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為何遲遲無法攻克襄樊以致兵敗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率領荊州主力發動了對曹魏的襄樊之戰。這一仗,成為蜀漢政權事業的轉折點。在這次戰役中,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達到了他軍事生涯的頂點。同時,蜀漢政權也達到了勢力的頂點。

但是,不久之後,東吳敗盟。孫權派呂蒙偷襲荊州,奪取了關羽的後方。關羽進退失據,在撤軍途中,軍隊離散。關羽只得退保麥城,不久後在去西川的路上被東吳擒獲,不久被殺。

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為何遲遲無法攻克襄樊以致兵敗

由於荊州丟失,關羽被殺,接下來帶來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先是上庸的孟達由於怕追究不增援關羽的責任,叛逃曹魏。隨後曹魏派兵和孟達一起佔領了上庸,劉封逃回成都後被劉備所殺。再加上後來的夷陵之戰,蜀漢遭受了一連串的失敗,事業陷入了低谷。這一切,都發軔於襄樊之戰。

在襄樊之戰的這場戰役中,戰役的重心在襄樊的爭奪上。如果關羽拿下了襄樊,即便是東吳拿下荊州,關羽也可以通過漢水和上庸聯繫。這樣,就不會陷入絕境。但是,在水淹七軍後,關羽卻長時間沒有能夠拿下襄樊。隨著戰爭的延續,這使得東吳有了偷襲荊州的可乘之機。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關羽長時間的沒能拿下襄樊呢?

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為何遲遲無法攻克襄樊以致兵敗

一、關羽對佔領襄樊的準備不足。

在關羽出兵襄樊之前,曹魏遭受了連續的挫敗。首先是劉備率領主力在漢中打敗了曹操親自率領的軍隊。曹操不但損失了親信的大將夏侯淵,還被迫從漢中撤軍。但是,曹操的撤軍十分緩慢,這是因為曹操的身體欠佳造成的。

接著劉備又派孟達和劉封出兵佔領了上庸。在曹操的主力將歸未歸,上庸又在劉備之手的情況下,關羽敏銳地抓住了這一時機,出兵襄樊。

但是,關於關羽出兵這件事一直是一件眾說紛紜的事情。在史書中沒有劉備下命令的記載,可是這樣大的一件事,關羽也不能自作主張。那麼,關羽出兵襄樊究竟是不是奉了劉備的指令呢?

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為何遲遲無法攻克襄樊以致兵敗

從蜀漢的整體軍事行動來看,在拿下上庸後,下一步攻略襄樊是勢在必行。但是,在整個戰役期間,關羽沒有得到包括上庸方面的任何支援。因此,關羽是按照和劉備預先商議的行動計劃發起的戰役。雖然劉備沒有明確的命令,可是關羽擁有假節鉞的權力。他利用自己的權力,抓住有利的戰機,按照事先和劉備商定的戰略,發起了襄樊之戰。

這樣一來,關羽出兵襄樊就成為了一次順應機遇的突襲行動。這次戰役,如果拿下襄樊是最好的結果,如果拿不下襄樊,給曹魏一次打擊也可以。因此,關羽並沒有把襄樊作為一定要達成的目標,也就沒有做好拿下襄樊的必要準備。這樣一來,雖然在水淹七軍後關羽形勢有利,可也沒有能夠拿下襄樊。

二、在水淹七軍後,關羽頭腦發熱,張口太大。

由於關羽的戰役不是出於劉備的命令。那麼,他只有靠自己的兵力來對付襄樊的曹軍。關羽要留下一部分兵力防備東吳,能夠帶上前線的水陸軍不過三四萬人馬。而曹魏方面則有名將曹仁的數千人馬和于禁、龐德的三萬多人馬。關羽和曹魏軍的兵力相當,難以取得決定性的戰果。

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為何遲遲無法攻克襄樊以致兵敗

但是,由於曹魏軍的紮營位置錯誤,關羽利用當時秋雨連綿,漢水暴溢的有利條件。關羽動用自己的優勢水軍,在漢水淹沒于禁率領的七軍營地的時候,一舉殲滅了于禁的主力,取得了輝煌的戰果。

這一仗,立刻就改變了當時戰場的兵力對比。關羽也因為此戰威震華夏。當時在曹魏的控制區裡,很多不滿曹操統治的百姓紛紛起義,甚至威脅到了曹魏的腹心地區。

可是,在這種有利的情況下,關羽頭腦發熱,竟然忘記了自己的主要目標是襄樊。他把他的兵力平鋪出去,前鋒到了郾城一帶。這使得他原本不雄厚的兵力更加單薄。

關羽可能認為,在大敗之下,曹仁可能會棄城逃走。在史書上也有這樣的記載,但是,曹仁在滿寵的勸說下,激勵將士士氣,下定守城的決心。這樣,關羽沒有能夠抓住有利時機,全力奪取襄樊,使得戰爭進入了僵持狀態。

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為何遲遲無法攻克襄樊以致兵敗

當然,俘獲于禁的三萬多人馬,關羽沒有殺掉他們,為了看管和餵養他們,也消耗了關羽一部分力量。再加上本身沒有拿下襄樊的決心,攻城機械準備不足,也影響了奪取襄樊的進程。

三、劉備和諸葛亮的戰略眼光不足,沒能及時支援關羽。

劉備在奪取漢中後,就急不可耐的進位漢中王。這樣,劉備把重心轉到了政權建設上。劉備設置百官,分封功臣,並且徵發大批民夫,修建道路、橋樑、驛站、館所,耗費了大批的人力、物力。

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為何遲遲無法攻克襄樊以致兵敗

而這個時候,關羽的前線是最需要支援的時候。在關羽進行襄樊戰役的時候,長達幾個月,竟然沒有從劉備那裡得到一兵一卒,一分一毫的援助。這在戰略上是不可原諒的。

尤其是關羽的戰役,是上庸之戰後的延續。關羽在兵力不足的時候,向上庸的劉封、孟達求援,劉封竟然拒絕了關羽的求援。如果劉備對劉封稍加指示,是根本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的。可見,劉備根本就沒有把關羽前線的事情放在心上。

由於劉備和諸葛亮沒有對關羽給予實質性的支援,使得關羽沒有能夠迅速拿下襄樊。最終,關羽在從關中撤回的曹操主力,襄樊的曹仁以及東吳的呂蒙這些勢力的夾擊下,遭到了敗亡的命運。

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為何遲遲無法攻克襄樊以致兵敗

這是與劉備和諸葛亮沒有敏銳的戰略眼光有著直接關係的。他們只是認為關羽對襄樊戰事足以勝任,卻忘記了背後的孫權有敗盟的可能。因此,對關羽不聞不問。這種態度也使得後世有人提出,關羽之死是劉備、諸葛亮的借刀殺人之計。

結語:

關羽的襄樊之戰在中國軍事史上是一個典型的戰例。在這一仗中,關羽以相等的兵力殲滅了大部分敵軍,取得了威震華夏的勝利。在當時,曹操迫於關羽的壓力,竟然產生了遷都的念頭。

但是,由於兵力不足,指揮失誤,以及沒有後援等原因,關羽最終還是失敗了。他的成功和失敗都是讓人觸目驚心的,所以也成為後人傳世的教材。

你是如何看待襄樊之戰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