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县城里的公务员如何走出职业困境?

县城是国家行政管理体系这个庞然大物的神经末梢,它一头连着乡镇村,一头连着市、省城。它是国家维系上下的重要枢纽。古语有云“郡县治,则天下无不治。”如果每个县治理好了,那么国家就好治理了。而县城的和续发展离不开每一名县城公务员的努力,但是当下县城公务员面临着种种窘境,让他们难以获得幸福感和动力。

事业晋升难,工资水平低是县城的公务员面临着状况。前不久服务基层二十年的新化县警察陈建湘“一世赤膊”没有谋取到一官半职,最终因为心理失衡崩溃,走上杀人之路的惨案引得我们深思公务员的晋升问题。基层公务员的上升通道少,是不可忽视的严峻现实。此外还有县区工资低,县城与地市级、省部级公务员,东西部公务员存在的工资不平等,福利保障不权衡,导致他们的心里不平衡,获得感较低等情况制约着他们的前进动力。对此,我们应当去完善当下的升迁体制机制与福利保障制度,进一步全面实现职级并行,提高他们的心理平衡感,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


混在县城里的公务员如何走出职业困境?


县城的公务员还面临着想“做事”又充满无力感的情况。许多公务员怀揣着一颗报效祖国,为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但是却往往空有一腔热血而无力实施。许多政策文件上面刚刚开始落实实施,下面的机关领导就已经步步紧逼,下达死命令,让几天之内就得看到成绩。致使很多县城公务员每天忙于文山会海的文件,忙于应付之中,此外还有扶贫攻坚、招商引资的职责之外的事,没有时间去真正踏踏实实工作。此外,出了问题,中央可以往下督查问责,层层下压,省级干部问责市一级,市一级干部批评县一级,县里的干部批评作为墙角的县城乡镇普通公务员,而且县城乡镇公务员就是最后一公里了,县城乡镇公务员没什么人可批评,只有自己扛。导致县城乡镇公务员心理压力大,没有激情去实现抱负。对此,我们唯有建立科学的责任机制,落实好“责任负责制”,减轻县城乡镇公务员压力,让他们拥有一个更加光明的工作环境。

此外,县城公务员还存在着陷入“被羡慕”的生活无法自拔的境地。县城是人情社会,信奉“有人好办事”,哪怕是按程序可以合法办事,也要找个熟人“打个招呼”,否则总感觉不踏实、不放心。在县城“做官”的公务员,就成了亲戚朋友们五花八门请托的重点对象。打架斗殴的、车子被查扣的,打官司离婚的,要债的……在亲友眼里,他们很有权,“说句话就行”。人情社会人情难处,县城里的“公家人”生活品质不高。不像大城市里,人际关系清晰、简单。荣誉感,也就是面子,也成为了支撑县城公务员工作和生活的精神支柱。可最后,也会面临费尽周折,自己受到请托的事也无法实现的尴尬境地。面对这种情况,作为一名公务人员,必须应当正视自己,明晰自身职责,牢记和秉持国家的法律,向这些人情往事勇于说不,从自身断绝歪风邪气的蔓延。

遴选,是指中央机关从基层公开遴选公务员主要是解决党政领导机关干部队伍来源比较单一、经历比较简单、素质结构不尽合理等突出问题。过去不少机关干部是从家门到校门,毕业后直接进机关门的“三门干部”,他们的素质和潜能俱佳,但离基层较远,离群众较远,缺乏实践锻炼与基层经验,难以深层剖析理解当今中国民生和社会实际,而遴选公务员可以有效解决中央国家机关中这一短板和不足。

同时,遴选还在于探索建立一条基层公务员的选拔培养链,这对畅通基层公务员的“上行通道”非常重要,通过遴选,乡镇(街道)公务员都可以直接到中央任职,实现五级连跳,这在以前是根本不可想象的。想要逃出混在县城里的职业困境可以选择遴选这条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