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孩子的不是手机和游戏,不会控制自己脾气的父母,才更加可怕

现在很多家长把手机和网络游戏视作万恶之源,认为这两样东西让孩子无心学习,因而严格禁止自己的孩子玩手机,打游戏,觉得这是玩物丧志。

危害孩子的不是手机和游戏,不会控制自己脾气的父母,才更加可怕

其实手机以及网络游戏对孩子的影响是两面的。手机作为新时代的一种工具,可以利用它来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拓展视野。只要家长正确引导,不让孩子接触一些不良信息,那么就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促进作用。

网络游戏也是一样,适度的游戏不仅是孩子休息的一种方式,而且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手脑并用,有利于孩子智商的开发以及专注度的练习。只要孩子的游戏时间能够得到正确的控制,也不会对孩子产生多大的危害。

危害孩子的不是手机和游戏,不会控制自己脾气的父母,才更加可怕

但是在教育中,却存在一种“行为”,它对孩子的教育有百害而无一利,而且在对孩子造成伤害后,很难加以纠正和弥补。这种“行为”叫做父母对孩子的恶语相向。

父母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最为深刻。为证明这一论题,曼彻斯特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爱德华·特鲁尼克曾做过一个著名的“静止脸实验”。

危害孩子的不是手机和游戏,不会控制自己脾气的父母,才更加可怕

在实验中,特鲁尼克让一位妈妈和她的的小宝宝玩耍,宝宝指向哪里,妈妈就看向哪里,变化表情配合宝宝的意图,宝宝也显得十分开心。

随后,特鲁尼克又让妈妈不再对孩子作任何反馈,不管宝宝用手指还是对着妈妈笑,妈妈都面无表情没有反应。经过反复几次,宝宝逐渐感到不安,最终哭了起来。

危害孩子的不是手机和游戏,不会控制自己脾气的父母,才更加可怕

这个实验说明,当父母情绪稳定地对待自己的时,孩子就会心情愉悦,长久以来,就会变得快乐、自信、勇敢。而如果父母对孩子冷漠无视甚至恶语相向时,孩子就会变得怯懦、犹疑、缺乏安全感和幸福感。

那些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经常把负面的东西甩给孩子的家长,他们的孩子一般也都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变得沉默寡言、习惯性压抑自己的感受与想法

危害孩子的不是手机和游戏,不会控制自己脾气的父母,才更加可怕

因为经常发脾气的父母性格比较强势,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大动干戈,他们的控制欲望很强,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事。从能量均衡的角度来看,强势的父母往往对应着顺从的孩子。

所以,在这种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性格上容易变得胆怯软弱,没有自己的主见。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些孩子最终会变得沉默寡言,始终压抑自己的感受与想法,内向以及孤僻,这不利于孩子成长发展。

2、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失去自己的想法。

危害孩子的不是手机和游戏,不会控制自己脾气的父母,才更加可怕

面对父母那张愤怒的脸,孩子心里不仅仅会感到害怕,还是在事后想办法让父母开心。因为孩子舒畅把父母对自己发脾气,理解成为自己做得不够好。

孩子小的时候都是怀着极大的信任对待照顾自己的人,如果父母不断的因为小事发怒发脾气孩子就会形成讨好型人格,宁愿放弃自己心里的想法,也要满足其他人。

3、失去安全感,变得非常不自信。

危害孩子的不是手机和游戏,不会控制自己脾气的父母,才更加可怕

家长在脾气失控的时候很容易说出一些吓唬孩子的话,譬如“我不要你了”之类。这些话孩子很容易当真,使得孩子变得极度没有安全感,这种安全感的缺乏会伴随孩子直到孩子成年。

如果父母不分场合地对对打骂孩子,孩子的自尊心就会受挫,久而久之就会变得越来越没有自信。严重的还会自暴自弃对什么都提不起精神,认为自己什么事情都不会做好,失去做事的动力中最基本的自信心。

危害孩子的不是手机和游戏,不会控制自己脾气的父母,才更加可怕

著名心理教育学家阿德勒曾经说过,“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作为父母,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更要察觉自己和孩子的愤怒点。如果自己控制不住产生不良情绪了,应该立即自己的孩子保持一下距离,而不是将自己不快无缘无故的发泄到孩子身上。

危害孩子的不是手机和游戏,不会控制自己脾气的父母,才更加可怕

掌握好情绪才能掌握好人生,这本《情绪控制方法》系统地讲解了情绪包括哪些方面、人为什么会有不同情绪的产生以及我们该如何培养积极的情绪,为保持心理健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危害孩子的不是手机和游戏,不会控制自己脾气的父母,才更加可怕

拿破仑曾经说过,“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其实不止是对待孩子,作为成年人,我们在任何场合都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危害孩子的不是手机和游戏,不会控制自己脾气的父母,才更加可怕

这本《情绪控制方法》现在只需30元,却可以教我们如何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