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与乐嘉之争,我的独特见解

方舟子和乐嘉这两个人我接触的时间都长,符合这个话题的了解较多,说下他们争端我的详细的对此的见解,和我见过的其它人的见解不一样。


“野鸡大学”

乐嘉的《色眼识人》的自我介绍是:

……美国阿姆斯壮大学工商管理学士学位……

方舟子称乐嘉上的是国外的“野鸡大学”,[1]方舟子这类打假不只针对乐嘉,还有很多人,还有名人名号的。

乐嘉回应说:

总学费3万5千,阿姆斯壮当时在国内联合办学的机构,是上海市教委批准的上海PCEC申壮国际学院。上课每周两次,一个周末的整天和一个日常的晚上。所有课程老师均为外教,国外飞来授课。每班约40人。

方舟子回应:

乐嘉回应说他是在1999年~2000年于上海完成阿姆斯壮大学工商管理学士,用了一年半时间(课程写的是一年),每周上两次课。正规大学要获得学士学位需要4年全日制上课,用这么短的时间这么少的课时就能获得学士学位,不正说明这是野鸡大学、文凭工场吗?

乐嘉的这个学校属于合法正规学校,方舟子认为这种属于“野鸡大学”“文凭工场”。这个事情不是大事,因为许多企业盲目要求学历,乐嘉为推广他的学说,拿这个做为“敲门砖(他说的)”,如果他的学说是正确的话不算问题,孔子的弟子子夏也说:

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2]

(白话)

大节上不超越界限,小节上有些出入是可以的。

这个问题,最主要是企业应该根据人的能力,而不是在校学历定门槛,弄个试卷测出的东西,比看在校学历靠谱。


性格色彩创始人

方舟子引用了乐嘉《色眼识人》的书,指书中说乐嘉变魔术时,灵感得出创立性格色彩学,乐嘉自称是性格色彩创始人,是错的。

事实的确如此,在让乐嘉他红了的电视节目《非诚勿扰》当中,就经常标示他是“性格色彩学创始人”。如最早期时写的是“性格色彩分析专家”:

方舟子与乐嘉之争,我的独特见解

2010.01.17期/8:00


方舟子与乐嘉之争,我的独特见解

2010.03.27期/5:13


还有2010.03.21期/22:18 就不用再重复上截图了。


乐嘉的经纪人amy称她尊重方舟子的言论自由,如果方舟子能跟乐嘉面对面交流的话,应该不会存在误会与偏见。

但乐嘉后来并没有对方舟子的此观点有澄清,也自称没胆量与方舟子同台辩论这些事。

乐嘉再版的《色眼识人》删除了相关介绍。但时至今时今日(2020年1月24日),乐嘉常常活动的新浪微博也是这个自称。

方舟子与乐嘉之争,我的独特见解

乐嘉新浪微博

方舟子与乐嘉之争,我的独特见解

乐嘉新浪微博

方舟子与乐嘉之争,我的独特见解

乐嘉新浪微博

乐嘉的新浪博客也写自己是“性格色彩学创始人”。

方舟子与乐嘉之争,我的独特见解

乐嘉新浪博客

乐嘉自己的公司,他也称创立是“中国性格色彩研究中心”创办人[3][4],而不是只是“FPA性格色彩研究中心”创办人(方舟子称“FPA(英文的意思)即四色人格分析”[5])再结合前面我说的,这个容易让人误解他是性格色彩学创始人,而且这个公司有哪个其它不同的性格色彩合伙人跟他一起创立的?我一个也没看到。

这些实际上属于虚假夸大宣传。

2011年2月24日鲁鸣在“新语丝”发表了《国内最火爆电视节目心理点评专家乐嘉造假嫌疑》一文,说到:

乐嘉并不是FPA性格色彩学创始人。网上百科全书中有关于乐嘉说的性格色彩学,其创始人是哈特迈博士。

标榜为某心理学说创始人,这实在过了。[1]

乐嘉在电视上演讲说人的动机都是他说的那些(天生)性格的动机(乐嘉之前说的是四个动机),但又在借钱不还的话题里说有道德原因,也有(天生)性格的原因,自相矛盾。乐嘉自卑的说过那些心理学专业的人看不起他,其实就是他夸大宣传的原因。


剽窃哈特迈博士

哈特迈博士1998年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译本《TheColorCode》:《性格色彩密码》。方舟子也说乐嘉“剽窃TaylorHartman(泰勒·哈特曼)性格色彩密码”[1],但是这类四性格学说两千多年希波克拉底时就有了,发展变化至今,中间有很多门派,其中变化成以色彩做为代码的也有多派,如果方舟子说剽窃,需要给出哈特曼是把色彩做为代码的创始人的证据(只是出过书的话不代表是创始人),和乐嘉是剽窃哈特曼而不是剽窃其他性格色彩派的证据(乐嘉后来说是听了一个教性格色彩的外国女老太婆的课学来的思想起源)。


这种四性格学说对性格的表现定义各派是很接近的,然后各派各自做文章,这就像对男人和女人的特质大家描述接近或一样。


方舟子对性格学的认识

记者写了方舟子私下跟他说他不相信性格学,其实这个学问是真实的(见我的性格文章),由此也可看出生物学双博士的方舟子在这个方面并不聪明,不过我看到的是在私下和记者说的,所以这个错误可以原谅。



  1. 《方舟子再爆猛料:乐嘉是野鸡大学毕业》,2011-07-19,网易 转 东南快报。 ↩ ↩ ↩ ↩
  2. 《论语》/子张。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