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明知关羽会放走曹操,为何还派关羽去守华容道?

第一军情


以前看《三国演义》,最喜欢的就是诸葛亮出山,到赤壁之战这一段。诸葛亮出山之后,放了三把火:火烧博望、火烧新野、火烧赤壁。这三把火把曹军烧得焦头烂额,诸葛亮从此成为曹操与周瑜的噩梦。

赤壁之战后,诸葛亮与刘备会合,派遣诸将去劫曹操。就在此时,诸葛亮下了一个让人不能理解的命令,那就是他居然派关羽去守华容道。

诸葛亮对曹操赤壁失败后的反应了如指掌,他让赵云在乌林小路埋伏曹操,又让张飞在葫芦谷口设伏。最后曹军果然一如诸葛亮如料,在逃亡途中,在这两处休息,被赵云和张飞打得措手不及。等曹军到了华容道,已是兵困马乏,再无一战之力。这时无论派谁去,捉拿曹操都是手到擒来的事了。诸葛亮却派了曾受过曹操恩惠的关羽,结果关羽念及旧情,一时不忍,放了曹操。曹操是刘备最大的敌人,像华容道这样的机会千载难逢,就让曹操这么溜了,实在太可惜了。

假设一下,如果诸葛亮命令扼守华容道的不是关羽,而是张飞、赵云中的一位,那么捉拿或杀掉到曹操之后,会发生什么?不论曹操被抓或是被杀,是不是汉贼伏诛,天下太平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杀掉曹操之后,曹氏会混乱一时,此时不正是刘备集团大举起兵北上的好时机吗。但这时的刘备集团,当时实力非常弱小。而真正能够抓住时机,趁机壮大的,只有孙权的江东集团。

孙权趁机再拿下合肥等地,力量壮大,能够和曹氏抗衡之后,孙刘联盟就完全失去意义。此时的刘备跟孙权谈判的资格都没有,孙权反而会先对刘备下手,以绝后患。即使孙权不杀刘备,刘备也别想捞到什么好处,最多也就是寄人篱下。

曹操若死,曹氏集团必然选择接班人曹丕上位,他们仍然可以挟天子令诸侯,地盘也不会太大的损失。哪怕是面对孙权的进攻,曹魏们做出一定的战略退让,形成相持局面,最后曹氏集团也仍然是势力最强大的。曹魏可能一时打不过孙权,但对付弱小的刘备集团却是绰绰有余的。曹魏必然会把矛头对准刘备集团,先除之而后快。对于弱小的刘备来说,曹魏的怒火是他们无力承受的,面对曹魏的报复,势单力薄的刘备毫无还手之力。

如果留下曹操,孙权必须继续依赖和刘备的联合共抗曹操,对刘备的一些小动作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孙权不敢把刘备逼上绝路,这样才能给刘备争取发展壮大的机会。同时,刘备也能够继续打着吊民伐罪的口号为自己争取百姓的支持,才有可能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也就是说,华容道杀了曹操,则刘备必亡。只有放过曹操,刘备才能活下去。

正因为看到了这样的因果关系,诸葛亮知道必须放走曹操。在这个前提下,诸葛亮才会派关羽去华容道。同时,诸葛亮逼关羽立下军令状,这是因为关羽性格骄傲,看不起士大夫。同时他在刘备集团里资格最老,是刘备集团的二号人物,平时对诸葛亮也不是十分敬服。诸葛亮正好借着这次机会,打掉关羽的傲气,让关羽从此对自己心服口服。诸葛亮要让关羽认清现实:我诸葛亮才是刘备集团的二号人物。回头看看,经过华容道一事,诸葛亮的目的是完全达到了,更充分显示了诸葛亮近妖的多智。

更多历史地理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图帝


地图帝


这个只是《三国演义》 中的说法罢了,在正史上可完全不是这样的,曹操逃跑的时候,是刘备亲自带兵马去追的,一路上杀了不少的人,只不过还是没有追上曹操,而这个时候,诸葛亮正好在荆南征粮,怎么会派关羽去华容道守曹操呢?那么接下来我们从《三国演义》这本小说的角度来分析下为什么诸葛亮猜到了关羽有可能放走曹操,还要派关羽去华容道。

诸葛亮在演义中完全被神话,他做什么肯定都是有道理的,众所周知,三国时期,三足鼎立,每一方势力都是有存在的理由的,假如说曹操在华容道真的死了,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首先北方肯定会陷入动乱,接下来孙权就会成为三国中最强大的势力,这样一来局势对刘备明显是非常不利的。

孙权成为第一大势力之后他会做什么呢?首先肯定就是要消灭刘备,以当时的形势来看,孙权的军队更加强大。所以说诸葛亮是不希望曹操死的,曹操活着各方势力才能平衡。那诸葛亮怎么还要关羽去华容道呢?

首先关羽这个人是非常讲义气的,诸葛亮算到了他不会杀曹操,还曹操一个人情,而且诸葛亮是专门挑选的关羽,在演义之中,张飞和关羽都略微的有些不服诸葛亮,诸葛亮派关羽去的时候专门让他立下了军令状,这就是诸葛亮的聪明之处。

他知道关羽不会完成这个任务,等他回来之后,诸葛亮也不会杀他,诸葛亮通过这种方式来震慑关羽,也可以用这种方式让关羽服他。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被罗贯中神话了,诸葛亮的政治眼光和才能是卓越的,但是军事才华并不突出,用人方面也乏善可陈。

先不谈空城计之类军事才华是被附加的,只看用人方面的错误。

一、华容道。关羽武力和智谋都胜于张飞,而能捉住曹操当是大功一件,此等功劳当然要送于和刘备亲近之人,赵云自然捞不着。所以关羽便是最佳人选。但是忽略了关羽曾降曹,受惠于曹。而关羽又是十分重情重义之人,致有华容道放曹大错,而无法彻底摁灭三国时期最大一支争霸力量。

二、失荆州。关羽一向高傲,又被刘备所谓“皇叔身份”、“重兴汉室”等幌子忽悠够呛,所以心目中除汉家天子、刘备等皇室宗亲外,没几个他看得上眼的人。联吴抗曹的战略根本敌不过心中对东吴的藐视,宁可独力抗曹,也不愿“受辱”与东吴联姻。致使失地丢命,也让刘备一支战略形势急转直下。

三、六出岐山。以西蜀的地形之利,若能好好休养生息、保存实力,以逸待劳对抗北曹和东吴,不至败于一时。此处可见诸葛亮也是存有“私心”之人,一心想在有生之年为西蜀打开北进通道,拿下富庶汉中,光复“汉室”,留名青史。却因连年征战耗尽国力,直至实力不堪一击。

四、魏延之反。西蜀后期人才凋敝,能治国治军者寥寥可数。而其中,魏延的军事能力明显高于姜维等其他众人。然而,魏延的傲气冲撞了诸葛亮,致使一直不被重用,并极力压制。一个有才华的人在压抑很久后一定会有爆发,可以说,魏延的造反是被诸葛亮逼反的。设想一下,若是诸葛亮放开心胸重用魏延,西蜀又会如何呢?

其他诸如错用马谡之类就不说了。而仅上述这四个错误,任意一个对于蜀汉政权都是伤筋动骨,甚至是致命的。


AK-47


赤壁大战,曹军战败溃逃,诸葛亮不杀曹操,却派追兵堵截,原因有二:

其一,曹操不能死

刘备阵营兵少将寡,暂时只能招兵买马,休养生息。曹操如果死了,北方中原将会大乱,南方孙吴失去了曹军的牵制,声威浩大,一不留神刘备方可能就被先吞并了。诸葛亮认为曹操需要活着,才能稳定北方,牵制东吴,给刘备阵营留下喘息以及成长的空间。曹操不死,孙刘联盟轻易不会破裂。


其二,表现孙刘联盟的实力

赤壁大战,曹军大船被一场东风一场大火烧得干干净净,丢盔弃甲。曹操逃了,如果诸葛亮没有派兵去追杀堵截,曹操逃得太轻易,以他多疑的性格,定会怀疑孙吴联盟的实力。如果意识到他们兵力不足,回过头来,去追杀孙吴在岸上的兵力,是有可能反败为胜的。

当时的孙吴兵力五万,曹军至少二十万,那场大火损伤的大部分是荆州的降兵,曹操本部损失不大,主要是被火烧蒙了,乱了阵脚。如若没有追兵,半路整军,卷土重来未可知。


诸葛亮派关羽去守华容道,也是最后一路追兵,明显是要放走曹操。

曹操对关羽厚待

曾经在刘备流亡在外,关于为保嫂嫂家眷,暂栖身曹营。曹操还违背自己的心意跟关羽约法三章:一、投降汉室不是曹操 二、善待刘备夫人 三、有刘备消息立即追随

很难想象曹操都答应了,还非常礼遇,送赤兔马,封汉寿亭侯,常常聊天谈心,句里行间都是求贤若渴。关羽离开曹营时还过五关斩六将,对曹操是有愧疚歉意的。之前无以为报,这次放过曹操算是还清了,正好解了关羽心中的亏欠。


诸葛亮言语刺激关羽立下军令状

其实也是对关羽的一次告诫。关羽回来领罪,自然不会斩首示众,不过也对军师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敬佩不已,从此听从军令行事。至少不会像诸葛亮刚加入时看他不起,不听号令。经此一事,心悦诚服,刘备阵营越发团结。关羽貌似也欠了诸葛亮的人情。


以上为头条号“晴空莽莽”的回答,头条App搜索关注“晴空莽莽 ”与您分享更多文学、诗词、历史趣闻。


晴空莽莽


这是演义里面的情节。老版电视剧里诸葛亮解释得很到位。我据此总结理由和目标如下:

1曹操必须放走,必须生还。赤壁之战的胜利孙吴获利最多,实力上涨最大。刘备这边只是暂解生存危机,仍然没有立足之地。所以必须让曹操退回北方,稳定魏国。 这样魏吴对峙,刘备才有机会生存发展。不然曹操战死赤壁,北方必乱 ,孙权有机会趁势进军灭掉魏国统一天下。然后,刘备就玩完了。

2放走曹操不能有破绽,否则外交上站不住脚。孙吴也可以兴兵问责。利用天下皆知关羽讲忠义,让他放走曹操,回报曹操当年的恩,是最合适的选择。这既能使关羽与曹魏扯平,以后打仗不手软,也能对东吴解释过去。

3收服关羽。诸葛亮激关羽出发之前立下军令状,回来以后再作秀斩首,最后大家求情后饶恕他。关羽素来傲慢,诸葛亮控制不住他,这次正好借机整他一下再卖个人情给他。之后关羽就比较听话了。

最终,三个目的都达到了,演义里诸葛亮提前算定一切,智慧满格,让人崇拜 ,你觉得如何呢?


Su57


赤壁之战时,诸葛亮明知关羽会放走曹操,却仍让关羽守最后一道关卡。我认为有三个原因:

一、诸葛亮认为曹操还不能死。如果曹操死了,会造成北方群龙无首,进而暴发大战乱,会给平民百姓带来更大的战乱之苦。作为一个政治家,首要的还是注重民生为要,因此他不想战乱害民。曹操活着至少能安抚北方人民的生活。

二、曹操此时死了对刘备集团不利。因为此时刘备力量很弱,没有稳定的根据地。如果此时曹操死了,北方混战,东吴孙权力量强于刘备且根基稳固,此时争霸,无疑大大利于东吴而大大不利于刘备集团,则刘氏要兴复汉室,无异于缘木求鱼。

三、彻底了断关羽欠曹操之情义。关羽降操,虽为曹操立过功劳,但比及曹操厚待关羽仍嫌菲薄。关羽是重情义之人,此时不让他了断,如果到将来某个关键时刻关羽滥情而施,危害会更大,弄不好会功亏一篑,所以先让他还了的好。

总之,诸葛亮安排关羽守华容道绝非仅只书上说夜观天象曹操命不该绝的谎话,让关羽偿还情债,实则是一石三鸟之计也。


闲庭信步PU


以当时的局势曹操还不能死,刘备哥们虽强但毕竟势力不如孙权,孙权虽然年小但江吴人才济济,又受前兄王和父王治理,文武齐心多为忠君爱国之辈。曹操统领都是王师号令假于王命,势力遍布中原,文强武壮多忠于猛德。若猛德有失,部下唯有二个选择是刘备万难承受的。一,是猛德手下力为猛德复仇,刘备根基未稳实难力敌,鱼死网破后果堪忧。二,曹操虽狭天子令诸候,还有点分寸!曹操不光是一代儒将其政治、军事和文学堪称大家,如果失去猛德不管是谁主政中原将乱!以当时三国鼎立的局面猛德还是不能有失的!诸葛亮神机妙算怎能看不出啦。

关云长本是性情中的爷,一生义拨云天!千里保皇嫂,千两金万两银高官厚录那敢放在眼里,唯嫂命是从。出五关杀曹六员爱将,亏欠了曹猛德天大的人情!曹猛德虽然心疼诸将爱才之心依然难减行书放路,这人情云长怎可忘怀!

华容道若要捉曹已非难事,可捉曹又能如何,杀不得又放不得,更难甚的是必须让猛德伤心之级唯有华容道最终一击!孔明老谋深算只有把这天大的人情送给云长。


星辰191549800


因为诸葛亮知道曹操不能死,而关羽性格重情义,所以他安排关羽去就是为了放走曹操。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放走曹操呢,这个要结合当时的局势去分析,如果曹操死了,北方必乱,这个时候孙吴完全没有后顾之忧了,被刘备抢了这么多地盘,是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必然会掀起大战,赤壁之战前刘备仅有江夏一地和数千兵马,即使后来抢占了荆州,在没有经过休养也是没有任何战力,如果这个时候和孙吴开战那必败无疑,所以曹操只有活着回去才能对孙吴产生威慑力,孙刘两家的同盟才有可能维持下去。

再分析一下为什么安排关羽而不安排其他人,我认为也是为了不给孙权借口。

其一关羽武力值是可以的,而且还是刘备军中的二把手,所以明面上安排关羽显示足够的重视。

其二这么多人里面,诸葛亮认为只有关羽才会主动放走曹操,那么不用额外布置任务也就杜绝了走漏消息的风险,因为一旦走漏消息势必损坏刘备的名声。

其三关羽对刘备的重要性世人皆知,关羽放走曹操,即使不斩关羽也就合情合理了。

其四诸葛亮想凭此次收服关羽,至少让他以后不要给他捣乱,因为关羽一直是看不上诸葛亮的,这次让关羽理亏,有助于以后诸葛亮在刘备军中的地位。

以上均是个人观点,若有不对,欢迎斧正。


野人野史



现在网络上一说起《三国演义》中的`华容道'和`空城计‘两段,必会有人侃侃道来:华容道是刘备为权衡敌我态势,与诸葛亮故意放的;空城计是司马懿为明哲保身,有意让的。此论调一出,每每人云亦云附合着还众多,几成达成了一种共识似的。


醉,真是醉了。这种论调不说挂不挂上阴谋论吧,起码也是现代人于社会压力大、心思多 防心重的一种阴暗心表现。要是多有传播,人人疑人,什么都是套路,真不利于人们正能的和谐相处。只能对今后社会的诚信发展产生负能。

小编要想回驳几句,怕都是微言了。但还是想略尽一人微薄之力,反击反击这种调调,希望有识者支持。

批驳几句: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只是小说,文学小说。某种态势下,也未尝不可归类相似于现代金庸等武侠作品类,只不过,罗本的小说更依托于汉未三国的大脉络,更贴近真人真大事的史实。

有人说《三国演义》三分假七分实,那是站在客观些容量些的角度。要是跟死了罗贯中的笔墨,只去站在蜀汉的角度看,说是七分假三分实,也不为过。

华容道这一段,是典型的文学艺术加工,即突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又刻画了关羽的义薄云天,增添了小说的趣读性。然而历史上并无关羽义释曹操一事。真实是曹操兵败赤壁后,刘备亲率兵马追击,至华容道再纵火,却晚了一步,曹操败兵已逃了过去。

很多人看了演义,以为正史。情有可缘,毕竟《三国演义》在民间流传太甚,家喻户晓。古代人知识量少,茶楼看到说书人声情并茂的讲说历史评书,往往会被带入,信以为实。回家再传于亲友邻里,以炫自己多识,应是我族各地常态。


可是现代人知识量大,科技发展多,月球都上去人了。还是动辄信以为二爷当年真实放过曹操一马的多。心中树立一个忠义的英雄典范,也没甚,也是正能,无可非议。问题就是有些现代人吃的精粮过多了,脑洞多开了,思维多展了。不知谁是源头,由一本编篡的小说演义,竟生生聊侃出一套政治哲学性的宫廷式的论调一一故意不杀曹操,留他是权衡三方利益以自保。

或许这个调调可能很符合现代政场、职场的狡黠化吧,还相当受众。当然有很多是人云亦云,觉得有那么些道理,实则是自己少见解,只想显示下多知而已。


实际你静下心来多想想,古人哪那么多道道。换你是刘备,一直被曹操摁着头狂虐,一有机会,得势拣了把利刃,还不恨得回捅个七刀八刀才是。至于什么自保、权衡,那都会是杀完再考虑的事了。

战争,从来都是以毁灭对方为目的,打胜了,得金得银,得兵得兵。我也一时找不出更好的例证,加深刘备必有心除曹的应该更合理处,反正,要想让刘备、诸葛亮放曹操,纯属无稽之谈。

放了曹操,让敌人再做大吗?放了曹操,你敢说哪一日,曹操不记东吴仇,联合孙权来收拾他吗。刘备、诸葛亮要真有那么操纵全盘敢放水的利弊理念,也不至最终争霸中,只抢得了一州吧。纵使放水,也得有那个能收能放的实力吧。当是时,兵少将少的刘备诸葛亮有吗?!


同理,空城计也是虚构的,突出诸葛亮的神。你见过一国之帅在前线把自身置于身无旁兵吗,况还是一生谨慎的诸葛亮。司马懿要是真实有这机会,不冲它个七零八乱,才是傻子呢。什么自保?避功大?东吴还未灭,辽东公孙氏还在,有的是大仗,还用的着他呢。

看似这论调那哲腔,聊的有点道道,实则真是轻蔑了诸葛亮、司马懿的智慧。古人当时当势,还不如你呢,你看问题那么深,杂不弄个国家政要当当呢。

行文有不当、言重处,还请读友谅下。小编是愤于这种调调,若是大肆抬头,真是一个负能的场量,它会让人与人之间更复杂疑忌的相对,会让社会更加叵测多多,脑絮乱乱。所以希望今发微声,以期有支持者,让这种调调少些散播,少些人云亦云瞎跟风。

我是爱看古书的散发弄舟,欢迎同好关注交流赐教。


跨越时空—散发弄舟


这个问题问得好,因为诸葛亮算计不管是人还是事情都是天下无双的,可唯独关羽,诸葛亮一直没有处理好,而且每次诸葛亮用激将法来激将关羽,都最后造成关羽都诸葛亮更是心存隔阂不满,两个骄傲(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关羽除了刘备天下还真没几个人放在眼里)之人,对了关羽熟读《春秋》,自然是对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很不以为然,从水镜先生还有徐庶轮番说诸葛亮怎么厉害!关羽总是是“切……”的态度。


1.先来说说诸葛亮为何喜欢用激将法来立权威

刘备班子除了关羽,其他一些人早在诸葛亮通过新野和博望坡两把火,对诸葛亮新生敬畏。诸葛亮一直在找机会来使关羽从心里服从自己。让关羽心里服气,诸葛亮就用他最拿手的激将法。诸葛亮为什么喜欢激将法?诸葛亮三顾茅庐前最喜欢都《梁父吟》里面有这样一段话“步出齐东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意思是说齐国相国晏子,利用二桃挑拨三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互相争功夺利内斗而死,晏子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三个勇士武功高强,不服从管理。《梁父吟》同情三勇士而委婉的批评晏子的做法,诸葛亮喜欢读它,证明诸葛亮觉得晏子管理能力欠缺,不能很好地驾驭一些有才能但又有着个性的人,虽然杀人能立威,但同样的造成人才的缺失,等国家需要的时候,才发现这种人都被自己杀了或者隐藏于山野之中。因此,诸葛亮是认为晏子在管理人才和立权威方面有所欠缺,要立威就应该用“杀达到不杀的目的”,就是激将关羽立军令状,把关羽逼上绝路(诸葛亮料定关羽会为报恩放了曹操),再给他一条活路(实际上刘备在,诸葛亮也杀不了关羽),从而使关羽屈服,树立权威(结果是反而关羽对诸葛亮心里更是不服不满因为关羽听了刘备跟他说的“天象说”,关羽顿感被耍了)。



2.曹操还命不该绝



诸葛亮未出山,已经规划出三足鼎立格局,因此此时曹操的性命,活着对于刘备来说是有利的。如果曹操一死,北方势必陷入四分五裂的格局,到时孙权周瑜趁势一鼓作气北上平定北方,基本上天下就是孙权的了,而观此时刘备才区区几千人马,何以跟孙权想抗衡,到时刘备也可能会被消灭。如果曹操活着,虽然赤壁败了,但实力还在,孙权势必和曹操相互争斗,这样对于刘备徐图发展,朝向诸葛亮《隆中对》所描绘的格局发展,说到这了。可以说关羽才是诸葛亮心中最适合的人选,一来关羽素来讲义气,诸葛亮料定关羽会放了曹操,这样的话,就回到上面说的,关羽必定触犯军令状,死路一条,但再给他一条活路,还怕你不乖乖听话,其实结果是相反的。如果诸葛亮直接明说对关羽,说此时曹操还不能死,死了不利于我们发展壮大,然后说我知道曹操有恩于你,让你去放了曹操,送个天大人情给你把恩报了,按照关羽有恩必报性格说不定心里还真会新生感谢,消除之前的误解隔阂。再比如,既然是谋划之中,事情没有走到最后,就没必要透露天象说或者说一辈子不说不让第二个人知道,这样关羽听到天象说之后,顿时觉得自己被耍了,对诸葛亮的不满更加深了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