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日不落帝国的称号,是怎么样建立的?

泰林说趣史


大英帝国,可以算得上新航路开辟以来是继荷兰帝国后的又一个全球性“霸权国”了。到了十九世纪中叶英国建立起“日不落帝国”,实际上这个称呼反映在国际关系上就是所谓的当时世界性“霸权国”。非要找个与之比拟的国家的话恐怕只有美国能媲美了。而英国是怎样建立起这种“日不落帝国”的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必须要对这个名词做解释,不然容易偏离题主的问题。所谓的“日不落帝国”从历史和国际关系的角度来理解,小编认为至少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拥有看得见的遍及世界的殖民地。这是很多人所认知的“日不落帝国”,顾名思义大家都懂。二是,看不见但却比殖民地更重要的一样东西,那就是世界“霸权”。即,大英帝国拥有当时国际体系中规则的制定权和裁判权,也就是霸权。简单点来说就是在当时的国际格局中拥有绝对的领先和领导地位。这才是“日不落帝国”最核心的内涵所在。

二林君就从这两个维度来解答一下题主的这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英国对外扩张与自身建设相统一的过程。或者说也是一个英国由封建国家走向现代国家,然后从一个侧翼岛国崛起为欧洲大国,再到强化在欧洲的地位,然后走向世界霸权的过程。

一、关键的起点:1640-1689的资产阶级革命对英国自身的塑造(走向现代国家)

但凡讲到英国的“发家史”其他的可以不提及,但资产阶级革命不得不说。这段历史可以说是现代英国以及其之后“霸权”确立的基础起点。

很有意思的是,当时正值欧洲三十年战争打的火热之际。而英国恰好在这个时机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可以说是英国与众不同的历史背景。要是英国卷入这场宗教战争或者其他大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干涉,恐怕就不存在英国的革命胜利了。

经过近五十年的革命历程,英国实现了一个彻底而又重要的转变。光荣革命的胜利以及1689《权利法案》将英国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革命性宪政时代——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和政权。别忘了当时的欧洲可是处于绝对的君主专制时代。而荷兰虽然号称是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但却没能建立一个完整的资产阶级政权。由此英国的革命开创了英国的新时代。至少确立了几大原则,即。议会至上、自然权利以及资产阶级主权。这就是当时英国所开创的革命性制度创举,也是后来英国对外扩张的内部基础建设基石。没有这些就没有后来的英国。

二、关键的第一步:1652-1674三次英荷战争,英国走向了争霸道路

实际上这是发生于资产阶级革命期间的重大事件,但上一部分讲的是英国制度的自我构建,这一部分讲的是其对外争霸的部分。因此也单独列出来给予说明,这也符合刚刚我们说的这是一个相互统一的过程。

这场与当时头号海上霸权国荷兰的战争,是英国对外实力第一次集中体现,也是英国走向世界的第一步,可以说非常的重要。22年的战争,英国先后与荷兰签订了第一个《威斯敏斯特条约》、《布雷达条约》以及第二个《威斯敏斯特条约》。荷兰失去了新阿姆斯特丹等殖民地,失去了对大西洋航运的主导权,还赔偿了200万金币给英国。由此荷兰走向衰落,英国迈出了其称霸世界的第一步。

通过三次英荷战争,荷兰的商业霸权与海上优势逐渐转到英国的手中,英国开始登上海上霸主的宝座。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场较量英国获取了海上商业霸权和航运的主导权,但这仅仅是霸权建立的第一步。接下来就是与欧陆霸权国法国的长期较量了。

三、关键的第二步:1701-1721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英国跻身欧洲强国之列

三次英荷战争后英国虽然获得商业霸权,但是别忘了自从三十年战争后,国际体系在欧陆上形成,英国作为一个侧翼岛国,每能进入体系,这是不可能成为霸主的。历史已经证明,再强大的国家不能借助国际体系均不能实现持久的霸权。因而,英国的下一步就应该获得在欧陆上的该有大国地位,而这就和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有关。

这场由神圣罗马帝国和法国为争夺西班牙王位继承权而引发的全欧“世界大战”彻底成就了英国的未来。以西班牙、法国为主的一方对抗英国、神圣罗马帝国、荷兰等。最终后者大获全胜,尤其是英国。当初他之所以加入这场与其“毫无关系”的战争就是为了防止法国获得西班牙而使其权势大增威胁到英国的利益以及欧洲的“均势”。最后英国胜利了,1721年的《乌德勒支条约》削弱了法国,增强了英国的实力。我们来看看英国得到了什么。

法国承认安妮为英国国王,但法西两国永远不得合并;法国将圣克里斯托佛岛、阿卡迪亚以及纽芬兰割让给英国;西班牙将直布罗陀割让给英国;西班牙在地中海的之梅诺卡岛割让给英国;英国获得在西属美洲殖民地贩卖黑奴的垄断权等等。

由此可见,这场战争英国从法国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大片殖民地以及一些政治权益,而且还换得了欧陆主要大国对英国王位的认可,从此英国成功跻身为欧洲强国之列,它再也不是偏居一隅的岛国了,已经是具备强大实力和对欧洲事务有发言权的大国了。换句话说就是,英国走进了欧洲国际体系,这是其走向世界的关键一步。

四、关键的第三步:1756-1763七年战争,英国强化欧洲地位的第一波。

进入欧洲秩序只是一个开始,当时法国的力量还是比较强大的,英国不能说在欧洲能起绝对的主导地位,法国至少在综合实力上还是依然能抵抗英国的。

1756年,英法两国为争夺欧洲霸权和海外殖民加上普奥两国为争夺中欧霸权与德意志领导权而爆发了七年战争。这场大战与英普为一方,法奥为一方。这种组合也反映出大国之间以国家利益为首要衡量外交政策考量。因为本来法国的传统政策是削弱奥地利,但这次面对英普结盟的尴尬局面,法国不得不改变政策,以现实利益为重。

这次大战主要有两个战场。一是欧陆战场和英法在北美,印度等地殖民地战场。最终的结果是英国为首的一方又大获全胜了。1763年英法等在巴黎签订《巴黎条约》。英国获得了巨大的殖民地宝贵财富。

根据条约,英国获得了法国在北美地区以及印度地区的大片殖民地。从此,英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地大国。在欧洲由于法国的继续衰落和普鲁士的崛起,欧洲大陆的“均势体系”更加稳定,而英国就是超越这种均势,拥有欧洲最强大力量的“离岸平衡手”。再也没有人是英的对手了,其在欧洲地位得到第一次大巩固。

七年战争断送了法国的大部分殖民地,英国赢得了海上及殖民地霸权,为日后建成庞大的殖民帝国奠定基础。

五、关键的第四步:1793-1815反拿破仑战争的胜利:英国权势到达欧洲顶峰

就在英国准备一步步登上世界巅峰的时候,法国爆发了革命,还出了一个拿破仑。起初英国组建反法同盟是为了防止法国崛起破坏欧洲均势,但后来是为了阻止拿破仑建立欧洲霸权。可以说拿破仑帝国的建立是对英国霸权建立的一次最重大的挑战。

因此,英国不仅亲自出面组建多次反法同盟战争,还出钱出兵,尽一切可能阻止拿破仑。结果英国赢得了这场大规模,长期的较量。战后英国出面主导了欧洲秩序的重建。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场战争对英国来说,不在于殖民地的获取,实际上该得到的都得到了。更重要的在于主导欧洲秩序的重建和规则的制定。到了这一步就体现出二林君刚开始说的“日不落帝国”还体现在英国对规则与秩序的制定上来了。

维也纳会议和维也纳体系确立了三个原则,即“均势原则”、“正统原则”以及“补偿原则”。而这三大原则中和英国切身利益相关的就有两个。这个体系的主导就两大国牵头,一是英国,二是俄国。

英国最为关注的就是“欧洲均势问题”,因此在英国的主导下,欧洲大陆重新确立了均势体系。同时按照“补偿原则”,英国又获取了赫尔果兰岛、锡兰岛、好望角、圭亚那、圣卢西亚岛、多巴哥岛等等大批海外殖民地。

和以往不同的是这些殖民地的获取是按照英国在会议上主导的原则所划分给英国的。这不仅体现在英国表面上获取殖民地的实际利益,还深刻的体现英国对拿破仑战争后欧洲秩序的安排的主导权。由此可见,英国在这场战争后再一次强化了自己的权势。“日不落帝国”的雏形已经基本出现了,剩下的就是塑造英国统治下的世界秩序。

六、关键的第五步:工业革命后英国安排世界秩序,真正的“日不落帝国”诞生

通过以上分析,如果单丛殖民地的角度来看,似乎到了到了拿破仑战争以后英国就已经差不多是“日不落”帝国了,因为当时她所统治的殖民地范围已经够大够多了。但这实际上还没有达到英国最巅峰的历史状态,接下来的工业革命才是关键。

英国是最早开始和结束工业革命的国家。到了十九世纪中叶,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业国家。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和带来的国家力量的快速膨胀让英国处于历史最强时代。

政治上,英国不断巩固和扩大其殖民地。清王朝的大门也被英国打开。同时欧洲政治的主导权掌握在英手中,塑造了所谓的“不列颠治下的和平”。

经济上,英国是最大的经济强国,国际贸易的规则主要由其制定和监督。伦敦成为经济中心,英镑成为了世界货币。

军事上,大英帝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其军事装备和力量堪称世界顶尖水平。尤其是海军力量,无论是从装备到数量和质量都是其他国家不能比拟的。其海军主力舰艇的吨位要超过其他任何两个海军强国的总和。可见一斑。

此外英国拥有了最具竞争力的国际商品,拥有最大的海外独占市场。这一切都表明了,英国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日不落帝国”,而且,这个帝国不仅仅是拥有最广阔的殖民地,还有更重要的国际秩序的规范,柜子的主导权,贸易和市场的主导权,无比强大的军事力量。这个“日不落帝国”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霸权国。

到了这一步,真正的“日不落帝国”才算是建立起来了。在十九世纪中叶,我们打开世界地图,看到的每个大洲都有英国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太阳从来不会在英帝国的势力范围里落下;到处都能看见英国的商品,感受“世界工厂”的强大实力等等。似乎全世界都和英国有关一样了。

因此总的来说

英国从一个偏居一隅的岛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是经历了一个相对漫长的发展时期的。先是自身体系和制度的建设,然后是走向欧洲大国行列,接着是争霸世界。前一个阶段,包括英荷战争、七年战争、拿破仑战争等主要是争夺殖民地,建立庞大的殖民地基础。后一段是对欧洲乃至世界体系秩序的建设阶段,即用英国强大的实力作为基础,来安排世界的经济和政治秩序。因此到了这一步,“日不落帝国才算是最终诞生了”。

总结一下有这么几个关键的节点:第一阶段自身建设很关键,对应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然后是在此期间对荷兰战争的胜利。开启了“日不落帝国的建设”。

第二阶段,殖民地和欧洲霸权的获取。主要有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七年战争、反拿破仑战争等。夺取了遍及世界的殖民地,为“日不落帝国”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和塑造雏形。

第三阶段,对欧洲乃至世界秩序的安排。主要是在工业革命以后完成的,由此建立了“日不落帝国”。


二林说国关


大家好,我是渔公子,我来回答!

老牌殖民主义国家一般是指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俄国、法国和英国。而英国则是从事殖民掠夺的时间最长,占领的殖民地最多,维持殖民统治的时间最久。

据统计,到了1914年时,英国殖民地面积达335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全球陆地面积的1/4,占各列强殖民地总和的1/2,等于本土面积的100多倍。

殖民人口近4亿,等于本国人口的9倍,其所殖民的范围包括各大洲,是当时最大的殖民帝国。英国的国旗长期飘扬于各殖民地的上空,不管是东半球还是西半球都能受到阳光的照耀,因此自称为“日不落帝国”。

那么英国的“日不落帝国”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

一、海盗起步

英国建立“日不落帝国”的第一步就是发展海盗事业,而这要从伊丽莎白时代说起。在这一时期,英国逐渐向近代门槛迈进,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迫切需要发展海外贸易和对外扩张。

初即位的伊丽莎白女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亟待解决的债务负担,长期存在的战争威胁,无法根除的贸易障碍,难以克服的信仰危机等等。

英国正经受着来自国内外的各种压力和冲突,在这种情况下,英国采取了一种特殊的方法去战胜困难,而这个特殊的方法就是利用海盗去对敌国的商人和贸易进行打击,于是海外远航和抢劫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显著特点。

在伊丽莎白的许可和鼓励下,英国海盗走出了海峡,走向了辽阔而又充满着种种诱惑的大洋,展开了大规模的海盗掠夺活动。此时,英国海盗成为了英国获取财富和打击西班牙的一种手段。

伊丽莎白女王、商人、海军等群体都成了海盗活动的支持者和参与者。而西印度群岛的丰富资源,成为了当时英国海盗袭击的重点目标。随着海盗活动的日益繁荣昌盛,对英国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促进了英国的发展。

通过抢劫,英国获得了大量财富,国家资金得到显著增长,经济得到了发展,与此同时,由于尝到了海上力量的甜头,英国海军力量也得到了重视和增长,从而刺激了英国的对外殖民。

二、通过战争手段不断扩大势力范围

英国在走上争夺殖民霸权的过程中,发动了近200次的战争。1588年的英西战争,英国夺取了西班牙殖民霸主的宝座,夺得了从非洲贩卖黑奴的贸易垄断权。

17世纪50至70年代的3次英荷战争,摧毁了荷兰的殖民霸权,夺得了东西方贸易和对亚洲进行殖民掠夺的优势。其后又对法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1756—1763年英法因为争夺殖民霸权和欧洲霸权而进行的“七年战争”,战火遍及欧、亚、美三大洲,结果摧毁了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使得英国夺得了北美殖民地和南亚次大陆的势力范围。

在英国这长达80年的战争历程,奠定了其海洋霸权和殖民霸权的基础。

三、工业革命后,商业资本家成为殖民扩张的推动者

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英国爆发了工业革命。此时,资本主义的机器大工业时代替代了以手工为基础的工厂手工业。

由于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工业的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使当时的人们不得不深入思考,如何在市场中获取最大利润,此时,工业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萌芽开始产生。

工业革命后,英国工业资本主义者就开始向欧亚大陆掠夺工业原料场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而印度半岛成为了英国主要的殖民重点。同时在非洲地区,英国也加紧了殖民控制,这一时期,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间,它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奉行自由贸易政策,开始了工业资本掠夺殖民地的时期。

至19世纪60年代,英国进入了资本主义黄金时代,它是“世界工厂”、世界贸易中心、金融中心。这种第一工业强国的地位,为它向外扩张创造了雄厚的经济基础,所以从60年代至80年代是巩固侵略,扩张殖民地的高潮,至20世纪初占领了世界上最多的殖民地。

结语:上述就是英国“日不落帝国”称号的建立历程,可以看出英殖民帝国的发家史实际上是走着一条火与血的历程,期间经历了三个过程:海盗起步,战争开路和工业革命。


渔公子读史


导语:

英国,全称英吉利大不列巅联合王国。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蒸汽机工业革命的国家。世界上第一个完成资本主义私有制工业国家。先进的工业生产力,让科技和发明领先世界,推动军事发展。英国从1588年开始至1921年,三百年纵横七洲三大洋,先后击败海上马车夫荷兰,西班牙无敌舰队,法国欧洲第一陆军,1815年,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正式成为世界警察,殖民全球。

一,霸权始于海上,初露峥嵘于大西洋,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16世纪的三大洋上,西班牙无敌舰队扬威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西班牙的海上霸权获取的巨大利益,让英国羡慕嫉妒恨。英国决心发展强大的海军,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1588年七月,英国集结自己海上的197艘战舰,共计1.6万士兵,2000门火炮,与西班牙无敌舰队决战于英吉利海峡。结果是西班牙无敌舰队惨败,损失了一半战舰。英国一战成名,获得了制海权。

二,二次争霸扩大海上霸权,阻击海上马车夫荷兰,最终掌控欧洲制海权。

1602年后建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干的风生水起,携取了大量利益。这当然让有志争霸世界,想占领整个印度的英国视为眼中钉。1652年后,英国发动三次针对荷兰的海战,从1652年至1674年,英国用了22年彻底击败顽强的海上马车夫荷兰。从而控制欧洲海权,为进一步侵略占领印度奠定了基础。

三,成为世界海上霸主,图谋陆地称王,七年战争击败法国,扬威欧洲大陆。

1756年至1763年,欧洲各国为了殖民地,欧洲霸权,相互之间发动了战争。英国趁机强势介入欧洲大战,与欧洲老牌陆上霸主法国进行争霸。争夺欧洲话语权和主导权。英国联合欧洲新秀普鲁士,重重阻击了以法国为首的欧洲封建帝制联盟。结果是法国战败,签订《巴黎和约》,割让加拿大殖民地给英国。英国成为最大赢家,第一次向世界自称日不落帝国。

最后总结:

英国从16世纪至19世纪,用三百年工业革命,带来的先进生产力和强大军事力量,征服了欧洲,亚洲,美洲辽阔的殖民地,殖民24个国家,殖民领土3367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不愧它日不落帝国的名号。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18724663814948831"} --}

红红火火讲历史


大家好,我是诗涵果果。

英国是欧洲老牌的殖民地国家,在通过对西班牙和法国一系列的战争获取胜利后,几乎夺取了后者百分之八十的殖民资源,在全世界的24个时区之内,统统有属于英国的殖民地,这也是英国人在17世纪可以骄傲的宣称自己属于“日不落帝国”!

日不落帝国的建立,套用二战时期英国首相丘吉尔的话说“罗马人征服世界用了三百年,我们征服世界只经过了三次战役,而目前的世界比罗马时代的世界扩大了一倍”!

第一次战争

十六世纪末,法国作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经历了“光荣革命”后的英国,在资产阶级和新兴贵族重新建立起英国秩序后,焕然一新的英国向法国发起了挑战!在法国称霸欧洲的过程中,英国则成了阻止法国称霸的拦路虎,并且在经过长达九年的战争中,以法国的失败而告终,史称“九年战争”;

另一场战争则是十七世纪初期,法国与奥地利为了争夺西班牙王位,发起了席卷半个欧洲的战争,最终以英国和荷兰在海上彻底战胜法国舰队而告终,史称“西班牙王位继承战”!


第二次战争

1740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六世死亡,由于没有儿子,只能有长女继承,但是在欧洲列强的环伺下,奥地利王位的继承引起了欧洲两大阵营的战争!英国和荷兰等国以及法国,西班牙以及普鲁士等分别隶属于两大阵营,经过了长达多年的垃圾战争,甚至到了后来,已经不局限于奥地利王位争夺战,开始了相互征伐和征服!史称“奥地利王位争夺战”。

另一场战争则是欧洲列国为了争夺海外殖民地,获取更多的殖民利益,纷纷拉拢盟友,甚至传统盟友反目成仇!史称“七年战争”。


第三次战争

由于拿破仑夺取了法国政权,强势的法兰西共和国在拿破仑的引导下,开启了法国再一次争霸欧洲的战争。欧洲其余各国,如英国,普鲁士,西班牙等国,组成了抗法同盟。一直到十八世纪初期,作为反法同盟的英国在完成了工业革命之后,迅速成长壮大,一直到十九世纪初期,在一战后战败了德国,并且同样占据了德国大片殖民地后,膨胀的英国成了全世界首屈一指的霸主!

总结:英国人在十九世纪之前,虽然浮浮沉沉,但是在成长的路线图上,一直处于跌小涨大的趋势,一直维持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诗涵果果


太阳东升西落乃是自然规律,那么何为“日不落”帝国呢,自然指的是在一个国家的部分疆域太阳已经下山了,但是在另一部分疆域太阳仍高高挂起,形容版图广阔,遍布全球,历史上帝国有很多,但能够被称之为“日不落”帝国的却寥寥无几。

15世纪起,西方航海技术快速发展,船舶的制造水平也有了显著的上升,于是欧洲的各个国家便开始大肆进行海外的殖民扩张,西班牙作为第一代崛起的帝国,也是首个被冠以“日不落”称号的国家。


“日不落”一词也最早来自于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的一句话:“在朕的土地上,太阳永远不落下。”

16世纪下半叶,英国后来者居上,也开始推行殖民扩张政策,因为英国本身是一个岛国,国土面积并不大,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英统治者对外扩张的欲望愈加强烈。

1588年,英国击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成为了新兴的海上强国,殖民扩张的野心也逐步展现。

17世纪,英国击败了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又在18世纪中叶的英法战争中一举击败法国,夺取了大片殖民地,彻底奠定了英国在当时世界上的霸主地位。

18、19世纪,英国的国旗开始飘荡在各个殖民地的上空,不论是东半球还是西半球,都能受到阳光的普照,因而英国也被称之为“日不落”帝国。

19世纪初,美国对英国发动独立战争,阻止了英国进一步渗透美国,在悬殊的实力对比下,美国依然和英国战了个平手,虽然没有打赢,却也为美国带来了极高的国际声望,英国不可战胜的神化也就此破灭。

再经过一战和二战,英国由于连续卷入大战,国力进一步被削弱,英国的殖民地也相继开始发动独立战争赢得独立,英国“日不落”的称号也就此成为历史。


轻侃古今


提起英国“日不落帝国”的建立,则不得不提海上霸主的由来。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对其成为海上霸主的原因分析,来揭示其“日不落帝国”的建立。笔者认为,英国海上霸主的建立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但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一、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成为新兴海上霸权国,为海上霸权、海外殖民打下基础

16世纪的西班牙海军舰队,纵横海域数十年,士兵饱经战火的洗礼,绝对称的上是世界第一强!但为何会被英国打败呢?笔者认为,其中有几点不得不提的“偶然性”原因。

在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执政期间,国内的经济呈现的是一片虚假繁荣,外强中干,人民内部矛盾尖锐,军队中厌战情绪逐渐高涨;在与英国海军决战前夕,西班牙无敌舰队统帅科鲁兹不幸去世,而接替者则为西班牙贵族西顿尼亚公爵,他对于海战并不精通;加之自然条件的影响,在西班牙无敌舰队起航不久,遭遇了大西洋风暴,损失惨重。综合以上因素,此时与英国海军决战,必然注定失败。此次战败也并非“偶然性”的影响,也间接证明了英国海军的崛起,其海上霸权扩张的开始。

二、三次英荷海上大战,拖垮“海上马车夫”荷兰,促使海上霸权进一步扩张

谈起荷兰的崛起,则不得不提欧洲强国间的长期战乱(主要是英、法),在此期间,荷兰逐步垄断了海上贸易,依靠海上贸易的发展弥补了自身的短板,即狭小的国土面积,资源的匮乏。他在海上贸易赚取了大量利益后,英、法两国逐渐眼红,最终英国通过三次海上大战,极大限制了海上贸易的发展,促使薄弱的经济基础日益被拖垮,自然便走向了衰亡,荷兰的海上贸易地位也逐渐被英国所取代,这是英国海上霸权、海外殖民的进一步扩张。既有客观因素,也是自身的强大实力的体现。

三、七年战争打败法国,夺取海外殖民地,彻底确立海上霸主地位。

18世纪中叶,欧洲的陆地强国组成两个阵营,为了谋取各自利益,争夺霸权,相互之间发动战争。英国趁机介入欧洲陆地战场,联合欧洲强国普鲁士,对法国进行牵制。最终法国在俄国彼得三世上台后的倒戈、奥地利的战败撤军,双重打击下走向失败。而后,英、法两国签订《巴黎条约》,法国将其在北美、西印度群岛、非洲和印度的大片殖民地割让给英国。自此之后,英国的欧洲海上霸主地位彻底确立。

最终,英国通过工业革命、海上贸易的发展、以及拿破仑的对外战争进一步巩固了在国际上的地位。促使维多利亚时代的大英帝国步入鼎盛时期,而此时的英国统治着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殖民地更是遍布各个大洲。因此,他也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


历史的宝库


日不落帝国一词最早是用来形容16世纪时的西班牙帝国的,它来源于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的一段论述:“在朕的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

1588年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逐渐取代西班牙,成为海上新兴的霸权国家,开始不断扩张海外殖民地。之后,英国相继在英荷战争和七年战争中打败最强劲的对手荷兰和法国,夺取了两国的大片殖民地,确立了海上霸权。

1815年英国在拿破仑战争中的胜利又进一步巩固了它的国际政治军事强权地位,工业革命在英国首先爆发,经过工业革命洗礼后的英国,成为国际贸易和信贷的中心。维多利亚时代的大英帝国步入了鼎盛时期,当时,全球人口的约四分之一——都是大英帝国的子民,其领土面积则有约340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从英伦三岛到冈比亚、纽芬兰、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马来亚、香港、新加坡、缅甸、印度、乌干达、肯尼亚、南非、尼日利亚、马耳他以及无数岛屿,地球上的24个时区均有大英帝国的领土。

英国出版的大英帝国全球地图用红色把帝国的领土标出,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这个庞大的帝国在全球的影响力。这个帝国被称为英国的“第一帝国”,也被称之为“日不落帝国。


时光隧道2019


在19世纪日不落帝国这一词则被普遍作为大英帝国的别称,

因为日不落帝国是指太阳无论何时都会照在其领土上的帝

国,通常用来形容繁荣强盛、在全球七大洲均有殖民地并掌

握当时霸权的帝国。在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后,

英国进入“黄金时代”,成为19世纪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化国

家。到1914年,英国占有的殖民地比其本土大140多倍,是世

界上第一大殖民强国,号称“日不落帝国”。扩展资料:起源日

不落帝国一词最早是用来形容16世纪时的西班牙帝国的,它

来源于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亦即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

五世)的一段论述:“在朕的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在19世

纪这一词则被普遍作为大英帝国的别称,特别是在维多利亚

时代,那时候英国出版的世界地图把大英帝国用粉红色标

出,生动地表现出英国在全球范围内的霸权。在查理曼和拿

破仑之间,统治欧洲版图最广的是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

这个处于大航海时代和宗教改革运动启动阶段的帝王,统治

的领域包括西班牙、那不勒斯、西西里、撒丁岛、奥地利、

尼德兰、卢森堡、名义上的整个德意志邦联,还有非洲的突

尼斯、奥兰等,加上美洲正在不断扩大的、数倍于欧洲本土

面积的殖民地。他的帝国被称为“日不落帝国”,这个称号比维

多利亚的大英帝国


宾宾说情感


我们所有人都知道在1689年,英国确定了君主立宪。所以大多数人都是以为之后凭借着制度优势英国就可以称霸世界了。其实不是这样的,瑞士、荷兰的资本主义制度比英国确定的要早的多。英国在1689年的100年前都开始了称霸的道路了

我们知道西航路开辟之后最先发达起来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尤其是西班牙拥有着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无敌舰队。不过最终在1588年,英国成功的惹恼了西班牙,因为老是抢西班牙的商船。西班牙去远征英国了。这时候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和海盗联合打败了西班牙。可以说这是称霸的开端。

西班牙、葡萄牙衰落之后,崛起的是荷兰。荷兰被称为还上马车夫。几万艘荷兰商船穿梭世界。英国这时候开始想打荷兰了,从1652年打到了1784年。英荷战争打了一百多年,打了四次,英国和荷兰各胜了两次。不过最终荷兰的商业帝国还是打不过英国的海军。荷兰开始没落了。

英国在打荷兰的时候,还在和法国打仗,法国可以说是英国一直以来的敌人。1754年至1763年,英国和法国开战,打了七年,又被称为七年战争。有人说这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因为英法都是殖民帝国,这连个国家在全球都有殖民地,所以在全球都开战,在欧洲,在美洲,在亚洲,在非洲都在打仗。这场战争由欧洲列强之间的对抗所驱动。英国与法兰西和西班牙在贸易与殖民地上相互竞争。同时普鲁士,这个日益崛起的强国与奥地利正同时在神圣罗马帝国的体系内外争夺霸权。这场战争最大的赢家最后是英国人。

这一次就是法国的拿破仑时代,拿破仑可以说自始至终都没有打败英国。最终被英国人带领欧洲给灭了。这一次可以说标志着英国人彻底打败了法国人。可以说从此之后法国无法和英国争霸了。也是英国称霸世界的绝对确立了。

这一次是英国人和法国人在克里米亚战争打败俄国的。在1853年10月20日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而在欧洲大陆爆发的一场战争,是拿破仑帝国崩溃以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战争,奥斯曼帝国、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先后向俄罗斯帝国宣战,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才结束,以俄罗斯的失败而告终,从而引发了国内的革命斗争。

这一次是一战了,一战前由于德国统一国家实力大增,一直和欧洲大国英法有矛盾。不过最终英法打败了德国。不过也正是这一次战争英国几百年的家底都彻底的打没了。世界霸主的地位开始动摇,二战后世彻底的失去霸主地位了。







篼鈄


【1】日不落帝国解释:指不论什么时候都有领土处于白天的帝国,通常用来形容繁荣强盛。

【2】如何建立:首先建立这个称号的不是英国,而是西班牙,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惨败于英国,西班牙帝国开始衰弱,从此日不落帝国落于英国;英国相继在英荷战争和七年战争中,打败最强劲的对手荷兰和法国,确立了海上霸权。

工业革命更让英国取得无可争辩的经济强权。维多利亚时代的大英帝国步入了鼎盛时期,当时,全世界大约4~5亿人,也就是当时全球人口的约四分之一都是大英帝国的子民,其领土面积则有约3367万平方公里,是世界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3】结束:20世纪中叶,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随着全球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和英国国力的日渐式微,其殖民地纷纷独立,与此同时,新兴霸权国家美国的崛起,也促使大英帝国逐渐瓦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