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的故事,商誉指标看科创板风险(中)


上篇文章,笔者讲了一个并购的故事,一家的公司如何通过并购增厚利润和做大市值,代价是商誉、债务的高速增长。开始可能是合理的收购。因为超额收益的诱惑,局面开始失控。资本力量也在其中推波助澜。提示风险的声音得不到重视。我们今天继续讲这个故事,看看商誉的雷是怎么引爆的。故事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左手倒右手

今年,饿事公司内部目标是维持净利润100%增长,在前一年净利润4万元基础上,需要净增加4万元。现在,地铁口只剩下糖葫芦、烤白薯和炒栗子的摊子没被收购。饿事公司收购了这几个摊子,但利润增长距离完成任务还很远。

买了股票的机构在股东大会上问饿事公司老板,今年公司发展速度是不是符合管理层的预期?饿事公司老板拍胸脯说,一切都在计划之内。券商随后发了很多篇看涨的研究报告。但是股价在年中时有所回调。

饿事公司老板在公司内部会议上说,有标的,当然要收购,价钱不是问题。如果没有标的,自己创造标的也要收购。

做事需要钱。饿事公司老板手头有点紧,但是饿事公司的股票很值钱。他决定质押股权融资。因为饿事公司股价坚挺,饿事老板顺利地质押融资拿到了100万元。他这时候想到应该狡兔三窟,留下50万元给了在美国留学的儿子。

这一年,饿事公司不仅做了横向并购,还做了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以及不知所云瞎几把并购。饿事公司老板出钱,找了几个朋友出面,办了卖锅贴、卖炒面的摊子。其实这些摊子几年前在地铁站出现过,因为没人光顾所以自己消失了。

他又办了卖保险、办信用卡和开通宽带的摊子。饿事公司把它们收购进来,美其名约增加流量,用科技手段改造传统行业,为旧经济加上金融和互联网的翅膀。

这些摊子没有收入利润。没关系,饿事老板手里有钱。他掏钱补贴先来一波促销:宽带充一年送两年,锅贴三折,原价买一套碗筷可以免费吃炒面一个月。把账目做好看后,再卖给饿事公司卖个好价钱。

辉煌的顶点

饿事公司的净利润飞速增长,达到12万元,增长200%。资本市场沸腾了,大家觉得饿事公司是个奇迹,他家老板是个人才,说话又好听,穿衣品味直追某外国商界大佬。PE给100倍,不会太贵吧?想得美,PE250是最起码的。饿事公司市值冲到了3000亿元。

当然,并购获得利润增长的代价不菲。净增加的6万元净利润,花了饿事公司150万元。因为现在收购市场也开始狂热,PE达到25倍。饿事公司大笔融资的钱很快就花完了。老板大手一挥,借。很快,饿事公司的债务上升到60多万元。因为收购来的公司需要维持好的业绩,公司还在不断往外贴钱,债务每天都在上涨。同时,饿事公司的商誉已经达到了120万元。

迟到的地球引力

股价冲到高点后,开始横盘不再上涨,重仓的机构开始有些慌。少数机构已经陷入太深没法回头,只能走夜路吹口哨安慰自己,等下一波业绩增长消息释放出来,会有别人来接盘的。但大多数机构已经在悄悄地卖。股价开始下跌,交易量放大。

并购的故事,商誉指标看科创板风险(中)

不知从何时起,坏消息和悲观情绪在机构圈子内传播。饿事公司的老板想要继续股权融资。没人响应。他给银行的朋友打电话。银行的朋友告诉他,最近前面的借款快到期了,希望他记得到时候还钱。他想要继续质押股权融资。债主也有点迟疑,和银行一样希望早点脱身。

饿事老板开始焦虑。虽然财务报表还是花团锦簇,但他清楚,那是烧钱烧出来的。账上的现金每天都在减少。饿事老板开始讲更多的故事,做超长期计划,顺便让客户预充会员费,充100块,送100块,还能当场领走俩肉夹馍。

敏感的记者嗅到了大新闻的味道。这次,他们不再歌功颂德,而是拿着放大镜来找犯罪证据。他们找到了,饿事公司在挪用客户的预缴费用,在不同子公司之间拆东墙补西墙。

负面报道出来后,朋友圈到处都在转发,股价崩盘了。激动的股东想卖掉股票,找不到买家。股价连续跌了好几天,才打开了跌停板。有些心存幻想的散户进来抄底。已经深度套牢的散户舍不得割肉。但绝望的机构喜出望外,把自己的持仓不计代价地丢出去,悄悄离开。他们从此以后绝口不提买过一只名叫饿事的大牛股,谁提和谁绝交,即使他们在上面赚过很多钱。

尘归尘土归土

经过大幅度回调,股价终于稳定住了。公司的收入利润看似还在增长。饿事老板找了一些水军,在网上发文说,饿事是伟大的民族企业,支持饿事就是支持国家,股民是在为国奉献。股民情绪没那么激动了,带着些迟疑和劫后余生的庆幸,拿着手里的股票,希望出现奇迹。毕竟饿事老板曾经很多次创造奇迹。

但是,现金流问题还没解决。债主整天来要钱。因为股价下跌,股权质押的风险开始暴露。饿事老板得到消息,再不还钱,股权就是别人的了。饿事老板做了最后的努力,四处拜访国企大佬和私营企业大佬,希望引进一个金主接盘,顺便给自己留点好处。没人接盘。

最近饿事老板睡得不好,加上每天早出晚归,病了。他没去自家大别墅不远的三甲医院找那位熟悉的专家,而是坐飞机飞了几千公里,去了国外治病。每天,老板强撑病体通过电话指导公司运营,偶尔还接受记者采访,安抚一下焦躁的股东和债主。他说,还钱是要还的,只是没说什么时候还钱。消息一出,股价第二次崩盘,一路下跌。

年底了,公司以往收购的业务都出了问题。因为停了促销,锅贴和炒面根本没人买。保险、宽带,之前就是用钱买个报表好看。现在原形毕露,也开始亏损,而且前景让人绝望,看不到赚钱的可能性。肉夹馍和其他几个摊子还不错,能赚钱。但是以往的经营者的独门技术,饿事公司没学全,顾客在慢慢减少。还有人眼红这生意,也支了个锅开始做肉夹馍。顾客被分流。最糟糕的是,糖葫芦摊子贪便宜买来烂掉的山楂,东西不干净,顾客吃坏了肚子,被工商局取缔了。

如放任这些业务恶化,饿事公司就会连年亏损,逃不脱被退市的命运。老板决定长痛不如短痛,宣布商誉减值。

回到前面商誉的定义,多花的钱进入商誉,代表的是买来的业务多赚钱的能力。现在发现不能多赚钱,反而是少赚钱,商誉就不是原来估计的价钱了,需要重新估计。简单说,需要减值。

减值就是把以前收购多花的钱确认为损失。多花的钱可能是因为过于乐观的预测了未来盈利能力,也可能是出现了不希望有的负面事件,或被外面人骗了,甚至因为管理层故意收购空壳公司从上市公司骗钱。

饿事公司决定一次性减值。账上120万元商誉,减值为20万元。减值100万元会减少净利润100万元,当期净利润从去年的接近20亿元,变成了负80亿元。

这下公司市值应该是多少?天知道。市值已经从3000亿元跌下来好多,腰斩腰斩再腰斩,看不到止跌的迹象。饿事老板质押的股票已经快成了废纸,债主已经抓狂。

饿事公司被忍无可忍的债主接管。减值之外,还要关停不赚钱的业务,卖掉一些还有人要的业务还债。肉夹馍和包子铺也在出售计划里。饿事公司又回到那个年利润1万元,市值30万元左右的小公司。

尾声·黄粱梦·没有结束

买了饿事公司的股民,持股这么多年,备受折磨,已经从新股民变成老股民,最后还是万不得已割肉了。当天晚上,老股民吃了一碗面,没有开灯。泪水滴在碗里,是苦涩的。

不过,有时老股民会做梦,梦见自己满仓饿事公司一路从30万元涨到3000万元,自己每个月的工资都加仓买,每天都看到股票账户里的数字在上涨。醒来后,那些快乐日子就消失了,打开股票账户看看,里面还是只有少得可怜的一点血汗钱。

又过了两年,饿事公司换了新的大股东。老股民的手机里跳出一条新闻,新老板决定并购和内生增长双轮驱动。有传闻已经着手做个大并购,如果成功,预计净利润增长速度达到30-50%。老股民关掉新闻,骂一句,“骗我可以,注意次数”。

饿事公司股价经过两个月的缓慢上涨,有一天收盘突然封住涨停。当晚,公告说收购成功了,预计净利润增长是60-100%。第二天股价涨停开盘,中午收盘前,股价一度打开了涨停板。老股民忍不住又冲了进去。收盘后,老股民看着涨停的股价,安慰自己一句,“人要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

结论

持续并购人为制造高增长,有可能在一定时间维持高估值,给投资者带来无法想象的高回报。但是并购伴随着不断累积的商誉,背后蕴含着风险。并购形成的商业大厦,很难管理得好,而且其中的砖瓦可能质量不佳,最终大概率会坍塌。最后的局面一般都是万变不离其宗:现金流不佳,收购业务不达预期,商誉减值造成利润巨亏,股价暴跌。

下篇文章笔者会用科创板的财务数据评估商誉暴雷风险。请关注道科创专栏。我们一般会在下午16:00-18:00更新文章。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道科创平台。文章观点仅供交流、分享,不构成对投资人的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