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小百科——拳參

【來源】本品為蓼科植物拳參的乾燥根莖。

【性味歸經】苦、澀,微寒。歸肺、肝、大腸經。

【飲片性狀】為類圓形或近腎形的薄片。外表皮紫褐色或紫黑色。切面棕紅色或淺棕紅色,平坦,近邊緣有一圈黃白色小點(維管束),氣微,味苦、澀。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止血。用於赤痢熱瀉,肺熱咳嗽,癰腫瘰癧,口

舌生瘡,血熱吐衄,痔瘡出血,蛇蟲咬傷。

【臨床應用】①瘡癰瘰癧,毒蛇咬傷;②溼熱瀉痢;③血熱岀血。

【性能特點】本品苦洩寒清,有清熱解毒,涼血消癰,消腫散結之功,用治瘡癰瘰癧、毒蛇咬傷;並能涼血止血,燥溼止痢,因其味澀,又可澀腸止瀉,故亦用治溼熱瀉痢、血熱出血;兼有涼肝息風止痙之功,可用治熱病神昏、驚癇抽搐以及破傷風。

【用法用量】5~10克。外用適量。

【速記歌訣】

拳參澀寒大肺肝,熱毒消腫瘰癧瘡。

止痢止血熱咳昏,熱驚破傷蛇咬傷。

參考文獻:

[1]吳憲,蘭青山,任玉珍.中藥飲片圖鑑[M].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563.

[2]周禮伯.中藥學四易口訣[M].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7:56.

[3]王滿恩.中藥學速記彩色圖譜[M].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172.

中藥小百科——拳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