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鑿大運河會加重百姓負擔,為何還要實施?隋煬帝:能讓隋朝富強

序言:

按照《史記·諡法解》中的解釋,“

逆天虐民曰煬”,唐高祖李淵之所以會給楊廣追封一個“煬帝”的諡號,就是因為隋煬帝楊廣執政時濫用民力的行為加重了百姓負擔,從而直接導致農民起義,天下大亂。

諸如隋煬帝下令開鑿的“隋朝大運河”,便可以稱之為“濫用民力”的直觀表現之一。

但這也只能說是站在百姓的立場,如果我們換個角度,站在隋煬帝楊廣的角度去看問題的話,相信大家不難發現,開鑿“隋朝大運河”的舉措,其實還隱藏著隋煬帝想讓隋朝更為富強的隱藏含義。


開鑿大運河會加重百姓負擔,為何還要實施?隋煬帝:能讓隋朝富強

隋煬帝下令開鑿隋朝大運河示意畫像插圖

隋煬帝下令開鑿大運河

眾所周知,封建時期的科技水平落後,對於一些大型“基建工程”的建設,根本就不存在諸如挖掘機、推土機等工程輔助設備,幾乎全部都是以人力為主,這也就意味著在封建時期,如果想要進行一個基建工程的建設,消耗大量人力、物力是絕對免不了的。

而“隋朝大運河”作為一個幾乎能覆蓋隋朝全境的“全國性質”的水利基建工程,無疑更是如此,其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就更是一個天文數字。

<strong>就像史書中所記載的,隋煬帝楊廣對於“隋朝大運河”的開鑿,其實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通濟渠、邗溝、永濟渠、江南運河等四條水利渠道,而不是什麼直來直去的一條。


開鑿大運河會加重百姓負擔,為何還要實施?隋煬帝:能讓隋朝富強

通濟渠示意照片插圖

但光是大業元年(605年)三月開始,隋煬帝楊廣下令“發河南諸郡男女百餘萬,開通濟渠”這一條水利渠道,就已然是動用了上百萬的勞動力。同時又動員了十萬勞力,在東漢陳登所開鑿的邗溝直道基礎上重新開鑿了一條長150公里的“邗溝”。——《隋書·煬帝上》

繼而到了大業四年(608年)正月,又下令“發河北諸郡男女百餘萬開永濟渠”,顧名思義,又是上百萬的勞動力。——《隋書·煬帝上》

至於最後於大業六年(610年)收尾之時所開鑿的“江南運河”,雖然按照史書“丹徒水道入通吳、會”的記載,其開鑿之時實則正是憑藉著在秦始皇嬴政執政時期就已經初具規模的“丹徒運河”開鑿而成,但其長達四百多公里的長度,同樣是動用了數十萬的勞動力。——《南齊書·卷十四》

而這些運河渠道,又幾乎都是以隋煬帝於大業元年(605年)動用兩百餘萬勞動力所營建的“

前直伊闕,後據中山,左瀍右澗,洛水貫其中,以象河漢”的“東都洛陽”所展開。——《新唐書·地理二》


開鑿大運河會加重百姓負擔,為何還要實施?隋煬帝:能讓隋朝富強

隋末起義軍領袖之一“單雄信”示意漫畫插圖

開鑿大運河加重百姓負擔

<strong>這也就意味著光是為了開鑿“隋朝大運河”、以及東都洛陽,從大業元年(605年)到大業六年(610年)這短短六年的時間裡,隋煬帝楊廣就已然是徵調了將近五百萬的勞動力,至於木材、土方、石頭等“物力”,就更是不計其數。

就好比史書所記載的,在當時也確實已經出現了“饋運者填咽於道,晝夜不絕。苦役者,始為群盜”的現象,這也就意味著已經開始有百姓無力承擔這繁重的賦役,開始謀劃起義了。——《隋書·煬帝上》

而此時距離單雄信、徐世績、李密、王伯當等諸多起義軍領袖於大業七年(611年)所發動的“隋末農民起義”事件,也不過僅僅一年時間而已。

無疑就足以證明,隋朝之所以會走向衰亡,屬實與隋煬帝開鑿隋朝大運河,濫用民力,繼而加重百姓負擔的事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開鑿大運河會加重百姓負擔,為何還要實施?隋煬帝:能讓隋朝富強

蘇軾示意畫像插圖

隋煬帝是為了營建水上交通網絡

但若是我們能夠換個角度,相信大家不難發現,隋煬帝開鑿運河的舉措其實並非初創,在他之前,就已經有相當一部分封建統治者同樣下令開鑿了“運河”,只不過規模或許沒這麼大也沒這麼頻繁而已。

就好比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曾說過的一句話,“自淮、泗入河,必道於汴……又足見秦、漢、魏、晉皆有此道,非煬帝創開也。”——《書傳》

即隋煬帝的通濟渠,正好就是以“汴渠”為前身,且目的就是為了“自西苑引谷、洛水達於河,自板渚引河通於淮”,也就相當於“通濟渠”修成後,“黃河”和“淮水”就可以實現貫通。——《隋書·煬帝上》

而“永濟渠”的目的則是為了“引沁水,南達於河,北通涿郡”,即南引沁水通黃河,北通涿郡,這也就意味著永濟渠實則通過黃河,也跟“通濟渠”有了連通。——《隋書·煬帝上》


開鑿大運河會加重百姓負擔,為何還要實施?隋煬帝:能讓隋朝富強

隋朝大運河地理分佈示意插圖

<strong>繼而再加上“邗溝”又是“通濟渠”跟“江南運河”的連通,也就相當於隋煬帝楊廣所修建的通濟渠、永濟渠、邗溝、以及江南運河,實則就是在隋朝疆域裡面形成了一個大體呈“扇形”且能夠貫通南北的“水上交通網絡”。

完全可以從遼東“涿郡”一路順著運河南下,到東都洛陽中轉,繼而再通過通濟渠、邗溝、江南運河,最終直達現如今的“蘇杭地區”。而且在通過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以及海河等諸多天然河流之時,也完全可以暢通無阻的向隋朝其它地區擴散。

這就足以證明,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的舉措,其實也就等同於是把隋朝境內的自然河流,以及此前就已經開鑿過但卻未能連通的諸多零散的運河連接到了一起。

<strong>同時亦是足以證明,隋煬帝之所以要大興土木的開鑿“隋朝大運河”,屬實就是為了給隋朝營造一個相對完善且發達的“水上交通網絡體系”。


開鑿大運河會加重百姓負擔,為何還要實施?隋煬帝:能讓隋朝富強

封建時期陸地運輸示意畫像插圖

隋煬帝開鑿“隋朝大運河”的軍事意義

大家想啊,在封建時期,陸地的交通運輸手段都有啥?絕大多數的情況下都是憑藉著人力搬運、或者手推車搬運,稍微有錢點的大戶,還能用牛車、馬車等工具來搬運。這也就直接導致封建時期的交通運輸效率定然是極為低下的。

從而也就導致封建時期的“水路運輸”作用定然是要遠遠大於陸地運輸的,就好比史書所記載的,隋煬帝曾“造龍舟、鳳甗、黃龍、赤艦、樓船等數萬艘”,這也就意味著隋朝時期也已然是具備了相當雄厚的“造船技術”基礎。——《隋書·煬帝上》

可問題是光有船不行啊,隋朝境內的自然河流雖然多,此前的封建歷代帝王也都有興修水利,挖渠引水的案例,但是這些卻並未連通到一起。

那麼如果在遇到危機戰事之時,如果北方的軍需物資不夠,需要從南方調運,怎麼運?水路顯然是走不通的,畢竟水路不連通,總不能讓船在陸地上跑吧?顯然不可能,最終還是要回到“人力”運輸上面,也就是再度陷入了運輸效率低下的困局。

<strong>所以,開鑿大運河,營建連通南北的“水路運輸網絡”,儼然就成了當時隋煬帝所能想到的最好的一個選擇。即便其它地區出現了外敵侵擾,軍需物資或者兵力不夠的事件,也同樣可以通過這發達的“水上交通體系”做到最快的支援。


開鑿大運河會加重百姓負擔,為何還要實施?隋煬帝:能讓隋朝富強

絲綢之路示意畫像插圖

隋煬帝開鑿“隋朝大運河”的經濟意義

再者,既然有了這樣一個發達的“水上交通網絡”,卻又只是單純的用來滿足“軍事需求”,是不是多少有些浪費呢?

得益於大業三年(607年),隋煬帝楊廣借“西巡河右”的契機發動了對西域政權“吐谷渾”的征伐,大“破吐谷渾,拓地數千裡,並遣兵戍之”,從而使得“絲綢之路”也因此而恢復暢通。——《隋書·卷六十七》

雖然隋朝每年都會因此而產生“巨億萬計”的鉅額花費,但是“絲綢之路”的重新開通。卻無疑也大大降低了隋朝跟西域諸多政權建立“朝貢貿易”的難度,促進隋朝控制西域地區的進程。——《隋書·卷六十七》

這點相信大家從“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設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國......諸蕃懾懼,朝貢相續”的結果就足以看出一二。——《隋書·卷六十七》


開鑿大運河會加重百姓負擔,為何還要實施?隋煬帝:能讓隋朝富強

隋朝大運河上的商船示意畫像插圖

<strong>與此同時,“絲綢之路”的全線暢通,也能最大化的發揮出其“經濟”優勢,幫助隋朝建立以“國際貿易”為核心的國際貿易經濟秩序。而“隋朝大運河”的成功開鑿,無疑便是促進隋朝“國際貿易經濟體系”建設的另外一大助力。

正如唐朝著名史學家“杜佑”所說,“

運槽商旅,往來不絕”,正是因為隋朝大運河所營造的“水利運輸交通網絡”,讓隋朝的開封、京口、楚州、江都、丹陽、餘杭、琢郡等諸多州郡都成了隋朝著名的商貿繁榮城市。——《通典·州郡典》

而且從唐朝初期每年都要花費大力氣“發近縣丁男,塞長茭,決沮淤”的現實情況來看,雖然唐高祖李淵給了楊廣一個“煬帝”的“惡諡”,但不可否認,他對隋煬帝所開鑿的“隋朝大運河”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還是極為認可的。——《舊唐書·列傳第七十三》


開鑿大運河會加重百姓負擔,為何還要實施?隋煬帝:能讓隋朝富強

竇建德示意畫像插圖

否則隋煬帝楊廣又怎麼會同時還擁有“用之君親焉,用之君子焉”的“明皇帝”諡號、以及“用之無後者焉”的“閔皇帝”諡號呢?——《諡略》

由於“明皇帝”是楊廣的孫子隋恭帝“楊侗”所追封,多少會有些血緣關係在裡面,所以咱們在這裡不做過多評述,可“閔皇帝”這個諡號卻是隋末農民起義軍的領袖之一“竇建德”所追封。

且“閔”還是“原其本根,皆是國家百姓,進退皆死,誠可閔傷”之意,什麼意思,意思就是竇建德深知隋朝之所以會覆滅,其實並非只是因為隋煬帝的“大興土木”,實則還有“突厥”。——《論淮西事宜狀》

正是那個在大業中後期異軍突起的“始畢可汗”,將突厥在短短几年間發展到了“控弦且百萬,戎狄熾強,古未有也”的空前強盛程度,從而讓隋煬帝面對突厥的威脅之時,還要面對隋末農民起義,進退兩難,根本無力阻止。——《新唐書·突厥上》


開鑿大運河會加重百姓負擔,為何還要實施?隋煬帝:能讓隋朝富強

始畢可汗示意畫像插圖

結束語

簡而言之,開鑿隋朝大運河會加重百姓負擔,這個不假,但是隋煬帝依舊要執意開鑿“隋朝大運河”的原因,屬實正是因為他意識到了“絲綢之路”重新貫通後所能為隋朝帶來的巨大經濟利益。

而“隋朝大運河”無疑便是能讓這“經濟利益”擴散到隋朝各地區的最佳助力,使得隋朝不至於出現“地區經濟發展程度”不平衡的狀態。

再者,“開鑿隋朝大運河”所能給軍事方面帶來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如此一來,既然開鑿“隋朝大運河”能讓隋朝更為富強,那又還有什麼理由不去開鑿大運河呢?

<strong>只不過由於隋朝大運河剛剛開鑿完畢,還沒等它發揮出真正的作用之時,原本對隋朝俯首稱臣的“東突厥”卻在“啟民可汗”的兒子“始畢可汗”接替了“汗位”以後異軍突起,變得不再那麼安分,拒絕繼續向隋朝朝貢。


開鑿大運河會加重百姓負擔,為何還要實施?隋煬帝:能讓隋朝富強

隋末農民起義示意畫像插圖

故而隋煬帝也只能是借三次遠征當時實力遠遠比不上隋朝的“高句麗”來宣揚自己的軍事實力,藉以對突厥形成震懾,儘可能的減小損失,但面對突厥跟隋朝幾乎對等的軍事實力,顯然效果極為有限,且遠征還失敗了,那麼他還能怎麼做呢?

很顯然,隋煬帝楊廣不想做亡國之君的話,也就只能是積極備戰。“增加賦役”實則也只是隋煬帝備戰的一個表現罷了。

而突厥對隋朝所構成的巨大威脅,百姓能知道嗎?他們不知道,隋末農民起義的事件也正因此而發生,看似跟隋煬帝的一系列“大興土木”決策息息相關,但客觀來講,造成隋朝覆滅的真正原因,終歸還是在於“突厥”。

因此,從客觀意義上來講,如果沒有突厥的異軍突起,即便開鑿大運河會暫時加重百姓負擔,但憑藉其所營造的“水利交通網絡”、以及“絲綢之路”的重新暢通,想要迅速恢復民力也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隋朝也勢必會更為富強,屬實對隋朝政權的進一步發展有著極為積極的意義。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