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起跑線”究竟是什麼?

齊天俊美


“別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是這十幾年來流傳甚廣的一句名言,很多人都津津樂道,但是呢,起跑線究竟在哪裡,這個就是一個挺有意思的一個問題。

很多人所理解的起跑線,是認為從孩子出生開始,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去開發他的智力,報各種各樣的培訓班來開發孩子的天賦。

從這個角度來說的話,這只是起跑線的一種理解,但不是絕對的,現在很多父母就是把起跑線等同於這種做法,實際上這是不夠完善和合理的。


那麼,真正的起跑線是什麼呢?我認為,要了解起跑線,要弄清楚這三個因素:

1、首先就是先天因素,先天也就是智商,是孩子的遺傳基因,由這個遺傳基因所帶來的先天的條件,這是硬件

智商有多重要,相信不用我再過多的描述。站在父母的角度,我們肯定希望孩子是聰明的,智商是優秀的。而要讓孩子獲得高智商的先天條件,一定有父母雙方的遺傳因素,也有懷孕前後的優生優育。

2、其次則是經濟實力,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不是有句話說嗎?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這句話說的實際上是很有道理,因為不論你是給孩子報早教班,報興趣班報邊懲,報畫畫,所有的這些都需要我們去投入資金,像報遊學海外的遊學,現在中國的父母很捨得為孩子花錢,一個暑假的一個費用算下來可以達到8萬,有些父母咬咬牙給孩子出了。有的父母很輕鬆,就像王菲女兒讀瑞士最昂貴貴族學校,一般人是承受不了的。

也有的父母,面對聰明的孩子,明明知道能讓孩子變得優秀,卻常常望而長嘆。

只因囊中羞澀。


3、孩子成長的環境,這裡的環境更多指的是家庭環境

環境有多重要,可以說環境的重要性比前兩者更關鍵,為什麼呢?

因為孩子的成長一定要放在有利於成長的環境中,你把貝多芬放在一個聽不到音樂的環境裡,你把比爾蓋茨放在一個接觸不到電腦和軟件的環境裡,哪怕他們再有天賦再聰明,但很大可能他們後天也是無法成為天才。

蒙特梭利說過孩子是環境的產物,當孩子在6歲以前時,他是處在一種叫吸收性心智的影響下。他就像一塊海綿一樣,無差別的吸收周圍環境所有的養料,不論這個養料是對的還是錯的,是好的還是壞的,一概照張全收。

同時,也是照相機,他會把身邊所有的東西拍下來並去模仿和學習。


這三個因素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換句話來說,先天是智商是硬件,和經濟實力和環境是後天是軟件,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

有智商沒有經濟實力和家庭環境,這個孩子就是被耽誤的天才。有智商,有經濟實力,但沒家庭環境。這個孩子能成才,但是對父母的關係是冷漠的,缺乏愛與同情心。

沒智商,有經濟實力和家庭環境的。這個孩子,還有機會在經濟實力的支持和有愛的家庭環境之中成長和成功。

沒智商,沒經濟實力,但是有家庭環境的。那麼有可能。成為一個善良的勤勞的人,但是成功的機會很低。


如果從影響孩子的因素來看。排在第1位的是智商,第2是家庭環境,第3是經濟實力。

從可以從後天來影響孩子的因素來看,排在第1位的則是家庭環境,第2位是經濟實力,第3位則是智商。


結束語

所謂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一定是三者的有機結合,最好的是什麼呢?這個孩子優生優育,出生時就智商過人或者優秀。其次,家庭的經濟實力。允許他選擇自己能夠發揮天賦的學習或者興趣班,並且能夠支持他直至成年。第3則是家庭環境,一個有愛的環境,父母的陪伴和教育必不可少。

只有這三者都具備,那麼孩子的成功就是大概率的一個事件了,再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平凡人可以做到的,一般家庭父母可以做到的,首先營造孩子出生之前的優生優育,從硬件上保證孩子出生前的優秀。其次,營造一個有愛的家庭環境,讓優秀的孩子在優秀父母的陪伴下健康成長。最後,則是經濟實力上的水到渠成,利用我們可以給予的經濟支持,讓孩子能發揮自己的天賦,獲得更多成功的機率。


庭爸,8歲女兒的奶爸,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家庭教育指導師,70後大叔,有愛有思考的育兒和教育達人,歡迎關注、轉發、點贊和評論,更多育兒和教育問題可以與我交流。讓育兒更輕鬆,讓教育更有效

庭爸談育兒


作為媽媽和老師,我覺得是父母本身,包括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父母給孩子營造的家庭環境,父母言傳身教的示範。孩子成長的整個過程離不開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是一名老師也是一個兩歲半寶寶的媽媽。從看孩子接觸的那麼多小孩子以及一批又一批的學生,以及作為老師對學生產生的影響來看。

1. 父母對孩子日常習慣的培養。當我們長大成人到了一個新環境的時候,開始多多少少會有一點不習慣。我們寶媽們更有這樣的體會,在婆家吃喝,生活習慣各各方面都覺得不適應,甚至有各種婆媳矛盾,但是回了孃家就會很自在,是因為我們習慣了我們自己父母的習慣,我們與他們有相同的習慣,而我們的習慣來自於父母的教育,所以,如果父母有良好的日常習慣的話,孩子也會有。

2. 父母營造的家庭氛圍。我們常常看到的性格客觀活潑,充滿愛的小朋友,父母常常是很恩愛的,與親戚朋友也是很友善的。

3 父母的格局影響孩子的格局。父母胸懷寬廣,為人幹練豁達,那麼孩子也會潛移默化的受到父母的影響,自然而然成為格局比較大的人。

4. 父母要有好的言行示範。爸爸媽媽在家習慣了固定的時間看書,寶寶就會模仿或者要求父母給她也念書。如果父母總是看手機,寶寶就會搶的看手機。言傳身教,這一點大家都懂得。

像什麼教育類的早教也好,給孩子儘自己所能的物質包括品牌衣服,品牌玩具,好的吃喝,這些都是客觀條件。父母儘自己所能就好了。但是像提高身體素質比如游泳,跆拳道,城市還好,農村可能很多人沒有這個條件,那是不是就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了呢,我個人覺得跑步🏃也能提高身體素質,如果孩子真有興趣,可以在自己長大成人之後彌補。一點自己的想法,大家參考。



whiris


我因為是父母的遺傳基因,個人的努力是主要的嗎?

我覺得你說的也對也不對。

先說對的一面:

一個人的智商高低的確會影響一個人的學習效率,無論是從速度上還是質量上,同等情況(劃重點)智商高的優勢會非常明顯,而且這個明顯的程度會隨著學習難度的增加而不斷得到體現。

簡單來說就是在普通的、一般的認知、學習甚至是研究上,我們可以藉助一些方式、方法解決很多的問題,但是當這個問題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深度的時候,一個人的智商高低就會表現出越來越強的影響。

放在孩子教育問題上,因為我們常說的是“教育”大都指的是“學習”,而智商恰恰就能在這方面起到很關鍵的作用。

我們還是要說“同等情況”,因為沒有這個條件,就沒意義了。“龜兔賽跑”的故事畢竟是童話,且這個故事本身的道理我們完全可以理解為不是“安慰”那些“慢”的人,更多得則是在告誡那些“快”的人不要偷懶、馬虎、驕傲等等。

宏觀上講,這絕對是就是讓“慢”的人無路可走。

但是從微觀上講我們可以說每個人都在進步,都會有自己的優點、優勢,所以不要放鬆、不要因為這些而沾沾自喜等等。

所以同樣的“故事”,就看我們站在怎樣的角度去解讀了。

客觀上講,智商高的人在同等情況下接受、理解、掌握的程度都會更好。

只不過很多時候我們可以發現,通過“勤奮”也是能夠彌補一些不足的——儘管“快”的人他們理論上可以快到我們連“吃土”都趕不上,但是在體制教育的考核中畢竟是有一個“上限”的。

簡單來說就是試卷只有100分或者120又或者是150分,總之是有一個上限的,而考察的內容也是有一個範圍的——儘管我們說2020年很多地方都會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取消中考大綱,但是客觀上講能考察的範圍其實也就那麼大。

所以從理論講,只要足夠的勤奮,那麼反應到考試成績上的時候,這種智商的差距是可以被縮小甚至是忽略掉。

但是到了高考,到了大學以及未來的工作中,尤其是搞一些技術性很強的研究時,這個時候努力固然也很重要,但是這個時候的“上限”卻可能是來限制那些智商偏低的人了。而對於智商高的人來說,此時他們的上限就已經看不到了……

再說不對的一面

<strong>

不對的一面其實很簡單:因為身邊智商高的人尤其是智商超高的人畢竟是少數。

一個人在某一方面有一定的特長或者興趣、愛好等等都是很常見的事情。

有的人邏輯思維更好一些,有的人空間思維更強一些,有的人文學素養更高一些,有的人記憶力更好一些,有的人見聞更廣一些,有的人閱歷更足一些……

多數人或多或少會在某一方面表現出不錯的能力。

但是能夠做到方方面面都很強這個程度的人其實還是少數。

而且可能有很多人一輩子都沒遇到過這樣的學生:從來都不怎麼學,但是一考試就是滿分。

這種人放在網上的確有很多,但是當我們每個人從自己的生活中去觀察的時候卻會發現並不是很多,甚至如上所說可能還從未見過。

所以我們要說勤奮、努力!

因為真正智商非常高的人是少數,所以對於除了這小少數派之外的多數人而言,勤奮和努力等就成為了大家拉開彼此差距的主要方式了。

當然, 不是說是個努力或者勤奮就一定能夠拉得開差距。

這種事情畢竟還是要講究“方法”的——好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不太好的則會事倍功半。而學習畢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日積月累之後這兩種不同的學習方式客觀上就使得差距越來越大。

而此時往往被落下的人,為了緩解自己不夠努力的“尷尬”則會說那些人是智商高……

而那些人因為知道自己並不是智商高,所以出言解釋……

於是就有人認為這些人太“虛偽”了……

事實上只要學習方法得當,且足夠的努力,任何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最起碼是高中之前成績都不會差的,而即便是到了高中之後,如果基礎足夠的好,那麼通過刻苦努力也會取得非常不錯的成績,進入很好的大學。

總結

由於我們日常生活中最起碼是在我們常規的教育和考試中對於智商的要求並沒有那麼的高,反而對於勤奮刻苦的要求比較高,所以只要方法得當,任何人從理論上都能夠獲得不錯的學習效果。然而,現實卻是很多時候我們發現影響一個孩子的學習因素太多了, 不是說我們希望這樣就能夠怎樣。

但是,我希望更多的人應該清楚的認識到一個問題:

好的學習態度、好的學習習慣和好的學習方法並不是依賴於智商高低的,而是在於我們日常生活中如何去引導、要求和培養的!

這不是雞湯,事實上我們可以找到很多很多這樣的實例。在學習上,天賦固然很重要,但不要把它當成自己成績不好的藉口,您說呢?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我從我教師工作的實踐來舉例說說。

起跑線,可以是遺傳基因,也可以是原生家庭環境。

比如,很多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意料之中的家長為科研工作者,醫生,工程師或教師。注意,這種“學習成績優異”,是指天資聰穎,輕鬆地領跑在前,不是通過努力可以取得的成績。中學生時代基本的軌跡就是頂級重點學校,一直在領跑,高考結果:或保送或考入清北或出國留學。這是贏在遺傳基因的起跑線上,可遇而不可求。

凡事有例外。這麼多年來,也遇到過幾例,父母皆為博士,但孩子不是普通的笨,(你懂吧,就是學習成績基本墊底)令人遺憾又奇怪。

但這些孩子家教一般都非常好。文靜,安靜,乾淨,彬彬有禮,與人為善。看著他們,心生惋惜之餘,心中也總有一種溫暖的感覺。這樣的孩子,以後的人生際遇大概也不會太差。這個起跑線應該就是家庭環境。

你以為,因為學校是重點名校,學生家庭都不錯,孩子身上都能體現出良好的家教?

更邪門的是,有幾屆有幾例我們自己教師的子女,還女孩居多,那種表現出來的教養,不是學習成績的問題,是品質上的問題學生,這麼說吧,請往最次的品質上想象:出口成髒,撒謊成性,追腥逐臭,穿校服也得穿成袒胸露背的效果,專門和有劣跡的學生勾勾搭搭,不避諱師生的和男生摟摟抱抱……這一切,在父母的同事和學生的圍觀中,丟臉又打臉,作為其父母無奈又絕望,作為其老師我們唾棄又驚奇:這種家庭,怎麼會有這種怪胎?

這就體現出了另一種人的起跑線,就是在成長的過程中,可以以自己意志和努力決定的,可以通過自己的強烈追求和主動學習而為自己重新設置的,脫離了遺傳基因和原生家庭的起跑線。

說得直接一些,既逐漸成熟的個體,因為嚮往成為什麼樣子,而主動去重新選擇一條新的起跑線。

這種正反的例子,在教師隊伍裡,對比鮮明。由於現代人的疏離,我們一般不去過問同志的家庭情況。但在辦公室裡偶爾的隻言片語的流露,在擦肩而過時的致意,在食堂餐桌上的教養,在使用電梯時的禮儀,等等,不說內涵,只從表面上,有人可以被一眼看出來就是農村長大的人,有的人要到很久才會很意外的被發現,因為,從他的教養上一點也看不出來。

所以起跑線可以是遺傳基因,可以是家庭出身,這個不能選擇;但起跑線還可以是自己的努力選擇和改變,關鍵是選擇了什麼,這種選擇的節點又是怎麼出現的。


三人行有我為師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個人認為,這個口號是某些行業為了兜售自己的產品而提出來的。比如,從懷孕算起,這個‘’起跑線‘’可以是胎教育兒產品,可以是出生後孩子吃的,用的,玩具(比如說成是益智玩具)。各種學前教育,親子課程,特長培訓等等等等。當然不排除這些行業裡真有好的,起作用的。我說的是部分和可能,不能一竿子打死一船人,我也沒那麼強的武功。

這與我們的傳統文化有關,我們的傳統文化是做人上人,不是平等,不是為了個人的發展和生活,是為了別人如何看你,你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我想起一句話,很多家長和老師只關心孩子飛得高不高,不問孩子飛得累不累。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當然誰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落伍,但人肯定是不一樣的,不能用一個標準來要求。

我對孩子的要求是:健康,快樂,努力,勤奮,幸福。不用和別人比,和自己比,是否盡力了,若是盡力了,就好。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和特長,沒必要千篇一律,千人一面。

別太狹隘,眾生平等,那麼,就不強求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出類拔萃。

對於生活來講,我覺得全民長跑,不如全民都悠閒地散步。

這樣更利於生命和生活

起跑線,可以是遺傳基因,也可以是原生家庭環境。

比如,很多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意料之中的家長為科研工作者,醫生,工程師或教師。注意,這種“學習成績優異”,是指天資聰穎,輕鬆地領跑在前,不是通過努力可以取得的成績。中學生時代基本的軌跡就是頂級重點學校,一直在領跑,高考結果:或保送或考入清北或出國留學。這是贏在遺傳基因的起跑線上,可遇而不可求。

凡事有例外。這麼多年來,也遇到過幾例,父母皆為博士,但孩子不是普通的笨,(你懂吧,就是學習成績基本墊底)令人遺憾又奇怪。

但這些孩子家教一般都非常好。文靜,安靜,乾淨,彬彬有禮,與人為善。看著他們,心生惋惜之餘,心中也總有一種溫暖的感覺。這樣的孩子,以後的人生際遇大概也不會太差。這個起跑線應該就是家庭環境。

你以為,因為學校是重點名校,學生家庭都不錯,孩子身上都能體現出良好的家教?

更邪門的是,有幾屆有幾例我們自己教師的子女,還女孩居多,那種表現出來的教養,不是學習成績的問題,是品質上的問題學生,這麼說吧,請往最次的品質上想象:出口成髒,撒謊成性,追腥逐臭,穿校服也得穿成袒胸露背的效果,專門和有劣跡的學生勾勾搭搭,不避諱師生的和男生摟摟抱抱……這一切,在父母的同事和學生的圍觀中,丟臉又打臉,作為其父母無奈又絕望,作為其老師我們唾棄又驚奇:這種家庭,怎麼會有這種怪胎?

這就體現出了另一種人的起跑線,就是在成長的過程中,可以以自己意志和努力決定的,可以通過自己的強烈追求和主動學習而為自己重新設置的,脫離了遺傳基因和原生家庭的起跑線。

說得直接一些,既逐漸成熟的個體,因為嚮往成為什麼樣子,而主動去重新選擇一條新的起跑線。

這種正反的例子,在教師隊伍裡,對比鮮明。由於現代人的疏離,我們一般不去過問同志的家庭情況。但在辦公室裡偶爾的隻言片語的流露,在擦肩而過時的致意,在食堂餐桌上的教養,在使用電梯時的禮儀,等等,不說內涵,只從表面上,有人可以被一眼看出來就是農村長大的人,有的人要到很久才會很意外的被發現,因為,從他的教養上一點也看不出來。

所以起跑線可以是遺傳基因,可以是家庭出身,這個不能選擇;但起跑線還可以是自己的努力選擇和改變,關鍵是選擇了什麼,這種選擇的節點又是怎麼出現的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李亮老師奧數


這與我們的傳統文化有關,我們的傳統文化是做人上人,不是平等,不是為了個人的發展和生活,是為了別人如何看你,你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我想起一句話,很多家長和老師只關心孩子飛得高不高,不問孩子飛得累不累。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當然誰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落伍,但人肯定是不一樣的,不能用一個標準來要求。

我對孩子的要求是:健康,快樂,努力,勤奮,幸福。不用和別人比,和自己比,是否盡力了,若是盡力了,就好。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和特長,沒必要千篇一律,千人一面。

別太狹隘,眾生平等,那麼,就不強求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出類拔萃。

對於生活來講,我覺得全民長跑,不如全民都悠閒地散步。

這樣更利於生命和生活。


素面布衣


第一,這個問題是無知或無良的學校和教育機構打出的廣告語,坑害了成千上萬家庭和孩子,對教育產生惡劣的後果,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偽命題。

第二,這句話是無知或無良學校和機構為了招生而有意地,大面積地創造家長焦慮的廣告暗示,不明就理的家長會頻頻中招。

第三,當今的銷售,尤其是涉及教育機構和學校的銷售,常常的做法是創造焦慮,誘導家長購買課程,但有沒有必要購買,購買後有沒有作用等涉及孩子是否有收穫的問題,都不是他們考慮的範圍。

第四,每個孩子出生於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父母,成長於不同的環境,因此沒有同一的起跑線之說。每個孩子的天資不同,不能用同一標準來衡量。有的適合做醫生,有的適合做工匠,有的適合做老師。每個孩子根據自己的情況自然成長,走向自己人生路,不存在輸和贏的問題。所以,既沒有同一起跑線之說,也沒有輸贏之說。

第五,孩子開竅先後程度不同,就算學習同一門課程,有的一年級就很有感覺,有的到了四年級才有感覺。所以,家長們千萬不要跟風(但多半是做不到的,家長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被包括該問題在內的各種教育廣告催眠了),一定要根據自己孩子實際情況採取適當教育措施。



爸課教育韋成鋒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已經在各個父母眼裡流傳了很多年,特別是一些有家庭經濟實力和一些教育背景的家長,他們在這觀念下其實影響了很多。

隨著教育的發展和家長的素質的提高,其實當下越來越重視自己孩子的教育質量以及各方面的綜合發展,所以在目前的情況下,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的影響只會越來越深刻。

首先這句話來說其實聽過一些家長的解釋和相關問題的說明,一個家長曾經這樣說,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就是要讓孩子在學校多學一點知識,會多做一些數學題或者是考試能夠考的更多的分數,所以他為了做到這些,寧願給孩子去上輔導班,然後在自己的成績上能夠取得更大的突破。

然後一些意見開明的家長在學習上,或許成績並不是唯一的,他們注重的孩子的全面素質和綜合能力的培養,所以在孩子的除了學學業成績之外,還給孩子報了很多像藝術類,還有一些才藝類的輔導以來,以此來開發孩子們的學習潛力和藝術潛力,然後培養孩子綜合能力的提高。這也是一種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一種表現。

其實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一個問題,就是要讓孩子有規律的去學習,不要把孩子當成一個學習的工具,然後不斷的投入時間精力和金錢去給孩子造成學習上的過載的負擔,然後也不要造成拔苗助長的一個過程,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如果有計劃,然後根據孩子的學習特點以及孩子各方面的情況去綜合梳理一下,其實培養孩子綜合方面的能力還是相對比較輕鬆的,如果只是跟著別人的做法去做其實不僅學習效果受到影響。在孩子身上也會看到很多負面的影響。


思維數學小課堂


你好,我最近看了許多育兒和家庭教育方面的書籍,對兒童教育這個領域很感興趣,現在回答你的問題。

首先,我們先來說下“起跑線”的概念,起跑線是因賽跑這項運動而設置的一個起跑點,目的是讓參賽的人員在同一時間開始比賽,這體現了體育的公平精神。

許多父母總是害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無論是因為受到外界的影響還是自身的願望,有一點毋庸置疑,就是這些父母把孩子的成長也看成了一場比賽,比賽的終點是子女的成龍成鳳,所以,報各種補習興趣班,買學區房,花重金讓孩子出國讀名校,只有稍微有點條件的父母,一個都不願落下,這樣,那些沒有條件的父母就感覺自己的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加上當今社會競爭的激烈化,焦慮,恐慌,對孩子未來的迷茫,最終都變成了對子女的“恨鐵不成鋼”。

其實,這完全沒有必要,成才不等於成長!

我們見過太多的所謂成功人士,他們在聚光燈下享受著鮮花和掌聲,享受著許多人豔羨的目光,但在無人的角落,卻獨自忍受著原生家庭的毒害,承受著各種心理疾病的折磨。更有許多人成名以後,擁有了無盡的財富和榮譽,卻最終以自殺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所以,成長從來都不是一場賽跑,父母乃至整個社會人為的為了虛假的比賽設置起跑線,是愚蠢至極的。

其次,成長是生命從無到有的過程,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斷探索未知世界,不斷獲取認知的過程,如果非常給這個過程設置一個起跑線,我認為父母的初心,才是最好的起跑線。

作為父母,當我們第一次見到自己的寶寶時,想的應該都是“你只要能夠健康,善良,快樂的長大就好”,這就是父母的初心,我們的寶寶,也曾因為這份初心,感受到了滿滿的幸福感和滿足感。

但是,隨著孩子不斷成長,從小學到中學,乃至大學,父母們早已經忘記了自己的初心,孩子是否健康、善良、快樂,父母們不再關注,而是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孩子的學業上,也許是社會的功利主義扼殺了父母初心,但父母們也在無意識中,成為了教育功利化的幫兇。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天下所有父母都能感同身受的心願,但是身為父母,你要明白,只要你時刻銘記初心,把孩子的“健康、善良、幸福”始終放在第一位,像一盞明燈,懸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絕對不會差到哪裡,甚至最終會成長成自己的“龍與鳳”。

所以,身為父母,請找回你們的初心,時時守護,它不僅是孩子成長的起跑線,更是一盞明燈,照亮孩子前進的道路,同時警醒父母自己。

最後,說一下基因遺傳的問題。

科學家做過許多研究實驗,最終證明父母的基因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孩子。從進化學上來講,基因最終的目的是為了物種的優化和延續,對於個體生命,是微不足道的。

但我們人類,卻做著許多與基因對抗的事情,比如醫學,醫學的目的是為了保持個體生命的生存,這是有悖於基因進化的。

同樣,作為父母,我們也時刻對抗著基因。我們在無意識中,把自己的基因傳遞給了我們的孩子,但無論孩子好與壞,對於我們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不可能因為孩子資質愚鈍,就把他拋棄,再生養一個。反而社會上有許多家庭用心用力的呵護著一些先天生下來就帶著病變的孩子,這樣的行為總是讓我們異常感動。

無數事實證明,人的生命是有無限可塑性的,甚至人的大腦,都因為所受教育和接觸的環境不同,而產生巨大差異。

所以,基因遺傳並不是固定不變的,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對抗基因慣性,通過自己的努力,創造出幸福的家庭和美好的生活!


我是莘莘父母,一個對兒童教育感興趣的80後,很高興參與回答你的問題,也許你有所觸動,但更重要的是實踐,希望通過實踐,能夠解決你的問題!


莘莘父母


查爾斯•達爾文,對,就是那個寫《物種起源》的達爾文,媽媽出身富族,爸爸是一名醫生,家境優越。

他隨小獵犬號出遊5年後歸來,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想做一名獨立的博物學者。回家面對本來想讓自己當醫生或牧師的爸爸,很有些忐忑。結果爸爸並沒有反對,還給了他一部分股票和每年400英鎊的津貼,足以供他自立生活。也因此,才有了達爾文後來的成就。

孩子的起跑線是父母。所謂輸在起跑線上,其實就是爸媽不如人。

與其雞娃,不如雞自己,多掙點錢讓孩子有機會做自己喜歡的事兒,比什麼都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