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对中国的破坏有多大?

sghefbjg


嗨,大家好,我是@丁川优品君,跟大家互相交流沟通就是我最高兴和最感到幸福的事情,相识有缘,您能看到我的这段回答就是莫大的缘分,很荣幸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就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

我认为袁崇焕对中国得破坏有多大?不但让百姓怨声载道,还使得国家瑶瑶欲坠,只因他做了这两件事!

下面我为大家分享,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与想法,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

我觉得袁崇焕是明末一位出色的文人,富有才华,但因为两件事让他几乎被钉在了中国历史的耻辱柱上,也对当时中国造成了很大的破坏。第一件事就是杀毛文龙,毛文龙这个人是当时明朝最有实力的武将,同时他掌管着明朝最优秀的防线系统。只要毛文龙不死,清军就无法攻入京城,这也是当时清军将领皇太极的心头大患。所以当后来皇太极听说毛文龙被袁崇焕杀死的时候,他高兴得睡不着觉。

就此,明朝苦心经营下的防线就此崩塌,倒不是说杀了一个毛文龙整个防线就不复存在,而是因为毛文龙的死对整个军队的士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有士兵都觉得给明朝效力不会有一个好的结果,连自己的将军都被莫名其妙杀掉,那么自己又能好到哪去呢?这样一直没有战斗力的军队,又怎么能抵挡住清军兵临城下的铁蹄?

第二件事就是袁崇焕在清军兵临京城下时的按兵不动。关于这件事情,历史上有存在很多的争议,有人说袁崇焕是为了寻找更好的战机,也有人说是因为袁崇焕受限于崇祯的命令不能出兵,但是结果却非常明显。

清军来京城观光了一番,而这观光并不是转一圈就走,他们在沿途附近烧杀抢掠,百姓们成了替罪羊。一时间京城怨声载道,大明王朝至高无上的尊严就此被践踏,百姓对袁崇焕的批判接连不断,而这时崇祯也感觉到自己手下这个将领存在很大的问题。

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其实很好理解,袁崇焕他是文人,他没有像武将那样是从战场拼杀中成长起来,没有见过惨烈的流血的场景,不会懂得战争的残酷性,更何况这时的明朝已经犹如一座即将倾毁的大厦,处在崩溃的边缘,在这种情况下战争的惨烈性是要超超越以往的。同时,因为明朝后期财政的衰落,也使得他们在和清军对抗处于下风,可笑的是早期袁崇焕带领军队的本钱是由大贪官魏忠贤赞助的。

以上的分享是我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只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个人认为袁崇焕当时国家破坏主要体现在杀毛文龙及按兵不动这两个方面,杀掉毛文龙使明朝失去了对抗清军最有力的将领,而按军不动则极大的伤害了民心,明军与清军之间的士气出现了扭转,清军从各方面都开始占据优势地位。

也就是从这时起,明朝已经无力回天了,等到后来皇太极撤兵,崇祯迅速收缴了袁崇焕得兵权,并且将其凌迟处死。曾经国家最为倚重得对象,再到如今被凌迟处死,这么大的转变实在让人唏嘘不已,或许这就是袁崇焕得命运吧,也就此终结了大明王朝。

大家认为呢?欢迎大家都发表评论!

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上谷丁公子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黑袁崇焕大约是从2005年以后突然出现的,是有系统有组织,随后才引起一些人的跟风。

其实,任何网上的这种覆盖全网又能够持续多年的事件,背后没有金主和推手是绝对不可能的。

然而,满遗团体对袁崇焕倒是没必要太黑。

因为袁崇焕是被崇祯杀掉的,而袁崇焕又是当时明朝辽东的大将。杀袁崇焕可以体现崇祯的无能,所以满遗或者为满清歌功颂德的人比如金庸、阎崇年等人多赞扬袁崇焕,借此讽刺崇祯和大明无能。


对于大汉民族主义者,也没有必要可以去黑袁崇焕。因为袁崇焕虽然有些问题,毕竟驻守辽东多年,获得两次战役大捷,对国家是有贡献的。

就像秦桧后人不惜代价在网上黑岳飞一样。真正想方设法黑袁崇焕的人,恰恰是那群毛文龙麾下投靠满清的叛徒后代。

这些人在2000年以后,试图为他们祖先平反,还搞了一些祭祖运动。

结果,被中国民间老百姓骂的狗血喷头,政府也不支持。

鉴于公开平反似乎不行,这票人就花了不少钱,找来一群无良文人和网络水军,不惜代价的黑袁崇焕。

原因不复杂,想要为他们祖先所谓平反,弘扬他们祖先是所谓维护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的英雄,就必须黑袁崇焕。

因为这些民族叛徒的所作所为,同袁崇焕是恰好相反的,如果不能推翻袁崇焕,他们祖先也就无法平反。

这种事情其实不罕见,比如秦桧后人、方伯谦后人之流,只要有钱有身份,找无良文人写一写胡说八道的历史解密文章,再让水军常年发出就是了。

反正普通老百姓不知道真正的历史,很容易被他们迷惑。

但这些人的文章,在对于清史略懂一些的爱好者和专业历史研究者眼中,是不值得一驳。

他们诸如袁崇焕勾结满清杀死毛文龙,勾结满清放清军进入馆内,试图自立为王叛乱等等谬论,毫无任何历史根据,完全是造谣而已。

其实大家有兴趣去明清历史论坛看一看,这些人的文章早已经被驳斥的体无完肤。

但因为是水军发帖,水军本身不懂历史不可能去驳斥,只能单纯的复制粘贴而已。


中国网络的乱象,就在于这些牛鬼神蛇乱窜。不是说你不能讨论历史,但如果只是为了宣扬某种观念编造历史,就是下三滥的做法。


萨沙


这几年网上关于袁崇焕的是非流言一直都没断过,作为明朝末年最重要的封疆大吏,袁崇焕为大明守卫辽东抵御后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结果却遭到崇祯帝猜忌被凌迟处死,尽管关于袁崇焕始终存在争议,但是他作为明末最杰出的军事统帅,功大于过,对当时的中国更谈不上有什么破坏。


袁崇焕之死,皇太极施反间计是诱因,阉党余孽罗织罪名是重点

明朝守御一方的大将,命运最惨的就属蓝玉和袁崇焕了。蓝玉以谋反罪被杀后,遭剥皮实草,传示各地。袁崇焕则是被凌迟处死,而且不明真相的京城百姓竟争相“食其肉”,如此悲惨结局,袁崇焕到底犯了什么罪?



崇祯二年(1629年),袁崇焕千里奔袭击退皇太极解了京师之围。此时,阉党余孽再复兴风作浪,对袁崇焕罗织罪名,以“擅杀皮帅”(皮岛总兵毛文龙)、“与清廷议和”、“米市资敌”等罪名对袁崇焕进行弹劾,关键时候,皇太极又名人在京师散步谣言,说袁崇焕与后金军有秘密约定,崇祯三年(1630年),在阉党残余的煽风点火下,崇祯帝以袁崇焕擅杀毛文龙及暗通后金罪名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抄没家产(实则家无余资)。袁崇焕之死,被后世普遍认为是一起冤案,梁启超就表示:“古今冤狱虽多,语其关系之大,殆未有袁督师若者也。”梁启超著有《袁崇焕传》一书。



袁崇焕以擅杀毛文龙和暗通后金遭凌迟处死,两条大罪都存在关联。擅杀皮岛总兵毛文龙属袁崇焕擅自主张,他的同僚,前任蓟辽督师王在晋就认为袁崇焕虽然死于国法,但是他的功劳不应该被磨灭,但同时,他也认为袁崇焕是自取灭亡。毛文龙镇守皮岛多年,与后金军多有交集,皮岛这一战略要冲非毛文龙守不可。袁崇焕有以擒杀毛文龙取信于清廷的嫌疑,袁崇焕名为主战,实则内心主和。计六奇在《明季北略》里认为袁崇焕虽然死的冤,但是他列十二条罪状杀毛文龙,如同秦桧以十二道金牌杀岳飞一样。

崇祯帝杀袁崇焕是“自毁长城”,辽东非袁崇焕守不可



辽东自从在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十二副铠甲起兵已来便长期成为明朝与后金的战略前线。督师如走马观花般一任接一任,但辽东的形势一直不见好转,特别是万历后期,后金取得了萨尔浒之战的胜利后,明朝在辽东已经由攻势转为守势,直到袁崇焕的到来,这一情况才得到改变。

袁崇焕经营辽东期间,明朝先后在宁远之战和宁锦之战中大败后金军,两次大捷都沉重的打击了后金军的士气,遏制了后金欲全侵辽东兵进山海关的狼子野心。宁远大捷,袁崇焕是顶住压力,孤军镇守,为此还写下血书,与大将满桂,副将左辅、朱梅,参将祖大寿,守备何可纲等将士盟誓,以死守城。努尔哈赤亲率13万大军攻打孤城宁远,袁崇焕早已严阵以待,利用西洋红衣大炮猛轰后金军,后金军在巨炮的狂轰下溃不成军,死伤惨遭,努尔哈赤自己也为巨炮所击伤,不得已退兵,这是明朝自与后金胶着在辽东前线所取得的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胜利。

崇祯帝即位之后,遭到阉党打击而被罢职的袁崇焕被再复起用。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并亲赐尚方宝剑,教他便宜行事。也就是袁崇焕督师蓟辽期间,袁崇焕列数皮岛总兵毛文龙十二条大罪将其诛杀,关于这段历史,争议还是很大的,一方面,毛文龙镇守皮岛多年,对后金作战很有经验,是不可多得的将才。另一方面,毛文龙在皮岛耗费钱粮多大,但这还不足以成为袁崇焕枉杀毛文龙的理由,袁崇焕是以公报私仇,两人实际上存在着不小的矛盾,这也成为袁崇焕本人抹不掉的污点。



己巳之变,袁崇焕率5000将士千里奔袭,比皇太极的后金军提前三天到达京师,敌众我寡下依然奋力拼杀击退后金军,解了京师之威。如此大功,却依然遭到不少朝中大臣的猜忌,怀疑是袁崇焕放后金军入关,于是纷纷诽谤袁崇焕暗通后金,加上皇太极设反间计在京师散布流言,让本来就多疑的崇祯帝将袁崇焕下狱,遭凌迟处死,而更令人心痛的是,不明争相的京城百姓竟争相啖食袁崇焕的肉,据计六奇所著《明季北略》载:“是时百姓怨恨,争噉其肉,皮骨已尽,心肺之间叫声不绝,半日而止,所谓活剐者也……百姓将银一钱,买肉一块,如手指大,噉之。食时必骂一声,须臾崇焕肉悉卖尽。”明朝历史上死的最冤,最悲惨的大将非袁崇焕莫属,崇祯帝此举无异于是自毁长城。

盖棺论定,袁崇焕功大于过,是民族英雄


后世对袁崇焕的评价几乎是一边倒的给予了高度评价。如清太祖努尔哈赤评价他:“朕用兵以来,未有抗颜行者,袁崇焕何人,乃能尔耶!”清末维新领袖康有为高度评价他:“夫袁督师之雄才大略,忠烈武棱,古今寡比。”辛亥元老李济深评价他:“论明清间事者,愚以为袁督师不死,满清不能入主中原。”凡如此对袁崇焕的赞美之词不胜枚举,袁崇焕暗通后金之事也被认定为是无稽之谈,是阉党余孽和部分袁崇焕政敌捏造的罪名,袁崇焕之死是一起彻头彻尾的冤案。

袁崇焕35岁中进士,一生历战无数,对大明王朝忠心耿耿,皇太极把他当做是自己最值得敬重的敌人。袁崇焕在蓟辽督师任上,修边防,缮城墙,整兵事,几年时间,辽东防务固若鸡汤,一扫万历年间的被动挨打局面。如此忠臣良将,却结局凄惨,真是令人痛心惋惜。

袁崇焕经略辽东,是防御后金不可多得的良将,他有性格上的弱点,但瑕不掩瑜,对于明朝来说,袁崇焕是抵御后金的不二人选,对于后金来说,只有拔掉袁崇焕这颗钉子,后金才有可能大举入侵,崇祯帝枉杀袁崇焕,无异于是在自毁长城。


大国布衣


说袁崇焕对中国的破坏有多大,其实是不恰当的,相反袁崇焕的功劳又有多大呢?其实袁崇焕是一个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1603年,袁崇焕因为擅自斩杀毛文龙,与后金勾结,被凌迟处死,他的家人也被流放。

袁崇焕与后金勾结,其实是无稽之谈,只是当时朝廷之中一些人陷害他的说辞。不过袁崇焕确实擅自杀了东江主将毛文龙,而且是因为私人恩怨,所以按照这个罪名,袁崇焕被处死也算是合理,毕竟法不容情。



如果没有袁崇焕,满人的军队,早就打进了关内,袁崇焕为了救京城,离开边关,却成了放满人进关的千古罪人。

万历年间,袁崇焕通过科举考试,高中进士,从此进入仕途,开始在辽东军中任职。袁崇焕凭借着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在辽东地区,与满人对峙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受到军中主帅的器重步步高升,开始在军中有了自己的势力。

袁崇焕在辽东地区立下战功,不过朝中掌权的魏忠贤却不开心了,因为袁崇焕并不是魏忠贤一党的,袁崇焕既然不能为魏忠贤所用,魏忠贤也就不想留着他。后来袁崇焕被迫离开官场,赋闲在家。



明思宗朱由检继位后,满人在辽东地区的势力一天天坐大,在于满人的斗争中,明朝军队节节败退,朱由检在朝廷之中也找不到一个熟悉辽东军务的人去前方指挥战事。

就在此时朝廷之中有人提起了袁崇焕,朱由检也知道袁崇焕是被冤枉的,而且袁崇焕也确实有才,所以朱由检再次启用袁崇焕。这次袁崇焕到了辽东后,成为了辽东的主将,开始与满人对抗,努尔哈赤与袁崇焕的战争中,并没有占到上风。


1629年,皇太极绕开袁崇焕所把守的关口,直奔京城而来,袁崇焕在没有皇帝圣旨的情况下,私自带兵,增援京城解了京城之危。不过这也让满人大军有机可乘,满人趁袁崇焕增援京城,大举进攻,拿下了边关。

后来魏忠贤的余党诬陷袁崇焕与满人勾结,企图篡夺大明江山,而且拿出袁崇焕擅杀毛文龙的事,朱由检最终将袁崇焕凌迟处死。

没有袁崇焕大明很难与满人对抗,但是袁崇焕擅自杀害大臣,不守法度,这样的臣子有哪个君主又能不忌惮呢?


斯幽说历史


而网上对于袁崇焕的评价处于两极分化。有人称他为民族英雄,国之栋梁。有人则称之为汉奸,国贼。

袁崇焕这个人很复杂,说他是民族英雄,绝对是子虚乌有。要说他是奸臣,绝对可以上榜,但说是汉奸则未必。无论如何,他至少也是一个夸夸其谈的庸碌之辈。

袁崇焕35岁时考中进士,被任命为福建邵武知县。在任时喜欢与人谈论兵法,遇见退伍的老兵时,就跟人家讨论边塞的事,所以对边塞的状况比较了解,自认为有镇守边关的才能。

在天启朝代,袁崇焕就已经表现出了好吹牛皮这性格。袁崇焕上言称:“只要能给我足够的兵马钱粮,我一个人就可以镇守山海关。”

朝中大臣也夸赞袁崇焕的才能,于是破格拔袁崇焕为兵备佥事,督关外军,拨给帑金二十万,并让他招兵买马。

天启六年,袁崇焕曾经上奏疏吹牛,依靠在关外修城屯田,就能够让后金投降。还对魏忠贤大拍马屁:

“由此行之,奴子不降,必为臣成擒矣。况厂臣魏忠贤与阁部诸臣,俱一时稷契夔龙之选,臣所遇非偶,故敢卜事之必成”

天启皇帝对袁崇焕的大话以及给魏忠贤拍马言辞没有丝毫反应,相反针对他的大话吹牛,接连提了六个问题,把袁崇焕的牛皮戳的体无完肤。

而且最后更是明确告诫袁说:“以朕计之,奴未必降,降不足信也;战必能胜,胜无轻谈也。”要他还是老老实实做好实事再说,少来这些大言不惭的把戏。

在崇祯上任以后,袁继续吹牛“五年平辽”。很多人替崇祯洗白,说是未必相信袁吹吹。

其实以崇祯一惯的政治智商来看,崇祯还真的相信袁崇焕。事实上崇祯为何在把政之后立马推翻天启布的政局。他是相要证明自己能力不比天启差。

袁崇焕就任没多久,就擅杀东江总兵毛文龙,却不知道红衣大炮正是秘密装配在毛文龙的部下!结果导致掌握红衣大炮的部队投降了后金!

而且袁崇焕为了抹杀毛文龙,禁止给东江镇补给,饿死东江镇10万余人,同时卖粮食给投降后金的蒙古一部。

明末将领徐石麒认为,袁崇焕表面上主战,而实际上是想主和,甚至以擒杀毛文龙的方式取信于清廷。

袁崇焕虽然在与后金的战斗中取得过几次胜利,但基本都是以被动防守为主,而且当时明军的整体实力要高于后金,因此并不能证明他的军事才能。

再说说袁崇焕该不该杀?绝对该杀。袁的十宗罪,每一条都是死罪。只是崇祯杀的不是时机。

当时袁崇焕矫杀毛文龙时,其实崇祯就可以杀袁崇焕。这是第一个时机。因为不经过审判直接矫杀一个朝廷二品官员,这是严重越职,已经无视大明法律。袁的狂妄,目无君主这里表现非常露骨。

已巳之变时,袁崇焕回师勒王,他的做法再怎么令人不满。至少表面上袁没有叛变大明,而且还处于战时状态。而崇祯此时杀袁,导致了关宁军心不稳。

崇祯在朝堂上对内阁,动则革职,对于武将动则下狱。只要稍有不顺意崇祯是开始猜忌,甚至暴怒。对军事战争,崇祯每次都要干预,每次干预的结果都是导致明军全军覆没。孙传庭,卢像升,被坑死。洪被逼得叛变。

因此,葬送大明的不是别人,是崇祯自己。


小武痴史


我是小林,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袁崇焕对中国的破坏有多大?这个题目似乎有些问题吧。

(袁崇焕像)

袁崇焕是个有争议的人物。

他曾经领导明军镇守孤城宁远,击败了兵强马壮、风头正盛的努尔哈赤;

他曾经向崇祯皇帝承诺“五年平辽”,结果证明这其实是一个美好的乌托邦式的幻想;
他不经请示,杀死了驻守皮岛的毛文龙,同样也是皇帝器重的人;
袁崇焕的“五年平辽”成了一个巨大的笑话,因为他担任前线最高指挥的第二年(1629年),后金军队就杀到了北京城下,皇帝、文武百官和底层百姓,直接面对后金铁骑的侵扰······

(明末辽东局势,后金如同恶性肿瘤不断壮大)


袁崇焕有一腔热血,想挽救大明帝国辽东的糜烂战局。他也犯过许多的失误,如杀毛文龙,毛文龙也是抗击后金的铁杆将领之一;和蒙古人做贸易,结果贸易的粮食被运到了后金;他和后金偷偷议和,结果被朝廷发现······


纵观历史记载,似乎袁崇焕本身没有想过自身会对自己的国家产生破坏啊。既然袁崇焕没想过破坏自己的国家,那只能谈谈他的死对他的国家有什么破坏了。


皇帝和一班文武大臣觉得袁崇焕是“汉奸”“罪魁祸首”,袁崇焕昔日的功劳此刻一文不值。袁崇焕在后金军队退兵后,被明朝廷处死,还是最残忍的刑罚——凌迟。袁崇焕被千刀万剐!

(崇祯皇帝像,他的驾驭大臣的能力一直饱受诟病)


袁崇焕死了,他曾经的部下们愤愤不平。袁崇焕似乎罪不至死吧?即便要处死,也不该如此残忍吧?前线将士们听了这消息,心里会咋想?请问还有谁愿意给大明皇帝卖命?


《明史》上说: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袁崇焕死了,明朝廷再也没人可以用,大明王朝的灭亡注定了!


有人说,这是大清编的史书,有失公允,故意拔高袁崇焕。袁崇焕死了以后,明王朝还撑了10几年呢!

(八旗兵步步紧逼山海关,大明帝国最后时刻缺乏良将,熊廷弼、袁崇焕这样的将领都是死于自己人之手)


笔者觉得,袁崇焕死后,接替他的将领其实都没有什么进取心了,前线将领的士气重重受挫。袁崇焕惨死的画面,已经深深地动摇了前线将士的军心。将士们难道不会觉得,为大明王朝效力,下场会好吗?稍不如意,皇帝就会弄死自己。袁崇焕死后,辽东局势真的是一天天溃烂下去,没人可以解救了!崇祯皇帝杀袁崇焕,哪怕不是自毁长城,也是让前线的将士寒心。不可取啊!


《明史》


(我是小林,写作不易,希望我的作品您能喜欢。你能关注我,那更是我的幸事了)


小林品历史


袁崇焕对中国的破坏有多大?老实说,我没看懂题干所要表达的意思 。袁崇焕忠肝义胆,战绩彪炳,是彼时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这样一位能征善战的悍将,却被生性多疑、刻薄寡恩的崇祯帝所杀。根据史料记载,崇祯杀掉袁崇焕 ,等于帮了劲敌后金的一个大忙 ——袁冤死后,在随后辽东发生的一系列重大战役中,明军再也没有取胜过。从这里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袁崇焕是明末时的国家栋梁,边防柱石。崇祯擅杀忠良,如同自毁长城。袁被冤杀,预示着大明的国运也即将走到尽头。这样一位国之柱石,你却问他对中国的破坏有多大?实在难以理解。

书生带兵,后金克星

史载,袁崇焕(1584——1630年),字元素。籍贯广东东莞石碣 。1584年出生于广西梧州藤县(也有史料记载其祖籍是广西藤县,有争议)。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历任兵部主事、宁前兵备佥事等职。

1623年9月,谋勇兼具的袁崇焕被兵部尚书孙承宗赏识、器重,奉命出关构筑宁远城 ,后被攫升为右参政、按察使职,仍然驻守宁远 。 天启六年(1626)正月,后金“战神” 努尔哈赤亲率十余万满汉精锐围攻宁远,袁崇焕临危不惧,指挥若定,集众坚守,在城头架起西洋巨炮(采购自荷兰的“红夷大炮”),发炮轰击,后金军伤亡惨重,溃不成军,努尔哈赤中炮负重伤,大败而归。袁崇焕文人掌军,却取得了宁远大捷,积功晋升兵部左侍郎。

天启六年(1626)八月,被袁崇焕击伤的后金豪酋努尔哈赤伤重不治,含恨而亡。不久,袁崇焕再次击退后金军的凶猛进攻,取得了“丁卯之役”的大胜。

天启七年(1627)四——六月,袁崇焕率赵率教、满桂、祖大寿、毛文龙、刘应坤、毕自肃等将领,配合蓟辽总督阎鸣泰挫败了皇太极的大举进攻,取得了著名的“宁锦大捷”。

千里救援,却被猜忌

《明史》记载,“宁锦大捷”后,满桂、赵率教等将领都得到朝廷厚赏,并加官进爵,但袁崇焕却因为曾向皇太极议和以及被魏忠贤嫉恨,魏唆使其亲信弹劾他拒救锦州而没有论功行赏,只给他增加了一级官阶 。

功高而不赏,袁崇焕愤懑不平,遂主动辞官归里。 天启七年(1627),朱由检即位,是为明思宗,亦称崇祯皇帝。崇祯即位后召回袁崇焕,次年(1628)四月以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使督师蓟辽。1629年10月 ,皇太极率八旗劲旅侵入明境,因数次败于袁崇焕之手,对其畏惧异常,不敢直攻宁远,而绕道喜峰口经内蒙兵分三路,连克龙井关、遵化,兵临北京城下。

袁崇焕闻讯,未得诏命,立刻率军千里回师救援。袁崇焕果然是满清克星,千里驰援的他不顾疲惫,一到京郊立刻进击清军,在广渠门和广安门外两次击败皇太极。皇太极在军事上不是袁督师对手,于是采纳汉人谋士范文程之计,想方设法除掉袁崇焕。

皇太极用反间计挑拨崇祯与袁崇焕的矛盾。刚愎自用、猜疑忌刻的崇祯果然中计。崇祯疑心袁与皇太极有密约,双方图谋攻取北京,签了城下之盟,于是决定召见并诱捕袁。

崇祯以“议军饷” 为由召袁崇焕入城。原来,宁远军千里来援,在京郊奋战了十几天,军无余粮,马无草料,数九寒天,凄风苦雨,露宿旷野,苦不堪言。袁崇焕听说崇祯召他进城“议军饷”,很高兴,想也没想就进城来到紫禁城。

忠良被磔,万古奇冤

接下来发生的事也算妇孺皆知了。袁崇焕见到崇祯后,什么都没来得及说,就被武士剥掉官服,并当堂逮捕了,崇祯让他下锦衣卫大狱,并严加审讯。

《明实录》记载,崇祯三年(1630 )八月十六日,大明兵部尚书、蓟辽总督袁崇焕,惨遭磔刑(凌迟,又称“千刀万剐”),含冤负屈而死。那么,大明国防中坚、满清劲敌袁崇焕究竟犯了什么罪?且看看六部六卿(其实是崇祯)给他定的九大罪状:

一、付托不效;二、专恃欺隐;三、市米资盗;四、谋款诱敌;五、擅杀岛帅(毛文龙);六、纵敌长驱;七、顿兵不进;八、遣散援兵;九、携僧入城。简直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崇焕何罪?莫须有也!

史载,崇祯以“通敌叛国”罪残酷地处死蓟辽总督袁崇焕,凌迟行刑前,观者如堵,开膛破肚,骨肉俱尽,京师愚夫愚妇们争啖其肉,最后只剩头颅,还要传视九边;兄弟妻妾均遭流放,家产被抄没入官,朝野山呼万岁,自然无人替他鸣冤叫屈。直到七十年后的一七零二年,康熙帝授意清廷内务府公布了皇太极的密谋,《清太宗实录》、《明史纪事本末》、《啸亭杂录》等文献对这一冤案均有详细记载—— 崇祯误中皇太极反间计,轻信被建州女真人遣回被俘的杨春、王成德二太监,以为袁总督与后金订有密约,故意勾引八旗军入侵关内。康熙帝肚量还算宽宏,倘若他不泄露这一机密,后世一定会把袁崇焕当大汉奸看待 ,他也因此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永世不得超生。康熙之所以敢于将此机密大白于天下,是因为满清入关后大局已定,统治已经稳固,表彰忠臣义士(即便是敌对方的),更有利于凝聚民心、稳定政局。

袁崇焕之冤堪比岳飞,他死的比岳飞更惨。就连曾经的敌人都为他鸣不平,并为他平反昭雪,居然还有人说他对对中国造成了多大破坏,实在有些匪夷所思。

插图源自网络



铁马冰河wu


明朝末年,局势纷杂,身处漩涡之中的很多人都曾饱受争议,袁崇焕便是其中之一。有人说他是擎天一柱,崇祯处死他就是自取灭亡。也有人说他通敌卖国,欺君误主,加速了大明的灭亡。那么,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袁崇焕赴辽作战

袁崇焕是广东东莞人,35岁时中进士,被任命为了福建的邵武知县。在任内,袁崇焕因为喜欢军事,所以经常向一些老兵打听边塞地区的战事。

天启二年(1622年),袁崇焕被提拔进入了兵部。不久,后金攻破广宁,朝廷商议派人镇守山海关。此时,袁崇焕在查看了关外地形之后,在朝堂上夸下海口,只要有足够的兵马钱粮,自己一人便可以镇守山海关。

(袁崇焕)曰:“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明史》

显然,袁崇焕这句话吹牛皮了。一个从未参加过实战的文官,又怎么可能以一人之力捍卫整个帝国的安全。从这里,袁崇焕不切实际的性格已经显露无疑。



幸好,当时蓟辽督师为孙承宗。孙承宗是一个着眼于全局的人,他认为如果想要稳定辽东局势必资于海。为此,孙承宗上书天启帝,请求将后勤补给分配给登莱巡抚袁可立一定数额,好让袁可立经营海上对抗后金的防线。

袁可立能力出众,迅速在沿海地区构建了上千里的防线,并且轻而易举的节制了毛文龙。

再说袁崇焕,来到辽东之后,在孙承宗的指挥下驻守宁远城。一时间,明朝短暂形成了对后金的军事包围。如下图;



袁崇焕督师蓟辽

实际上,袁崇焕的崛起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魏忠贤。

虽然历史上魏忠贤是一个大奸臣,但也并非一无是处。他虽然拼命敛财,但他并没有向穷人收税,而是向那些中高层的富有阶级抽重税。因为他明白,向穷人征税,穷人一无所有的时候只有造反,而向富人征税,他们虽然失去一些财富,但依然可以过得非常滋润,根本不可能考虑谋反叛乱。

收上税来之后,魏忠贤把大部分税收供给了前线。因此,辽东战事的顺利实际上有一半的功劳属于魏忠贤的。

不过,魏忠贤和孙承宗关系不好,所以孙承宗被魏忠贤迫害,辞官回乡。

孙承宗辞官后,高第成为了蓟辽督师。



此时,努尔哈赤得知孙承宗被罢免,于是率军抵达宁远。这一战大家非常熟悉,袁崇焕大胜后金,并且一炮把努尔哈赤轰成了重伤,后来还一命呜呼了。

宁远大捷之后,袁崇焕被捧上了神坛,无数赞誉接踵而至。当然,这其中也有鼓舞明军士气的原因,让大家感受一下,女真并不是战无不胜的。

不过,袁崇焕似乎并不太清楚,他受到赞誉之后开始骄横跋扈,与满桂、王之臣等人闹矛盾。在这期间,袁崇焕还极力的讨好魏忠贤,甚至在辽东地区为魏忠贤建立了生祠。

接下来,魏忠贤设置了辽东巡抚,由袁崇焕担任。



天启六年,努尔哈赤病死,皇太极掌握了后金,袁崇焕写信给皇太极想要议和。第二年,皇太极同意了袁崇焕的请求,于是倾巢而出攻打朝鲜。

此时,明廷得知皇太极的动向,将关内关外皆赋予袁崇焕,并且让袁崇焕救援朝鲜和毛文龙。但袁崇焕坐失良机,根本没有出兵,也没有偷袭皇太极的老巢。以此可见,袁崇焕的军事能力并不是太突出。

皇太极征服朝鲜之后,迅速回兵锦州,袁崇焕再次无动于衷。后皇太极攻打宁远,袁崇焕才做出了反应,派兵绕到了皇太极后方,并且以水师牵制。

后金面对坚城利炮,损失惨重,最终选择撤围。于是,袁崇焕取得宁锦大捷。

纵观袁崇焕两次大捷,评心而论,虽然有一些亮点。但是从战略和战术上来讲,并没有达到韩信、岳飞等人的高度,所以,所谓的擎天一柱,抵抗满清、捍卫明朝的栋梁言过其实了。



袁崇焕造成的损失

取得两次大捷,袁崇焕确实被人们捧上了神坛,但他忘了,他取得的成绩是建立在孙承宗和袁可立的战略基础之上,所以自己也有点飘了,尤其是崇祯继位时。

崇祯上台后,袁崇焕有开始了吹牛皮,对崇祯夸下海口,说五年内可以复辽。崇祯听后非常高兴,给予了很多赏赐,并且让袁崇焕督师蓟辽。由此,袁崇焕走到了孙承宗的位置。

后来,有人询问袁崇焕复辽之策,袁崇焕却说这些话是安慰皇上。别人好心提醒袁崇焕别犯了欺君之罪。

臣受陛下特眷,愿假以便宜,计五年,全辽可复。给事中许誉卿叩以五年之略。崇焕言:“圣心焦劳,聊以是相慰耳。”誉卿曰:“上英明,安可漫对。异日按期责效,奈何?




此时袁崇焕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所以向崇祯说:“辽东地区局势纷乱,况且朝廷各部门之间配合不到位,所以……。”

崇祯:“没事,我亲自下令,各个部门全都听你调遣。”

“陛下,朝廷还有很多人对我不服气,我怕有人对我抨击,导致战事不利。”

“没事,这是尚方宝剑,给你。而且我把满桂等人的尚方宝剑也收了,辽东局势全都听你的。”

于是,袁崇焕顺利把自己陷入骑虎难下之地。

袁崇焕到达辽东后,为了将权力全部收入囊中,绕道海上,到达了毛文龙的领地,之后在不计后果的情况下擅自将大将毛文龙斩杀。




毛文龙死后,其部下离心离德,变得毫无战斗力,曾经袁可立耗费大量财力物力经营的海上防线彻底崩溃,后金再也没有了后顾之忧。皇太极看到这儿简直开心到了极限,于是发生了己巳之变,皇太极亲自率军借道蒙古,兵围北京。

到这儿,袁崇焕迅速回兵救援北京,在广渠门与皇太极大战。期间,袁崇焕曾经多次要求率军进入北京城,但崇祯下旨拒绝了袁崇焕的请求。

皇太极撤兵之后,崇祯迅速收缴了袁崇焕的兵权,并且将其凌迟处死。其罪名有以下几条;

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

以上几条,除通敌叛国有争议之外,基本上全部坐实。尤其是袁崇焕作为蓟辽督师的几年中,空耗财力而无进展,擅杀毛文龙导致兵变,致使袁可立数年的经营毁于一旦。



纵观袁崇焕一生,在明朝对后金的战争中有功,不过只停留在战术层面,只是某一场战役。而从明朝对后金的整体战略上来讲,袁崇焕过大于功,甚至可以说袁崇焕在战略层面都是过。尤其是袁崇焕对着崇祯随意吹牛皮,导致明廷全力支持他,而他却空费财力、物力,经营几年之后还使的皇太极没有了后顾之忧而放心大胆的入长城劫掠。所以,袁崇焕死的并不冤。


我是越关


破坏力非常大,大到某些当代国人都语无伦次了。

做个比喻,旧中国有些号称“低调俱乐部”的人,抗战的时候躲在大后方让别人去送死,然后这些人却给死者扣上“破坏和平,误国误民”的帽子。

就是这样,可以把黑的说成白的,把卖国说成“为国家保存元气”,把抗敌救亡说成“让生灵涂炭”。

不得不说,袁崇焕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并不是一个战神,甚至也有决策失误和说大话的时候,但他至少是一个真正敢于战斗的人。在明朝后期的文臣中,袁崇焕的作战能力和战略判断力,至少在平均水平以上。一个敢于打仗的人,胜过无数个空谈的家伙。

广渠门一战,袁崇焕身中数箭,仅凭这一件事,其他人就没有抹黑他“叛国”的资格。

很少有人是天生的军事天才,多数的将才都需要在战斗中磨砺。把袁崇焕若干并不致命的错误无限放大,极力贬低甚至污蔑,甚至说什么“袁崇焕一句大话,葬送了明朝”?这是一种非常低劣的做法,确实和“低调俱乐部”有的一拼。没什么人能葬送明朝,葬送明朝的只能是明朝自己。

其实,抹黑袁崇焕只是其中一例而已。抹黑岳飞,都已经公然出现了,甚至真有人敢把岳飞和韩世忠说成是“误国误民、败坏国家元气”。更可笑的是,还有人列举绍兴十年到十一年的若干“罪证”,痛心疾首地把岳飞说成“北伐失败”的罪魁。

这些只是可笑吗?并不可笑。有些人这么做,是为了卖弄自己的“不凡学识”,还有人这么做,纯属玩弄社会舆论,试图充当“意见领袖”,更有人纯粹是为了博取眼球,骗取阅读流量。无论哪一种,都令人不齿。(陶慕剑)


陶式防务评论


大概在2005年以后,网络上涌现出各种黑袁崇焕的声音:

有些人说他断送了明朝,有些人说他的地位都是靠清朝捧起来的,甚至还有些人干脆说他是清朝的卧底。

而贬低袁崇焕的同时,这些人必定胡吹毛文龙。

崇祯二年(1629),袁崇焕斩杀毛文龙于双岛。这件事成为很多人攻击袁崇焕是卧底、奸贼的理由。

因此,如果想要评价袁崇焕,似乎就要说一说毛文龙。毛文龙当时据守皮岛。皮岛作为明朝在海上的基地,能够对后金的军队形成一定牵制。

但这种牵制并不足以击败清朝。明朝想要击败后金的唯一方式,是辽东的正面战争击败对手,毛文龙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像一些人吹的有那么大的意义。

很多人以为毛文龙很重要,那是因为读史料不细致——毛文龙其人,经常虚报战功。

不仅如此,毛文龙把东江镇发展成为了一个割据性地方势力,跋扈不臣、不受节制。在这种情况下,袁崇焕才要诛杀毛文龙。

对于明朝的灭亡而言,毛文龙的死无足轻重。真正关键的问题是:

毛文龙死后,东江镇群龙无首,最终产生了内讧。其中,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人联合降清,这才是迫使明朝灭亡的推动力之一。


因此,袁崇焕诛杀毛文龙,这件事没什么错,毛文龙本人并没多少价值。只是毛文龙死后的连锁效应,这是袁崇焕始料未及的。

总的来讲,袁崇焕是个比较出色的辽东守将。

指挥宁远之战,阻止努尔哈赤西进的步伐;大力构筑“关宁锦防线”,多次狙击清朝的进攻。

很显然,在这条战线上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毛文龙的那点仨瓜俩枣。这是袁崇焕黑怎么否认都否认不了的。

我猜之所以有人黑袁崇焕,大概这些人都是崇祯粉吧。

毕竟,杀死袁崇焕算是决策失误,属于草包废物。崇祯粉怎么可能认下草包废物这个名号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