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上有哪些花样作死的事?

王不二说史


给大家说一个明朝的真实的案件。故事的情节有点类似于《西游记》中,唐僧母亲殷温娇被强盗刘洪劫持的经历。不过,不同的是女主最初并不知道自己被仇人“劫持”。而当她知道以后,她的表现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话说大明洪武年间,朱元璋平定天下后,俨然一派国泰民安。此时,百业兴旺,京师之地经常有百姓外出经商,购买大量货物入京师销售,以此发家致富。

在一众商人之中,有一位史姓商人和朋友合伙经商。两人虽然年纪轻轻,但却彼此照应,经常外出,赚了不少钱。后来,史姓商人靠着赚来的钱娶了一名美女为妻。

这个美女不仅仅是长得漂亮,而且还勤俭持家、忠贞不二。以我们现代人的说法,可谓是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斗得过小三、打得过流氓,妥妥的是大部分男人心中真正的女神。



看到这儿,史某的朋友非常羡慕,经常慨叹:“如果自己也娶一个如此漂亮,而且又贤惠忠贞的女子就好了。”慢慢地,史某的朋友便有了其他想法,那就是意图霸占史某的妻子。

不过,人家已经是有夫之妇,又怎么可能嫁给自己呢?想到这儿,史某的朋友不禁黯然神伤。

过了一段时间,两人再次外出经商。但在某次渡河之时,天象突变,狂风大作,并且伴随着暴雨。此时,史某一个没立稳跌入水中淹死了。

丈夫死后,史某的妻子郁郁寡欢,一直在家寡居,准备为史某守节一生。

【由于史书中没有提及史某朋友的姓名,我们下面借用一下《西游记》中,霸占唐僧母亲的水匪“刘洪”的名字,大家切勿对号入座】



史某的朋友刘洪看到后,对史某的妻子关怀备至,并且表达了自己的爱意,希望她可以嫁给自己。天长日久,史某的妻子终于被感动了,所以选择了改嫁,两人也顺理成章的走到了一起。

时光荏苒、岁月穿梭,一转眼十几年的时间过去了。在这十几年中,刘洪事业有成,俨然已经成为了一方富豪。难能可贵的是,他虽然发家致富,但却不忘初心,对年轻时娶来的妻子依然关怀备至,而且两人还抚育了两个儿子。

按理说,这样发展下去,两个人定然会幸福美满的度过余生。但在某一天,美满的生活瞬间被打碎。

这一天,天象突变,下起了暴雨,和十几年前史某去世的时候非常相似。很快,庭院中积满了雨水,刘洪带着儿子在房檐下的台阶上玩耍。

此时,只见一个蛤蟆跳上了台阶,儿子便拿起了棍子将蛤蟆拍了下去。看到这种情况,刘洪喃喃自语了一声:“史某死时,亦犹是耳。”



好巧不巧,史某的妻子刚刚走到了刘洪的身后。听到这句话,她犹如五雷轰顶,反复询问史某死时的情况。刘洪招架不住妻子的盘问,而且想到自己与妻子已经生活了多年,还有了两个儿子,纵然自己诚心杀害史某,妻子也会原谅自己,所以便将心中隐藏多年的秘密说了出来。

原来,史某死前,下起了大雨不假,失足落入河中也不假。但当史某落水之后,刘洪不但没有施救,反而是在大脑之中产生了一个邪恶的想法,只要史某去世,其妻子便会守寡,自己便可以趁虚而入,得到朝思暮想的女神。

想到这里,刘洪下定决定,拿起了船上的桨,然后将史某拍死在了水中,之后谎称史某落水身亡。

听到了事实的真相后,史某的妻子默默无语,独自回到了房中。看到这种情况,刘洪也知道,需要给妻子一定的时间,让她缓和一下心情,所以并没有打扰她。



就这样过了一夜。

第二天一大早,刘洪外出查看店铺,有意识的避开妻子,给她营造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

但经过一夜思考之后,史某的妻子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不解,而又震惊的奇葩决定。当她看到刘洪出门之后,起身去厨房拿起了菜刀,然后将熟睡中的两个儿子全部砍死。

之后到了南京通政司门口。

当时的南京通政司门口有一红牌,只要百姓有特大的冤情都可以取下红牌,直接面见皇帝,任何人不得阻挡。

就这样,史某的妻子拿着红牌直面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并且说出了前夫被现任害死的来龙去脉。

老朱听后,立刻下令逮捕了刘洪,之后做出了一个如今看似非常奇葩的判决。他认为史某的妻子忠烈不二,杀死了她和刘洪所生的儿子也属于忠烈行为,所以必须予以褒奖。




就这样,史某的妻子成为了当时百姓眼中的贞洁烈妇,受到了官府的褒奖。

不知道,大家看完这件奇葩的案情之后是什么样的想法,不妨留言探讨一下。


我是越关


我父母的同事,夫妻两个一辈子老实的要命,大儿子很文弱,也老实巴交的,唯独二儿子长得五大三粗,从小就是混世魔王。刚刚十八岁时,伙同一帮半大小子和另一帮打群架,警察来了,别人都一哄而散,他却揪住一个不依不饶,结果被抓住了。本来也没事,双方又没啥伤亡,顶多关几天了事。结果他又仗着身强力壮,在里面称王称霸,欺负一个小伙,把人家打死了!事情闹大了,父母找死者家属求情,说只要签一个谅解书,就给对方二三十万养老!九十年代初的二三十万是什么概念!这笔钱是父母央求厂领导借的,承诺多少年还。法官那里也说好了,只要死者家属签谅解书,他就判死缓,否则就不敢,怕死者家属闹事。而死者家属说不要钱,就要命!说反正你两个儿子,死一个还剩一个,他们那时候都五六十了,已经不可能再有孩子了!最终还是被枪毙了,不到十九岁,生生把自己玩死了!


文死贱武死颤


陈公博:一生的好机会,好运气,都被他自己糟蹋完了!

陈公博是共产党一大代表;后来加入国民党,成为高级党员;可以说,无论在那个党混下去,都绝对是元老级人物。可惜,他后来选择当了汉奸。抗战胜利后,被枪毙了。

陈公博出生于广州的官宦世家,家庭条件优越。1917年时,从广州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后,又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当时的北京大学名师云集,校长是著名新文化领袖蔡元培。有这样的教育背景,以后就算不从政,搞学术研究也能成为一代大师啊。

不过,陈公博在当时还是非常有理想的。1920年,陈公博在广州组建《广东群报》,宣传马克思主义。1921年3月,陈公博配合陈独秀在广州建立共产党广州支部。7月,参加中共一大。一大只有13位代表,陈公博就是其中之一!妥妥的元老级党员啊!新中国成立以后,以陈公博的资历,绝对是开国元勋!

可惜,陈公博在1922年,因为支持写文章陈炯明的事,脱离了中国共产党,到国外留学。(陈炯明的事,我写过文章。陈炯明是一个好人,只是被国民党抹黑了。而共产党党史和国民党是合作关系,所以,也是不支持陈炯明的。所以,陈公博支持陈炯明,作人上没问题,只是和党的纪律相违背。)

此后,陈公博去了美国留学。如果,从此他不在参与政治,专心研究学术,也会成为一代大师。混的肯定也不错的。

可是,陈公博在1925年回国以后,又加入了国民党。1926年1月,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时,陈公博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一跃成为国民党核心领导层,地位那是相当的高。

陈公博在国民党内部,也不安稳。先是支持蒋介石,后来又转投汪精卫,逼蒋下台。蒋介石赢了以后,陈公博亦辞去了所有的职务。后来,蒋介石被张学良囚禁时,他又蹦出来要“武力”解决西安事变(这是要弄死蒋介石)。幸好,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虽然和蒋介石有矛盾,但是,如果此时陈公博一直坚定的留在国民党队伍中。就算是后来蒋介石退到台湾,他的资历也能安享晚年。可是,这人又开始作妖了。

1938年汪精卫投日以后,陈公博也跟着去当汉奸了。甚至,在1944年汪精卫死后,陈公博还出任了“伪国民政府代主席”!这可是最大的汉奸头子啊,汪精卫二号!

日本投降以后,陈公博逃亡日本,后被抓回中国审讯。1946年6月3日,陈公博被行刑枪决!

陈公博赶上了加入我国两个政党的发展机遇,也有机会成为学术大师。可是,他作死,当了汉奸,葬送了自己一生。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白崇禧作为民国时期的实力派人物,相比他突出的军事水平来说,白崇禧的政治头脑实在幼稚。也因为自己不识时务,没有认清形势,付出了惨重的教训,也为自己作死的行为埋下了晚年悲剧的伏笔。


在解放战争后期,经过三大战役,蒋介石主力消灭殆尽,白崇禧控制的桂军是当时国内为数不多的成建制的军队,因此,这也成为了白崇禧妄图割据南中国的底气。


白崇禧联名其他人赶走了蒋介石,使李宗仁当上了“代总统”,但不切实际的“划江而治”最终使得国共和谈破裂,而白崇禧妄图凭借手中三十万人想抵挡住经过三大战役锤炼的百万解放军,这无疑是痴人说梦。



可白崇禧盲目自大,还相信美国人会插手,青树坪战役使得白崇禧捡漏成功,重创了钟伟的一个师,更增加了自己的信心。可很快在衡宝战役中,桂军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连起家的第七军都被消灭。


这使得白崇禧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想把在广西的残部再拖到海南岛,可是解放军已经不给桂军喘息之机。在海南岛久久等候自己部队的白崇禧,得知自己的桂军被消灭在来海南岛的路上时,瞬间崩溃,陷入绝望。


不过此时的白崇禧还有“退路”,那就是之前蒋介石总是三番五次力邀白崇禧去台湾共商要事,并且许诺给予要职。天真的白崇禧就这样坐上了去台湾的飞机,等待他的自然不是蒋介石的夹道欢迎。



从1949年初到1949年年底,整个一年来,白崇禧从志得意满到灰心丧气,以为赶走了蒋介石就会迎来桂系的时代,他哪里知道这是桂系接受考验的一年。这一年中,桂系失去了好几次宝贵的机会。当初程潜和陈明仁湖南起义,白崇禧还想武力镇压,转过身来,自己却变成了光杆司令。如果白崇禧当初也接受起义的话,地位不会比程潜等人差多少。


即便是同一阵营的李宗仁,也比白崇禧处境好上百倍,他没有受到蒋介石的诱惑去台湾,而是去了美国养老。但白崇禧却去了台湾,因为他认为此时是“共赴国难”的时期,蒋介石必定会重用自己。



殊不知,如果白崇禧的主力部队还在,蒋介石说不定还会重用白崇禧。但现在白崇禧是光杆司令,加上以前多年的恩怨,蒋介石怎么可能不报复白崇禧呢?正是由于白崇禧的幼稚加天真,使得白崇禧晚年郁郁不得志,就像笼中鸟一样没有自由,连自己家对面都常年有特务监视着。


对此,你觉得白崇禧是作死吗?欢迎留言评论。


历史局中人


作死的人从来不缺,古今中外皆有,死的法也是各种花样啊,在此列举几个攻诸位一乐。

一、秦武王赢荡;

秦武王赢荡从小就力大无比,喜欢举重物。他当上秦王以后也不改这个爱好所任用的人也是这类人,手下的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都因此位居高官。

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攻下韩国宜阳城,斩首六万之后。乘胜渡过黄河去周王畿转了一圈,在周王太庙前和大力士孟说比赛举“九鼎”之一的龙文赤鼎(又称秦鼎)。结果两眼出血,胫骨折断,到了晚上就气绝而亡了,年仅23岁。贡献了一个成语“举鼎絶膑”由于死后无子,后来王位到了秦昭襄王赢稷手里。

二、祢衡

东汉末年的名士,和孔融是忘年交,孔融多次在曹操面前说他有才,曹操任命他为鼓吏。但他瞧不起曹操。宴会上命鼓吏击鼓演奏。轮到他时,他本来要脱衣服去换演奏服,结果他直接扒光就击鼓,一边敲,一边骂曹操。后来他答应孔融去给曹操道歉,结果在道歉宴会上,又骂曹操,曹操把他送到荆州刘表那里,想恶心刘表。

刘表在祢衡一再羞辱下,很生气,想杀他,但又不好直接下手,送他到江夏太守黄祖那里,黄祖这人脾气暴躁,所以也和他尿布到一壶。因为在黄祖那里处理文书头头是道,所以和黄祖儿子章陵太守黄射关系不错。

有一回黄祖在大船上宴请宾客,但祢衡出言不逊,让黄祖很难堪,黄祖就斥责祢衡。祢衡更是仔细地盯着黄祖,说:“死老头!”黄祖非常生气,想要打他。祢衡更是大骂,黄祖气愤到极点,就下令杀祢衡。因为黄祖的主簿一向恨祢衡,即刻就杀了祢衡。

三、日本的四条天皇

日本古代一位年纪只有十岁的小天皇,四条天皇,为人极度顽皮经常以作弄别人为乐。有一回心血来潮,想看宫女滑倒的样子。在皇宫走廊撒满了滑石粉,结果宫女没滑倒,自己却滑倒了,还撞伤了头,最后不治身亡。


0度观


说个关于颜值的故事吧。

话说,西晋的时候有个名叫潘安的小帅哥,颜值惊为天人。在洛阳这座大城市,只要他一出门,周围就会呼啦啦的围上来一群粉丝,还都是女粉丝。

那时候追星也很疯狂啊,妇女们在路上看到潘安,立刻飞奔过来,手挽手围成一个圈,眼冒金光的盯着潘安看……你看,这都不要出门了。

与此同时,洛阳城还有一位超级明星:左思。

左思是什么人呢?才华横溢,年纪轻轻就写了一篇《三都赋》,当时的文坛大V看完都是由衷的佩服,各种转发点赞,引爆了整个文学圈。大家为了学习传阅,纷纷买纸誊抄。结果,买纸的人太多了,导致存货不足,纸价上涨,造成了“洛阳纸贵”。


所以,左思也是当时的大明星了。

(左思)

但是,左思长得不太好看,有点丑。他听说潘安一上街,妙龄少女们纷纷出动,围追堵截,场面几近失控——非常非常羡慕。

于是,左思就想:怎么说我也是明星,总有欣赏我才华的小姑娘吧!

然后,左思一咬牙一跺脚,素面朝天,跑到洛阳大街上晃悠。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力,再随便朗诵几句自己《三都赋》的句子……

果然,有人开始注意左思了。毕竟,现在洛阳城上热搜的就是潘安的行程和左思的《三都赋》。

然后,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有些骚动。一个大妈挤到了左思的面前,直勾勾的盯着他。左思心想,虽然不是小姑娘,但至少证明自己还是有粉丝的。他正想给人家搞个签名啥的,这位大妈忽然朝左思吐了一口唾沫,面无表情扭头就走。


左思懵了,咋回事?遇到黑粉了?

还没搞明白呢,周围的大妈纷纷停下脚步,把左思团团围在中间,挨个朝他吐唾沫……

就这样,大文豪左思差点被淹死,只能耷拉着脑袋,冲出人群跑回家了。洛阳城的妇女和大妈们,用实际行动阐明一个道理:颜值即正义!

故事来自《世说新语》,各种奇葩事大汇总。其实我们也不能责怪大妈们,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而且大多数人更喜欢帅哥美女。


七追风


说到花样作死,我想到了梁武帝萧衍,本是一位有着雄才大略的皇帝,到老了却放着好好的皇帝不当,几次出家当和尚,每次都是大臣花巨资为其赎身,搞得民怨沸腾,到最后因侯景之乱被活活的饿死在宫中!


梁武帝萧衍,是南梁的开国皇帝,他在位48年,共活了86岁,是中国历史上第二长寿的皇帝,仅次于清朝的乾隆皇帝!


年轻时的萧衍是一个有着雄才大略的人,凭着自己的胆略建立了南梁,之后他吸取了齐灭亡的教训,每天勤于政务,并且十分节俭,衣服打了补丁他也不舍得扔,吃饭多以蔬菜为主。萧衍在宫门口还设立了两个函(盒子),一个是谤木函,一个是肺石函,让老百姓和大臣们写出自己对国家的建议和意见投入函内,以便他倾听民声!



这样的好皇帝本来应该得以善终,但萧衍到了老年时期开始变得昏聩,他笃信佛教,于是大兴土木修建佛寺,后来竟然还弃国家大事不顾出家为僧,以至于朝中大臣要花巨款赎他,他才肯回宫!

而在后来的20年里,萧衍前后共四次出家,大臣们也前后花了四亿多香火钱才让他安心下来当皇帝,而这些钱都是剥削老百姓得来的,导致当时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萧衍自此便失了民心!


此后的萧衍疏于治国,吏治也极为腐败,当侯景发动叛乱时,老百姓和大臣们纷纷倒戈相向,以至于侯景拿下皇宫后,萧衍才知道自己的江山被他作没了!后来萧衍被侯景关押了起来,在没人给他送饭的情况下,萧衍最终被活活饿死!


唐古看今


《祭汤海秋文》,这是晚清名臣曾国藩为故友汤鹏(字海秋)所写的祭文,文中关于汤鹏的死因有八字写道:“一呷之药,椓我天民。”,道尽了曾国藩内心的叹惋与无奈!话说这个汤鹏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他又是如何走上不归之路的呢?他的花样作死法真的比秦武王“举鼎绝膑”更胜一筹吗?

相信许多朋友对于汤鹏并不熟悉,然此人能得到一代名臣曾国藩写祭文悼念,可见其并非泛泛之辈。汤鹏字海秋,他是清道光年间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与时人龚自珍,魏源以及张际亮并称为“京中四子”。相信大家犹记龚自珍先生的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而魏源更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代表,著有《海国图志》,更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时汤鹏与这等人杰并称,足见时人对他的肯定。

汤鹏自幼聪敏好学,23岁便取得进士及第,后更因文章“震烁奇特”,被选入军机章京,历任贵州司员外郎,山东道监察御史。然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汤鹏有个致命的性格缺陷那便是执拗,曾因一幅对联与曾国藩绝交,后来也因执拗敢言而触怒清室以致被贬不受重用,而说到汤鹏之死,更是他执拗的性格所致。

汤鹏怎么死的呢?前面说到曾国藩在祭文中写到:“一呷之药,椓我天民”,而导致汤鹏之死的这一味药便是大黄,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要是生病吃错了药方这无可厚非,可笑又可叹的就是这完完全全是汤鹏自己在作死。

这件事的起因是一日汤鹏与朋友相聚在家闲聊。不知怎么得就聊到了医药方面吧,当时有个朋友说大黄药性峻烈,不能随便服用。汤鹏听后便不服,漫不经心地说道:“大黄有什么?我经常服用它都没事。”,在座的朋友感到惊讶,纷纷笑道汤鹏大言不惭。时汤鹏大怒,便立刻命人去药铺买了几两大黄回来并且马上煎服。时汤鹏喝了一半,众人都担心他出事,便极力制止。然汤鹏执拗啊,他坚决不听,最终将一罐大黄全部服下,结果当天便暴毙了,年仅44岁。

曾国藩在挽汤海秋联中写道:

“著书成二十万言,才未尽也;得谤遍九州四海,名亦随之。”

可惜这样一位才子竟如此死去,实在可惜!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灵魂的感触


最能躲债的周赧王

周赧王那时候还顶着个“周天子”的虚名,实际上只是个小国的国君,有一天被六国忽悠的动了心,东拼西凑了6000多兵马,要和诸侯联合去打秦国。可是手头紧,没有钱,6000人的粮饷和武器都凑不齐,只好向境内的富户借钱,给他们出借条,答应在班师回朝之日,用打来的战利品偿还。

后来,他们这群乌合之众,根本不可能和秦军交手。有借条的富户们见到军队回来,都手持借条来讨债。可是周赧王哪有钱,于是富户们就闹气群体事件,从早到晚都聚集在宫门外喧哗。周赧王只好在宫后的一个高台上避债。周人就把这高台叫做“逃责台”(古汉语“债”、“责”相通)。

最变态的楚灵王

楚灵王最喜欢细腰,如果是喜欢女人的细腰还可以理解,可他却是个爱捡肥皂的家伙,偏偏喜欢的却是男人的细腰。


谁腰细,就给谁做大官!弄的满朝文武人人都开始减肥,争着做大官。这个举动很好的刹住了吃喝之风,官员们不比政绩,贡献,而是比谁的腰细。每个人都饿成皮包骨,上朝的时候,不是你扶着我,就是我挽着你,放眼望去,一片病秧子。

据说为了腰更细,官更大,还饿死了不少人。


怎敌他、晚来风急


汤鹏(1801-1844),字海秋,自号浮邱子,清道光年间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与同时期的龚自珍、魏源、张际亮同被誉为“京中四子”。

就是这样的一位人物,他的死法却让人忍俊不禁。

一天,汤鹏和朋友一起在家里面聚会。聊着聊着,一个朋友就提起大黄是猛药,是不能胡乱吃的,还列举了很多被大黄害死的例子。可是汤鹏很不服,就说:“大黄有什么的,我没有病的时候还天天吃呢!”朋友们的不相信,汤鹏很不高兴,让仆人立刻出去买了大黄。要让朋友们看看。

大黄买回来后,朋友们都劝他不要这么作死,可是他不听。一口气吃了六七钱。看他这样吃,一个朋友急了“飙起夺之”,没躲过了,汤鹏又吃了一大块下去。这个时候,大家吵成一团,最后都离开了。

结果汤鹏吃完大黄,晚上就腹泻不止。第二天早上,朋友们不放心,就去看看他。结果他在半夜就去世了。

曾国藩在祭文中沉痛地说:“一呷之药,椓我天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