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智慧結晶——大運河

說起隋煬帝,大多數人映像就是暴虐無道、耽於逸樂、沉湎酒色、濫用民力和拒納忠言,貪美色,失國土,可也有人稱之為“千古一帝”他平定陳朝,統一天下;他修建東都,遷都洛陽;他修建大運河,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他開疆擴土,平定吐谷渾,通絲綢之路,迫使突厥分裂;他開創科舉,重視教育。下面我們說說大運河

人類的智慧結晶——大運河

隋煬帝遷都洛陽以後,深深感到南北交通的不便。因為政治中心洛陽在華北平原上,從華北到富庶的江南,陸地交通漫長而艱難,既不方便從北方派駐軍隊南下,也不便於把江南豐富的物質運送到北方。

為了改變這一局面,隋煬帝下令大規模地開鑿大運河。

中國的河流大都是東西走向,比如黃河和長江都是從西向東流。因此,在古代,東西交通的聯繫比較便利。相比之下,由於缺乏貫穿南北的大江大河,所以南北縱向的交流受到很大影響。

隋煬帝開鑿的大運河並不是第一條人工河流。春秋時期,江南已有小規模的運河,那就是吳王夫差修築的邗溝。邗溝南起揚州以南的長江,北至淮河。不過,到了隋朝,這條邗溝已有多處堵塞。隋煬帝開鑿的大運河,既需要重新疏通古邗溝,又需要開鑿新的河段,然後把新的運河和老的運河連接起來,成為一條貫通南北的人工河流。

人類的智慧結晶——大運河


從605年開始,隋煬帝任命傑出的工程專家宇文愷主持修建工程,花了六年的時間,先後分四次,開通了四段貫穿南北水系的運河。

第一段“通濟渠”開鑿於605年。隋煬帝徵調了河南、淮北的百多萬人,在戰國時期修建的“鴻溝”和汴河的基礎上,開通了從洛陽城西到今天江蘇淮安的運河。同一年,隋煬帝又徵調淮南民工十多萬人,疏通了春秋時期吳國修建的邗溝,使之從江蘇淮安流到今天的揚州,進入長江。第三段“永濟渠”,從洛陽的黃河北岸到今天的北京市,修建於608年,徵調河北等地的百多萬人,耗費無數人力。第四段“江南河”,始於今天的江蘇鎮江,終於浙江杭州,共八百餘里,修建於610年。

人類的智慧結晶——大運河


大運河修築好以後,縱向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還把涿郡(今北京附近)、洛陽、江都(今揚州)、吳郡(今蘇州)、餘杭(今杭州)等重要城市連接在一起。商旅船舶通過運河在這些城市之間來往穿梭,絡繹不絕,促進了物質交流,使得沿岸城鎮日漸繁華起來。

到了唐朝,大運河又經過一些局部的修整。比如,在三門峽以東新增一條名為“天寶河”的渠道,又在洛陽立德坊開鑿新潭,安置來往的船舶。一時間,運河通航暢通無阻,南北往來十分熱鬧。唐代詩人皮日休有詩句描寫這個盛況:“萬艘龍舸綠叢間,載到揚州盡不還。應是天教開汴水,一千餘里地無山。”

隋唐大運河運營了五百多年。到南宋末年,因疏於管理,一些航段堵塞,就停止了航行。元朝定都北京以後,改建了部分河道,使之不再繞道洛陽,而從南方直通北京,形成“京杭大運河”。直到今天,這條大運河仍在發揮作用。

在中國歷史上,大運河和長城並列為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兩項工程,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放在世界運河史上看,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和開鑿時間最早的人工運河,堪稱人類智慧的結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