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患者能吃豆制品吗?该如何吃?

lovebenyao


慢性肾脏病患者能吃豆制品吗?我是天津市泰达医院肾内科的李青,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这么多年,肾内科医生一直谆谆告诫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要饮食控制——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不能吃豆腐,不要喝豆浆。对此,大家已经约定俗成,无论是医生还是病人也没觉得什么不对。

我也一直这样跟患者交代的,直到2017年。

2017年8月16日,国家卫计委发布了九项《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其中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膳食指导》明确推荐慢性肾脏病人可以吃大豆蛋白。

临床医生诊治疾病的依据,个人经验服从于专家共识,专家共识服从于诊疗指南,诊疗指南服从于国家标准。这如同地方法规服从于国家法律,各个法律服从于宪法一样。

《国民营养计划》是国家标准,是最权威的结论。所以说,慢性肾脏病人可以吃大豆制品,这已经无可争议。

我来逐步解释这个问题。

我们用肾小球滤过率(通俗地说就是肾脏的滤过能力)来判断肾功能和进行肾脏病的分期,正常肾小球滤过率大于90ml/min,滤过率越低,意味着肾功能越差,如果肾小球滤过率小于15ml/min,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尿毒症了。

一般的慢性肾脏病人,准确的说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以上者,肾脏的各个功能没什么大问题,基本接近正常人。这类患者,和正常人差不多,除了控制盐之外,饮食上没什么禁忌,当然可以吃豆制品了。

慢性肾衰竭病人,准确的说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后,肾功能减退,肾脏排钠能力下降,导致钠水潴留和水肿;排磷能力下降,导致血磷升高;血肌酐、尿素氮和血尿酸等代谢废物在体内蓄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和血肌酐和血尿酸升高等。

而血肌酐、尿素氮是蛋白质的代谢废物,血尿酸是DNA的代谢废物,血磷也主要来自于蛋白质,如果对蛋白饮食不加控制,会进一步导致血肌酐、血尿酸和血磷升高,加重病情。

所以慢性肾衰竭病人要低盐、低脂、低蛋白饮食,目的是减轻上述并发症,延缓肾脏病的恶化。这如同一个水池子,下水口不太通畅,那只能控制入水量了。

但是,蛋白质是人体新陈代谢的必需品,如果摄入少会导致营养缺乏。一方面要吃,一方面又不能多吃,如果解决这个矛盾呢?那就是优质低蛋白饮食。

通俗的说,就是少吃点,吃好点。

何谓优质蛋白呢?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无论是鸡鸭鱼肉,还是鲍鱼海参,或者熊掌燕窝,这些外来的蛋白质都在消化道中分解成氨基酸,然后人体利用这些氨基酸再“组装”成自己的蛋白质。

有些氨基酸人体能够自己合成,有些氨基酸人体合成不了,而必需从食物中获取,这些必需从食物中获取的氨基酸叫必需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含量高、氨基酸比例和人体接近的蛋白质我们称之为优质蛋白质。牛奶、鸡蛋、精肉等动物蛋白是优质蛋白,而植物中所含的蛋白是非优质蛋白。

但是,大豆蛋白是优质蛋白。

国家卫计委此次发布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膳食指导》卫生行业标准中指出:“将适量的奶类、蛋类或各种肉类、大豆蛋白等优质蛋白质的食品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由此可见,大豆蛋白是植物蛋白不假,但人家是优质蛋白,把人家排除在外有点冤枉人家了。

大豆蛋白质的质量比粮谷类所含蛋白质的质量要高,谷类食物中普遍缺乏一种必需氨基酸叫赖氨酸,但赖氨酸在大豆中含量却很高。而且大豆氨基酸的组成更接近人体的需要,除蛋氨酸含量略低外,其余必需氨基酸含量均较丰富,在营养价值上完全可与动物蛋白相媲美,也属优质蛋白质。

大豆蛋白不但质量高,而且和牛奶一样,大豆蛋白的消化吸收也非常好。

不过,不同的加工方法,大豆蛋白质的消化率则不同。煮大豆的蛋白消化率为65%,全脂豆粉的蛋白消化率为75%~92%,脱脂大豆粉的蛋白消化率84%~90%,豆腐的蛋白消化率为93%,大豆分离蛋白的消化率为97%。

此外,每100克大豆的磷含量为465毫克,磷含量与全脂奶粉、牛肉干相当,并不太高,长期食用不用过多担心高血磷问题;每100克大豆的钾含量为1503毫克,钾含量比蚕豆、胡萝卜干、马铃薯、猪肝等要高,血钾高的慢性肾衰竭患者长期食用要慎重。

新的膳食指导给大豆“平了反”,对慢性肾衰竭而言,原来不让吃,现在鼓励吃,整个“剧情”发生了大反转。这更加说明,许多科学知识都是在探索中。

特别提醒:慢性肾衰竭病人,大豆食品可以放心吃,但不等于放开吃,毕竟慢性肾脏病人每日蛋白的摄入量是要控制的。具体怎么吃应根据肾功能程度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李青大夫


我认为适量吃可以,豆腐之类也是优质蛋白,关键在于控制。


大牙妹的生活


慢性肾病不能吃高蛋白的食品,比如,肉,蛋,奶,豆制品,还是不要吃,还有辣椒,和腌制的食品,吃多了会加大肾的负担,还会加重病情。


对你爱爱爱不完


可以吃,尽量少吃,长时间不吃偶尔吃点是没事的,只要不经常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