.栽培管理

(1)種植。藤三七對土壤之適應範圍極廣,容易栽培,但若欲進行經濟栽培時,仍以選擇排水良好之沙質壤土較佳。蔓性之藤三七種植時,以立支柱栽培為宜。行距80釐米或75釐米,株距30~60釐米,密植有較高的單位面積產量。由於在採收過程中,葉片之大小無設定採收標準,但太寬之株距不利於提高產量,較合理之栽植密度宜在30~60釐米之間。

(2) 整枝修剪。屬於爬藤性的藤三七頂芽優勢極強,為了提高分枝數,初期的摘心工作不可省略,以利於側芽萌生,提高單株產量。管理良好的藤三七,葉片長寬可達13~15釐米,斤兩十足,採收容易,非常適合商業生產。栽培週年的藤三七,其養分運移方向會因不斷摘葉及植株老化開花而變,養分集中蓄積於

珠芽,使得珠芽集生成瘤節狀,葉片生長變弱密而小,造成採收成本提高。建議進行更新工作,以維持單位面積之高生產率。

(3) 肥培管理。藤三七在栽培期間生長迅速,因此,在初期的基肥不可忽視,整地作畦時,應多施用有機肥。每畝地施用4000千克以上,配合化學肥料施用,一般以複合肥料40~50千克配合施用。在生育期間,要視生長勢,而酌量補充追肥,以供應營養生長所需養分。

只知道“藤三七”是味中藥,卻不知它還可以當蔬菜食用!


三、病蟲害防治

藤三七生性強健,且其植株葉片肥厚,略具苦味,故蟲害很少。若幼苗莖部木質化後,便不受危害。另外,在夏季時容易發生“葉斑病”,此病發於老葉及新葉,初呈紅點,隨後逐漸擴大成直徑1~4毫米圓斑,周圍呈紅色、中央灰白色,最易發病之溫度為24℃。用77%可殺得800倍液加以防治。

四、採收

種植後75天可進入盛產期,每分地每月約可採收750~1000千克葉片,採收期可長達半年以上。採收時間以清晨為佳,因清晨葉片細胞內膨壓大、水分含量高,採收容易,此時田間溫度較低,包裝貯運時,可維持較長時間。

一般藤三七採收後以塑膠袋低溫(5℃)保溫貯藏,可保存7~10天。

只知道“藤三七”是味中藥,卻不知它還可以當蔬菜食用!


◆好了,關於藤三七的種植技術方面的內容就介紹到這裡了,你是否吃過這種新型特色蔬菜呢?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哦!


文/鄂西小濃人 圖/網絡 若有不妥,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