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些天津人不承認天津以外的煎餅果子呢?

quip726


煎餅果子其實很多城市都有,但我所吃過的非天津本地的煎餅果子,都有一個認知錯誤,煎餅果子裡的煎餅不是山東煎餅,不是脆的。也不是像北京的煎餅果子用的是白麵的,天津的煎餅果子裡的煎餅是綠豆麵的,攤出來是軟的。

另外煎餅果子本質就是面裹著面再塗點面,裡面不管是油條(天津叫棒槌餜子)還是薄脆(天津叫果篦兒,有兒化音),都是面炸的,再塗點麵醬,腐乳,辣子等等就齊活了。當然你要說再放其他的比如香腸,辣條等等零七八碎的東西,各地有各地的飲食習慣,你們愛吃就吃,反正天津人就是不認這些東西,所以就是不吃。


老六要上天


吃煎餅果子去西北角,本來那就是回民的東西。天津的煎餅果子好吃為啥,羊骨頭吊湯,綠豆麵白麵比例合適,用湯調勻了上鐺熱熱乎乎倆雞蛋蔥花一撒,一番個兒,果子果壁兒一加要嘛醬你點,熱熱乎乎旁邊來碗白漿子能不爽麼?別的地方的,比如北京的我吃過真勁道,那都是面啊不放綠豆麵啊。瀋陽的也去吃過,我拿過來一看問我朋友我說雞蛋呢?裡面呢,哦恍然大悟,沒翻個,把焦的那面給我了。得了吧還是回老家吃,一次逗樓下吃了二多年的老頭兒,買菜回來我素孫爺爺我剛買完菜,十個雞蛋我就要個皮兒,玩兒嘛?逗唄,老頭兒罵我,滾滾滾,別介啊,手藝在呢怕嘛!沒看我忙呢,忙完了伺候你。喲呵,應了,介老頭。行啊,十個雞蛋我擱這兒,兩套錢。我先溜達一圈。一會回來,老頭看我回來小子來我給你攤,十個雞蛋,熟不熟放一邊,能提拉起來反面不破那就是功夫,牛逼啊,老頭兒看我給錢給錢。


choscho


2018年初夏,我們老兩口心血來潮,非要去頤和園看看,原來佛香閣裡沒有了佛像,後來聽說請了一尊。說走就走,到火車站還差10分鐘,趕緊買票上了高鐵。半小時後到了北京,直接又進了地鐵,頤和園到了,一看手機都11點多了。趕緊在東宮門外買了兩套煎餅果子,兩瓶礦泉水。坐在長廊欄座下,享受煎餅果子,,老伴第一口就皺著眉頭抱怨,這是什麼味啊。我撕開紙兜一角,品嚐一口,這可不是純綠豆麵的,裡面加入小米麵和白麵,粘粘糊糊的,沒有綠豆的香味,果子像橡皮筋,皮條了,還有一股糊味,裡面的腐乳絕對不是王致和的,黑黑的甜麵醬厚鹹。上當了,15塊錢一套,老伴吃一半就扔垃圾桶了。


哈哈95128931


作為一個天津人,我第一次吃煎餅果子是我上中學的時候(1981年),那時候一套煎餅果子是由一個綠豆麵皮一個雞蛋和兩根果子組成的,一角一分錢一套!那個時候只有果子這一種。不要果子或雞蛋是八分錢一套,不要雞蛋和果子是五分錢一套!自己帶雞蛋的也是八分錢一套,是屬於高檔的早餐!當時大多數人都是一碗老豆腐一碗豆漿共五分錢,自帶一個饅頭或餑餑!由於我的父母都是工人每個月都有固定的八十多元錢的工資!我每天的零花錢是兩角錢!我就經常吃煎餅果子,當時很多同學都是很羨慕我的!現在的煎餅果子大多數都不是當初的味道了!麵皮摻雜麵粉之類的東西都不好吃了!真正的天津煎餅果子的麵皮是純正的綠豆麵,只加點水!我到現在都忘不了小石磨磨綠豆的樣子!綠豆被泡的漲漲的,老闆磨綠豆,老闆娘攤皮子!


光頭強209122325


煎餅果子本來就是天津的特產。後來傳到北京(北京的又學得不太像,弄成白麵的了。可能因為白麵省錢而且好做)。近些年由於經濟活動頻繁,其他城市也多起來了。就像不論你走到哪個城市的小吃街、夜市,都會聽到“正宗長沙臭豆腐”一樣。後來山東人也來湊熱鬧(大概因為煎餅果子裡有煎餅二字吧)。


voojooo


因為不正宗,天津的煎餅果子用料非常講究,主料和輔料來不得半點馬虎。外地的煎餅果子,只有工具象,用料和工藝,一點都不是那麼回事。味道不對!就連天津周邊的郊縣地區,煎餅果子也真不象那麼回事。我現在居於靜海,想吃口正宗的煎餅果子,都要開車回市區去。往返百十公里。


澤西園


不是不承認,是外地的做的實在不好吃。天津的煎餅果子,用料做法講究,外地很多都沒學到精髓,或者偷工減料。如此而已。

我在八九十年代的時候在北京吃過一次,後來就再也不吃外地的煎餅果子了。現在只有在天津的時候才會覺得偶爾必須吃一次。


長弓BJ


正宗的越來越少了,以前一般煎餅果子攤兒邊上或者附近,必定有炸果子攤兒,熱煎餅裹剛出鍋的果子。後來就改送果子的,一卷上軟趴趴的不好吃。再後來本地人幹煎餅果子的越來越少,很少能吃到正宗的了。

麵糊各家都有秘方,聽說要用什麼骨頭湯和綠豆麵,白麵,棒子麵等等。

外地人做出來的味道確實不正宗,吃不起那個味兒。天津人嘴饞,嘴刁,不對味兒的就不是正宗。就和天津話一樣,外地人永遠學不會那個味兒。


高3538


好吧,我來做一個應該是最正確的回答。

煎餅果子雖然是看似簡單的煎餅與油條的組合,但是,卻有著鮮明的天津特點,而且,其定義只有真正的老天津衛才能懂得,即便是現在所謂的天津市區,其域內人口許多也是無法理解的,要知道,在八十年代中期,天津的市區範圍還很小,現在的中環線周邊許多地方,那時候還是村落郊區。下面著重說三個方面:

第一,煎餅。天津煎餅果子的煎餅,是以綠豆麵為主料的,輔以白麵、棒子麵、小米麵或者黃豆麵等。各家配料雖然不同,但綠豆麵為主且佔比例為最大是天津煎餅果子的煎餅最大特點,如果綠豆麵比例低於30%,那麼味道的偏差就會大太多。這一點,只要離開天津市區,一般很難做到,出了天津市,基本就做不到了。而且,天津煎餅果子的煎餅攤出來,邊脆心軟不沾牙,唇齒留香,必須現做現吃,這一點,是其宗源的山東煎餅也無法做到的。

第二,果子。天津管油條叫餜子,一般也做果子。天津果子是有其默認的行業標準的,其長度、脆度、分量、火候等有一點不合格,那麼一個炸果子的攤位也無法站住腳。所以,天津人到了外地,都會覺得外地的油條不是味道。而外地人如果執著的按照自己的標準來天津賣油條,那也得餓死。這樣的例子,我之前見過兩個。果子的衍生產品還有果蓖兒、果頭、糖皮兒和雞蛋果子。這裡要說一下果蓖,這是煎餅果子裡面除了果子,唯二可以夾的東西,其顏色至少應該與果子比不多,甚至更深,那什麼所謂的薄脆,是什麼鬼?即便是果蓖兒,也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才開始夾的,以前沒有。

第三,煎餅果子的攤制方法、配料、醬料也是基本固定的。在九十年代初期經歷了一次增加醬豆腐和辣椒糊升級為辣椒油的重大改革和因從業人員暴增而像最後滴香油這個程序被不少人忽略,煎餅果子這麼多年再無重大的且被天津廣大人民群眾所認可的改動。所有譁眾取寵的所謂改良,鬥不過曇花一現被天津本地市場所無情的拋棄。

這些就是你所提問的答案。


楊嶽霖


(本人吃飽後原創心得) 因為地球上再也找不出一個千萬級人口的城市,有這麼多吃貨默默地把這玩意兒當做事業研究幾百年! 600年前至今,這個孕育出千萬衛嘴子的都市,不僅造就出了郭德綱這類用嘴掙錢的說貨,更製造出每天消耗上百萬套煎餅果子,情願為嘴花錢的吃貨,這群人一吃就是六百年! 六百年中,做者和吃者在相互博弈中都不斷提高,世代進化,走向共贏! 其他任何一個地方都沒有這樣巨量的群眾基礎和“噹噹吃海貨不算不會過”的執著吃貨精神!

廣東的早茶得益於江海時鮮和廣州人特有的富裕後求精緻,天津的煎餅果子仰仗的是天津平民對家常口味的獨到講究,煎餅果子於天津就如乒乓球在中國,通俗到每一個平民都能參與評判,即使別人把技術和高手都請走了,這地方照樣會冒出一堆更牛的大仙,自覺服務於每天數百萬張世代品嚐煎餅果子的饞嘴市民 他自然就是正統!味道差一點兒都不行!

外地人可能不喜歡吃煎餅果子,一旦吃過還想吃第二套時,你真會覺得其他什麼加生菜、火腿腸、香菜.....都是邪教,都是...是...邪門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