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满足老人的心理需求?

沈西瑞


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往往很简单,抽出时间来陪陪他们,国庆假期能回家的就带着他们出去逛一逛,看一看,子女儿孙陪在什么,就能很开心!


大美枫林


什么年龄段的人群算是老人?我认为七十岁以上吧?对于中国现在七十岁以上的老人越来越多,老有所需,老有所求,都是现实生活中人们最关心的话题,老人们是家庭的重点观注对象,是社会优抚群体。有些单位都出台了关爱老人们的优惠政策,免坐公交车,旅游景点免费开放等等,但是,这些的好政策还是满足不了老人们的需求,有的单身老人需要照顾。孤独,寂寞导致老年人生活空虚,没有安全感。身体健康,饮食方面需要有规律,所以,老人们的心理需求比啥都重要。首先家人不在一起居住的就要长沟通,常联系,不能忽视独居的老人,给老人们生活和精神上的给予。

老了就要有健康的身体,多多参加社会活动,保证身体没有问题,有时间到外面走走,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分享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和文华,满足心理需求的同时,更要在物质上给予扶持,吃、穿、戴,都要应时,不要到了需要的时候断了档次。

所以,给老年人有个和睦的家庭环境,邻居关系融洽,互敬互爱,互相帮助,老年人就会感到温暖和幸福。有核心的价值观。家人们要掌握老年人心理,一般老年人都喜欢安静,怕吵怕乱。老年人阅历丰富,有自己喜欢做的事,且有自己的主张,我们也要给他们属于自己的个人世界。生活有了保障,不能忽视文化生活,变化需求是适应生理变化和社会角色变化的一种心理现象.我们应帮助老年人应顺应客观现实,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后,也希望能认真系统地学习,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


丰硕缘野


要满足老人的心理需求,要先了解老人的心理需求是什么。老人的心理需求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被需要的需求,另一种是被关心的需求。

针对第一种,也就是被需要的需求,可以让老人“有事可做”。老人最害怕的,就是被人认为没有用,所以他们总想做一些事证明自己还可以被需要,但是作为晚辈的我们,因为出于对老人的关心,往往不让他们做,其实这样的做法才是真正伤害老人的。

第二种是被关心的需求。大部分老人,尤其是那些失去了伴侣,孩子又不在身边的老人,是需要被关心的,作为子女,应该经常回家陪伴老人,如果有条件,可以和老人一起居住,这样能给老人很大的心理安慰。

了解了老人的心理需求之后,怎么做也就明确了。希望每一位子女都能让自己的父母安度晚年😊



吴卡卡心理咨询


你把我养大,我陪你到老,当孩子哄,老人不图吃喝,做到一点就是是孝,长回家看看,唠唠家长里短就可,老人这就满足了。


拥有你的天地


你好!在我们家里大部分都会有一些老人的,怎么样才能满足自己的老人的需求呢?首先老人老了,儿子儿女都已经长大了,儿子儿女在老人的心里来说最重要的需求就是祝福儿子儿女都平平安安,家里和睦幸福的家庭,儿子儿女成家立业,家里不愁吃喝,在这些对老人老人家已经心满意足了,也不用老人家再去担心自己的儿子儿女了,他已经把孩子养大成人了,儿子也成家立业了,在老人心目中已经放心了,也没别的愿望可言了,还有其他的愿望就是家庭健康平安,已经非常好了。


嘉家乐的日常生活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家中如果有长寿的老人,真是好幸福噢,老人犹如“定海神针”、是家人“主心骨“,家中的大小事情都可以跟老人商量一下,老人丰富的阅历、广博的见识、周全的思维,可以给家人们提出宝贵的建议。

老年人离退休后,最大的变化是就是“丧失”。老人们失去了光彩的容颜、曾经的社会地位、挣钱的能力;年龄越来越长,身体组织器官日渐老化,慢性病多发,伴随机体功能的衰退,也带来老人躯体的不便,如反应退缓等,一些疾病渐渐呈现。这时候多数老人的子女也成家独立,空巢、孤独感、失落、无所事事等经常光顾老人。生理变化、社会的变化、个性心理特征、日常生活的习惯和琐事等都影响着老年人的心理状况。


我们要如何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常回家看看,尊重和关爱老人情感需求。

老人退休后,生活的重心开始转向家庭,家庭成了老人生活和精神寄托最主要的地方。环境的变化,生活圈子变小,与外界联系减少,渐渐脱离社会和之前的人际圈,老人内心会非常的不适应,不平静。时间久了,可能会情绪低落,如果再得不到家人的尊重,就会产生一些悲观情绪,不愿出门,长期下去,则会引起抑郁、情绪低沉,为各类疾病埋下祸根。

做为子女,我们时刻要把老人挂心间,常回家看看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尽心满足老人渴望亲情和友情,渴望温暖和关怀、渴望子女陪伴和探望的心理需求。

子女回到父母家里,要常与老人谈谈心、唠唠家常,讲一些让老人开心的事,讲老人所关心的社会新闻;帮老人做做饭,洗洗衣服,在礼节上、细节上做到对老人发自内心的尊重。家人的关爱和尊重是帮助老年人战胜孤独的最好良方。在和老人攀谈时,要多报喜少报忧,特别是对于患有心血管病、精神十分脆弱的老人,更应该如此。

我的父母都已经进入耄耋之年,他们已老得满脸皱纹,背稍些驼,但身体还很健康,仍然很乐观独立地生活着,还那么善解人意,挂念每个儿女。我每次回到娘家,一看到父母脸上挂满着笑容,我就满心的轻松和开心,一看到父母稍不舒服或面色不对,我就非常地紧张、担心。我总是非常关注老人的记忆力,生活自理能力如何,我有时候也陪二老走出去游玩两天,一家人走出去特别开心,尽情满足老人渴望亲情的情感需求。

关心老人生活,理解和支持老人特殊心理需求。

老人能“老有所养,晚年幸福”除来社会的关心,儿女的照顾外,社会安定,财产保值增值、退休金发放准时稳定、家庭成员和睦相处等都是影响老人心理的要素,儿女对老人方方面面的生活都要尽心关照到。

当代老人多不愿意依靠子女,愿意自己独立,不愿与子女同住,我们要理解他们独立的需求。另外,不同处境的老年人还有自己的特殊要求,如丧偶老人有再婚需求,这是合情合理的,“满堂儿女不如半路夫妻。”子女对老人再好,也不能完全代替老伴儿的角色。子女们应支持老人的选择。

认同老人,满足他们追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老年人有其自身的丰富阅历和知识,渴望获得自我成就,愿意帮孩子照看下一代,或传授给隔辈孩子更多生活经验和知识,以获得成就感;有的老人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或上老年大学等, 他们有自己的志趣和爱好,有自己的朋友、老伙伴们,他们愿意常在一起,谈天说地,娱乐和参加健身活动,这些有益于他们的身心健康,让他们享受生活的更高追求和获得感;对此,子女们应该支持和提供方便。

( 珍爱“家中一宝”,尊重至宝 , 有父母的孩子像块“宝”)


南枝向暖


老人最大的幸福也许就是每天可以享受“天伦之乐”。每个老人都是一座博物馆,身上承载着太多岁月变迁,时光的痕迹。了解她的人生历程,听她讲过去的事情。会知道她这一生最向往的最满足的希望所在。这是属于她内心价值的体现,心理的需求,为她满足心愿。

很多老人晚年穷困潦倒,但儿女众多,却各安天命不能陪伴在她身边。一个幸福的老人的外物需求,大概就是充足的物质条件和用心的关爱。只有这样,才能唤起她对人生的美丽的缺憾的反思和深沉的智慧。



栀醒11


人老了最怕是孤独,总希望身边有个作伴的人说说话,吃好吃坏仅次。然而现在老人最缺的就是少有人关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