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歐美人都很容易接受阿拉伯或者印度的文化,而對於東亞的不那麼容易接受?

gtmqyd


為什麼歐美人都很容易接受阿拉伯或者印度的文化,而對於東亞的不那麼容易接受?

我們知道歷史上的阿拉伯帝國,從西班牙葡萄牙到北非突尼斯阿爾及利亞到利比亞,到埃及,到整個阿拉伯半島及伊朗阿富汗等國都是阿拉伯帝國的領土,它的領土橫跨亞非歐三大洲,從文化上對歐洲影響很大,歐洲人由於長期和阿拉伯人打交道,尤其在地緣上更近,血緣上更親,文化上更近,目前,歐洲穆斯林化日益嚴重,法國,德國,甚至俄羅斯等等國家,都面臨著穆斯林化的趨勢,鑑於此歐美人對阿拉伯人更容易接受些。而印度等國家是英聯邦成員國,英語是官方語言,印度文化已經全盤英國化,故此印度人就和歐美人有更多的文化背景,所以更容易接受印度人。

中國,日本,韓國等東亞儒家文化思想,是長期受漢文化圍的影響,在經濟發展上更加努力,並取得輝煌的成就,東亞文化區別與歐美的殖民文化,並且隨著經濟的強大,對歐美人構成經濟文化上的巨大危脅,再加上歐美人是白種人,東亞是蒙古利亞人種,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思想在歐美人心中根深蒂固,而東亞文化是一種包容的儒家文化,因此,綜上所述,這也是歐美人對中國日本韓國的東亞地區的人們就不那麼容易接受的原因吧。


順是而為1


感謝“gtmqyd”的邀請!

這位題主提出的問題是錯誤的,但是下面補充的解釋比較到位。

歐美人更容易接受阿拉伯人、印度人,卻很難接受東亞人,包括中日韓在內。這句話不是你的錯覺。的確如此。

原因,你也是知道的。因為歐美人更容易接受東亞的文化。沒有錯,就是這個原因。

阿拉伯或者印度文化,歐美人無法接受,但是他們樂意認識一下,因為這不會對他們的思想文化,以及世界觀產生衝擊。

然而,東亞的文化,歐美人更容易接受,但是這會對他們的世界觀產生衝擊,會帶給他們一個全新的世界。

不知道從哪裡看到這樣的一句話:當一個哲學家降世,這個世界將為之改變。

當然,改變的不是這個世界,而是人類對這個世界的認識。

現在的中日韓三國在文化上都是大國,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對外輸出自己的文化,這些文化大多代表著人類社會發展的方向,而不是一些傳統的宗教文化。

歐美人在這種文化中得到了一種精神的洗禮,認識到了不同的世界,擴大了他們的認知。當他們接受這種文化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種心靈上的恐懼,因為他們正在被改變。

更容易接受,與抗拒接受是同步存在的。

我們中國人現在的情況就是如此,我們很容易接受西方的文化,但是我們很抗拒這種改變,因為我們無法接受這種文化產生於西方。我們在感覺被別人同化。所以,中國人喜歡美國,卻討厭美國人。相反也是如此,歐美人喜歡中國文化,卻討厭中國人。

沒有愛就沒有恨。沒有喜歡,就沒有討厭。矛盾總是存在的。

並不是東亞與世界格格不入,而是東亞在西方掌握話語權的時代,能夠推出自己的文化,與西方完全不同的,卻也是先進的系統的文化。

或許,這就是文明衝突的根源。


放棄的回憶


西方文化(西北歐,美)寧把中東當親戚,也絕不會接受(甚至容納)東亞文化(人,國家),包括日韓!!!因為中國文化足骨子裡的平等〈不是表面,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科舉而不是推薦,包括現在的高考……),與一神教的歐美(橄欖狀的層級社會,層級之間很難跨越)頂層特別是資本的頂層完全不相容。西方文明是建立在掠奪和殺戮基礎上的戰爭文明,強調人是自私的,所以要法制和秩序,注重合作,尊崇強者。是極端主義文明,推崇不擇手段達到目的。人與人之間缺乏真心信任。

東方文明是真正的文明,是形而上的大智慧文明,從一開始就已是人類終極真理的首席代表,西方文明充其量是形而下之術的文明,沒有終極真理之說,總是局部與細節的表達,並時常衝擊終極文明的大道之殼,違道反道,所以它嚴格說不是文明,而是文化。人種的“雷同”性,而東方文化神秘幽深,從“象形文”到“甲骨文”她不是簡單的音譯註解所能破譯的,也就是說,取名叫姓不是由發音而來,而是先狀“物”而後定音,所以,中國的地方方言相當複雜,原因是無“音符”可考,至“竹帛”成書之後方才形成文傳,而西方及至阿拉伯他們無不先“音符”後定名,因此,音節的長短,乃至取物冠名皆襲以發音為準,總之,東方文化只所以悠久,除風物地理養生之外,“形象”的創意可謂人類之始祖,遠遠要比西方由“音及物”更具形象展示……

中華文化有共生性群聚性以及包容性內生性的特點,如果全盤西化,就很可能會亡國滅種,單純的敞開心扉和平交流不存在被西化的可能,但只要和越南韓國去漢字,我們文化的根源性就要動搖,過個幾十年我們就不知道是什麼民族了,很多人認識不到這點,天下大同,說實在的,你和白人說天下大同,他們的大同是他們同我們,而我們的天下大同是我們包容他們,不一樣的文化特點,我們不會強制其他民族和國家構建和我一樣的文化特點,而白人就不是。

歐美人根本不接受阿拉伯文化而是敵視,至於印度文化這個接受從何說起?是印度接受歐美文化(其實就英美)比較好,在英美人眼裡是好狗狗。東亞文化根深蒂固,很難滲透,對歐美人來說第一反應就是這是個刺頭兒,然而這個文化又沒什麼攻擊性,就像刺蝟一樣,所以歐美人只能無視你………人類文明發展基本上是殊路同歸,東亞漢文明和西方文明最終也是殊路同歸,所以彼此間能認同、理解,帶來的問題就是因為理解而反對、因為認同而有被同化感進而產生反感,這些話或許太西方化,用我們理解的中國話講就是爭奪誰是正統的問題,這個看看中日韓就知道,三國文化同屬漢文化圈,但彼此間都不喜歡對方,說到底就是在爭奪文明的正統權。

類似的情況在歐洲也一樣,西歐各國怎麼看俄羅斯的就知道了。而東亞西歐文明的殊途同歸和彼此更理解看下為何東亞三國和歐洲能工業化成為工業國就知道了,除了東亞和歐洲人外的其他文明,不管是印度還是中東或者非洲黑人諸文明都沒有一個成為工業國,這本質上就是文明方向偏差的問題。 所以我贊同lz的觀點。其實用句大白話就是歐洲人看印度文明、黑人、文明、中東文明,猶如一個文明人看動物園裡關的各種動物,會讚歎、會愛護、會保護,但那是認同嗎?

那是理解嗎?而東亞三國在歐洲人那邊是理解和認同為同類,正是因為理解和認同為同類才會覺得東亞三國是競爭對手而加以排斥,這其實就是人類天性的本能。歐美人容易接受阿拉伯和印度文化是因為基督教文化起源中東,也就是阿拉伯人生活的地方,在公元前這幾個文明就相互攻伐交流了,所以文化相互融合交流比較多,而我們中國很多時候僅僅存在貨物上,比如瓷器和絲綢,還是通過阿拉伯人或者其他人交易的,最直接的還是通過馬可波羅進行誇張的描述才知道,直接接觸還都是元明以後的事,而且多數是戰爭,民間經濟商業交流其實很弱。

所以東方文化對於歐洲來說是最陌生的,所以跟你說的不一樣,因為早就熟悉,所以他們容易接受阿拉伯文化和印度文化,因為不熟悉接觸太晚,東方文化與他們共同的太少甚至相悖,所以更難接受。


歷史深度揭秘


這其實是與人種及文化的原因。

在文化上。美歐基本都是基督教文化,阿拉伯多為伊斯蘭文化,印度為兩者兼而有之。而基督教文化和伊斯蘭文化,在中東及其附近地區,經常矛盾與鬥爭,已經熟悉、習慣,而且,歷史上阿拉伯帝國,也統治過地中海沿岸附近的歐洲地區。因而對阿拉伯、印度排斥相對較少。反觀東亞地區,歐美人大規模來到之時,看到的卻是墮落的晚清滿族文化為主體,與它們歷史上的雄獅蒙古形象,相去十萬八千里,事實上的看不起。雖然後來獨立了,但經歷百年的印象,早已深入脊髓之中。可以說,東亞文化,基本被晚清以來自上而下的奴才思想,根本就是影響了歐美人對它的判斷。同樣,日本的武士道極端也不引起歐美人興趣。

在人種上,阿拉伯、印度,都是白色人種,雖然略有差別,但影響不大,容易接受。而東亞地區,基本都是黃色人種,差別明顯。這點,也是影響因素之一。

還有,歐美人崇尚強者思想。在歷史上,它們崇拜和恐懼蒙古人。而現象上,中國鴉片戰爭以來瀛弱的印象,它們根本就看不起,可以說,鴉片戰爭以來,就沒有象樣的大規模戰爭擊敗過它們。因而,從骨子裡,它們都有點蔑視東亞文化。


憤怒野虎


班級裡有幾個好學生,學習又好,家境又殷實,在班級裡面報團,沒事欺負欺負這個,打打那個,從來不把最差的幾個放在眼裡,因為他們在怎麼努力也超不過自己,有個叫日本的同學成績都快追上班長美國了,這怎麼行,被教育了一番現在成績也是停滯不前了,副班長俄羅斯和班長對著幹,被班長團伙排擠的成績直線下降,但是班級學習委員中國的成績正已肉眼可見的速度超過班長,班長的招數用盡,也沒能阻止,你說氣不氣人。


jiliguo41


伊斯蘭文明和印度文明人口眾多丶歷史悠久,都在世界史上有過燦爛的時刻。伊斯蘭文明更是地域廣闊。但是這兩大文明有兩個硬傷。一是在近代史上都完全被西方文明打敗,並遭受奴役。二是難以融入現代文明發展步閥,未能實現工業化現代化。

反觀東亞的中日韓,特別是中國,從來沒有被西方完全擊破完全殖民過。而且日韓已經全面達到的西方發達國家的發展水平。中國比日韓更牛,因為中國找到了一條有別於西方的崛起之路,讓西方目瞪口呆。

東方的儒家文明是地球上唯一和西方基督教文明並駕齊距的文明體系。讓西方人頭腦冷靜下來,不敢忘自尊大的只有儒家文明。


清裕揚帆


去看看歷史就會明白了。

西方社會的文明是掠奪型的文明,和遊牧文明很相似。而東亞文明(或者叫中華文明)是建設型文明,或者叫做農耕文明。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所以強盜當然很容易得到強盜的認同了。至於南亞文明和東南亞文明基本被英國、法國、荷蘭等殖民者廢掉了,作為主子的僕人肯定還是比陌生人容易被人接受。

第二點就是西方殖民世界時,整個世界只有東亞文明沒有被殖民,就算曆史書上說中國有那麼一段時間叫半殖民半封建社會,存在時間也很短(這就是中華文明的魅力,每到危急時刻總會自我調整和改變)。所以西方人真沒有當過東亞人的主人(現在的日本和韓國好像成了洋大人的奴僕,好吧現在只有中國沒有跪過了)。


迷失了683


可能,在他們眼裡,東亞是一種算不不上文化的文化吧?或者,世界通行的關於文化的定義,通常和這類文化的創造者表裡如一的。但東亞文化不是,東亞文化和東亞人之間,是一種決然分離的症候狀態。舉例說吧,當那個有著一張質樸面孔的東亞的傢伙,和你說他推崇“中庸”時,你信我的,那個傢伙一定是一個把事情做絕的人。當然,反過來,由於我們人多,我們完全可以把以契約誠信為本的西方人,看成是最惡劣的不可接納的人:是人,怎麼可以那麼誠實呢?仁,才是根本嘛。


街趣時光


因為阿拉伯國家和印度,甚至很大程度上部分中亞和大部分西亞國家,其實還是處於半封建的“君主”立憲立法,如阿拉伯的酋長世襲,以及印度的種姓,另外,現在的這些國度,只是框架上脫離了半殖民狀態,但是幾個世紀的殖民統治,很大程度上已經相互融合了,所以,並不是歐美容易接受這些國度的文化,應該說是這些國度的“奴性”習慣,容易被歐美國家接受。也因此在聯合國人權會上聽見個關於這些國度的人權問題。


淺見薄識572579


中東的阿拉伯人住得近,歷史上一直和西方人打來打去,所以西方人很早就認識他們來,大家都是白人,比較容易接受。定義為落後的異教徒。

印度人人被英國殖民兩個世紀,政體和語言都參照西方。定義為被教化的落後土著。

東亞人和歐洲人差別太大,不但容貌完全不同,且語言文化、思想習慣、建築風格和西方完全不同。且東亞人聰明勤勞,接觸西方先進技術後,立即迎頭趕超。

歐洲人很難定義東亞人:敵人?競爭者?神秘?奇怪?不同世界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