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一首26字小詩,語言之美不輸《洛神賦》,美得令人迷醉

白居易的詩,素以語言淺近、意境顯露著稱,據說他寫說,經常要念給不識字的婦孺聽,只要她們聽不懂,他就要修改,直到她們能聽懂為止。

不過,他有一首詩《花非花》,卻是一個特例,這首詩意境朦朧,人們甚至連他寫的是什麼,也讀不清楚,但卻美得令人迷醉。

2018年的平昌冬奧會上, 中國解說員陳瀅用這一段詩意的文字形容奪冠的日本花滑選手羽生結弦。

這段唯美的語句,傳到日本,日本網友紛紛感嘆中華文字之美,令人讚歎。


白居易的一首26字小詩,語言之美不輸《洛神賦》,美得令人迷醉

這句詩意的文字源自曹植的《洛神賦》,其原文為: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yào】秋菊,華茂春松。

《洛神賦》是三國曹植的辭賦作品,其中虛構了作者自己與洛神的邂逅和彼此間的思慕愛戀。全文詞藻華麗,倍受後世讚譽。

《洛神賦》綺麗絕倫,可是,到了唐代,白居易寫了一首雜言古詩,卻被評價為“雖《高唐》、《洛神》,綺麗不及也”,這首古詩作品就是白居易的《花非花》。


白居易的一首26字小詩,語言之美不輸《洛神賦》,美得令人迷醉

《花非花》

花非花,霧非霧,

夜半來,天明去。

來如春夢幾多時?

去似朝雲無覓處。

這首詩的題目是取詩的前三字為題,這有點像李商隱的無題詩。

花非花,霧非霧。詩的開篇,便給人一種捉摸不清的感覺,像花不是花,像霧不是霧。似花,似霧,這兩個靈巧的比喻,綺麗無比。

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如夢如幻,如霧如電。美好的人或事,存在過,卻又消逝不見,令人追想,惋惜。

白居易的一首26字小詩,語言之美不輸《洛神賦》,美得令人迷醉

整首詩,語言空靈。

“花──非花,霧──非霧”,一開始就給人一種捉摸不透的感覺。而後的“夜半天,天明去”,比喻事物短暫易逝,難以長久。

而花和霧,本身也是短暫易逝,難以長久的,整首詩比喻形象,語言給人以飄渺、空靈之感 。


白居易的一首26字小詩,語言之美不輸《洛神賦》,美得令人迷醉


  • 這不是詞,是一首雜言古詩

實際上,這是一首雜言古詩。詩共四句,由三字句和七字句組成,這是當時民間歌謠三三七句式的活用,兼有節律整飭與錯綜之美,極似後來的小令。

因為他特有的格式,確實像詞一般,也難怪,許多人將這首詩誤以為是小令了。

而且,在唐代,白居易寫過許多小令詞,如《長相思·汴水流》、《憶江南·江南好》……所以,大家把這首白居易創作的小詩誤認為是詞,也是比較自然的。


白居易的一首26字小詩,語言之美不輸《洛神賦》,美得令人迷醉


  • “雖《高唐》、《洛神》,綺麗不及也”

《花非花》語意雙關,富有朦朧美,霧、春夢、朝雲,這幾個意象都是朦朧、飄渺的,文字空靈,精煉,使人咀嚼不盡,顯示了詩人不凡的藝術功力。

明代著名文學家楊慎在《詞品》中評價這首詩:“白樂天之辭,予獨愛其《花非花》一首,蓋其自度之曲,因情生文者也。” “花非花,霧非霧”,雖《高唐》、《洛神》,綺麗不及也。

楊慎說,白居易的作品,他最喜歡這首《花非花》,因為這是因情而作的。而詩中的綺麗,就算是《高唐賦》、《洛神賦》也比不上的。

《洛神賦》的綺麗語言,我們文章一開頭就提到過,楊慎卻認為《洛神賦》也比不上白居易的這首小詩。

可見,楊慎對這首詩的評價之高。

白居易的一首26字小詩,語言之美不輸《洛神賦》,美得令人迷醉


  • 蘇軾引用詩意,寫成名作

不僅是楊慎,蘇軾也偏愛這首詩。

蘇軾在名作《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的一開始,便引用了白居易的詩,即: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

從這裡可知,蘇軾也是從白居易的詩中得到的靈感,寫就了這一句。

“似花還似非花”既詠物象,又寫人言情,準確地把握住了楊花那“似花非花”的獨特“風流標格”。


白居易的一首26字小詩,語言之美不輸《洛神賦》,美得令人迷醉

“來如春夢無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是廣為傳唱的名句。

人生呀,其實,就如這詩中說的一樣。美好的人和事物,轉眼消散,無法再得,我們只能空悵惘,感慨而已。

如果想少一點遺憾,那麼,我們唯有珍惜,珍惜眼前的風景,珍惜眼前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