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歷史上劉邦快要去世的時候,為什麼要派陳平去除掉樊噲?

等她懂你


首先這不是據說,是事實!樊噲是劉邦陣營的老班底,劉邦能打下江山,樊噲功不可沒!單單憑藉在鴻門宴上急中生智救劉邦於危難之中,就足以讓劉邦感恩戴德!而且樊噲還是呂后的妹夫,更是親上加親!

事情的轉折點就是呂后的失寵,因為什麼失寵?因為劉邦有了新歡戚夫人,呂后傷心歸傷心,但是也沒轍,但是戚夫人仗著自己得寵,時常刁難呂后,而且要廢掉呂后兒子的太子之位,想要立自己兒子劉如意為太子!這就挑戰了呂后的底線了!呂后必定想盡辦法除掉這一對母子!因為呂后一直陪伴劉邦,在朝中還是有很多親信的!而樊噲正是呂后朝中依賴的屏障!劉邦在臨死前,害怕樊噲殺害戚夫人跟劉如意!所以配陳平去啥樊噲,但是陳平看出來劉邦氣數已盡,此時得罪呂后殺了樊噲,日後自己絕沒有好果子吃,所以陳平沒有殺樊噲,而且綁了樊噲,準備押解回去,在回的路上,劉邦就駕崩了!

所以劉邦殺樊噲,就是為了保護戚夫人跟劉如意!但是此時的劉邦氣數已盡,呂后把持朝政,所以在劉邦死後,戚夫人跟劉如意都被呂后除掉!


野史共享


這是發生在西漢皇帝劉邦行將就木的時候, 有這樣的事情,劉邦快要老去,在這個時候有人在劉邦面前詆譭樊噲和呂氏結黨,說皇帝假如有一天去世的話,那麼樊噲就要帶兵把戚夫人和趙王劉如意這些人全部殺死。高祖聽說之後,勃然大怒,立刻命令陳平用車載著絳侯周勃去代替樊噲,並在軍中立刻把樊噲斬首。可是,事情的變化出人意料,老奸巨猾的陳平耍了手腕,他懼怕呂后,並沒有執行高祖的命令,而是把樊噲解赴長安,到達長安的時候,高祖已經去世,呂后掌權,呂后就釋放了自己的妹夫樊噲,並恢復了他的爵位和封邑。陳平毫髮無損,並且仍然受到呂后的信任。

事情的經過是在高祖擊英布的軍隊回來,因受創傷而患病,緩緩行至長安。燕王盧綰反叛,劉邦派樊噲率兵征討他。樊噲起程後,有人說樊噲的壞話,劉邦發怒說:“樊噲見我病了,便盼望我死。”便採用陳平的計謀,召絳侯周勃在劉邦的病榻前受命,說道:“陳平速駕站車馬載著周勃代替樊噲領兵,陳平到了軍中立刻斬下樊噲的頭!”二人接受了詔命,駕驛站車馬急行,還沒有到達軍中,他們邊走邊商議說:“樊噲是高帝的老朋友,功勞很多,而且又是呂后妹妹呂嬃的丈夫,與高祖有親戚關係並且顯貴,高祖因為一時憤怒的緣故想殺他,只怕將來要後悔。我們寧可把他囚禁起來交與皇上,由皇上自己處決他。”於是陳平與周勃沒有到軍營,便堆土築壇,用符節召來樊噲。樊噲接受詔令,立即被反綁起來裝上囚車,由驛站送往長安,然後使命絳侯周勃領軍征討盧綰。

從這些事例來看,對於影響漢家國祚的事劉邦從來不會猶豫,不會手軟,意志堅定,決然處之。做為謀臣的陳平,圓滑老道,精明伶俐,竟在皇權面前耍弄手腕,施展手腳,很是了得,確是一代聰慧絕頂的名臣,不虛爾。


楊柳青青春之聲


漢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劉邦平定英布叛亂歸來,因舊傷發作而就此一病不起,與此同時燕王盧綰在燕地叛亂,劉邦於是命樊噲率兵前往燕地平叛。然而,不久之後劉邦又命陳平和周勃前去殺掉樊噲,幸好陳平留了個心眼,樊噲這才得以倖免於難。那麼,劉邦為何在彌留之際,要殺掉這個最初跟隨自己,且在鴻門宴上救過自己的樊噲呢?其實這與劉邦晚年與呂后的博弈密不可分。

△劉邦晚年的劉呂之爭極為激烈

劉邦為瓦解呂氏集團而易儲,卻不想呂后竟然因此勢力膨脹

由於史料的有意淡化,導致大多數人認為呂雉的外戚力量並不強,然而從《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和《史記·呂太后本紀》等史料的隻言片語來看,呂氏集團在漢初的力量不僅極強,甚至令劉邦都極為忌憚。

△呂澤

西漢建立之後,雖然呂雉的兄長呂澤僅僅被封為了令武侯,但縱觀整個反秦戰爭和楚漢爭霸時期,僅僅是被明確標識為呂澤部下的,便有陽都侯丁復、曲成侯蠱逢(《漢書》作蟲達)、都昌侯朱軫、陽夏侯陳豨、東武侯郭蒙、信武侯靳歙、陽陵侯傅寬、阿陵頃侯郭亭、博成侯馮無擇、成陶侯周信等人,且丁復、蠱逢等更是位列十八功侯之一。

如上所述,在漢朝初期的朝堂上,以呂澤為首的呂氏集團不僅力量極大,且在軍方具有相當的影響力。或許正因如此,當呂澤於漢高祖八年(前199年)因平定韓王信叛亂而戰死後,劉邦開始謀劃廢黜劉盈的太子之位,改立戚夫人之子劉如意為太子。

而在當時西漢的朝廷中,朝中官員按照出身主要活躍著以下四股勢力,即:劉邦曾經的同鄉好友豐沛系,如蕭何、周勃、曹參、樊噲、夏侯嬰等人;戰爭期間投靠劉邦的功臣系,如張良、陳平、酈商、灌嬰、傅寬等人;分佈各地的諸侯系,如長沙王吳芮、燕王臧荼、韓王韓信、淮南王英布等人,以及前面提到的呂氏集團。

△豐沛時期呂雉便與蕭何等人相熟

然而,這場易儲風波雖是劉邦和呂雉的博弈,但同樣也是呂雉、劉盈和戚夫人、劉如意之間的博弈。於是,由於劉邦起兵之前的交情,再加上呂雉妹夫樊噲的關係,豐沛系大多倒向了呂雉,例如蕭何,而功臣系也在呂后的拉攏下隱隱倒向了呂雉,例如張良,剩下的兩派呂氏集團在呂澤死後本就以呂雉為核心,而異姓諸侯王勢力雖大,但對朝政影響力極為有限。如此一來,朝中大臣大多站到了呂雉一邊,這直接導致劉邦的易儲遭到了朝臣的一致反對。

此外,西漢之前以嫡長子繼承製為核心的宗法制便已經傳承了一千多年,早已經深入人心,這則導致大量中立大臣和民間勢力對易儲的反對,例如被呂后請來的“商山四皓”。

△劉邦萬沒想到易儲失敗反讓呂雉崛起

如此一來,劉邦最終只能被迫放棄易儲,這不僅導致趁機瓦解呂氏集團的計劃泡湯,反而使得呂雉趁機建立起了極為龐大的勢力,而這股勢力則成為了呂雉後來順利接管朝政的保障。

劉邦為避免呂氏奪取劉氏江山,晚年想方設法限制呂氏勢力

毫無疑問,在歷經顛沛流離之後,呂雉早已從當年那個賢良淑德的妻子,成長為了一個心堅如鐵的政客。在兄長呂澤去世之後,為了穩固自己的皇后位置和劉盈的太子之位,她必須不斷擴充和鞏固自己的勢力,然而她的這一舉動,毫無疑問引起了劉邦的猜忌和防範。

△呂雉早已不是當年那個賢良淑德的婦人

我們不妨來看看漢八年以後劉邦的一系列舉動,為了穩固劉氏江山,防止呂氏篡權,他可謂是煞費苦心。

1、趙王張敖被廢。張耳本是項羽分封的十八路諸侯之一,自被陳餘擊敗之後便長期跟隨劉邦,與韓信平定趙地之後被封趙王,作為張耳的兒子,張敖先是被封為成都君,並在張耳死後繼承王位。然而漢九年(前198年),有人舉報趙相國貫高陰謀刺殺劉邦,結果導致趙王張敖被廢,之後雖然明知張敖與此事無關,但還是將其降封為了宣平候。張敖被廢雖然事出有因,但另一個巧合之處在於,張敖的妻子不是他人,正是呂雉與劉邦唯一的女兒魯元公主。

2、定立白馬之盟。劉邦在逐步消滅異姓王的同時,便分封劉氏子侄為王,以期憑藉血緣關係使得他們成為劉氏江山的屏障。然而,隨著呂后勢力的日益龐大,擔心漢室江山被呂氏奪取的劉邦,又不得不與群臣立下“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的誓約,並殺白馬取血,用手指蘸血塗在嘴唇上,以示恪守盟約。

然而,劉邦的這兩步棋卻在其死後均名存實亡,呂雉在劉邦死後順利接管朝政,隨著政權的不斷穩固,不僅大封呂氏為王,而且就連張敖之子張偃也封了魯王。

劉邦之所以要殺樊噲,只是為了消除呂氏在軍方的勢力

秦末天下大亂之時,劉邦在豐沛起兵反秦,而呂雉的兄長呂澤則迅速在山東單父起兵,並“發兵佐高祖定天下”,注意這裡用了一個“佐”,這說明呂澤的軍隊是相對較為獨立的。此外,馮無擇擔任的悼武王郎中和周信擔任的呂氏舍人,也完全不符合劉邦的官僚體系,這說明呂氏集團甚至還可能有自己一套的官僚體系。

△樊噲乃是出身豐沛嫡系

正是由於這層原因,雖然西漢建立之後呂氏集團有的人離開了軍隊,但呂氏集團在軍方的影響力卻仍然極大,這一情況直到呂澤戰死,才有所改變。而到了漢高祖十年(前197年),隨著陳豨起兵反叛,到最終被消滅,呂氏集團在軍方的力量這才幾乎徹底被瓦解。(漢初七大異姓王,而僅陳豨叛亂就牽扯進去了五位)

雖然樊噲是呂雉的妹夫,但由於其出身豐沛嫡系,在劉邦起兵之前便與其關係極為親密,因此一直是劉邦極為信任的部下,更何況還在鴻門宴上救過劉邦的性命,但一件事情的發生,卻動搖了劉邦的這個信念,那便是燕王盧綰的叛亂。

△燕王盧綰

這裡必須說一下,盧綰雖然是漢初功臣,但在曹參、蕭何、周勃、灌嬰等人尚未封王的情況下,盧綰真的有資格封王嗎?其實,盧綰之所以被封為燕王,主要由於燕地距離中央朝廷實在太遠,又地處異姓諸侯王夾縫之中,劉邦這才在燕王臧荼叛亂被殺後,封了與自己關係最為親密的盧綰為王,以期對燕地實行間接管理。

然而,讓劉邦沒想到的是,燕王盧綰在被封燕王之後,竟然也會起了異心,不僅“養匪自重”,還與匈奴相勾結。這種情況下,他就不得不懷疑樊噲是否為了自身利益,而在自己死後轉投呂雉。

根據《史記·樊酈滕灌列傳》的記載,樊噲領兵出征之後,行軍速度極為緩慢,面對這種反常的現象,當時便有人對劉邦說,“樊噲跟呂后串通,想要等皇上百年之後圖謀不軌,皇上可要加以提防啊!”這種情形下,劉邦不得不加深對樊噲的猜忌,不得不擔心自己死後樊噲會調轉軍隊殺回關中。

為了徹底杜絕呂氏在軍方的勢力,為了徹底解決身後的隱患,劉邦在自知時日無多的情況下,在樊噲娶了呂雉親妹妹呂嬃的情況下,他不敢賭、也不能賭樊噲的忠心,只能狠心將樊噲除去。

畢竟,只要軍隊還忠於劉氏江山,那麼就算呂氏掌握了朝政,劉氏江山的統治便仍然能夠延續,事實上呂雉死後“諸呂之亂”的爆發,證明了他的這種猜想。


香茗史館


劉邦快要去世的時候派陳平去除掉樊噲,並不是老糊塗了,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削弱呂后一族的勢力,保護兒子劉如意和戚夫人。

一,樊噲——劉邦的連襟和生死兄弟

劉邦是豐生沛長,是沛縣的泗水亭長,亭是漢朝的最基層的組織,亭長大概相當於村長。樊噲是沛縣人,以屠狗賣肉為生。兩個人都是呂家的女婿,劉邦娶了呂雉,樊噲娶了呂嬃。

當時處於秦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劉邦率領數百人要到陝西驪山勞役,中途逃亡人多,認為趕到驪山人也逃亡的差不多了,肯定要被追究責任。於是乾脆斬蛇起義,在芒碭山中躲了起來。

而沛縣的縣令也響應反秦起義,擔心秦軍攻擊,準備聯合劉邦守城自立。於是派樊噲聯繫劉邦,結果在蕭何、曹參的支持下,劉邦殺縣令自立為沛公,而樊噲則成為劉邦的親隨副將。

樊噲

樊噲作戰勇敢,性格剛烈,深的劉邦信任。一路上跟隨劉邦大小陣仗無數,成為劉邦的重要將領。尤其是在鴻門宴上,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樊噲挺身而出,與項莊共舞,保護劉邦。項羽稱之為壯士,並給他豬肉,樊噲直接用劍在盾牌上切著吃,使劉邦順利脫險。

後世皆以樊噲代稱勇猛的貼身護衛,例如曹操曾曾讚許褚為吾之樊噲。

曹操撫許褚之背曰:"子真吾之樊噲也!"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二、死裡逃生的樊噲

劉邦後來打敗項羽,建立了漢朝。但漢朝並不穩定,建立初期各處反叛較多,劉邦長年在外領兵打仗,主要是呂后及其兒子太子劉盈主持朝政。呂氏為人心狠毒辣,韓信之死、彭越之死均是呂后操作和參與的結果。

劉邦晚年,呂后外戚一族已經做大,尤其是樊噲作為軍界大佬,成為呂后堅強的後盾。

而劉邦晚年最疼愛戚夫人和兒子劉如意,戚夫人每次見到樊噲都很害怕,在劉邦面前吹枕頭風,反映自己的不安。而劉邦也擔心自己百年之後呂后聯合樊噲迫害他們,對劉氏子孫不利。

公元前194年,燕王盧綰起兵造反,劉邦派樊噲率兵平叛。沒多久,奄奄一息的劉邦就後悔讓樊噲帶兵出征,於是他急忙派陳平和周勃去前線誅殺樊噲。由於劉邦行將就木,朝不保夕,而呂后掌權已成為必然。兩人都要為自己留退路,兩人設計拘捕了樊噲,並把樊噲裝在車上,由陳平押往長安,準備交由劉邦親自處置。

結果走到半路就傳來了劉邦駕崩的消息,陳平急忙提前趕回長安,假借給劉邦哭喪,趁機向呂后邀功。而樊噲則死裡逃生,虛驚一場。

三、呂后專政

劉邦死後,劉盈即位,但呂后稱制,大權獨攬。有樊噲在背後撐腰,呂后立即著手報復,於是戚夫人被砍去四肢,扔進廁所,成為“人彘”。劉盈知道呂后要害劉如意,為了保護劉如意,天天帶著他,仍然一時疏忽被毒死。呂后之毒,連兒子也看不下去,以至於劉盈精神錯亂。

劉邦的其他兒子,也大多被呂后害死,而呂氏一族許多人被封王侯,連樊噲的妹妹呂后封妹妹呂嬃也被封為臨光侯,呂嬃也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封侯的女性,呂后稱制十年,劉家江山一步一步被呂后改名換姓。而在這個過程中,樊噲去世。


呂后與戚夫人

四、功臣集團的反撲

直到呂后死後,開國功臣陳平與周勃聯手,剷除諸呂,其中包括樊噲的夫人呂嬃,其子樊亢同受誅殺,但沒有殺害樊噲庶子樊市人。後來樊市人還繼承了樊噲的爵位,樊市人死後,長子樊廣他繼承爵位,直到公元前143年景帝除去樊廣他的爵位,從此樊噲後人世代為民。後來樊噲部分後人又重操祖業,賣起了狗肉,直到今天,到沛縣還能看到樊噲狗肉。


功臣集團之所以反撲,理由劉邦與功臣集團曾殺白馬為誓,非劉氏不得稱王,而呂后將自己的侄子封王,違反了約定。真實的原因是,呂后的外戚專政,損害了功臣集團的利益。白馬之誓的真正核心是在漢朝劉氏擁有皇權,而功臣集團擁有相權,本來沒有外戚多大空間的。

漢朝的丞相權利相當大,功臣集團不允許外人染指,蕭何、曹參、王陵、陳平、周勃相繼為相,完全是按資排輩的結果。而且功臣集團對皇權也有很大制約,甚至能夠決定誰當皇帝,陳平和周勃剷除諸呂后,迎立了毫不起眼的代王作為皇帝,也是基於便於控制的考慮。


鄭說豫見


劉邦在晚年時,寵愛戚夫人,更是喜愛戚夫人為他所生的兒子趙王劉如意。已經被立為太子的劉盈是呂后為其所生,到生性軟弱,劉邦他做不了大事,倒是劉如意很像自己。加上戚夫人也一直要求立劉如意為太子,劉邦就想廢劉盈的太子。


劉邦打算廢太子的事,被多數大臣反對,大家都向著呂后與劉盈。之後呂后在張良的幫助下,找到了“商山四皓”來輔佐太子劉盈。劉邦感嘆太子有了強有力的幫手,廢太子的是隻有作罷了。戚夫人也只有一旁落淚了。

劉邦在討伐英布時,被流矢擊中,回去後傷勢越來越重。一次,有人告訴他:“樊噲和呂后串通一氣,只等皇上一死,便打算殺掉戚夫人和趙王如意”。

劉邦大怒,立即把陳平與周勃召進宮裡,命他們領密令到軍中,取樊噲的首級來見。

樊噲是呂后的妹夫,廢太子劉盈的事,已經使劉邦感到呂后勢力的龐大了,聽到有關傷害戚夫人的信息,使他警覺起來。

樊噲其實正在燕國帶兵,陳平和周勃接到命令,私下商議:樊噲是皇后的妹夫,打仗又有戰功,不能隨意殺了,萬一皇帝反悔了怎麼辦?

於是,兩人將樊噲囚禁在囚車裡,一同押解回長安。不料,他們還沒到長安,劉邦就去世了。樊噲很快就被呂后給放了。

劉邦雖然感覺到戚夫人極其劉如意的危機,臨終將其託付給周昌,但最後也沒有擋住呂后對戚夫人的報復。


路遙lgy


劉邦臨去世前派陳平去殺樊噲,這事兒很可能是陳平給劉邦挖的一個坑。


劉邦回長安的半路上,忽然聽到有人說,樊噲打算在劉邦死後,起兵誅殺戚夫人和趙王劉如意。

劉邦大怒,找來陳平問怎麼辦,陳平給他出的主意,自己和周勃去樊噲的軍中,周勃代替樊噲的軍權,自己則殺了樊噲,提著樊噲的頭回來見劉邦,讓他無後顧之憂。

是時高帝病甚,人有惡噲黨於呂氏,即上一日宮車晏駕,則噲欲以兵盡誅滅戚氏、趙王如意之屬
用陳平謀而召絳侯周勃受詔床下,曰:「陳平亟馳傳載勃代噲將,平至軍中即斬噲頭!」

這段記述很有意思,此前劉邦箭傷發作,臥病在床,靠太監來和諸將溝通,周勃灌嬰等人很著急,但是又不敢打擾劉邦。

後來樊噲來了,帶著眾人直闖禁中,推門就進,問劉邦:您不見大臣總讓太監傳達你的意思,您難道忘了趙高了嗎?

始陛下與臣等起豐沛,定天下,何其壯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憊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見臣等計事,顧獨與一宦者絕乎?且陛下獨不見趙高之事乎?

對他的魯莽,劉邦習慣了,一笑置之。

後來燕王盧綰反了,劉邦任命樊噲為相國,出兵伐燕。

他對和自己一塊兒長起來的這位一擔挑很放心。

樊噲沒走多久,劉邦就聽到樊噲要在他死後殺戚夫人和劉如意的消息。

這消息是誰告訴他的?太監?或者就是陳平。


劉邦病重的時候,眾武將十多天都見不到他,周勃這種跟了劉邦好些年的老人乾著急都不敢闖帳去見他,可見此時劉邦權勢之盛。

武將們尚且噤若寒蟬,那個小太監膽敢在劉邦面前嚼舌根,而且這個舌根還涉及到劉邦的愛將樊和寵妾戚夫人。

劉邦招周勃覲見時,司馬遷用了三個字用陳平謀,也就是陳平已經給劉邦出好主意了,殺了樊噲讓周勃代替樊噲伐燕。

樊噲是呂后的妹夫,樊噲一死呂后肯定會找後賬,倒黴的不還是出主意的陳平嗎?

看看陳平的操作。


剛出了軍營,他就和周勃商量:

樊噲咱不能殺啊,他老闆下的故人,還是呂后的妹夫,老闆一時憤怒要殺樊噲,萬一以後反悔了咋辦?我看咱們先不殺樊噲,到了燕地你拿了軍權,我把把樊噲壓回長安,讓陛下和呂后處理。


樊噲,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又乃呂后弟呂嬃之夫,有親且貴,帝以忿怒故,欲斬之,則恐後悔。寧囚而致上,上自誅之。

事情進行的很順利,周勃替代樊噲掌管兵權,樊噲被押上回長安的囚車。

走到半路上,就接到劉邦去世的消息。

陳平讓使者快馬加鞭給長安送信:我把樊噲押回長安了。

意思很明白,樊噲還活著。

很快得到長安的詔書,讓他回京城奔喪。


陳平塊馬加鞭回到長安,在劉邦的靈前哭的很傷心。

呂后親自攙扶他站起來,說了五個字:

君勞,出休矣。

您辛苦了,回家休息吧。

聽到君勞這倆字,陳平放心了,此前他所以的算計謀劃,這時候終於有回報了。

殺樊噲這事兒,真正受益的就是陳平。

說陳平策劃了殺樊噲這個局,也是因為他是這件事的唯一受益人。


陳平給劉邦出主意殺了樊噲以絕後患,為啥一轉頭就和周勃說了一堆樊噲不能殺的理由?

他這話不是說給周勃聽的,是說給呂后聽。


周勃是豐沛老人,能和呂后說上話,陳平選擇周勃代替樊噲,就是為了讓周勃給自己作證,自己從開始就沒想要殺樊噲。

但是你既然沒想殺樊噲,為啥又給劉邦出了那個毒計呢?


這不是又當又立嗎?

陳平就是想通過一殺一放,讓樊噲,呂后一家欠了自己一份天大人情。

呂后雖然只說了君勞倆字,但是一切都在不言中。


在劉邦靈前,陳平哭的很傷心,但是他心裡很開心,因為他終於搭上了呂后這條船。




薛白袍


導語:

劉邦是個多情的男人,他建立大漢王朝的過程中,也沒少找老婆,一連串找的老婆,連他自己都記不清有多少。

不過受寵的幾個他肯定是知道的,尤其是戚夫人。戚夫人不僅年輕漂亮,還給劉邦生了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劉如意。

劉邦一度曾經要改立劉如意為太子,可是遭到了呂后和太子劉盈一派人馬的一系列阻撓,最終計劃落空。在這個檔口上,劉邦派遣陳平和周勃前去誅殺樊噲。

01劉邦殺樊噲,是為了戚夫人和劉如意的安全著想。

當時劉邦身體已經很不好了,燕王盧綰造反,劉邦吩咐樊噲和周勃帶兵前去討伐,結果盧綰逃到了匈奴。

劉邦本打算立劉如意為太子,但是呂后請來了商山四皓為太子劉盈坐鎮,劉邦只好放棄了這個想法。

  1. 但是他知道,一旦自己死了,呂后必然會找戚夫人和劉如意的麻煩。而樊噲是呂后的妹夫,呂嬃的丈夫,又手握重兵。
  2. 等到劉邦去世以後,樊噲一定會成為殺害戚夫人和劉如意的幫手。為了保證妻兒的安全,劉邦必須要剷除樊噲,這樣才能避免樊噲幫助呂后。
  3. 當然劉邦還做了一手準備,他把劉如意封為趙王,遠離京城。又將周昌封為趙王相國,並且囑咐周昌一定要保護好趙王。

這一系列的事情安排好以後,劉邦算是徹底安心了。他派遣陳平前往軍營,將樊噲就地正法。這是下下策,但也是無奈的辦法。

樊噲跟劉邦的關係其實也很好,一個村裡長大的,大家都是好兄弟。在鴻門宴上,沒有樊噲出手相助,劉邦說不定就被項羽給殺了。

噲以呂后女弟呂須為婦,生子伉,故其比諸將最親。先黥布反時,高祖嘗病甚,惡見人,臥禁中,詔戶者無得入群臣。群臣絳、灌等莫敢入。十餘日,噲乃排闥直入,大臣隨之。上獨枕一宦者臥。噲等見上流涕曰:“始陛下與臣等起豐沛,定天下,何其壯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憊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見臣等計事,顧獨與一宦者絕乎?且陛下獨不見趙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史記》

所以這個時候是兄弟和妻兒之間,讓劉邦做了一個選擇,劉邦最終還是選擇了妻兒的安全。只是可惜,最後劉邦的這一系列的措施,並沒有能夠保證妻兒的安全。

02陳平不殺樊噲,是因為劉邦死了,他想投奔呂后。

陳平心裡非常忐忑,真的是倒了血黴了,居然讓他來完成這一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殺掉樊噲會得罪多少人,陳平壓根就不敢去想。

  1. 樊噲是呂嬃的丈夫,也是當今皇后呂后的妹夫,這關係非常深厚。所以殺掉樊噲,鐵定是要得罪呂后家族所有人。
  2. 樊噲是沛縣跟隨劉邦一起走出來的猛將,他身邊的好兄弟數不勝數。殺掉樊噲絕對會得罪沛縣那些老將,陳平在官場再也混不下去了。
  3. 樊噲戎馬半生,手底下的將士們完全忠於他。所以殺掉樊噲的同時,陳平需要應付的是軍中兵變的情況,陳平哪裡吃得消?

可是殺掉樊噲是劉邦給他下的命令,他能夠違抗劉邦的命令嗎?當然可以,因為劉邦此刻已經奄奄一息了。

他把事情和周勃商量了一番,兩個人立刻決定,將樊噲放在囚車之中帶回去,讓漢高帝劉邦親自去處理。

其後盧綰反,高帝使噲以相國擊燕。是時高帝病甚,人有惡噲黨於呂氏,即上一日宮車晏駕,則噲欲以兵盡誅滅戚氏、趙王如意之屬。高帝聞之大怒,乃使陳平載絳侯代將,而即軍中斬噲。陳平畏呂后,執噲詣長安。至則高祖已崩,呂后釋噲,使復爵邑。---《史記》

  • 如果劉邦覺得應該殺掉樊噲,那這件事就跟他陳平沒什麼關係了,一切都是皇帝大人自己下的命令。
  • 如果趕回去的時候,劉邦已經去世了,那就萬事大吉,至少可以保證陳平和周勃不會因此而掉腦袋。

這個時候陳平將樊噲押著送往長安,卻聽聞了劉邦去世的消息。他立刻騎馬衝向長安,前往哭喪,順道把不敢殺樊噲的事情,當著呂后的面也一起哭著說了出來。

呂后和呂嬃聽了這話,懸著的一顆心總算是落地了,而且呂后意識到,陳平之所以提前趕回來報信,其實是為了向呂后表達忠心。

當時的呂后正值用人之際,她需要人才幫助她把持朝政,所以自然不會拒絕陳平拋來的橄欖枝。此後陳平成為了呂后掌權時期的大漢丞相,與周勃一起主政,可見陳平的這一措施是相當正確的。

03劉邦的安排太天真,呂后可沒那麼好心腸。

劉邦一方面安排人殺掉樊噲,一方面安排劉如意做趙王,還給他安排了周昌做相國。他認為這麼做就可以保住劉如意母子倆了,其實這是非常天真的一種做法。

因為不管劉邦怎麼包裝劉如意,呂后都有辦法處置劉如意母子,因為呂后才是真正掌握大漢權力的那個人。

使者三反,趙相建平侯周昌謂使者曰:“高帝屬臣趙王,趙王年少。竊聞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趙王並誅之,臣不敢遣王。王且亦病,不能奉詔。”呂后大怒,乃使人召趙相。趙相徵至長安,乃使人復召趙王。王來,未到。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趙王霸上,與入宮,自挾與趙王起居飲食。太后欲殺之,不得間。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趙王少,不能蚤起。太后聞其獨居,使人持酖飲之。犁明,孝惠還,趙王已死。---《史記》

在劉邦死了以後,呂后的兒子劉盈登基稱帝,但是真正執政的人,是呂后本人。呂后為了報復當年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跟她兒子劉盈爭奪皇位的事情,所以實施了一系列的計劃。

呂后的手段極其殘忍,她吩咐人將戚夫人做成了人彘,扔在了豬圈裡,甚至把自己兒子劉盈拉過來觀看。

  • 為了殺劉如意,呂后倒是費了點心思。因為劉如意身邊有趙國相國周昌作為保障,呂后是很難下手的。呂后召趙王劉如意進宮,被周昌婉言拒絕。
  • 呂后心裡非常不爽,所以就先把周昌召進長安,隨後再將趙王召進宮。這個時候劉盈似乎意識到了呂后要殺掉自己的弟弟,於是就親自到霸上迎接劉如意。
  • 劉如意到了長安以後,跟劉盈是一同吃一同睡,呂后壓根就找不到任何機會殺掉劉如意。一直等到有一次劉盈凌晨出去打獵,沒有帶上劉如意,趁著這個機會,呂后用毒酒毒死了劉如意。

兩大仇人都被呂后給收拾了以後,她也成功地逼瘋了自己的兒子劉盈。失去生存希望的劉盈,沒多久也病死了。

總結:劉邦是真的喜歡小兒子劉如意。

劉如意聰明可愛,深得劉邦的寵愛,他認為劉如意跟自己非常像,所以一度要改立劉如意做自己的接班人。

而劉盈是劉邦一向都不太喜歡的兒子,因為劉盈生性懦弱,雖然比較善良是好事,可是這種性格不適合治理國家。

記得劉盈小時候,劉邦為了減輕馬車的重量,曾經兩次將劉盈和他妹妹踢下馬車,可見劉邦是真的不待見自己的這個兒子。

反倒是劉如意讓他操碎了心,又是安排人殺好兄弟樊噲,又是給劉如意安排好各種後路。結果這些安排,全都成了徒勞。畢竟他低估了一向在他面前示弱的呂后。


江湖小曉生


樊噲算是外戚,是呂后的親妹夫,而且手握重病,為劉邦麾下最勇猛的戰將,劉邦怕自己死後外戚干政,這是其一。另外,同樣手握重兵的盧綰背叛劉邦在先,其怕樊噲也背叛他,這是其二。其三就是劉邦為繼任者掃清障礙。當然,樊噲命大,沒等押到劉邦面前,劉邦就去世了,劉邦的命令也就不奏效了。



觀史鑑今


劉邦奪得天下後,大肆屠殺功臣,韓信、彭越、英布等人都是立下赫赫戰功的人物,可惜沒來得及享福,都被劉邦收拾了。要說他們是外姓諸侯,關係跟劉邦可能沒有那麼的親密,所以劉邦害怕他們造反還可以理解。但是有一個人,他在劉邦起事之前就和他交往甚密,起事之後更是一路追隨左右,立下汗馬功勞,還救過他的性命,應該算是過命的交情了吧,可是劉邦還是沒放過他,在臨死前下旨讓陳平將其斬殺!這個人就是樊噲。

樊噲成名於鴻門宴。公元前206年,劉邦率先入咸陽滅秦,緊接著項羽率大軍屯霸上,意圖進攻劉邦。劉邦為了避免被項羽攻擊,於是親赴項羽軍中。這就是鴻門宴了。在鴻門宴上,形勢千鈞一髮,劉邦轉瞬有性命之虞。最後大將軍樊噲勇闖帳營,與項羽據理力爭,將劉邦安然救出,護送回營。可以說沒有樊噲,劉邦就得命喪鴻門宴了,更談不上後來的問鼎天下。隨後,樊噲又跟著劉邦南征北戰,建立漢朝後又平定楚地、代地,任大將軍、左丞相。

然而,任憑樊噲與劉邦曾一起多麼出生入死,劉邦最後還是要殺他。公元前195年,劉邦平定叛軍英布後回長安,病重,燕王盧綰又叛變,於是派樊噲率軍討伐。當樊噲率軍離去後,有人向劉邦進讒言,說樊噲與呂后勾結,想等劉邦死後圖謀不軌。這下劉邦的疑心病犯了,自己又病重。他早已對呂后干政不滿,樊噲是呂后的妹夫,這還得了!眼下樊噲正統領著大軍呢。於是下旨陳平將樊噲斬殺于軍中。劉邦下旨後不久就病死了。

照理說,皇帝不至於就因為一句讒言馬上就要殺大臣,甚至都不給其申辯的機會,而且還是樊噲這種功勳累累的功臣。可見,劉邦對樊噲的不滿應該要就根深蒂固了,那個讒言僅僅是最後一根稻草。其一,劉邦本來就是一個忘恩的人,從他殺韓信等人就看得出來。其二,盧綰的謀反應該說對劉邦的打擊很大。盧綰跟樊噲一樣,也是自始至終跟著劉邦,還是同日而生。可是盧綰居然也造反了,這自然會讓劉邦想起樊噲,這種事情一旦開始懷疑就完了,乾脆先下手為強。其三,樊噲應該也是吃了呂后的瓜落。呂后是一個有野心的女人,早有干預朝政的跡象,劉邦在時還能壓住他。劉邦早就對她不滿,而樊噲作為呂后的妹夫,執掌軍中大權,自然會被一帶的嫌棄。也因此,劉邦一聽到有人舉報後,立馬下了死手。

所幸,陳平沒有直接將樊噲斬于軍中,而是將其押送回長安。在半路中,劉邦就駕崩了。劉邦死後,呂后專政,樊噲自然就逃脫一死,隨後又恢復了他的爵位和封邑。直到公元前189年,樊噲才去世,諡為武侯。也算是得了善終了。鴻門宴上,沒有樊噲,劉邦估計就被殺了。而後來,劉邦死了,樊噲卻才有了活路。這不得不說是命運的諷刺。



御前帶刀侍衛


劉邦在平定英布叛亂的時候中箭受傷,當時劉邦已經60歲了,身體狀況大不如前。在返回途中,意氣風發又感覺自己老之將至的劉邦,在沛縣老家與鄉親們大宴月餘之後,做《大風歌》。此後,坐著特製的鑾車回到長安,病情越發沉重,眼看不能痊癒了。


劉邦病重期間,邊地傳來了盧綰反叛的消息,這對劉邦是一個更大的打擊。盧綰是劉邦的發小,兩人同年同月同日生。比起沛縣五人組(蕭何、曹參、樊噲、周勃),盧綰與劉邦的關係更是非同尋常。盧綰的叛亂徹底擊潰了劉邦的內心。漢朝立國時的文臣武將,此時已經凋零不少(劉邦殺了不少)如今還在世的猛將,既親且貴的,就只有連襟樊噲了。於是,劉邦將樊噲叫到病榻之前,委任他做相國,讓他帶領大軍去平定叛亂。

樊噲此時既出任相國,又有重兵在握,意氣風發,再出發之前就說了一句作死的話:“等皇上駕崩了,我就能動用大軍滅了戚夫人和趙王如意了。”

過了半個月,樊噲都已經帶領大軍出發走了,卻有人將這個事情報告給了劉邦了。劉邦一聽,頓時大怒:“樊噲這人狠毒,看我生病了,巴不得我早死。”劉邦的傷心是有理由的,在交代樊噲出征之前,劉邦就已經預感到來日不多,因此將軍權、相權都交給樊噲,這其實是在託孤,他沒有想過還能再見到樊噲。可是樊噲卻有這樣歹毒的心思,這讓劉邦立刻感覺到所託非人,他所鍾愛的幼子趙王如意,不能護得周全。盛怒之下,他立刻派遣陳平和周勃前去追趕樊噲。由於擔心自己的病等不到樊噲押送回長安,劉邦就要求成陳平等持符節到軍中接管軍隊,立斬樊噲。


(樊噲劇照)

劉邦晚年,朝堂上的政治鬥爭非常激烈。呂雉能夠在劉邦身後臨朝稱制,掌握實權,原因並非僅僅皇太后的身份而已。呂家在秦末的農民戰爭中,也是一股相當強大的勢力。我們現在看到漢朝初期的很多封侯的將領,在史書中沒有多少存在感,好像突然冒出來的。如韓王信、陳豨等人,甚至叛變的盧綰,他們的事蹟可能都被刪掉了。司馬遷寫《史記》原本有50多萬字,可是到最後刪減到10多萬字。這些被刪掉的內容,極有可能都是後來參與叛亂的人的事蹟。呂雉的哥哥,也就是劉邦的大舅哥呂澤,也是劉邦集團中的重要人物,漢朝初年分封的很多王侯,都出自呂澤帳下。所以,呂雉與劉邦,更多是創業夫妻,漢朝天下有一半的功勞是呂家的。所以,在劉邦出征後,呂雉也能在長安鎮的住局面。呂后殺了彭越和韓信後,通報給劉邦,劉邦也沒有怪罪呂雉。

劉邦晚年,越來越喜愛幼子如意,甚至一度想讓他做太子,當時的很多豐沛老人都表示不同意。原因當然有很多方面,可是劉盈是呂雉的孩子,代表的是創一代的集體利益是最重要的一個。當時,很多大臣都已經看出來劉邦去世後,必然是呂雉當權,所以紛紛開始投靠。蕭何通過誘殺韓信投靠呂雉,張良則是通過商山四皓的計策投靠呂雉,周昌更是當面與劉邦爭得口吃起來。事後,呂雉還跪謝周昌:“如果不是你據理力爭,太子之位不能保了。”劉邦擔心如意不能保全,憂心忡忡。一個叫趙堯的人給劉邦出主意,說周昌對呂雉有恩,不如讓周昌做趙相,必能保護趙王。劉邦覺得有理,就免掉了周昌的御史大夫的職位,讓他去做了趙相。這之後,才發生了燕地盧綰的叛亂。


劉邦愛惜幼子的心意,整個朝廷都知道,可是讓呂雉受了很大委屈(呂雉還要給周昌下跪),作為呂雉的妹夫,樊噲自然要跟大姨子一個鼻孔出氣,說出來要替大姨子出氣的話。結果,就被監軍聽到了,打了小報告到劉邦那裡。

可是奇怪的是,樊噲都已經出發半個月了,這個小報告才打到了劉邦跟前,這個時間點就有點意思了。這個打小報告的人史書上沒有記載,當時當時有監軍之責的,就屬陳平了。而且陳平這個人與張良都是劉邦的謀士,只是陳平出的計謀多是陰謀詭計,史書上不可能記載皇帝是一個喜歡用陰謀詭計的人。所以,陳平的事蹟不顯,劉邦也沒有特別提拔陳平的官位,畢竟功勞擺不上臺面,而是給了陳平大量的賞賜。

眼看著周邊的同僚都升官發財,而且還做好了投靠呂雉的工作,自己卻全全無晉身之階,陳平也在盤算著自己的出路。這個時候樊噲的一席話,就成為了陳平設計的關鍵了。

樊噲是呂雉勢力的人,能夠在火線上救下樊噲,就能跟呂雉納一個投名狀。所以,陳平得到了樊噲的悖逆的言語之後,不動聲色,只看到劉邦的病情沒有幾天日子了,這才告訴劉邦事情緣由。陳平已經設想好了,劉邦必然大怒,而周圍大臣都已經投靠呂雉了,劉邦能夠差遣的官員只有自己了。同時,陳平還以作戰為名把周勃給交叫上。在路上,陳平就跟周勃商量了,說:“我們如果直接把樊噲殺了,呂后必然怪罪,我們都沒有好果子吃。”周勃也不傻,說:“那有什麼好辦法嗎?”陳平說:“不如,我們把樊噲抓了,把他押送到長安,讓他們兩口子自己辦。這樣,就跟我們沒什麼關係了。”周勃也知道這是燙手山芋,既然有陳平拿主意,就索性推了個一乾二淨,說:“我是一個軍人,只管打仗的事。其他的事,你來拿主意吧。”


(周勃劇照)

陳平到了樊噲軍營附近,沒有直接進軍營,而是在軍營附近讓樊噲來見他。樊噲奉召到來,就直接被抓了,投進了囚車。周勃帶著軍隊,繼續往北平定盧綰的叛亂去了。

陳平一路走走停停,就在等長安的消息。劉邦駕崩的消息果然很快就到了,陳平立刻開始加快行程。後來,朝廷有旨意,讓陳平留在滎陽,陳平也不聽命令,快馬加鞭來到宮廷,伏在劉邦的靈柩上痛哭流涕。哭完了,陳平就跟呂后說:“樊噲沒有被殺,臣把他一路送到滎陽了,正在來京的路上。”呂雉當然聰明的很,很快就明白陳平在有意投靠。雖然自己掌權是板上釘釘的事,可是在靈前投靠的,陳平還算是第一個人,因此就封陳平做了郎中令,九卿之一,正部級高官了。

陳平這次政治投機,是自己創造了機會,算計好了各方的利益訴求,當然,還有最為關鍵的時間,自導自演了一場“刀下留人”的戲碼。呂雉未必看不出陳平在用計,可是即使她心裡明白,可是陳平把事情做在明面上,她也只有升他的官,讓那些投靠自己的人心裡安穩。陳平是善於使用計策的人,可真是到了爐火純青的手段。

戰國時,縱橫家善於使計。當初蘇秦相趙,意圖合縱,可是擔心秦國攻趙。聽說張儀在魏國不得志,就派人請張儀來趙國。張儀本來以為到了趙國會有一個好差事,結果卻被蘇秦百般羞辱。張儀心想,周邊各國之中,只有秦國有能力攻趙,因此就出發到秦國,要用秦國之力來報復蘇秦到羞辱。在張儀走後,蘇秦安排手下人一路上護送張儀式安全,並且在秦國安排張儀與秦君的會面。到這時,一直幫助張儀的人才告訴他,這都是蘇秦先生的安排。張儀恍然大悟,說:“這種計策,我也會用,也能識別出來,可是這次我卻沒有看出來。請轉告蘇秦先生,只要蘇秦還在,秦國不會攻趙。”

陳平師從縱橫家,善於設計,使用陰謀,如陳平為了離間項羽與范增之間的關係,竟然用不同的人吃不同的飯食這樣的損招兒,看起來很不起眼的計謀,卻相當實用。後來他又拿了劉邦一半的錢(四萬金)去收買楚營的人心,搞得楚軍謠言四起,人心惶惶。項羽為了控制部下,不得不採用非常之法,大肆殺戮,嚴重削弱了楚軍的戰鬥力和凝聚力。


(陳平劇照)

所以,陳平看到劉邦病情日重,設下這樣一個奇計,也不為過。

陳平投靠呂雉之後,在呂雉手下官位升的很快。後來,陳平、周勃兩人又誅殺諸呂,官列左右丞相。陳平說:“在平定項羽的戰爭中,我立下的功勞比你多;在平定諸呂的叛亂中,你立下的功勞比我多。所以,這個右丞相,還是你來做吧。”可見,陳平在劉邦平定項羽的戰爭中,功勞還是很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