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老年人總愛攀比,與別人家比孩子、比收入等,這是什麼心理?

老左心理工作室


我嘗試從三個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

1、什麼樣的人(無論年老或年少)喜歡攀比?

2、有些老年人是否相對年輕時,更容易攀比?

3、為什麼喜歡攀比的老年人要與別人家比孩子、比收入?

1、什麼樣的人(無論年老或年少)喜歡攀比?

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攀比的,相反,有些人很不願意與他人比較。

喜歡攀比的人,從先天因素來說,主要是性格的因素,他們一般具有如下的性格特點:

1)相對比較外向,願意與人打交道,容易受到別人評價的影響

因為喜歡交流,也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響,所以在頻繁與人互動的過程中,吸收到了很多信息,比如誰誰家發生了什麼事情,誰誰做生意賺了多少錢,誰誰嫁了一個優秀的老公,當很多外界的信息進來之後,這種性格的人容易以別人的評價標準為標準,說得通俗點就是“活給別人看”,由於他們把自我價值建立在了別人的評價標準之上,所以就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從而形成了內心的攀比心理。

2)有依賴心理,希望從別人的關注和認可中獲得內心的力量感,其實內心是虛弱的

這種人往往會把自己的不如意投射到孩子或伴侶身上,動不動就說“你看人家的老公/老婆多麼能幹,你怎麼就不學學人家?”或者是“你看人家的孩子學習成績多好,題目一遍就過,從來不出錯,你怎麼就這麼笨?”看起來是恨鐵不成鋼,其實是把自己的自我價值實現依賴在伴侶和孩子的身上,希望他們替自己來實現。

從後天因素來說,這種極其容易因為外界而心理波動,內心虛弱和自卑的狀態,有一部分是受到從小的家庭環境和成長經歷的影響:


1)從小家庭環境不好,要麼家境一直都很貧窮,在同齡人面前抬不起頭來,要麼家道中落,原本富裕的家庭突然變得窮困,遭受了親戚們的白眼和冷落,這些都會給孩子帶來影響,讓他在長大以後變得越發敏感和自卑。

2)成長經歷中遭受過很大的挫折,要麼懷才不遇,要麼工作或情感上受到很大的打擊,一蹶不振,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都會造成愛面子又自卑的心理。


2、有些老年人是否相對年輕時,更容易攀比?

答案是不一定。人年紀漸老時,可能出現兩種情況:

1)想通了,看開了,比年輕時更豁達,更不在意他人的看法。

這種情況下的老人,也許年輕時喜歡爭強好勝、喜歡比較,年老後反而不比了,看淡了,只是想每天頤養天年,凡事不與人爭,這是一種情況。

2)比年輕時更計較,更敏感,更在意,也更容易與人攀比。

這是因為人年老後,原先可以掌控的比如工作、情感漸漸無法去掌控了,閒暇的時間變得很多,當不知道如何打發時間時,自我價值感降低,有一種失去了自己的世界的感覺,日本小說《失樂園》中就描寫了這種狀況,當無價值感越來越強烈,有些老人會有放棄生命的想法,而另外一些老人則可能變得越來越計較,每天就活在與他人攀比之中,如果不讓他攀比,他會感覺活著沒有意思。


3、為什麼喜歡攀比的老年人要與別人家比孩子、比收入?

因為喜歡攀比的人,核心動機是希望得到大家的認可,並且以別人的評價標準為標準。最容易受到大眾廣泛認同的價值取向,也最容易量化比較的,無非是物質條件、外表容貌和事業這些。而老人已經容顏不在,不可能與他人比美,那麼比較家庭的收入,或者比較孩子的學習成績(預示著未來的事業前景和掙到高收入的潛力)當然是最直觀的。

潛意識裡面,喜歡攀比的老人覺得:“我已經不行了,這輩子就這樣了,但你們小輩得爭氣,為我們家掙面子。”

當我們深刻理解了有些老人為什麼愛攀比,站在更高維度去看,也就可以理解和接納了,作為年輕人,我們要有自己的看待世界的角度,但也可以包容家裡的老人,因為他們和我們的情況不一樣,說穿了,他們的攀比也就是對我們的一種需求和依賴而已。


雲之味


這是虛榮心很強的人,從小到大,從大到老都是愛攀比,其實人比人氣死人,我最喜歡一句話,生死由命,富貴在天,當我們參加工作時大家就羨幕的是雙職工家庭,到如今大家都又羨幕能養得起全職太太的家庭,過去看不起我單職工家庭的老同學,今日小孩貫成了啃老族,所以說,任何時侯不要看不起不如自己的人,更不要天天羨慕嫩妒比自己富裕的人,一個人的一生要有多少財富和能活幾年完全是早也決定了的,這叫命運。


普乖寶


攀比,是心理貧窮的標誌

朋友買了個聯排別墅,邀請我去參觀,她一邊興奮的指點著房間,一邊有些緊張和渴望的等著我作出反應。

我明白她的緊張,可能此前的經歷讓她擔心被認為是炫耀,可能擔心遭到不中聽的批評,有太多的人會把葡萄酸毫無掩飾的表現在臉上:

“還行吧”、“房間太小了”、“採光不大好”、“房子不好,你花那麼多錢也就買個小院子”

象小說裡寫的“那滿臉的酸相,滿口不中聽的話,也足夠叫她掃興的了。”

當聽到我熱情的說一定要請我在她家的院子裡喝咖啡,她高興地眼睛都亮了。

那是一種被分享的喜悅帶來的喜悅。

古文說獨樂樂,同樂樂?當然是約上三五知己朋友同樂的好,這種樂能通過他人的情緒,擴大和加強。

只不過現在,在某些時候,跟別人分享自己的喜悅是件困難的事,因為心理上出現了貧富差距,想要同樂的快樂很難。

她是個心思單純直爽的人,想的不多,在同學群裡曬房子的時候,只是一種喜悅的自然溢發,卻不知引發了一場曠日持久的風波,一個女同學跳出來各種含沙射影、各種尖酸針對,她的一腔喜悅非但沒得到分享,反而心情大受影響,幸福感受到打壓。

前一陣子有個朋友圈文章挺火的,圈子不同,不必強融,其實很多人看似在一個圈子裡,比如是同學或同事,事實上心理上卻不在一個圈子裡,心理上的貧富差距很大。

不僅是比拼真金白銀的財富,各種各樣的生活內容都要拿來攀比,穿了什麼品牌的服裝,上哪旅遊了,老公掙多少錢,住多大的房開啥樣的車,孩子讀什麼學校,成績怎麼樣。

也許可以說攀比本身就接近心理窮人的標誌。

一個人如果對自己的評價是穩定的,就不大會通過攀附外界的價值風向標,來實現心理上的平衡。

當我們說某人心理極度不平衡,說的這種症狀通常表現為,一個人對他人的成就、幸福,甚至失去了哪怕是禮貌性的讚美,連禮貌都沒有能力維持,赤裸裸的表現出嫉妒性的攻擊;或正相反,喜歡揭人家的短處,攻擊別人的軟肋,通過貶低別人的幸福,打壓別人的幸福感。

有的時候你不必炫耀,你的幸福存在本身就是炫耀,你的成功出色本身就可能成為對他人的冒犯和挑戰。

哪怕你小心翼翼的低調的活著,你的恬然淡適,依然被認為罪不可恕,別人辛苦你也要辛苦;

別人上躥下跳的浮躁,你也要浮躁捧場才是;否則你的幸福就不合理。

有話語權的往往反而是不如意的一方,他可以發牢騷,可以挖苦,可以攻擊,你不能回嘴,因為你一張嘴就被貼上標籤:覺得自己混的好,了不起?!

據說現在在學校裡,學霸是句罵人的話。但不合邏輯的是,很多學生一方面嘴上鄙視著學霸,一方面又都卯足了勁兒爭當學霸。

這種失衡的狀態,就是一種心理和行為上的不一致。

不承認自己其實是想吃葡萄的,說葡萄酸是因為自己吃不到。

這種心理的普遍存在,破壞了人與人之間的情誼。因為雙方已經沒有平等的心理基礎可言。尤其是在朋友之間。

朋友同學是我們最具可比性的座標系。

“我們從來就不會孤立地形成我們對事物(如財富和社會尊重)的相應期待,我們的判斷必然有一個參照群體——那些我們認為和自己差不多的人…

我們每天都會經驗到許多不平等的對待,但我們並不會因此而妒恨每一個比我們優越的人,這就是嫉妒的特別之處。有些人的生活勝過我們千倍萬倍,但我們能心安無事;

而另一些人一丁點的成功卻能讓我們耿耿於懷,寢食不安。我們妒嫉的只是和我們處在同一層次的人,即我們的比照群體。世上最難忍受的大概就是我們最親近的朋友比我們成功。”

而無視人和人之間的差異,認為自己有權利享有和別人一樣的成功,還有這樣的平等教育,小傢伙們從在幼兒園起,就被教育“我棒,我棒,我最棒。”而這一點在往後的經歷中會形成怎樣的心理落差,造成怎樣的心理失衡,因為在各種選拔和排名中,最棒不是一個均分的評價。

“每個人都深信自己有足夠的實力去實現自己的任何理想。一個人可以選擇任何職業,這時,一個雄心勃勃的人當然會自命不凡,覺得自己可以從事一項更重要的職業。然而,這一切純然是一種幻覺,現實的生活很快會讓他清醒過來。”

人生中的很多朋友到最後不得不放棄,並不一定是外在的物質條件或所謂成功與否造成的差距,而是心理上的貧富差距到了讓彼此難以理解和接受的程度。一方的好意被理解起來困難重重,一方的羨慕嫉妒恨象刺蝟一樣到處扎人。

有時候會覺得和這樣的人說話真放鬆,他不會攻擊你,明明自己事業成功,反而會謙虛的說你不是沒能力,只不過沒有找到自己的位置,我沒什麼,只是幸運罷了。

心理富裕的表現就是維持著人格的體面,保持著禮貌,保持著人和人之間交往的友善尺度,讚美別人,顧及到他人的感受,對自己取得的成績很低調。

現在接納自己挺時興的,也許接納自己最大的好處,就是恢復心理的平衡。

或者從生活的物質狀態上沒有什麼改變,但起碼心理上可以富裕到負擔的起對他人的承認和讚美,對他人的喜悅的分享,對他人的真誠同情,也只有這樣才能持久而愉快的一起玩耍。


思維武器庫


當一個人,需要靠和別人比孩子來獲得自己的成就感的話,在我看來,至少表明這個人對自己已經沒有任何再更進一步的要求了。


對於一個有上進心的人來說,他(她)會要求自己,希望自己在工作上、在生活上做得更好,以為自己、為家人掙得更多的榮耀。 在我看來,這才是一個人對自我的恰當要求,也是對自己和對家人的負責。

然而,在社會生活中,我們都會看到,有一些人,尤其是老年人,他們因為年齡的緣故,已經沒有更多的機會參與社會生活了。這也會使他們產生恐懼感,畢竟人已暮年,死亡成了他們不得不面臨的生命威脅,所以總要依仗著一點額外的東西來使自己活得更有派頭。


而這依仗的來源,不是自己,而是孩子。自己的孩子超過別人的孩子,比如工作比人家好,收入比人家好,婚姻對象比人家好,就成了他們自我滿足的成就來源。老話說,“水滿則盈,月滿則虧”。要讓這些老人憋住自己的嘴巴,不說出自己養育子女的成就,還是蠻難的。


所以,題主,您看,這老人炫耀自己子女的成就,內在還是有一些有趣的內在動機的。


清風說心理


老年人也是有攀比心,有慾望,有虛榮心,有嫉妒心的,從某種角度來說,老人的嫉妒心和攀比心甚至比中年或是青少年更強一些。怎麼說呢?因為已經活了大半輩子,所謂的人生巔峰時代已經成為了過去,最輝煌的那段時間無非也就那樣了。自己的豪情壯志要麼已經實現,要麼也只能是空想,空想之餘只能通過將自己的期望給予下一代。

年輕人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和攀比心,更多是通過衣食住行來表現,而非言語。比如住豪宅,開豪車,穿名牌,佩戴奢侈品,用高檔化妝品......這些表現更多是一種身份的象徵。而老人,因為年齡大了,沒有太多飲食上的慾望,只求一個吃飽穿暖,沒有表面上的那些比較,只能通過言語進行攀比。

我家的爺爺奶奶就是如此,逢年過節的我會給他們在網上郵寄一些吃的和用的,以及一些營養品。我爺爺和奶奶倒是”大方“得很,把我買給他們的那些吃的都分給左鄰右舍家的老太太們了,而且一臉得意的跟人家說”這XX是我大孫女從那裡買的寄回來的,這XXX是我們家小孫女給我們買回來的,你們快嚐嚐呢。

不僅是我爺爺奶奶如此,其他的老人也是如此。張家的大爺說自己的孫子在外讀博,很厲害。李家的奶奶說自己的孫子掙錢多 ,村口的王大娘說自己兒子住別墅,後山上的趙婆婆說自己孫女年薪百萬......

無非就是想聽別人說一些讚賞的話尋求心理上的一些快感和得意罷了。


i心理


攀比這事兒是個常態,其實不止老年人。

環顧我們的生活,女人們攀比衣服、包包、首飾、男朋友;男人們攀比女人、工作、車子、房子;家長們攀比孩子的成績、才藝;甚至孩子們都會攀比玩具、聖誕禮物和旅遊目的地……攀比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老年人相較於年輕人其實並不特殊,只是攀比的內容不同罷了。

至於人為什麼會攀比,其中心理機制極為複雜,但大體逃不過兩個維度:

一、自身內心對認同的渴求

每個人都有渴求認同的本能。從孩童時代,你誇誇孩子,他的小臉立刻會現出天使般的笑容。外界對自己的肯定和認同是構成自信心和自我認同的重要基石。攀比的過程,無非是在別人面前誇誇其談自己的好:“我的比你的好、我有的你沒有”等等,以此期待博取對方的讚揚、羨慕,以滿足內心這部分的渴求。

那什麼樣的人特別愛攀比呢?當然是內心對認同渴求特別強烈的人。

什麼人對認同渴求特別強烈呢?當然是沒有自信心、自我認同感不足的人。

真正內心強大的人不需要自我吹捧,馬雲甚至會說成立淘寶是個錯誤云云,因為他的自我認同已經完整到不需要別人的讚揚或肯定。反之,自我價值感越低的人,對他人的認同需要就越強烈,越喜歡在攀比中不斷誇大、吹捧自己。就好像用華麗的羽毛把自己插得鮮豔無比,目的是掩飾內裡的虛空。

二、社交需要

在一個滿是攀比和吹捧的社交圈裡,參與其中是融入圈子的最好辦法。

每個人都有被人群接納的需求,被一個群體接納,基本要素是與群體展現出一致性。比如軍隊、學生、以及特殊職業都會有制服,制服就是展示一群人一致性的特徵要素。而往往在一個以攀比作為社交內容的群體,最好的辦法是也加入其中,也裝飾自己的羽毛,這樣既不會在群體中顯得突兀而被排擠,同樣也會在群體中贏得尊重和認同。

比如,一群老太都在攀比自家子女的職業,若你不找些話,甚至編些話來捧捧自己的孩子,別人可能會覺得“這個人很神秘,怪怪的”或“這個人裝清高嗎?”,這樣可就很難被群體接納了。

但是,作為子女,被長輩老這麼比來比去確實很困擾。要怎麼應對呢?

在知道以上攀比的心理機制後,我認為最理性,最優的做法就是:坦然接受,大氣無視,走自己的路,你們高興就好。

老年人攀比有他們自己的理由,這是他們的事兒,小輩無法改變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平和自己的心態,接受自己的形象被長輩用作增長光環的現實。如果不糾結形象侵權問題的話,其實自己也沒多大損失,自黑一下就能博老人一笑,也算值當吧。

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拿自己攀比的感覺非常不好,那我們能做的就是管住自己,不要拿孩子攀比、不要拿丈夫、妻子、男朋友、女朋友攀比。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才是聰明的選擇。


一心水平


嫉妒,攀比,恨人有笑人無,這三種心理很常見。但是,我可以非常肯定地告訴大家:如果你有這些心理,那麼,你的人生一定不會過好。因為,你會被負能量包圍,然後,根據“吸引力法則”,你吸引來的也全是負能量。

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網絡上的“槓精”,請大家相信我,所有的槓精,生活中過得一定很苦,沒有例外。過得快樂的人,絕對不會口出惡言,去傷害別人。

那麼,正確的做法是什麼呢?

答案是,你可以去羨慕,但是,你不能嫉妒,這是為你自己好。更積極的做法是,真心地去祝福他,同時,你可以把他當做榜樣和目標,當成提升自己的動力。去思考,他為什麼能得到我得不到的東西?我能不能把他的優點學過來,為我所用?這才是正面的、積極的心態,這才是正能量,這種心態才能讓你越過越好。

——劉語絲Angela


劉語絲Angela


王婆賣瓜,自賣自誇,這都是老人對自己子女成才的肯定與表揚,也是老人心理的一種滿足感。


信241706606


活得太輕鬆,個性強烈,虛榮心作怪,老了無事幹找事情做,找氣嘔,好似全中國只他家人生了兒女一樣。屬白痴類型類。給子女找麻煩。


老兵190976117


人的攀比很正常。說真話,人性本身就存在貪婪和自私。佔有慾,貪圖欲,是地球所有動物的本性。靈魂深處有這些東西,那麼人生活在一個社會大家庭裡,當然他要攀比了,攀比的本身就呈現了社會矛盾。你楞說人沒有貪婪和自私,是不客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