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一線先鋒榜 (第14期)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區基層黨員幹部主動放棄節假日,堅持率先垂範、守土有責,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湧現了一批敢於鬥爭、擔當作為的典型事例。為激勵全區廣大黨員幹部積極投身疫情防控阻擊戰,現將典型事例編成“先鋒榜”並予以分期通報。

1.光榮社區老黨員愛心捐款情意濃。2月13日,光榮社區賬戶上收到一筆1萬元的轉賬,匯款人李緒介。望著賬戶上的金額,社區工作人員感動不已,因為這個名字他們太熟悉了。82歲的李緒介是光榮社區一名老黨員,不論是棚改拆遷還是文明創建,總是積極帶頭支持社區工作。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牽動李緒介老人的心,他總想著為阻擊疫情盡一份力,但由於年事已高,無法親自到抗疫一線出力,最終他決定用捐款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一份愛心。面對這一大筆愛心捐款,社區找到李老表示感謝,老人表示之所以沒到社區現場捐,就是怕社區不收,社區幹部不分晝夜在一線奮戰,這是作為一名老黨員的義務,也自己的心願,社區一定要收下他這點“綿薄之力”。在疫情面前,愛心老黨員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初心和使命,為社區黨員做出了榜樣,更溫暖了社區每位工作人員。

2. 不忘醫者初心,牢記服務使命:醫務志願者在行動。“抗擊疫情是一場全民行動,在這場阻擊戰中,沒有人是旁觀者。作為一名醫生、一名黨員,我更義不容辭。”機場社區診所醫務工作者鄧旭東說。鄧旭東是當地小有名氣的醫生,醫術有口皆碑。疫情發生以來,他積極響應號召,成為一名志願者。每天帶著診所五名醫務工作者全身心投入到志願服務中。得知鄧旭東來卡點當志願者,卡點小區居民很高興,彷彿吃了一顆定心丸。和普通志願者不同,鄧醫生不僅為進出居民測體溫、發通行證,還經常為特殊時期不方便去醫院就診的病患做義診,給他們支招、緩解病痛。為了提高居民對新冠病毒的認識,鄧旭東第一時間收集官方發佈的各類疫情消息和科學防控措施,及時將信息發佈在各個工作群、社區防控群、流動黨員群等,主動為陷入心理恐慌和有壓力的居民提供信息諮詢、心理輔導和情緒疏導等工作,引導居民正確應對。社區人手緊缺時,他便背起噴藥桶,一棟一棟樓進行消殺;下雨了就馱來遮雨棚給卡點工作人員避雨;物資緊缺了就自掏腰包備上口罩、手套等防護物資。走訪、排摸、值守、消殺...他是社區疫情防控一線的“全能王”,點點滴滴都彰顯了他醫者仁心、黨員初心和志願者愛心。

3.社區抗疫一線的“鐵娘子”。自抗擊疫情戰鬥打響以來,龍獅橋社區書記孫玉萍一直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第一線。自年初三開始,從早上7:00時到晚上9:00時每天工作14小時,到如今已連續奮戰20余天。乏了就用冷水洗個臉,累了就趴在桌上休息一下,緊張的工作節奏和高強度的工作量,使她喉嚨嘶啞,雙眼佈滿血絲,身體也出現了不適狀況,但作為社區書記,這個時候不能到下,守土有責,更要負責,就這樣她依舊堅守在崗位上。2月15日,風雪交加、氣溫驟降,像往常一樣,她逐個卡點查看,帳篷是否加固好、雨具取暖器是否配齊,一圈跑下來鞋子都溼透了。孫玉萍始終堅守在自己的陣地上,把所有精力全部投入戰“疫”中,從人員摸排、人員調配、物資採購,到卡點佈置等等,她都一件件抓細,每天早出晚歸、披星戴月。作為抗疫一線巾幗不讓鬚眉的“鐵娘子”,每每提及家庭和孩子,她總是雙眼泛紅,內心充滿了愧疚,“真的很對不起孩子。但我必須衝在一線。”她說。

4.市場監管局何玲:越是艱險越向前。何玲是區市場監管局人民監管所所長,也是一名轉業軍人。剛開始,居民都沒有意識到疫情的嚴峻性,當聽到菜市場要關閉,經營戶立即爆發出種種不理解的情緒,何玲帶領全所工作人員,一家一家宣傳做工作,終於轄區菜市場在年前全部關停。每天她帶著所裡6人每天奔走在轄區內的農貿市場、藥房、餐飲店、賓館等地,查活禽交易關閉情況,查有無經營野生動物情況,查市場通風、消殺、體溫監測、卡點設置情況,查藥房防疫防護物品物價、索證索票落實情況,查餐飲店有無現場消費服務的情況...從 臘月二十九到現在,她已20多天沒有休過假,甚至連家人做的豐盛的年夜飯都來不及吃。何玲的手機備忘錄上每天記錄著工作完成情況,這些天,全所巡查餐飲單位累計1245戶次,取消集體聚餐60桌;引導7家企事業食堂實行分餐制;巡查藥店203戶次;1家農貿市場、25家藥店、27家賓館門口設立卡點;受理投訴63件,處理完結60起;發送倡議書、通告明白紙等各類宣傳資料1635份...每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回家到家中早已是疲憊不堪,但她還是不忘記梳理下白天的工作,思考明天的重點,因為她知道,自己和同事們必須堅守好自己的陣地,時刻守護著人民群眾健康安全,疫情不退,堅決不休息。

5. 隔離醫學觀察點的小姑娘“華麗轉身”。這是一個特殊的地方,迎江區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這是一個特殊的團隊,迎江區人員安置組。這裡的每一個人冒著被感染的風險,日夜奮戰在隔離一線。2月6日,這群來自不同崗位的人緊急集結到這裡,成立了臨時黨支部,12名黨員帶著初心與使命,堅守默默堅守在這裡。作為安置組唯一的女性,剛參加工作才五個月、98年出生劉清,是年齡最小的工作人員。從剛開始的茫然、害怕,到慢慢進入工作狀態,她不斷客服自己的心裡障礙,主動好學多問,認真做好每件事。2月9日,得知隔離點一人確診轉院、兩個小孩留下繼續觀察時,小小年紀的劉清有些害怕,但她看到臨時黨支部的黨員衝在前面,髒活累活搶著乾的時候,她從疑慮,到無懼,從被動,到融入,她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真切地感受黨組織的力量。就這樣,她一點一滴向身邊黨員看齊,制定隔離點各項工作制度,挖掘身邊的榜樣典型和暖心故事,消毒、監測體溫、分餐、送物資,為工作人員、隔離人員化解壓力、疏導情緒……哪裡需要,她就在哪裡。2月12日,劉清在“疫”線遞交了自己的入黨申請書,她在入黨申請書中這樣寫到,“以前,最勇敢的人把我們保護得很好,現在,我也要成為最勇敢的人!”

(以上由區委組織部、華中路街道黨工委、龍獅橋鄉黨委、新河路街道黨工委、區市場監管局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