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治隆唐宋”的评价,是否言过其实?

 朱元璋:武定祸乱,文致太平。

 

明太祖朱元璋“治隆唐宋”的评价,是否言过其实?

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性的皇帝之一。他身为最后一个汉族政权的建立者在近代反抗民族压迫,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俨然成为一面旗帜,受到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或改良人士如康有为先生,孙中山先生,梁启超先生的高度评价,成为宋明以来享有崇高声誉的杰出君主。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更是对他推崇备至,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康熙皇帝第五次拜祭明孝陵,并对大臣和当地的士绅说:

洪武乃英武伟烈之主,非寻常帝王可比”。(洪武皇帝朱元璋真的是英武伟烈的君主,不是一般的帝王可以相比)

随后又亲笔写下了“治隆唐宋”四个大字,并派人铸模刻碑立于陵前,令世人瞻拜敬仰!

明太祖朱元璋“治隆唐宋”的评价,是否言过其实?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真正出身于农民阶级的皇帝。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凭借农民起义成功夺取政权,开创百年江山的开国君主。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吾本淮西布衣”这样一句话,也还如口头禅一般挂在嘴边。可见,作为一个农民起义领袖他通过自己坚毅的意志力克服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重蹈陈胜吴广,张角黄巢,李顺王小波等人的覆辙。朱元璋领导的农民战争,成为了中国古代农民战争胜利的典范,对近代农民革命暴动产生了有益的影响。

明太祖朱元璋“治隆唐宋”的评价,是否言过其实?


  朱元璋成功夺取政权,登基称帝以后,实施了一系列有益的政策,对明初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与推动作用。他严惩贪官,使得明朝吏治清明一时;他鼓励开荒,减免税赋,使得自从南宋末年以来,遭到破坏的农业经济逐渐恢复并向前发展;他重视教育,注重人才的培养与和提高官吏办事的专业素养,等等。这一切都使得他成为一代明君圣主,直至今天人们提起朱元璋,提起明太祖洪武皇帝都津津乐道。然而,说朱元璋统治时期“治隆唐宋”未免有些言过其实,颇有夸饰之嫌。

明太祖朱元璋“治隆唐宋”的评价,是否言过其实?


  豪迈的盛唐气象,繁华的东京汴梁。是无数国人梦寐以求却可望而不可即的天朝理想。盛唐气度的恢宏是宋元明清任何一个朝代所无法复制的,两宋梦华的绮丽,是元明清任何一个朝代说无法模仿的。安史之乱之前的唐朝是中国农耕经济发展的最高峰;靖康之变之前的宋朝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最高峰;而明朝无论是从农耕经济的角度,还是从中华文化的角度都无法与唐宋两个时代比肩。唐宋是后世中国人心中一个梦想的国度,一个只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而全面的复兴之后,才能进入的国度!

明太祖朱元璋“治隆唐宋”的评价,是否言过其实?


  而朱元璋开创了明朝,尽管它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对后来的大清王朝甚至近代中国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无论是从朱元璋洪武时代的成就,还是整个有明一代的成就来看,它都当不起“治隆唐宋,超迈汉唐”之语。

明太祖朱元璋“治隆唐宋”的评价,是否言过其实?


  从政治上来看,朱元璋虽然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国家制度,使得中国行政管理再上一个台阶;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这种做法只不过是为了让一家一姓江山更好统治而已,他废除丞相,将大权独揽于一身,这使得他不得不勤政!可是他是天生的农民,勤劳淳朴!意志坚定,不受享受的腐化。可是他的后代子孙呢?当失去约束的皇权掌握在一群只知道享受的农民手中,那么他们的惰性将暴露无遗!制度的完善,对于法治社会无疑是有益的,可是在封建君主专制的封建社会,行政制度的完善只会让皇帝偷懒;

明太祖朱元璋“治隆唐宋”的评价,是否言过其实?


  从文化上来看,朱元璋为了牢笼人才,将以前极具实用性的科举制完全变成了拘泥人才的牢笼。从八股文到文字狱,哪里还有盛唐气象,哪里还有两宋风度。秦始皇嬴政建立起的封建君主专制在朱元璋手里登上了一个高峰,最终在康熙雍正乾隆手里达到了极致。

明太祖朱元璋“治隆唐宋”的评价,是否言过其实?


  从经济上看,朱元璋改变了宋元以来松弛的禁商政策,再次实行起已然不和世界时宜的“重农抑商”政策,使得自两宋元代以来日益发展的城市经济,市民经济迅速回落并无疾而终,在朱元璋统治的洪武时代商品经济受到了致命的压制与打击。他还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为明朝中期和清朝中期的闭关锁国开启了闭关锁国的恶例。

明太祖朱元璋“治隆唐宋”的评价,是否言过其实?


  朱元璋作为一个“励志”的典型,作为一个从“寒门贫子”到“寒门贵子,成功人士”的优质特例,是值得我们敬仰的。但是我们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能迷信权威,不能因为清圣祖康熙皇帝别有用心的称赞朱元璋“治隆唐宋”。便真的以为朱元璋开创的明朝,或者在朱元璋统治时期明朝就真的可以和唐代宋代并驾齐驱。笔者以为,只要我们回想一下盛唐气象和东京梦华,这一点便显而易见。

明太祖朱元璋“治隆唐宋”的评价,是否言过其实?

参考《明太祖实录》《朱元璋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